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政治学需要有“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的气魄,从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近现代西方政治文化中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当前中国政治学需要以创造的精神与活力,为推进我国政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当前中国政治学需要有自我超越的勇气和胸怀,为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中的有益成果提供思路与方案。
只有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才能为阐明中国独特的政治形态、独特的政治发展道路、独特的政治发展模式提供有解释力的理论体系;只有将政治治理能力作为当前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才能为推进我国政治治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指引方向;只有重视并且善于学习、完成自我超越,中国政治学才能为中国政治借鉴人类政治文明中的有益成果作出贡献。
立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
当今中国任何领域的进步与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对相关文化或文明成果的发掘、继承、借鉴基础之上。从中国人的文化历程来看,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成为影响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三种主要思想文化。中国政治学恢复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既是中外思想交汇的时代,也是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碰撞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以及近现代西方政治文化成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治学者从事教学与研究的主要思想资源。为了夯实学科的知识基础,成长于这一时代的中国政治学者对各种思想资源表现出包容的心态,并致力于从各种思想资源中开发出有益的政治学知识。
经过中国政治学界三十多年来的共同努力,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及政治学原理得到系统梳理与研究;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潮及政治学原理得到介绍与借鉴;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研究也逐步恢复并发展。然而,随着中国政治学界对三种思想资源梳理的日益系统化,以及在分析理解、知识运用上的日益成熟化,一些分歧与问题也随之产生。囿于三种思想资源事实上存在的差异,中国政治学者无论是编撰大学政治学教材还是进行相关学术课题研究,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分野,学术观点上的争鸣也时有发生。学者们在阐释为什么要坚持某种思想资源的合理性与正当性的同时,也不得不现实地面对如下的一些难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如何增强对中国现实政治问题的解释力?中国优秀政治文化传统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近现代西方政治学中有益的知识成果如何实现本土化?
无论什么思想源流,无论什么学术概念、理论学说,只有符合客观实际,才具有解释力并可能对未来产生影响。2005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包括西方民主的有益成果,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文明中的民主性因素,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已经表明,一方面,它需要从上述三种思想资源中得到理论与知识的支撑,任何单一的思想资源都无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完整、健全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来自于不同思想资源的理论与知识是能够有机统一的,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发展方面能够产生合力作用。当前中国政治学要能够担当起推动中国政治进步与发展的责任,不仅需要有包容的精神,以吸取来自不同思想资源的有益知识,而且需要以务实的态度实现三种思想资源的有机融合,为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做出贡献。
中国政治学要对中国的政治进步与发展有所推动,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规律。因此,要实现中国政治学三种思想资源的有机融合,首先要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三种思想资源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并且借鉴了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因此,实现当前中国政治学三种思想资源的有机融合,关键是要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理论,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精华、近现代西方政治学中有益的知识成果有机地融合起来。
只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理论为指导,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精华以及近现代西方政治学中有益的知识成果之间形成健康的思想互动,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建设与发展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沐浴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阳光之下,同时充分吸收包括近现代西方政治文明在内的一切人类优秀政治文明成果的养分,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文化基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院长、政治与国际事务教授安玛丽·斯劳特女士在《这才是美国:如何在一个危险的世界中坚守我们的价值》一书中讲:“我由衷地希望《这才是美国》可以启迪其他国家的公民把自己的国家当作一个理念来进行思考,设法明确这个理念所包含的元素。毛泽东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可以为世界做什么贡献?与此类似地,今天我们可以问:中国的理念是什么?”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提到:“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应当成为人们理解当代中国政治的一把钥匙,中国需要以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理念与理论学说来界定自己独特的政治形态,解释自己独特的政治发展道路与政治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在世界政治文明花园中充满生命力的崛起,不仅是这个目前人类最大的共和国走向富强、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21世纪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最为深远的变革之一。中国政治学应当为此做出应有的贡献。
定题:推进中国政治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进我国政治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当成为当前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主题。中国政治学,不仅需要继续探究我国政治治理中的一些传统价值的现代意义,而且需要回答如何根据现实的要求为政治治理注入一些有益的现代价值,以推动政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维护人民正当权益的能力。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民主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多数人的民主,必须致力于公共利益的实现。这与中国古代“天下为公”的理念是相契合的。个体利益的凸显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一般特征,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关系就成为当前我国政治治理中的新问题。当前中国政治学不仅需要探究在新形势下如何为维护多数人的民主提供完善的政治保障,而且需要研究切实维护群众正当权益的政治协商机制、防止出现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做法的限权机制、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的审判机制等。
