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新闻观的产生与他的报刊实践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报刊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从事创办和主编的报刊有《少年》《赤光》和《红星报》。在他办报期间曾发表了诸多战斗檄文,笔锋之犀利尖锐,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爆发力。
一、邓小平新闻观的内容
(一)报刊广播等媒介应当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中心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国要强,民要富,稳定是基本前提。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也要把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作为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一项根本性的任务。1977年邓小平在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及考察了《人民日报》在舆论引导方面的重要作用时,指出:“为了实现安定团结,宣传、教育、理论、文艺部门的同志们,要从各方面来共同努力。……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优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一思想贯穿于邓小平新闻观的始终。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力,以此来引导、组织和宣传社会舆论,在海量新闻信息面前,要选择那些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稳定团结,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和陶冶爱国主义情操的新闻意见和建议。
(二)党报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党报党刊具有严格的党性,而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最高标准,也是无产阶级办报的最高标准和基本准则。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就是要求各级地方报刊、电台等宣传机构要无条件地服从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绝对领导,务必执行中央宣传工作的指示,严守党的组织纪律,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宣传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办报过程中不允许任何反对声音的存在,邓小平曾对这一问题有过重要论述:“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对党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员当然有权利进行批评,但是这种批评应该是建设性的批评,应该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邓小平都非常重视党性原则,他不仅躬身力行,而且也用相同的标准要求身边的同志。因此新闻宣传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思想为指导,不断弘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不断宣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三)新闻宣传要着眼大局,以社会效益为重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它在促使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也滋生了“拜金之风”和庸俗之气,一些低级趣味的精神和文化产品开始输入国内。1985年,邓小平在党的代表会议上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惟一准则。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要坚决制止坏产品的生产、进口和流传。”他对当时出现的“一切向钱看”的歪风持严厉的批评态度,指出“有些混迹于艺术界、出版界、文化界的人简直成了唯利是图的商人。”同时还批评了政治、文学、艺术领域对于西方思想学潮的盲目跟风行为。这种不加选择、没有任何批判性的“拿来主义”只会腐蚀和助长不良之风,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蛀虫。因此,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新闻宣传要把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考虑经济效益要坚持以社会效益为重,把握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环境。
二、邓小平新闻观的现实意义
新闻媒体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事关国家安全与稳定、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始终坚持邓小平新闻观,以此来指导我国的新闻实践。
(一)以邓小平新闻观为指导,有利于维护稳定,保障社会安定团结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搞四化,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广播电视报刊要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经常性地宣传邓小平同志有关“关键是稳定”“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结合当下实际,要在稳定中促发展,要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改革。报刊广播电视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来组织、引导和反映社会舆论。要有选择那些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意见和见解;要积极采纳那些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和见解;要选择那些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意见和建议。
(二)以邓小平新闻观为指导,有利于坚持党性,保障新闻事业的无产阶级性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新闻事业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除了肩负着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等政治使命外,还承担着社会舆论的导向与监督、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传播等多方面的任务,因此,新闻宣传要严格遵守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性。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新闻事业也呈现出了多重功能,在确保整治使命的同时,还要接受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某些新闻媒介在新闻宣传时偏离了原本的政治路线,取而代之的是博人眼球的低俗文化,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新闻宣传要坚决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要以社会效益为重,要用高尚和先进的文化占领人民的精神世界,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首要和基本任务,要不断地倾听人民的声音,反映人民的意愿,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领导,地方报刊也要找准自身定位,积极做到上传下达,主动配合好党和政府的工作,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三)以邓小平新闻观为指导,有利于坚持政治家办报,保障我国新闻事业的方向性
党的新闻工作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精神世界,要坚持以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战略眼光把握新闻大局,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高屋建瓴,审时度势,用政治家敏锐的洞察力来进行新闻宣传。坚持政治家办报就要提高记者的大局意识,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做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要做到多谋善断,在纷繁复杂多变的新闻面前,要有正确分析和辨别新闻事实的能力,要始终把党的方针路线作为新闻工作的首要标准。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看待问题时要站在制高点上,纵观全局,判断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其次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整体和全局的意识;再次,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实践,才能报道出好新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总而言之,坚持政治家办报,就是要求每一位记者都应该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把握大局,用政治家的头脑和社会家的战略眼光去捕捉和提炼新闻素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坚持政治家办报的方针,从而保证我国新闻事业的文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