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邓小平在改革和创新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在新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一系列基本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阐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发展方针。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贡献;社会主义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同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但前者对后者又是一个新的发展。如果说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奠定了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那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则深刻地解决了在和平时期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这一理论不仅在20世纪后20年迅速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而且将深刻影响着中国21世纪以至今后更长时间的发展,甚至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邓小平在改革和创新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最集中的体现是邓小平在新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一系列基本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不仅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这一思想路线增添了新的内容,一是邓小平突出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对实事求是的前提作用,指出不解放思想,就无法做到实事求是,从而也就无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也就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二是邓小平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容加进了思想路线,为我们提供了是否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判断标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防止思想僵化和教条化的可靠保证,使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完整。
(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邓小平在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科学概括。这一科学概括使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以及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基本途径。不仅使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特别是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更使我们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全面了解。
(三)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在深刻反思和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科学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我们坚持做到一切从我国实际出发,深刻认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深刻而科学地揭示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四)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观。邓小平深刻指出,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归结为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中国的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同时,他还强调中国的发展是社会诸方面和谐统一的发展。要求既大力发展生产力,也高度重视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注意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把发展同人民利益直接联系起来,从人民利益得失的角度来考虑发展问题。
(五)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邓小平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他还提出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来进行民主建设,决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决不能把发展民主与坚持党的领导对立起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等等。他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规律性,强调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他还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六)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在深刻分析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利弊得失及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商品经济是经济发展不可跨越而且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的科学判断,破除了长期以来“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点,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科学论断。他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崭新的体制。这种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前提下建立起来的新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造。
(七)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邓小平站在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高度,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现代化建设中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解决的是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八)为实现祖国统一,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为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台湾、香港、澳门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邓小平强调,我们力争实现“和平统一”,但同时决不承诺放弃武力。在“一国两制”战略构想指导下,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构想的真理性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九)制定了新的外交及国际战略理论。在做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科学论断的基础上,邓小平制定了我国外交及国际战略理论。他强调,外交及国际战略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国外交的主要目标,一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是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外交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邓小平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看作是处理国际关系最重要的原则,提出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在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我国面临艰巨挑战时,他又及时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实践证明了这些对外战略方针是十分正确的。
(十)提出了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的科学理论。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紧紧把握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对象范同及其内容做出精辟论述,形成了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完整的科学体系。邓小平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新时期统一战线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力量,巩固和扩大新时期统一战线,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保障。
(十一)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邓小平对新时期党建目标作了全新的概括,即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核心。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他在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强调要把党的思想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同党的理论、政治、组织、制度、作风建设密切地结合起来,并作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灵魂和基石。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邓小平强涮要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和整顿,建没一支经得起改革开放考验的党员队伍和党的各级组织。在作风建设方面,邓小平强调要全面坚持党的一整套优良作风,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决不能手软;在党的制度建设方面,邓小平突出强调,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认为制度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党员、党的各级干部都要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章,照党章办事,同时要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党要受监督等等。这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创新。
总之,邓小平在改革创新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重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正如******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的那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