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论主体间交往在认识中的作用

2015-09-10 09: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社会存在物,认识主体必然处于交往之中。本文从主体交往的物质交往、精神交往入手,详细分析了主体间物质交往对于认识来源的影响,分析了主体间精神交往对于认识变化发展的作用。因此,在考察和研究认识论时,必须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全面准确的把握。
  【关键词】物质交往 精神交往 主体 认识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前提——现实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指出:交往只能从存在于人类社会内部,它是历时和共时存在的不同主体之间以变革世界或生存环境为目的的相互间的沟通、制约、影响、渗透、改造等实践活动。从外延上说,它除了指主体间的生存关系的内容外,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各种形式的实践交往活动。
  物质交往通常是指人们之间所进行的物质交流,它归根结底要借助于物质手段才可以进行。精神交往实质上是人的观念的交往和知识的交往。而观念的交往和知识的交往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如语言、声音、文字、音像、动画等等。我们在考察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交往对认识的作用可以从这种划分出发,对这种作用做一个比较研究。
  一、物质交往对于认识的影响作用
  物质交往是交往的首要方式,也是决定在此基础上的精神交往和其他社会形式的根本所在。考察主体间交往对于认识的作用,必须首先要从认识主体的物质交往入手。而我们知道,生产实践活动决定了认识的来源。因此,物质交往对于认识的影响作用,首先正是通过物质交往与生产的关系来体现出来的。
  生产和交往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这同一过程的两种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二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彼此交织在一起。人类为了生活,首先必须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马克思说:“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在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就像许多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说,一方面,交往是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是社会性的生产,不能离开他人和社会进行,不能离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往来,“生产本身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另一方面,“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这就是说,交往活动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及组织形式又是由生产的发展所决定的。因此,物质交往和生产是互为前提的,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可见,物质交往和生产是一对基本矛盾,它们是人的实践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纵观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它既是一步生产发展史,也是一步交往演化史。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拉步里奥拉说过:“整个历史,除非常古老的和我们不知道的时期的历史外,都是在不同部落和共同体之间,然后是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的接触和冲突的基础上发展的。”那么,不了解物质交往,不了解这些“接触和冲突”,我们就无从了解各个时期社会生产的状况,进而也无法了解整个人类认识历史是如何发展过来的。
  此外,主体的物质交往和社会实践,对于优化主体认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认识结构是指主体间的认识交往关系为中介的主客体关系结构。主体在认识客体时,其头脑中并不是白板一块,而是存在着由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由多方面因素综合构成的主体认识结构。这一认识结构对认识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主体认识结构主要是指存在于人脑之中的影响主体认识活动的精神性的认识格局,即由观念、立场、方法和知识体系构成的综合体。这种综合体不是凭空掉下来了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不断的物质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可以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物质交往背景,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主体认识结构。而什么样的主体认识结构,就会影响到主体认识的产生。

  二、精神交往对于认识的影响作用
  传统教科书在论及认识的产生时候,多指出认识是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从人的物质实践过程和认识过程的关系角度来阐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这固然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但是,仅仅看到这点,无疑使得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变的简单化,机械化。实际上,认识并不是简单地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为什么同一的社会存在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意识呢?准确的把握认识产生及发展变化,还要到人的交往中去考察。
  具体来说,精神交往对于认识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精神交往直接影响认识。精神交往通过各种媒介和手段可以让不同主体之间进行思想认识上的交流,正如我们看一篇散文,会体会到散文作者的感情。看一部小说,明白作者所表达的剧情。精神、刻画的任务性格等等。一个主体的认识传达到另外一个主体那里,并使这个主体得到相同的认识。因此,不同主体的认识之间的交流就会影响到每个主体的认识。其次,精神活动中的教育活动对于认识的作用。教育活动,广义上看是精神交流的一种,是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以语言为中介的一种特殊精神交往方式。教育虽然在大部分时间表现为一种单方面的输出过程,但是本质上依然是一种思想上的交流、沟通。正是教育的存在,使得人一开始就通过这种精神交往获得了最基本的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使得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能够慢慢积累。人的认识过程从人类诞生之后,就是通过教育这种特殊的交往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人通过教育获得前人的认识,并形成自己的认识,没有教育,认识无法传承,当然更无法得到发展。最后,精神交往推动语言——这一认识中介的发展。语言,既是精神交往最重要的媒介,也是认识活动不可缺少的终结。人的交往活动促使一种语言向前发展,也促使不同语言之间交流。没有不同语言主体的交往活动,不同主体的认识显然是不可能的。
  进入到21世纪,人类的交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扩大着,作为“地球村”的一员,面对交往扩大对于现有认识的冲击,不得不让我们更加注意和研究人类社会的交往问题。因而,研究主体间的交往对于认识的作用,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斯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68.
  安•拉不里奥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1984:10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