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面向党员干部、学生和各行各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政治观教育如何开展 、开展什么和怎样开展的挑战,这就为邓小平政治观教育理论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契机;而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的国际局势变幻中,邓小平更是明确指出对于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应当在坚持对外开放和交流、吸收别国优秀文化资源和思想成果的同时,加以甄别和选择。
邓小平始终高度重视政治观教育,逐步形成了一套富有时代性、科学性的政治观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形势和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等内容。这一理论对当前我国政治观教育具有三个方面的启示:中国共产党是开展政治观教育的领导力量,政治观教育工作必须服从党的指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政治观教育内容的前提,又是政治观教育方法创新的思想源泉;群众路线是一切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必须贯穿于政治观教育始终。
一、引言
政治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国家范围内以权力和权利为中心的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政治观教育是灌输政治思想、引导政治态度、塑造政治观点的教育实践行为。邓小平的政治观教育理论深刻揭示了政治观教育的本质与规律,精辟阐述了政治观教育的内容与理论,长期指导并影响着我国的政治观教育工作。研究邓小平政治观教育理论,对推动现阶段我国党政干部、大中小学生的政治观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启示意义。
二、邓小平政治观教育理论的形成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历了两个历史性的转变:一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二是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进入了一个以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对外开放为推手,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标的历史新时期。随着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剧烈转向,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重新整合,引发了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造成了多种新观念的彼此碰撞和封建陈旧思想的泛起。
一些人不知道该如何认识为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进行的改革,不了解党在新时期所做的工作。“有些群众,有些党员,甚至有些干部,对于我们粉碎‘四人帮’以后,究竟做了多少事情,不大清楚。”〔9〕一些人对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存在认识误区,甚至怀有负面评价和消极态度:“在一些同志的思想中也确实存在着混乱,例如有人认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会妨碍解放思想,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会妨碍社会主义民主。”〔10〕在理论界和文艺界,还有少数“灵魂的工程师”由于政治观的错位,盲目跟从市场和潮流,背离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创作出低档、低俗、低劣的文艺作品,在观众中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一些人却同时代和人民对他们的要求背道而驰,用他们的不健康思想、不健康作品、不健康表演,来污染人们的灵魂。”〔1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社会思想领域里产生的问题使得党员干部、学生和各行业工作者的政治观教育面临如何开展、开展什么和怎样开展的挑战,这就为邓小平政治观教育理论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契机,更将围绕政治系统、政治现象和政治人物观点、态度、评价的政治观教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
三、邓小平政治观教育理论的内容
“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15〕政治观教育具有鲜明的党性、理论性、实践性等特点。党性是党的政治信仰、政治目标、政治主张的集中体现。政治观教育作为党领导下的教育工作,要讲好党的故事、宣扬党的理念、传播党的声音,就是要说清楚党的基本性质和根本宗旨,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理论性是政治观教育内容具有理论体系的集中体现。政治观教育内容植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教育对象的思想。实践性是政治观教育方法的集中体现。为创新教育方法和提高教育实效,就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分析当前具体形势相结合,将党的领导人政治思想与掌握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相结合。
(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
理想信念是政治观形成的先导,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凝聚众人力量的旗帜,是激励个人奋斗的精神支柱。长期以来,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教育优势,邓小平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16〕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从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极富预见性地提出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不仅为政治观教育提出了明确目标,更为政治观教育的内容划定了前提:“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17〕理想有不同层次,而最高层次、最大价值的理想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因为有了共同的理想,就有了清晰的奋斗目标,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和强劲的执行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真正优势。
邓小平认为,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对青年人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当中。必须要让人们知道,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18〕
(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基本路线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政治观教育内容的中心,有着把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促使人民群众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政治权威的积极作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理解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所开展的各方面工作,理解党的方针和决策,理解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强国目标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十分重视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他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是否能够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是要教育后代。”〔23〕在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方针上,邓小平强调要“始终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善于识别并及时排除各种干扰,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24〕。
(三)形势与政策教育
适应当前形势是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我们只能根据形势去规定口号、方针和政策”〔26〕,认清形势、通晓政策是客观认识政治现象和理性评价政治事件的前提。在政治观教育中扩充形势与政策教育,使教育对象对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有正确全面的了解,可以增强政治观教育的说服力,提高政治观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形势政策教育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观,并将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助于人们在认知政治系统、评价政治事件和人物时更好的运用所学理论。邓小平将形势、政策教育与政治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明确指出“时事政策教育,遵守规章制度教育,也叫共产主义教育。”〔27〕他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28〕,即要把形势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内容当中。
(四)社会主义民主教育
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将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纳入到政治工作的范围。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这是确定无疑的,也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根本性质所决定的。邓小平就曾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31〕社会主义民主教育作为民主建设的基础工作、政治观教育的中坚内容,是提升民众政治素质,增强政治意识,促进有序政治参与的保证。
邓小平充分认识到民主教育的优势性和开展民主教育的紧迫性,他强调:“随着民主政治的开展,民主教育比任何时候还要迫切,无论在党内或在群众中,过去这点都是极其不够的。”〔32〕邓小平还对以往民主教育工作的不足进行反思:“我们过去对民主宣传得不够,实行得不够,制度上有许多不完善,因此,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33〕1989年政治风波后,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剔除头脑中空洞危险的西方民主价值变得更为重要,邓小平多次谈到这一问题,并强调“我们一定要向人民和青年着重讲清楚民主问题”〔34〕。
在民主教育中,既要按照教育对象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生活状况,采取尊重个体、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还要在教育方法上将民主教育与一般的民主活动结合起来。邓小平指出:“我们除在学校中、民革室中、训练班中,应注意民主政治的教育外,对每一个民主运动都要精细地布置,不可丝毫草率,要使之完全符合民主政治的要求,真正动员起广大民众来参加,动员起全党来领导。”〔35〕此外,开展民主教育必须重视让受教育者分辨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区别,“关于民主,我们大陆讲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概念不同”〔36〕。
分辨抽象民主和具体民主的区别,“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37〕。分辨照搬照抄资本主义的民主和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的区别,“我们在宣传民主的时候,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地区别开来”〔38〕。
四、邓小平政治观教育理论的启示
邓小平政治观教育产生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成熟于长期的政治教育实践过程里,蕴含着对政治观教育原则、内容、方法的科学总结,对后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政治观教育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当前我国政治观教育具有深刻的启示。
(一)中国共产党是开展政治观教育的领导力量,政治观教育工作必须服从党的指挥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政治观教育内容的前提,又是政治观教育方法创新的思想源泉
(三)群众路线是一切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必须贯穿于政治观始终
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教育工作方法,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基础上的科学方法。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将群众最为关心的事务和切身利益的表达与政治观理论集合起来,通过教育、宣传、解释给群众,再从群众接受理念后的行动检验和评价教育成果,然后再根据反馈完善教育内容和方法,如此循环往复。具体来说,政治观教育要相信群众、依赖群众,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要相信群众,拿中央文件跟群众直接见面,使中央精神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婆姨娃娃都知道,把广大群众同派性作斗争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44〕。
政治观教育在任何时机、任何地点都要与人民建立密切联系,“无论在农村也好,在城市、工厂也好,我们的党员进行工作时要用充分教育说服的方法,要搞群众路线”〔45〕。政治观教育要明确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共产党人,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不仅要当群众的学生,还要当群众的先生,党不是要发展群众运动中的自流性,而是要使党的方针在群众运动中获得实现”〔46〕。要善于运用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只有首先善于做群众的学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并且只有继续做学生,才能继续做先生。”〔47〕
作者:赵乐 来源:邓小平研究 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