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伟人神化,表面上是对伟人的褒扬但其本质总是对伟人的污蔑。毛泽东是中国的百年伟人、千年伟人,对此判断的理解,只有放诸千百年的中国的和整个世界的历史和文化之中才有可能。
毛泽东是中国式的“阿克修斯”和“安泰”,其伟力之源,在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生存磨砺和智慧积累,在于同样伟大的中国人民。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新的时代特征,要求现代的政治活动必须更加植根于广大民众的需求之上。也正因为如此,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法宝,就将不断焕发新的魅力。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之一。毫无疑问,如果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的基本总结的话,那么作为党的创立者之一、特别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逐步确立起来的真正的领袖核心,毛泽东同志为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毛泽东是中华历史上的千年人物,是集中国传统文化和近现代最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社会发展理论于一身的中国近现代智慧的化身,是整个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和中国未来发展之中的民族的灵魂。
一、毛泽东的伟力之源
毛泽东善于吸取群众的智慧、善于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因而才能在革命斗争中不断成长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毛泽东所以成就其伟大,总地看来,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毛泽东为之奋斗的事业符合历史进步总规律
毛泽东生逢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的社会形态的历史转变时期。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公元纪年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上屋场一个普通的农家民房里,当时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可谓风雨飘摇,摇摇欲坠;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广大民众的生活陷于困顿,而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却是蒸蒸日上。资本的独特本性使其自身不断扩张,并向全世界搜刮资源。政治落后而物产丰饶的大清帝国,自然成为西方列强争相“光顾”的有利的“投资”场所。
这一场古老的东方封建帝制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的交往,完全是资本主义占主导的、资源的流向是单向度的;通过可耻的战争,西方国家源源不断地将清朝帝国的金银财富和物质生产资料运回自己的国家,壮大了它们的资本规模,增强了国家实力;而大清帝国获得的只是大量的赔款和政治交往中的屈辱。“天朝大国”的美梦不断被惊醒;由此而来的奋争、并希冀在有朝一日重振古老东方雄狮威猛的的梦想也就成为那个时代的必然要求。
但就当时看来,不论是清朝封建统治内部的温和改良派或极端改革派,也不论是中国新型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派或保守派,都没有获得真正的明晰的奋斗思路;一系列的斗争失败了,而新的不断深入和扩展的斗争又开展起来。经过持续不断的斗争,有识之士才慢慢有了一个不断清晰的认识:清朝的封建统治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合理的、能够和西方抗衡的社会制度必须建立,而这种制度只能是反封建的、民众参与的民主共和。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但是包括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在内的前此的一切斗争,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后继的斗争中才真正结出甘美的果实的。
(二)毛泽东所奋斗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
毛泽东生长在一个半富裕的农民家庭,劳动群众的生活是他最熟悉不过的。他深深地热爱劳动民众,关心民众的疾苦。在少年时期,为了劳苦群众的利益,他就开始了和自己的小地主阶级家庭的朦胧的斗争。随着革命活动的开展,毛泽东的人民利益观念越来越明晰并很快确立下来。毛泽东本人一生的奋斗,也就开始不断围绕着全心全意地为着人民的福祉而展开。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毛泽东同志有7位家属在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这是毛泽东及其家属对中国革命所做出的极大的牺牲。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也是完全地为了人民的事业和利益而建立和发展的。
(三)扎根现实、掌握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
毛泽东诞生在一个普通农家,既不属于达官显贵,也不是极端贫困。毛泽东的这种民众之根和民众情节,使他本人具有了亲近民众的天然的素质。农业劳动者具有的基本的品质,可以说毛泽东保持终生:这就是“踏实”、“坚韧”、“简朴”。革命和建设斗争中,毛泽东关心群众,也善于接近群众,在群众活动中获得认识上的提高,通过走进群众、发动群众,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掌握好第一手材料。这些使得毛泽东同志能够比其他人更加清楚地掌握具体情况,更加深入地了解群众的疾苦和要求。所以他才能在复杂变动的各种形势面前,保持头脑的清晰、保障路线政策的正确。
(四)建立组织,纯洁组织,反对宗派主义
常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做一个绿林英雄好汉尚且需要帮手,更不要说去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样伟大的事业了。要使得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建立中国劳动者阶级的先进的党组织。马克思曾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1]毛泽东同志早年就注意到建立劳动者党组织的重要性,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在有生之年一直致力于党的建设事业。关注党的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关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宣传和实施。
(五)“安泰之踵”与“伟人的错误”
安泰是希腊神话中一位了不起的英雄,这位英雄有无穷的力量,他的力量之源,取自于大地母亲的滋养和供应,一旦双脚离地他便力气全无。紧紧扎根大地之母,就是安泰成其伟大的基本的秘密。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也是这样,什么时候紧紧扎根群众的生活、生产和革命斗争之中,什么时候就威力无比、光芒四射;而什么时候脱离了群众,什么时候就走向主观主义、就会犯错。大体看来,1957年之前,毛泽东同志正确的地方多一些,1957年之后,错误开始多起来。
