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近年来,邓小平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科学体系、方法论以及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定位、理论创新、理论主题和理论体系上。十六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观点梳理、理论观点分项研究以及一系列新观点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另外,理论界还从不同的角度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的关系也进行了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主要着眼于教育功能、课堂教学方法以及教育视野等问题。
论文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育;综述
一、关于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
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有的学者提出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要从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等方面研究。有的学者提出研究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要侧重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研究,提出邓小平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阶段的伟大奠基者。邓小平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阶段提供了具有奠基意义的成果,为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经验。
关于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学者们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纠正“左”的和右的错误。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必须从不同的时代背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人手,一定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能局限于马克思原着中的只言片语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想法。而要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灵魂中去把握马克思主义。去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辨证统一和继承发展关系。有的学者认为,邓小平理论前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后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衔接、相贯通,从而成为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同时,邓小平理论又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而存在的。
关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有的学者提出从理论内部的逻辑关系来看。这一理论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三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回答。(2)有的学者把党的十四大概括的九个基本问题和邓小平理论学习纲要概括的十六个问题分成三个部分:一是理论的基础,二是理论的主体框架,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配置。(3)有的学者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纲要》本身就是这个理论的体系。它包含有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基石,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观点,从而形成了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从基本原理、实践纲领到一系列重要范畴及规律的相辅相成的体系。
这些都在逻辑结构上相互关联。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学者们提出认识邓小平理论体系一定要纠正社会上一些人把邓小平理论看成是属于策略性的具体政策和方法,而不属于哲学和逻辑结构层次上的科学体系的偏见。关于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学者们普遍认为一定要莺视邓小平理论的实践性特征研究。学者们认为。邓小平理论在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论上最根本的特征是坚持从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出发来认识社会主义,坚决反对从本本出发认识社会主义。有的认为无论在理论上存在多少争论,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举世公认的。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发展。都要纳入我们的视野内加以研究,这更能从实践的角度去验证理论、发展理论。
此外,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现实中存在一些热点问题也受到理论界的关注。比如,贫富分化与共同富裕的关系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进遐问题、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问题、西方价值观冲击与文化建设问题、党的建设与反****问题、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影响问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相处问题、邓小平理论策略与战略的运用问题等等。
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前沿问题
近几年来,在中共中央的推动下,理论界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贯彻落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篇幅所限,仅就理论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定位、理论创新、理论主题、理论体系问题作综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定位。理论界主要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指导意义来展开研究。
在如何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哪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问题上,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1)占主流的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根植于人民的立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最终价值目标上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2)有的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上与其一脉相承。这种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论为逻辑起点,同时强调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和引导作用,并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落脚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3)有的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它们具有根本的内在一致性:共同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共同的价值取向——人民利益,共同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在如何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指导意义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1)在党的十六大以前比较占主流的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思想主要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当然这种观点又有不同的表述。党的十六大以后这种观点仍然存在。(2)党的十六大以后比较占主流的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3)也有的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并进行理论创新的产物,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进一步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理论界普遍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理论创新,但如何认识这个创新,又有不同的看法。(1)占主流的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不应当把它看作是******一系列重要论断中的一个论断,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本质概括。(2)有的学者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比较,认为列宁主义是以帝国主义论和一国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胜利为标志的一整套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标志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整套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以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为标志的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的制度创新的理论反映和理论凝结。(3)少数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与时俱进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上。(4)有的学者不同意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归结为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是全方位的,应当从多维度来认识这一问题。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在这个问题上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是十六大以前比较流行、十六大以后仍然在一些研究着述中出现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是以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理论主题。二是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制度创新为主题的,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理论反映和理论凝结。三是******提出的以发展为主题和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2003年2月18日,******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研讨班结业式的讲话中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进一步阐发了******的这一重要观点。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又指出“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多数学者认为要解决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的认识必须从三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有没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其中;二是看有没有一个着力研究和解决的主题;三是看是否围绕这个主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学者们从贯穿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思想路线特别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以及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观点,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有的学者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方面来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认为三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从而构成了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体系。有的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本身就是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表现。
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现状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战略思想。这些战略思想作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理论指导,已经进入了党校、军校和地方高校的课堂甚至教材。目前对这些重要战略思想的研究在理论界已形成高潮。从研究的情况来看,目前主要是对新的理论观点的梳理和理论观点的分项研究上。
对新的理论观点的梳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学者把新的理论观点概括为八个方面: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四是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六是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七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有的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科学发展观;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理论。有的概括为六个方面,即在前述四个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加上新世纪我军历史使命的理论和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
理论观点的分项研究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对新的理论观点的提出过程进行追溯和对背景进行探讨和阐释;(2)对新的理论观点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解析和揭示;(3)对新的理论观点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指导意义进行多方面的论证;(4)对新的理论观点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5)对新的理论观点之间关系的研究。
关于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之间的关系问题,目前也受到理论界的关注。有的认为,应当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有的认为应当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作为统领;有的则认为这二者都应当是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成果的统领。
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的关系
理论界一致认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但是如何认识这种关系,学者们则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1)有的学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的角度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认为邓小平理论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则进一步回答新世纪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2)有的学者认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在理论特征、社会理想、政治立场和理论品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和内在统一的,有着相同的主题、思想起点、科学精神和价值取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路上也是一致的。(3)在研究中,学者们对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展观上的比较研究较多。比较多的看法是:改革开放前发展观和发展模式存在严重缺陷,不仅党的指导方针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把经济发展放在次要位置,而且又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片面追求高速增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又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提高了党对发展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观,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大后,******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全面、深刻和准确把握发展规律,纠正“经济增长是硬道理”的偏差,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随后又明确了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的现状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方面,出版的专着和发表的论文不多。主要散见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研究的文章和一些专业教材及教学经验介绍之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功能。(1)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功能的特点,有的学者认为这一理论教育应有多面性、多层次性、长期性、发展性四个方面的特点。有的认为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特点。也有的学者从整体性和差异性、间接性和直接性、适应性和超越性来揭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功能的特点。(2)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具体功能。目前学者们比较集中论述的具体功能主要有:保证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育人功能、认识功能。有的学者认为除了这些主要功能外,还有激励功能、调节功能、转化功能、开发功能、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等。(3)学者们还探讨了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功能发挥不理想的原因。有的认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功能发挥不够的原因,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泛政治化问题;二是理论教育工作者素质不高;三是理论教育脱离实际;四是不良社会风气冲击了教育的效果。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目前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1)进行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只有坚持这一方法,才能使被教育者从时代发展和中国实际中感悟和接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帮助被教育者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上深刻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2)在教育形式上,要避免简单灌输抽象理论或单纯注释,特别是较高层次的教育对象宜采取专题式、研究式、启发式的讲授形式,突出重点,集中回答被教育者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对有争论的或正在探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教育者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而应当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用严谨、科学的态度介绍不同的学术观点和自己的见解,同学生一起探讨。(4)高校的理论教育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在接触社会实际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关于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恩主义理论教育的视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学者们认为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恩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一定要有宽广的视野。要紧密联系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要紧密联系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要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