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浅谈代价论角度看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

2015-09-28 08: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作者:冯东飞 冯菊香 马素英
  论文摘要: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不仅指出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所产生的必然性代价与人为性代价,而且还揭示了如何正确看待改革风险与发展代价;他的这一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代价理论。
  论文关键词:代价论;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
  代价(cost)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概念,但在不同语境及不同学科中,它的含义不同。在日常用语中,代价常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作出的某种舍弃、投入和消耗;在经济学中,代价被看做是生产成本、机会成本、各种损耗和日常消耗;在哲学中,代价则是和价值相对应的范畴,是指在价值创造和选择中导致某些需要和价值目标的牺牲与损害。作为哲学概念的代价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发展内在必然联系的必然性代价;另一类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人为性代价。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中的必然性代价与人为性代价的新见解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代价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代价理论的方法论原则
  把社会历史发展与代价联系起来考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历史所坚持的一贯方法,这一方法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它揭示了代价产生的客观普遍性。马克思主义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导致伦理道德的败坏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深刻地揭示了代价产生的客观普遍性。
  首先,它认为,在历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生产力迅速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长,社会制度也相应地得到调整和改变;但与此同时,与资本主义相伴相随的为富不仁、劳资对立、贫富悬殊的这一社会代价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为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其概括为“物的世界的增殖和人的世界的贬值”。后来,他又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和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这表明了历史发展所具有的“悲剧”性质。然而“喜中有悲,悲中有喜”这一二律背反现象反映了历史自身的辩证逻辑,即历史总是通过自我否定乃至对抗来达到自我肯定和进步。
  其次,它又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在西方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人类改造大自然过程中,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急剧恶化。人口膨胀、资源面临枯竭、污染日趋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人类承担着严重的环境代价问题。这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2.提出了评价代价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代价的产生和付出总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社会发展付出代价又是以历史前进作为补偿的。马克思指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说明了代价是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3.提出了扬弃代价的正确途径。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异化导致人的片面、畸形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他指出在分工和私有制的条件下,人类在总体上对自然界的支配能力越发展,人类个体的发展就越片面,自我异化就越严重。但是,与此同时人类创造着最终扬弃异化的条件,他坚信。“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
  4.提出了以最小的代价推动历史发展基本原则。社会进步要付出代价,这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但是,我们不能借口代价与发展的统一性来否定、忽视两者之间的对立性,因为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发展是人类实践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
  马克思早就预言:“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的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代价理论主要揭示了代价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扬弃代价的具体途径,但它并没有将代价区分必然性代价与人为性代价。
  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代价理论的新发展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代价区分为必然性代价与人为性代价;而且还阐述了如何正确看待改革风险与发展代价问题。他的这一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代价理论。
  首先,他根据社会发展要付出必然性代价,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代价问题进行了思考。
  1989年政治风波刚刚平息,邓小平就在此后6月9日的讲话中鲜明地回答说:“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错了没有?没有错。没有改革开放,怎么会有今天?这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应该说我们上了一个台阶,尽管出现了通货膨胀等问题,但十年改革开放的成绩要充分估计够。”“我们的一些基本提法,从发展战略到方针政策,包括改革开放,都是对的。要说不够就是改革开放的还不够。”在1989年9月4日致中央政治局的、信中,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前进中还会遇到一些曲折。但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把先辈开创的事业一代代发扬光大。”这些话一方面表明他在对中国改革开放这项伟大事业必须继续坚持和不断推进的坚定信念和殷切期望,另一方面他又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必然要面临着许许多多困难,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事实证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确实也付出了一些代价。一是我国在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就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因为这种改革势必打破原有的社会秩序和利益格局,带来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如:我国经济发展了,结果贪污****横行,思想道德素质在某些方面有下降的趋势。二是建立新体制、实行新政策也必然冒一定风险,付出一定代价,中国实行开放政策,招商引资,建立经济特区,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调整和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措施,必定会遇到来自“左”和“右”的干扰,必定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和某些社会失范,从而付出的一定代价。
