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激进主义思潮和政治激进主义运动乃至革命浪潮可以迅速调动部分政治资源,短时间内完成社会变革,但往往因激烈社会震荡而留下长期遗患。保守主义强调与传统的继承和联系,在客观上对激进主义发挥制约、纠正、补充和缓冲的作用。俄国历史上的每一次社会变革,保守主义势力与激进主义势力、革命主义主张与改革主义主张都是并存的,而且无论革命的结果还是改革的结果,社会都必须从剧变或渐变中稳定下来,俄国保守主义此时起到的正是这个作用。
从政治激进主义的19世纪源头来看,它首先是一种基于对现有社会不平等和有失正义的国家制度和社会等级的道德批判,是主张以剧烈的社会动荡和显见的暴力方式改变社会和国家现状的思潮;其次,它亦是一种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社会下层和年轻一代的政治宣传、政治鼓动和政治动员的有效方式,并经常促成建立激进主义的政党团体,酝酿成重大社会运动和革命变革。政治激进主义不仅作为一种政治实践,而且作为丰富的哲学传统,反对着占主导地位的自由主义世界观,它常常以合法形式存在并发展,并通过斗争和对抗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因此,政治激进主义作为一套实践哲学,不仅对人类思想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促进社会整体发展的重要工具。
自1991年底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历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所形容的“海滩滚滑车”①般的转轨进程。在此期间,政治激进主义似鬼魅幽灵般如影随形:时而幻化为以“休克疗法”和“向西方外交一边倒”为代表的国家战略决策;时而幻化为斯拉夫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时而幻化为西方主义和大西洋主义。其多样色彩和面相扑朔迷离并引人注目,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的国家转轨和社会进程。进入21世纪后,作为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的政治激进主义在普京总统的“可控民主”式的威权体制作用之下,在俄罗斯社会共同选择之下,终于与曾经并驾齐驱的政治保守主义归于“欧亚主义”麾下。
溯源与辨析:当代“政治激进主义”非历史上的“政治激进主义”
从历史上看,俄国是欧洲“政治激进主义”思潮的故乡,也是世界“政治激进主义”运动的实验室。
“激进”的俄文(Радикалльный)和英文(Radical)一词均源于拉丁文“根基”(Radix)一词,它有两层含义:一是“触动根基”的含义;一是“归根到底”“正本清源”的含义。在俄语中,激进主义(Радикализм)包括两种含义:一是“进行局部民主改革的政治流派和活动”,二是“坚决的行动方式”。②“激进主义”(радикализм)在现代俄语辞典中的解释为:“激进主义的词根来源于拉丁文,为政治流派之含意,指主张采取决定性的变革行动的派别和团体,指为实现某种纲领、解决社会政治问题和实现确定目标而采取任何变革方式的革新。激进主义区别于(正确的或不正确的)对权力机构的犹豫不决、止步不前和失误的批评、责难和挑剔。”③
从学理上讲,激进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和民族国家进步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它包括了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激进主义。激进主义即是在道德上以理想主义为行动先导,在理论上以理性主义为政治表达,在目标上以乐观主义为情感支柱,在行为方式上以自下而上的极端主义为行动纲领的政治思潮和运动。因此,有时也写为“急进主义”,强调其过程上的迅速推进式的特点。激进主义又以其内容不同划分为政治激进主义、文化激进主义、经济激进主义、社会激进主义以及外延更为宽泛的文学激进主义、艺术激进主义等。
政治激进主义(Political Radicalism/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радикализм)是指要求在社会结构中进行根本变革的社会思想流派。法国哲学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于18世纪中叶最早提出了“政治激进主义”一词。按照卢梭的想法,人类生活的历史分为“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自然状态”是人类自由平等和幸福的“黄金时代”,在这里人人都是自由、独立和平等的,根本不存在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或基础。随着私有制的产生,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也出现了人类在经济上的不平等,富人们为了维护自身的财产权,欺骗穷人与之签订一个社会公约:咱们联合起来吧,结成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联盟,创立“维护公正与和平的原则”,用明智的法律治理我们,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权利。但是恰恰相反,这个社会公约逐渐蜕变为富人统治穷人的工具。所以卢梭认为,这个社会公约一旦遭到破坏,每个人就立刻恢复他原来的权利,并在丧失约定的自由时,就重新获得他为了约定的自由而放弃的自己的天然自由。卢梭本人认为,他的这一想法只适合小国寡民的社会。
一般说来,政治激进主义相较于政治保守主义时是褒义词,至少是中性词,但如果相较于政治自由主义,其几近于贬义词了,此时它基本等同于革命主义、雅各宾主义、恐怖主义、人民专制主义、乱党主义等概念。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如果把人类历史发展看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的话,那么从操作模式上看,无外乎两种社会发展途径,激进的(即革命的)与渐进的或称保守的(改革的)的道路。
19世纪的俄国,是激进主义思潮和政治激进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
俄国知识阶层中的激进主义主张主要有:发动人民群众、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彻底解放农民;实现人民主权;实现社会主义或无政府主义理想。以此为鉴,赫尔岑堪称俄国激进主义知识分子第一人。英国思想家柏林(Isaac Berlin)称赫尔岑(А.Герцен)是“俄国激进主义之父和主张平均地权的社会主义之父”。④
