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阐释大学生政治认同观与高校法制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结构,探索改进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习性化为大学生群体的正确政治认同观。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况
由于大学生现阶段的身份特征及政治人格特征的约束,以及外界社会纷繁复杂的变化形势的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1)政治价值认同方面:对主导政治价值的认同及政治信仰总体具有坚定性,同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动摇性和多元化趋向。由于受外界各种社会思潮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加之自身思维方式的不成熟,原有的政治信仰受到冲击和震荡,政治信仰呈现出一定的动摇性和多元化,对共同理想产生怀疑与否定。甚者,大学生中有信仰真空现象存在,少数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信仰,内心迷茫惶惑。
(2)政治实体认同方面:对国家、政党、政体认同感强烈,有较强的忠诚感和爱国意识。现存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及短期矛盾性状态又让当代大学生感到困惑和疑虑: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大都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较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如何在物质财富上显现?
(3)政治工具认同方面:对法律政策等政治工具有着较为务实的认同感,但同时其政治愿望又表现出一定的理想化色彩。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认同主流政治工具,他们拥护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满信心,肯定和认同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种种成就。
(4)政治效能认同方面:对公共政策的绩效需做出较为理性的肯定,但同时因社会不合理现象的存在而对政府效能产生质疑与失落。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领导下所取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表示肯定,坚信实行改革开放和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在平衡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即保障社会公平与公正上则给予政府以较多的质疑。
二、高校法制教育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生成作用
(1)法制教育可使大学生认知现存的政治制度。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使受教育者认知现存的政治制度,明确公民的政治行为模式。法制教育可以用丰富的内容,科学的方法,把符合本阶级利益的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传递给青年学生,与青年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以分析、鉴别的态度对待别的阶级的政治思想和社会思潮,使学生在比较中接受预定的政治思想,并通过理论灌输、统一意志,使逐步形成的政治信念坚定起来。从我国法制教育的实践看,主要是通过法学基础理论教育和宪法、行政法、诉讼法等,来实现以上任务的。青年学生在一定的政治信念的导向下,政治方向也随之确立,这就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为一定的社会而奋斗。
(2)法制教育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观教育。政治观教育是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当今,青年学生的认识范围在不断扩大,认识水平也逐步加深,但由于他们的思想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在观察、认识客观事物时,容易受情绪波动的影响和狭隘经验的左右,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表现出一种不成熟的状态。
法制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法律知识和掌握法律规范的同时,理解法律规范的精神实质,把握法律所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髓,能切实地给学生以政治常识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的政治素质,从而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另外,随着学生与社会互动频率的增长,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政治行为规范也必然随之增加。
而法制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逐步提高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对社会、对政治、对人生作更进一步的思考,深化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从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能够冷静、理智、客观、全面地作出判断和评价。
(3)法制教育可优化大学生的政治心理。优化政治心理、塑造现代政治角色是政治教育的落脚点。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相对宽松的社会关系,以及学生鉴别力差的毛病和追求自我实现的特点,往往导致一些大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忽视政治道德、淡化从政准则,追求目的而不择手段,看重实惠而抛却原则。
所以,在系统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进行法制教育的基础上,还必须引导青年学生广泛深入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实践,鼓励青年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充分利用家庭、社会团体、大众传播媒介等途径,广泛地进行法制教育,形成一种浓厚的社会氛围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而影响青年学生的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达到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创新法制教育,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1)创新法制教学内容,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作为中国社会实践理论成果总结的法制教育,要充当“保护带”的角色来保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硬核”,用与时俱进的内容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关系系统。
整合教材内容,既要尊重理论的逻辑结构,又不受理论体系的束缚,它不是知识的简单组合,而是教学体系的重建,是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基点,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重大事件为要素,构建若干内容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主题突出、鲜明的教学模块。
(2)创新法制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是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切、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满意、喜爱以及肯定的态度。
教师应采取互动式的、情感教学的方式促进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针对各种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运用课本理论知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结合讨论情况进行引导、总结、归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多方面的、深层次的理解。
(3)创新法制教育实践教学,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更重要的是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形成行为认同。
因此,大学生一方面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自己的思想认识自觉地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法律体系武装自己;另一方面,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使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正认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高校法制教育肩负着伟大的历史重任。高校要对法制教育课进行创新,建立起教学相长、交流顺畅、良性互动的新型教学关系,并最终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素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输送更多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作者:赵伟忠 来源:求知导刊 2015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