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浅谈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强党的执政

2015-09-28 08: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55年的执政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彰显了党的执政能力,同时党的执政能力也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由此本文从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角度,论述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并一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政党。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党才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党执政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更是渗透到党和国家的方方面面,成为我党执政的思想来源,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了55年来的执政经验,首要一条就是“党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实践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彰显了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也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彰显党的执政能力
  粉碎“四人帮”以来,我们国家逐渐走向强盛,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都取决于我们在国家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党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理论更好地指导并解决了实际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
  第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使我党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体现了我党在执政的关键时期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粉碎“四人帮”以后,刚走出“十年浩劫”的全国人民看到了曙光,但这时华国锋同志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这就意味着中国将继续走“文化大革命”的道路。在这一复杂形势下,邓小平同志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旗帜鲜明地坚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在他的支持和推动下,思想理论界逐步提出研究历史、判断路线是非和理论是非究竟应以什么为标准的问题,最终诞生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着名文章,从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给予根本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在当时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得到真正的贯彻,使我党恢复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促进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这直接的体现出了我党的执政能力。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体现了党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首先在理论界经历了长期的讨论,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存在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等问题上。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关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些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邓小平用“发展”的眼光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这些理论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成果,解决了我们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问题,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使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以全面推进,体现了党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不仅是我党在国际、国内形势严峻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而且直接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建党的问题,体现了党科学判断形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从国际上来讲,原苏联和东欧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和平演变,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丧失执政地位,我党也面临着在社会主义执政时期如何建党、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从国内来讲,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阶段,各项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战”的关键时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的形势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前提下,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完全解决的在共产党执政过程中如何建党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问题的理论发展和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对如何建党的问题作了回答,而且在复杂的形势下我党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体现了我们党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总揽国内全局的执政能力,从而保持了国家的稳定、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总之,上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创新都是在我党、我国处于关键时期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和推动的,其重大意义不仅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而且体现了我党在关键时刻能认清形势,做出判断,彰显了党的执政能力。
  二、党的执政能力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并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内在地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能力。
  首先,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内在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自从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想以来,我们党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并努力探索其运行规律,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是以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的,因此,要确保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我们首先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来分析经济形势和制定经济政策;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来回答和解决经济建设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第二、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内在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我们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为指导。我们的民主政治还不是很健全很完善,因此,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和实行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而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依法执政的水平。
  第三、党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内在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所以,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
  第四、党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内在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我们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尤其是“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探索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规律,积累经验,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最后,从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来看,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党正确分析国际形势、制定对外政策的根本前提。当前的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在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同时,世界多极化也在曲折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正确运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认识国际局势,制定正确的外交政策,妥善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新时期,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不断深入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要作好以下两方面的研究。
  (一)结合马克思主义当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同当前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情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在当前,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结合当代化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深入研究,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这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核心任务。
  第一、要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成就,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我们党80多年的光辉历史表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由此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的生命力。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冲破教条主义,打破传统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大的历史特点。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二、要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特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当代,和平和发展仍是现时代的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现时期最大的时代特征。因此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实践,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探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结合的伟大理论,以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同志指出:“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从理论和实践双重角度加强对马克思主义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是全面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第一、从理论角度加强对马克思主义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150多年的实践和中国80共产党多年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当我们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会保证我们的工作不会迷失方向,不会走上歧途;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这也就要求我们要从理论的角度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从实践角度加强对马克思主义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前进,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从实践出发探索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检验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挥重大的指导作用。
  第三、从时代角度加强对马克思主义面临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当今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新矛盾、新问题;中国改革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新任务、新情况、新课题,这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且“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够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才能开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只有这样,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继续推向前进,才能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才能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