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试论坚持并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谈

2015-09-28 08: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探讨;意见
  论文摘要: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大方针原则中,首要的是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灌抽”的原则和方法。文中综述了高校理论界对“灌输”问题的探讨,并重温列宁和我们党关于理论“灌翰”的思想理论观点,着重提出了坚持并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具体意见。
  一、引言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大方针原则中,“德育为先”首要的是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本文就目前高校对理论“灌输”存在的问题作一点探究,提出必须坚持并优化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原则方法。
  “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这就是列宁提出的着名的“灌输”理论。我们应以此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德育是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的实质是育德,培养出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具有优良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个体,使其适应现存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发展。从德育的体系来看,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相互协调,结构合理,才能提高德育的整体效应。其中政治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决定德育的性质和方向。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这个武装大学生头脑的工作,就是理论灌输工作。
  二、重温列宁和我们党关于理论“灌输”的思想观点
  列宁在107年前写的一本着作中系统批判了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的经济派,集中论述了理论灌输的思想瑾论原理,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是用革命理论指导实践的极端重要性。列宁明确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如果工人没有理论感,那么这个科学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深入他们的血肉。”革命理论如此重要,因为它是党的三种斗争形式之一,即除了政治的和经济的斗争以外,还有“理论的斗争”形式。列宁的这个思想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为此就要“进行社会主义宣传”,“唤醒工人”,使其从自发参与工人运动过渡到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使命。由此可见,用革命理论指导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和优点。
  二是革命理论指导实践的中间环节是理论对群众的“灌输”。列宁十分明确地说:“可见,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而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地产生出来的东西。”对这种“灌输”,列宁注明说“直译就是充实无产阶级”。因此,“灌输”的本意就是“充实”。
  三是革命理论对群众“灌输”的必要性。笔者把列宁对此的分析归纳为四点:第一,“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里说的社会民主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这种工联主义的座佑铭是:“为改善经济状况而斗争!”“对每一个卢布工资增加一个戈比要比任何社会主义和任何政治更加切实可贵”。他们主张,工人阶级进行斗争只是“为了自己本人和自己儿女”,而“不是为了什么将来的后代”,也不是为了“将来的什么主义”。这种“工联主义”意识,就是毛泽东说的表明无产阶级“还是一个所谓‘自在的阶级”’。他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一旦经过革命理论的“灌输”之后,认识上升到了理性阶段,“这时他们就变成了一个‘自为的阶级。’”第二,“工人阶级自发地倾向于社会主义”的说法不能成立。列宁对此分析说,“然而最流行的(而且时刻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复活起来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却自发地而又猖狂地迫使工人接受它。”为此必须对工人群众进行革命理论的“灌输”。第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革命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种理论创造。“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按他们的社会地位来说;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俄国的情况也是一样,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学说也是完全不依赖于工人运动的自发增长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的自然和必然的结果。”第四,对工人群众不灌输革命理论,轻视“自觉因素”,势必有助于资产阶级思想对工人的毒害。这是“完全不管轻视者自己愿意与否”的客观事实。“原因很简单: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渊源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久远得多,它经过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拥有的传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
  以上三点,力求在“灌输”问题上正本清源。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继承并发展了马列的理论“灌输”的思想理论原理。
  毛泽东除了上述的“自在的阶级”和“自为的阶级”的论述之外,高度重视革命理论“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把它称为“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斗争的中心环节”,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抗大的教育方针的第一条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毛泽东还强调对群众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理论“灌输”应当是“经常进行生动的、切实的政治教育”。这就强调了“灌输”的技巧和方法问题,意义非常重大。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培育“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的问题。他说:“在人民中间,在青年中间,也要讲信念。首先要向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没有理想和纪律,建设四化是不可能的。”在“四化”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而为了树立正确而高尚的理想,就必须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灌输。
  ******同志说:“要通过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政治课上得更好。加强理论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这样,才能增强青少年抵制错误思想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他明确提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等“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同志不仅强调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目的意义,而且提出了转变“单向灌输”的严重课题,意义同样重大。
  ******同志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德智体美,德育为首。而德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灌输。
  三、坚持并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灌精”的浅见
  对马列主义关于理论“灌输”的思想观点,我们不但要坚持,而且要优化,其理由就是在新的时代和实践的条件下,我们要把它与时俱进。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方式必须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意识变化的如下五个增强,一是利益意识,二是平等公正意识,三是自主自立意识,四是发展意识,五是选择意识。从总体上看,大学生思想成长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的、有益的,但是其消极方面绝对不可忽视。有的大学生推祟西方社会政治制度和价值观,怀疑和动摇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的把西方政治学、经济学等理论视为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的灵丹妙药,甚至主张用它们取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的受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个人主义意识有所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意识有所淡化。这些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育人功能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密不可分。从教学来说,教材内容的时代感和针对性不够强,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实践教学比较薄弱,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学科建设基础比较单弱。又从育人功能来看,有的教材和教师弱化了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比较、回答现实问题的能力的教育功能。