这和他逐渐远离了群众有关。当然,在这一点上,也不单单是毛泽东一个人的错误。邓小平曾讲到:“没有把过去良好的作风,比如说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很好地贯彻下去,没有制定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这不仅是毛泽东同志本人的缺点,我们这些老一辈的革命家,包括我,也是有责任的。”[2]毛泽东的逐渐脱离群众,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斗争情况有关,和当时的党的领导集体也有关。党的领袖和群众的现实斗争活动越来越疏远,因而指导事业的核心力量也就不断成为凭空想象的超验的存在。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十多亿人只管行动、只有一个脑袋在思考,这种情况当然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成就。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既是毛泽东本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民族的悲剧。
我们全体国民都必须深入反思、引以为戒。我们必须合理评价和正确对待领袖人物。关于这一点,关于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评价,习近平同志曾讲到:“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3]二、现代政治活动的特点及实践群众史观的新要求
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反映和保障,一定社会完备而高效的政治组织及其领导,是社会发展、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新时期的各项斗争,必须要加强学习,把握时代脉搏;也必须要更加深入地分析群众路线工作细则,把群众观点贯彻到各项工作实践中。
(一)现代政治活动的特点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公众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速度,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整个社会的民主技术基础也都空前进步。另一方面,领袖及其权威的维护也更加重要;信息、交通、材料、生物等技术的发展,为整个社会的合理运行提供了神经系统基础,而领袖集团就是这个神经大系统的中央处理器。有没有政治领导才能、有没有制度自信、有没有组织自信,都决定着各级政府特别是党的各级组织的公信力和行政能力。有了行政能力才能获得和保持公信力,而一定的公信力又有助于行政能力的发挥。而自信力和执政能力的源泉根本上是在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在于真正回应并满足群众的呼声和要求。
(二)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研究学习
很多党员干部不是亲近群众、热爱群众,而是视群众为一帮可怜的、无组织无纪律的盲流,认为群众是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根源。不成想正是群众斗争的需要才使得党的领导力量有了施展的历史舞台;也正是群众的发展进步的历史要求,才成就了党的进步。新时期必须更加牢固地树立起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翁的观点,党员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能够从心底里敬畏群众、热爱群众。党员同志都要时时反思自身,是否能打内心接受群众、喜欢群众,如果对群众还有那么那怕是一丝一毫的厌恶,也都说明党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修养还没有过关,还必须更好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
(三)寻求新办法吸收借鉴群众智慧
毛泽东同志经常讲,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得不到起码的知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的生活生产实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群众生活斗争的经验也就必须不断地加以搜集整理、借鉴吸收。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民人数剧增,网络上的智慧汇合了民众智慧之大成,我们的党内斗争、防腐倡廉都有必要吸收网民的智慧和呼声。要关心广大民众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要真正能走到群众中去,这样才能吸收群众的智慧,提高自身的政策决策水平和实践领导能力。
(四)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需要探索新方式
现代民众,其政治思想状况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变化和提高,依靠传统的办法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探索新的方式,采取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当然,宣传要能够打动群众、影响群众、支配群众,关键还是要看宣传的内容和目的。内容上是老百姓的生活细节,目的上是老百姓生存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就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得到群众的拥护;而如果相反,口头上大喊群众利益,骨子里却损害群众的利益,那么宣传的方式再好,也不但不会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反而会引起群众的不满甚至反感和对抗。
(五)解决群众问题需要不断调查研究、不断探索新的办法
广大民众所关心的各项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整个事业的根本问题。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部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人民群众各项问题的逐步解决。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制度及其走向已经理顺,改革开放也已经成为全体国民的普遍的心理程式。但在很多细节问题上,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问题的表露及其解决方式的探讨,就成为更为艰难的任务。如何使广大民众共享改革的成果,如何在新时期更加有效地反对腐败,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维护和维持发展与生活提高的关系,如何使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均衡发展,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有赖于群众智慧的积累,必须要调查研究。要走向民众,向广大民众学习,将民众的问题和经验,通过科学分析,制定而成为党的方针政策。当然,这些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最终还是要由民众来完成。这就是毛泽东所倡导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总之,毛泽东同志是在群众斗争活动中并依赖群众而成就其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坚定地坚持走群众路线,领导全体人民,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就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作者:李文管 杨晓楠 来源: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