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如何打破农村高中政治课堂中的“一言堂”

2016-05-25 10: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堂教学效果的呈现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但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政治自带高大上的气质如何接地气的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又一次成了摆在高中政治教师面前的新难题。

 

虽然新课改在教材教参中做了重大改动,这从教材体系就能明显看出。教材由原来的思想政治一二三四册改成了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在必修中也将原来的思想政治分成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四个部分。

 

教学内容也更加生活化,弱化理论的识记,重点强调理论的分析与运用。诚然这一修改使政治教育更加生活化,也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但是,在农村中学的政治教学中贯彻新课改依然步履维艰。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广大农村学生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很多经济现象,政治现象和文化现象只停留在电视画面上,甚至压根就没见过甚至没听说过。

 

在这样的学情面前,政治教师倍感压力,甚至觉得新课改的效果还不如传统的一言堂。学生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睁着无辜的眼神看着老师,像这样的农村中学的政治课堂怎样才能像城市中的政治课堂一样,学生积极而主动,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氛围活跃呢?下面我就农村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对象,教师和学生构成了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两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效率和教师教学成效的高低。

 

所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唤起学生对教师的敬重和信任, 从而让学生接受教师并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的一种 平等、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双向的,既有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又包含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以及信任。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儒家思想尊师爱生就包含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尊重与合作关系,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应努力做到:首先是解放思想,树立新型教师观。教师要改变在学生面前以长者自居,自立为绝对管理者、权威的陈腐观念。

 

因此,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作用,改变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看法。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者,而是知识传递的火炬手,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力量。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课堂上教师更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

 政治课堂

其次是深入了解学生,主动接近学生,做学生亦师亦友的引路人。作为教师,应对学生有充分了解。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性格特征甚至是家庭状况。了解学生的个体状况,然后有的放矢地去教育,就不会因笼统教育而导致有些学生的不满情绪。第三是巧用策略,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根据这种心态,合理运用表扬与批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注意与关注,他们就会打开无形的心理防线,主动和教师交往,对教师加强信任。二、努力做一个有幽默感的教师

 

幽默的语言总让人觉得轻松,幽默感十足的老师总是受到学生的欢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多点幽默,那么原本枯燥的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思维就会更敏捷,思路更开阔,知识掌握得也会更牢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自觉提高了。

 

我们知道,教学中最难的就是调动学生自主的学习,而老师的幽默,能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更认真,这比教师单调的讲解要有效得多。但使用幽默时要注意:

 

  1.不可盲目幽默,要有目的性

 

  幽默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手段之一,在教学中运用幽默,不论是为了什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教学,所以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为了活跃气氛,只追求幽默效果,过多使用幽默,这样虽然吸引了学生的关注,但教学进度和内容无法兼顾,偏了重心,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不免给人以哗众取宠之嫌、喧宾夺主之感。

 

  2.幽默要注意分寸和对象,把握好度

 

幽默能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课堂上的幽默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程度。因此,教师的幽默感必须是有高尚品味的,必须是脱离低级趣味的。

 

不能为了取悦于学生而采用粗俗的语言, 荒诞的故事。同时,在幽默过程中,不得有伤害学生人格和自尊的言行。否则不仅有损教师的威信,也有伤学生自尊,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学的正常发展。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突破知识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等发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当前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到了各级各类学校,包括最基层的农村小学也都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多媒体的教学既能提高学生兴趣,也具有可操作性。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我觉得使用多媒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形式是为了内容服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面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加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但在许多课堂实践中,有些课件却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我们不能为了用多媒体而教学,而是使用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在多媒体教学中要紧扣教材,突出重难点。

 

  第二,精心制作,避免粗制滥造,硬拼乱凑。课件的制作应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既要讲究科学性,还要讲究美学性。既要便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利于学生思维、感情、能力的发展,又要尽可能地让人感觉舒心,画面清楚和谐,创设出优美的情境,营造出一种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还能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

 

  第三,合理控制多媒体课件信息 。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呈现的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明确课堂容量的大小并非取决于内容的呈现速度,而取决于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多媒体课件只是为我们提供了加快信息传递的可能性,传递信息的多少还得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设计好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的教学内容。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丰富和完善,农村的政治教学也能打破沉闷,实现城乡一体化

 

  作者:王小华 来源:速读·上旬 2016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