  怎样坚持和优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呢?这里说的“优化”,指的是进一步增强,旨在通过创新和完善理论灌输的制度体制机制,达到强化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目的。古人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人言,坏的制度使好人变成了坏人,好的制度使“坏人”变成了好人。可见制度体制机制的重要,为此提以下五点浅见:

  首先,真正解决好学校领导重视理论“灌输”的问题。高校应把定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以制度化,特别是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学校党政一把手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把最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为此要见行动,有实绩。上级领导机关要加强检查指导,在对领导班子的考核评估中,应加强对此考评力度,帮助学校改进工作。
  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的+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为此应当重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识形态性质。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观念(或思想)上层建筑,是对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以及由经济形态决定的政治制度的自觉反映。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是直接或间接反映社会的经济文化及政治的特点,体现一定的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力图保持或改变现存社会制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意识形态,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也有自己的意识形态,超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由于国际的影响和国内的条件,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对此明确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祖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的思想下手”。******以苏联剧变的历史教训为例作了深刻分析:“当时戈尔巴乔夫提出‘意识形态多元化’,提出所谓‘公开性’,放弃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甚嚣尘上,这成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包括哲学、政治理论等意识形态的演变,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演变的先导和推动力量。苏联的年轻一代中的大部分人对列宁和马克思的着作不感兴趣,有的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十分忧虑地向苏共中央报告说:“对大学生来说,尽管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与党格格不入的状况却是共同的。党对他们来说己不是最光明、最先进的东西的化身。”我们应当从苏联剧变中吸取教训,替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在我国实现“和平演变”的战略图谋。我们不仅要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灌输教育,而且要对否定哲学及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性质的错误思潮进行旗帜鲜明的批判,决不能把容忍、放纵错误思潮当作是什么“民主”、“开明”。否则,我们党就有重蹈苏共覆辙的危险,这决不是什么危言耸听。
  其三,优化承担理论“灌输”的教师的整体素质。******明确指出:“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这里说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当然是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教师队伍。这就在德与才的关系上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重德又重才,不片面强调;又坚持以德为先,而非等量齐观。相对才而言,德更为根本。有人说得好:“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废品,无德无才是毒品。”可见,品德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前提。这对于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同于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在学生心目中,教师被视为社会的典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北京四中李家声老师一针见血地说:“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比医生更危险,庸医害的是一个人,而庸师害的是一群人,毁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心灵”。因此,绝对不能降低师德标准。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高校应当强化“教”之德,高度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它具体是指教师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品德和思想作风等方面基本情况的总和。它决定着教师职业活动的方向和态度,对其他素质如道德、文化、能力、心理、身体等素质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引进、选留教师时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素质的权重,对于那些在工作中有错误政治倾向的教师,要及时发现苗头进行教育,对于拒不接受教育的,要坚决予以调整和处理。更不应以“统战”之名加以提拔重用。人事部门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落实“聘用合同”有关思想政治要求的条款,确保其所具有的法律效力真正得到实现,用法律手段维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教育功能。
  第四,加强理论“灌输”的教学研究和管理。一是建立各门功课,特别是哲学和社会科学课程在功能上相互配合、补充和促进的德育机制,不因理论灌输的功能被其他课程教学中某些错误观点所削弱,甚至抵消。二是必须在全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贯彻“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严格教学纪律,不得回避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倾向。三是严格纠正回避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不良倾向。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所有教师应该努力对思想政治的重大理论问题形成基本一致的正确认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去分析、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四是在理论灌输中要处理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一要广泛吸收多样化社会思潮中的积极因素,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二要尊重差异,充分包容多样性社会思潮中的合理因素;三要批判多样社会思潮中的有害因素,特别是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绝不能退缩,必须积极主动地开展思想斗争。
  第五,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方式和方法。如前所述,“灌输”有其特定的涵义,应当准确地把握,不应当加以曲解和责难。在这个问题上,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当然,我们也必须正视这些年来在理论“灌输”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把“灌输”变成了“灌输式”、“单向灌输”等等。对此加以改进和加强的成果很多,例如采取把既定的结论灌输转变为师生共同研讨得出科学结论;把单一的课程讲授转变为课堂讲授与多样化教学方法相结合;把单一的学校课堂教学转变为向社会课堂相结合;把传统的“千人一卷、千人一面”的考核方式转变为以理论思维的提升、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考核方式。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不是一般的教学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大是大非问题。这就是说,教育不能脱离政治、经济和文化。当然,教育有自身的发展运行规律,办教育必须按教育自身的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也不能照搬社会上别的系统的规律。本文提出坚持和优化理论“灌输”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就是要力求正确处理好这个关系,才能为更好更快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