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015-09-26 09: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方面居于重要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执政能力
  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重大突破和重大成就的取得无不与各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于本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密切相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提高党的思想力,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到首位。
  (一)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灵魂和动力。理论上的不断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是中国兆产党行动的指南,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1、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之义。客观事实与主观原则辨证统一,从客观事实出发,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时间上与时俱进,空间上因地制宜,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应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它为我们提供的是关于未来社会般原则和设想,是一种“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提供的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它永远是面向世界、面向时代、面向未来、面向实际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与实践同步,对现实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给予科学的分析,做出回答,并对未来加以预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在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发展和创新。
  2、理论创新是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提高执政党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能力的客观需要。从毛泽东“以苏为戒”中提出走中国式工业化道路,到邓小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再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的探索中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等新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和创新,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党不断走向成熟,标志着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从而也标志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
  3、理论创新是执政党执政理念和思维革新的前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问题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我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吸取前苏东国家执政党失败的教训,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核心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突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党的根本执政理念,它集中回答了“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一根本问题,并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创新和飞跃。所有这些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的进程中,我们党对执政理念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4、理论创新是执政党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正确的路线、纲领和政策,把握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论基础。对于执政党的执政来说,最重要的是制定正确的能反映时代特征和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出能使人民既有实惠又有希望的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然而正确的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的制定,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要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国情、民情和时代特征加以科学考察,经过深入的研究探索和酝酿思考方能制定出来。
  5、理论创新是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性的迫切需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概括、新发展的学习和领会,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才能更加深入地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知大局、识大体、政治上更加坚定、更具有洞察力,才能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始终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去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才能不断提高驾御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增强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二)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的理论思维,需要在理论上与制度上不断创新以实现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使党真正能担负起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事业的重任,就必须在理论上实现不断创新和发展。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l、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学习,理解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既要深刻理解和领会其中某个方面的具体论述又要从整体上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否则,对马克思主义知之不多、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就根本谈不上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我们需要‘本本”’(我们学“本本”并非以“本本”来指导一切、决定—切,那是本本主义),我们不能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具体论述已经过时或者不适合当今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就否认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学习,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教训中,不难发现,许多弯路和错误与我们没有深入透彻地理解和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着奠大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要切记邓小平同志对我们的告诫“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所以“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断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始终是我们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加强对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落脚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还是应用,这里就有一个如何正确运用与发展的问题。
  首先,必须搞清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什么的问题。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行事的做法已经为以往的经验教训所否定,同时历史也告诉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方式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因为它向我们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个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们“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是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
  其次,准确认识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理论杠杆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运用“随时随地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历史条件主要包括国情和时代特征。对本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历史、外交和地理自然环境等因素加以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得出关于本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运用与本国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同时还要认识到,国情是不断变化的,对它的认识不是一劳永逸的,要不断研究新问题、解决新情况,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得以发展创新。
  3、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前提。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出正确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不解放,思想就会僵化,“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就多起来”,“条条框框”、“本本”、“随风倒”会严重妨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着重强调和坚持的思想路线,事实证明,我们什么时候坚持了这一思想路线,我们的事业就会有发展,反之,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就要始终坚持这一精髓和灵魂。
  4、坚持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观点,善于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支点。‘正确的认识只能是从实践中来,又在实践中反复证明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实践紧密联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重视观念、理论、学说的巨大能动作用,但决不能盲从,离开实践谈理论,就会产生主观主义的错误,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根据变化了的历史条件,勇于创新,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理论、学说,才能使我们的思想理论与时代同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要善于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如果昨天的经验教训没能使我们看到旧的方式方法的不正确,那么我们今天就决不可能学会用新的方式方法来完成自己的任务”,所以,总结和利用我们党的经验教训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一种历史资源,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所必须的。
  5、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科学成果,用时代精华充实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充满活力的营养源泉。马克思主义是开放发展的体系,从不搞宗派,能正确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它本身就是在不断地与其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流派的辩论斗争中发展自己,对他们提出的一些合理性问题加以批判地吸收,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和研究领域,使自身更富有营养和生命力只有积极吸收和借鉴同时代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中获取新鲜氧气,才能始终保持它旺盛的生机和发展活力。
  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唯有以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和政治素养,才能更好地担当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