尊重多样性的能力。追求和谐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文化价值理念,社会和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应当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谋求当前中国社会的政治和谐同样需要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适应这样的要求,中国政治学不仅需要探究在新形势下各政党、各民族、各宗教、各阶层、海内外同胞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保持一致性的途径与方式,分析当前对一致性构成挑战的主要因素及对策;而且要适应现代社会尊重多样性的发展要求,研究如何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充分尊重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阶层、海内外同胞的特殊性。为了增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治凝聚力,当前中国政治学应当把尊重多样性作为一种国家治理能力进行研究。
实现权利平等的能力。平等,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现代社会的政治要求。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当前中国政治学不仅需要研究党内民主,也要研究人民民主,尤其是要研究人大代表中党政领导干部与基层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比例问题,研究完善代表联系群众的制度问题,研究促进公民有序参加立法、司法活动的渠道问题;不仅需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主渠道的作用,也要研究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问题,提高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
健全法治的能力。中国人的务实精神决定了中国政治重视结果、注重效率。1980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要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他提出:“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非常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当然,如果政策搞错了,不管你什么院制也没有用。”①现代政治的发展要求执政党及其政府不仅要重视做事的目的或可能达成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做事的方式或程序。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当前中国政治学,不仅要研究如何在政治治理活动中坚持反对形式主义、力求实效;而且要研究如何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特别是宪法实施监督程序、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程序、行政执法程序的研究。
超越: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中的有益成果
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就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问题指出:“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②2001年江泽民正式提出“政治文明”概念,2002年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适应这一要求,中国政治学应当善于挖掘并学习其他国家政治文明成果中蕴藏的智慧与经验,提高区分精华和糟粕、有益和有益、正确和错误的能力,实现自我超越,才能根据中国政治当前及未来发展的要求,为借鉴人类政治文明中的有益成果提供正确的思路与方案。当前特别需要学习与借鉴他国政治智慧与经验的方面,同时也是中国政治学需要着重研究的方面主要有:
代议民主。1956年周恩来在谈到全国人大公开人大代表批评政府工作的发言以及允许代表在会议上展开辩论时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我们不能学,那是剥削阶级专政的制度,但是,西方议会的某些形式和方法还是可以学的,这能够使我们从不同方面来发现问题。”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当前中国政治学需要在学习国外议会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研究如何健全人大代表审议、表决“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制度,如何健全人大联系代表的制度,如何落实人大代表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的权利等。
法治文明。1980年邓小平指出:我国的民主法制传统很少,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当长时期内,我们也没有系统地建立起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也不完备。④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决不以西方的法治模式来评判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更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当前中国政治学需要在学习与借鉴国外法治建设的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当前中国如何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前提下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执政能力。2004年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紧紧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个重大问题,紧密联系执政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借鉴国外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做法,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不断进行理论概括和提炼,不断完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努力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⑤中国政治学需要通过比较研究开阔眼界,学习各类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做法,更好地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不断深化对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当前,需要科学总结清廉国家在制度反腐、阳光反腐、公民反腐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政目标提供方案;需要分析西方国家在政府绩效评估、公务员绩效评价方面形成的成熟机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绩效的考核评价制度;需要研究西方国家执政党在及时把握民情、民愿方面的一些做法,例如,西方国家执政党根据社会需要和当时政治领域存在的问题,普遍采用民意调查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意见征集,了解公众意见倾向,对执政党及其公务员行为加以监督。
选人用人。邓小平曾经针对我国干部制度中形成的“能上不能下”的弊端指出:“要逐步从制度上,习惯上,风气上,做到能上能下。这一点,我们不如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能上能下的。”⑥在谈到资本主义使用人才“不论资排辈”时,他指出:“我们说资本主义社会不好,但它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是非常大胆的。它有个特点,不论资排辈,凡是合格的人就使用,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从这方面来看,我们选拔干部的制度是落后的。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力。”⑦当前中国政治学需要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作为研究重点,在借鉴国外政治人才制度优势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选任制、改进委任制,规范考任制,推行聘任制,改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办法,建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等提出建议。
作者:袁峰 来源:人民论坛 2014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