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动态

2015-09-24 09: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建设和谐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目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将高校美学理论研究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结合起来,是在顺应当今建设和谐社会这一大背景的主题下,从高校关学教育的角度来为和谐社会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从而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美育;高校教育;关学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新挑战

  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40年代诞生以来,到今天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春秋,马克思主义带领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为无产阶级当家做主奠定了思想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但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种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
 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变革与当年马克思设想的有很大不同。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来说,生产、社会阶级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在生产方面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采取了三二一的模式,社会阶级结构方面劳动力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的法人资本占有到现在的白领占了大多数,另外还加大了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的投入,加强政治监控和制衡体制。对于社会主义制度来说,苏联原有体制弊端的不断显着,随后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更使得很多人怀疑马克思主义是不是已经失灵?而中国实行的市场经济与原有马克思设想的实行计划经济也不相同等等。

  2.经济全球化 
  市场经济必然会带来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是否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一种潮流还是一种炒作?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会不会带来世界政治的一{本七,文化的一体化,法律的一体化?在法学年会上,很多外国法学家主张必须建立统一的法律规范制约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带来的不规范现象。经济活动必须有适应的规则。而中国的法学家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不同的统治阶级应该有不同的法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根本的不同不可能有统一的法律。

  3.科技革命
  20世纪70年代的科技革命成果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人类思维等方方面面,人们的衣食住行均不同程度的受到科技革命的影响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否已经过时?活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已经很少。有的领域甚至还不到百分之十。那么高科技能否创造剩余价值?知和管理能否创造剩余价值?《资本论》研究者提出知识和管理也可以产生剩余价值与原有传统观点只有活的人类劳动才能创造剩余价值发生对抗。另外新的科技革命是否会引起社会形态的变革?列宁时期的资本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那么新的科技革命是否为资本主义带来契机?马克思主义的形态理论是否已经过时啦?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另外新的学科的出现对整个世界作出了新的理解,同时对辩证法提出了挑战,系统论能否取代辩证法?人工智能的本质与发展前景何在?等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4.当代社会思潮的挑战
  二战以后,西方各学派思潮,哲学、政治、经济方面等几个方面。哲学方面盛行人本主义思潮,将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辩证法联系在一起,主张马克思主义应该注重研究主体性和人道主义哲学。政治方面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盛行,而中国没有民主社会主义的传统,有人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中国改革开放走的就是民主社会主义道路,而民主社会主义的核心就是民主多元化,表现在经济、思想、政治和社会几个方面,即人间正道四有化,社会民主化即职工参与制与全民参与制并行,思想民主化表现为思想一元论:政治民主化表现为多党制;经济民主化表现为个体化。所以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人道主义是否正确?主体性哲学是否是马克思主义?伪科学主义思潮认为辩证法是一般的实验方法。不能解释社会而历史不能用实验的方法解释证明,所以历史唯物主义是伪科学。

  十七大特别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针对民主社会主义经济思潮所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并出现了很多派别比如:货币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1、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2、主张私有化反对公有制。3、宣扬自由贸易,鼓吹全球一体化。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读懂马克思》《重新理解马克思》《走进马克思》《走近马克思》分别从历史角度,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特点和原着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解读,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针对马克思主义,******总书记概括了以下四点:1、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是以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为目标的科学社会主义:3、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是为广大人民谋福利:4、马克思主义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研究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出发,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包括:实践的观点.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社会矛盾的观点,人民群众的观点,社会进步的观点,人类解放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从客观的真理的纬度来说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从主观的价值维度来说是人民大众的利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实事求是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实践检验的方法,历史主义的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等。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观点和立场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研究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

  三、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

  1.如何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融合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需要很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2.如何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任何问难题的分析思路和结论都有历史性所以具有相对性,通常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相对性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即:时代客体的转化引起理论主体的转化.马克思所处的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反映的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解决新课题时需要的理论结论也有不同的创新。

  3.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适应性和超越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实践相结合、与中国当代特点相适应,可以更好的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为广大无产阶级指明了方向使其有了理想和信念这是一种无法替代的精神的力量。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

  1.关于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
  主要是关于历史理论的标志、标准、阶段以及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发展动力问题。

  2.卡夫丁峡谷理论与两个绝不会理论研究

  3.劳动价值学说
  什么样的劳动可以创造价值,如何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劳动价值与供求价值的关系等等。

  4.关于所有制问题研究、所有制与产权关系问题研究
  所有制是一个经济概念是不可分割的,而产权是法律问题是可以分割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有很多的不适应,所以必须改变公有制的模式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

  5.关于历史合力的研究
  历史的发展是客观性与入的主观能动陛相结合的产物。

  6.《资本论》与当代社会

  7.关于社会发展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问题

  8.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当代意义何在

  9.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哪些观点

  10.斯大林模式是什么?斯大林模式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吗?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斯大林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对于斯大林模式如何评价

  11.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即邓小平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后记:通过这篇文章可以让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也将更加坚定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道路上更深层次走下去的信念。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