  其次,他又根据社会发展要付出人为性代价,对中国社会发展与代价问题的进行了思考。
  小平同志从建国初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出发,并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到我国原有分配制度的最大弊端是平均主义“大锅饭”、“铁饭碗”、“干不干、干多少一个样”。平均主义是小生产的产物,是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它实际是奖懒罚勤,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阻碍生产的发展,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使我国社会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小平同志认识到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大锅饭”、“铁饭碗”、“干不干、干多少一个样”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主要是由于人们在认识与实践中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付出的人为性代价。

  对此,邓小平把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作为能够影响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政策提了出来。他强调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后来又多次指出:“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要发展生产力,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是,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过去在平均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常常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大家以同等速度平均的富裕。因此,他提出要改变旧的“平均主义”分配政策,而实行有利于合法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但他又提出了中国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防止两极分化。关于两极分化,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富的越富,贫的越贫。坦率地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邓小平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了“大锅饭”,逐步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鼓励一部分人依靠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而先富起来,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发展,改变过去在平均主义思想支配下,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发展的局面,避免了社会发展中付出不必要的人为性代价,这是一种进步。但应当注意到,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下,又会导致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防止收人差距过分悬殊,提倡先富帮后富,坚持共同富裕,避免社会生产发展走向另一极端(即两极分化),以产生新的人为性代价。
  第三,邓小平提出正确看待改革风险与发展代价问题
  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作为改革者,必须深思怎样一种方式才是最“经济”的,成本或代价最小的。在这一问题上,小平同志有着独特的见解,他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改革开放要正确对待必然性代价与人为性代价,力求控制不必要的人为性代价的产生,把代价控制在最小限度。
  一方面,他指出在改革中不要害怕付出代价,任何改革必然要付出代价,不付出任何代价、不承担任何风险的发展是空想的、不现实的。他指出:“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他从社会发展必然要付出代价的客观规律出发,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付出代价是难以避免的,冒点风险值得的,没有代价、没有风险的发展是空想的、不现实的。他批评了那种在风险面前畏手畏脚,不敢前进的做法,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针对怕犯错误的思想,小平提出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他说:“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试第一个就要准备失败、失败也不要紧。”对改革的风险,犹豫不前只会使改革停滞、夭折,付出更大的代价,只有大胆前进,才有可能开辟新的天地,取得新的成果。
  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胆大、冒险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他强调步子要稳,以避免改革付出不必要的人为代价,把代价控制在最小限度。他认为改革是不断探索的过程,是“摸着石头过河”。“过河”的目的是明确的,但必须一步步踩实。“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看了是为了总结经验,使下一步走得更好,付出更小的代价。他指出:“没有胆量搞不成四个现代化。但处理具体事情要谨慎小心,及时总结经验。”就是说在具体事情我们要谨慎小心,走一步,看一步,发现问题及时改,不能蛮干,以避免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同时,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小错误难免,付出代价难免,要避免犯大错误,避免付出不必要的人为代价,他指出:“改革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问题是要搞得比较稳妥_点,选择的方式和时机要恰当。”只有这样才能把改革的风险损失降至最低的程度,付出的代价最小。这就需要不断地及时总结经验,确定哪些事行得通,哪些事行不通;还可以从进度上确定哪些事更快一些,哪些要慢一点,哪些要收一收。实践中搞试点就是总结经验、避免风险的一种重要举措:成功的经验可以由试点推向全国;而失败的经验也可以告诉我们哪些路行不通,使我们可以在以后少走弯路,把损失、代价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不致影响全局。
  由此观之,邓小平不仅指出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所产生的必然性代价与人为性代价;而且他还提出了如何正确看待改革风险和发展代价的方法论原则——改革的胆子要大,但步子要稳;不要怕承担风险,但要减少风险;应允许实验,但要稳妥;应允许失败,但要避免大的失败;不怕犯错误,但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他的这一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代价理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