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出现终于为尚空谈、欠实际的俄国知识分子群体带来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活力。他们的思想和号召启发和教育了知识分子,使他们终于放下架子,回到民间,倾听人民的要求,重新构筑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理论体系,并积极地将其付诸实践。在19世纪70年代发生了声势浩大的政治激进主义运动——民粹派运动,⑩在民粹派运动基础上诞生了更加激进的社会革命党和社会民主工党。在1905年革命和1917年推翻沙皇政权的二月革命中,这两个政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由此两党蜕变出来的更加激进、更有组织和更有战斗力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其领袖列宁(В.И.Ленин)和托洛茨基(Л.Д.Троцкий)的领导下取得了政治激进主义运动的里程碑式的胜利,建立了强大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和新国家——苏联,其事业继承者斯大林(И.В.Сталин)则以更加激进的领导风格将苏联锻造成工业、农业、文化和军事强国。
1991年底,伴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开始了疾风暴雨式的国家与社会转型、政治与经济转轨。
俄罗斯曾经一厢情愿地丢掉社会主义的包袱,全方位地加速向西方模式和资本主义过渡。在政治上选择了西方的意识形态和多元政治观念;在经济上,选择了市场经济和私有化的道路。俄罗斯独立之后,它的议政机构(先是议会,后是国家杜马)与政府和总统的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自1992年以来,俄罗斯政局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各派政治力量角逐对抗,甚至演变成1993年10月的流血冲突。但是五年的实践结果并不如人意,也不得民心。政治上的极端民主化和多元政治造成了严重的政局动荡。
经济上的尝试带来的消极影响更为严重。无论是萨克斯(Jeffrey Sachs)的“休克疗法”,还是盖达尔的“自由市场经济”方案,以及丘拜斯的“全盘私有化”方案,在实行过程中都遭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反对和批评,造成了国家经济的全面滑坡和恶性的通货膨胀。从1992年到1995年,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连续四年居高不下。据俄经济学家统计,1995年与1990年相比,消费品价格上涨了1700多倍。恶性通货膨胀大大阻碍了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价格的飞涨使市场机制远远不能成为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力量,高通货膨胀率降低了居民的储蓄倾向,打击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助长了囤积居奇和投机倒把,使整个经济生活陷入混乱之中。俄罗斯政府宣布实行以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重视社会保障机制的“社会市场经济”改革。俄罗斯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В.С.Черномырдин)在1996年2月28日接受法国《世界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正在向市场关系、正常文明的关系体系过渡……我不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就像今天什么是共产主义一样。既不能盲目模仿德国和法国,也不能模仿美国和日本。如果这样,是什么结果也不会有的。俄罗斯有自己的特点。”
俄罗斯在外交上急于摆脱前苏联与西方长期对抗的阴影,加入欧洲委员会和北约组织,期望在“平等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从西方和美国获得巨额援助以刺激俄罗斯经济的复兴。1992年1月叶利钦(Б.Н.Ельцин)总统在出访美国接受美国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打算改变我们的军事信条,……不再把美国看成是潜在的敌人,我们洲际导弹不再瞄准美国的任何目标。”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А.В.Козырев)在6月5日接受法国《世界报》(Le Monde)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西方国家把俄罗斯‘看成自己的伙伴和天然盟友’”。1992年5月,俄罗斯在联合国投票赞同对南斯拉夫联盟实行经济制裁的757号决议,与美国和西欧保持了一致。1993年后,俄美之间的摩擦逐步走向公开化和长期化,并时常伴有激烈的冲突和对抗。1995年后,北约加快了东扩的步伐,试图将东欧和波罗的海一些国家拉入北约,在短时期内确定下了东欧的地缘政治格局。叶利钦总统多次警告美国和西方:“如果北约东扩,一个与之军事对抗的军事联盟可能再次出现”“我们将有两个集团,将分裂成两个阵营”“欧洲将不可避免地转变成战争状态。”?
在反思5年转轨历程时,俄罗斯各方政治力量得出了较为一致的意见:急剧转轨与激进主义应该缓行。
叶利钦总统在1996年宣布:“今后不再实行这种不得人心的休克疗法。”他在1996年提交国家杜马的总统国情咨文中承认:“近几年来我们犯了一系列策略性的错误,应该作出总结”,宣布“今后不再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
切尔诺梅尔金总理也表示:“我反对任何激进主义,不管右翼还是左翼的,任何急转弯的做法都会使国家充满崩溃的危险。”
主要反对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КПРФ)主席久加诺夫(Г.А.Зюганов)在1996年10月20日公开表示:“极端的情况对每个人都是不利的,……许多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经验证明,极端的情况往往造成相当激烈的结局。”?
2000年普京(В.В.Путин)执掌俄罗斯政权,他在当年的国情咨文中,把实用主义、经济效益和国家安全作为新政府的主要任务,认为国内目标高于国际目标。在内政方面,普京政府主张实行“可控制的市场经济”,并根据苏联70年经济建设和俄罗斯上世纪90年代经济转轨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强国主义”(Державизм)的基本方针。根据这一基本方针,既没有继续叶利钦时期激进的经济改革计划,也没有回到原苏联时代的计划经济轨道,而是强调在不引发大的社会动荡的前提下逐步改革,强调遵循温和的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建立由国家调控的自由社会经济体系。在外交方面,普京把“东西方并重”外交进一步发展为各个层次的平衡外交,积极谋求与美国、“北约”和欧盟和平共处。
作者:张建华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