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毛泽东;矛盾理论;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后,毛泽东在当时的条件下,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对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进行了可贵而有益的探索,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这些理论和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大量存在,它的客观根源,就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正视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大量存在矛盾这一客观事实,并进而分析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措施解决矛盾,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不同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明确指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1]在《论十大关系》中他又提出了一系列处理各种矛盾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正是这一原则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比如,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矛盾关系,是采取适当调整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投资比例的方法,在重点发展重工业的情况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对于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矛盾关系的处理,是采取在大力发展内地工业的同时,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方法,等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这个多元化世界的环境中,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社会经济成分发生了新变化,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很快;人们在就业和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自主性、灵活性增强了;分配形式多样化;人们的物资利益也出现了多样化。这些情况势必会使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更加复杂的矛盾关系,对这些矛盾关系的处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对此,我们应该有足够清醒的认识。根据毛泽东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思想,我们应认真研究这些矛盾产生和存在的根源,研究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势,找出解决各种具体矛盾的方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事物在发展变化,矛盾也在发展变化。对同一事物矛盾,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处理的方针、政策和方法也不同。比如,对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矛盾关系,不同的发展阶段,处理的办法就不一样。在建国的头几年,由于历史上形成的不合理的状况,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有约70%在沿海,因此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就要大力发展内地工业,对沿海工业只是利用。而到了1956年,毛泽东便提出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处理事物矛盾的方法必须随事物矛盾的发展而改变。比如,在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的矛盾中,就有几番发展,几番变化,现在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候了。我们必须时刻抓住矛盾的实质,解决好矛盾,协调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的关系,促进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的全面繁荣。
有的矛盾要从矛盾的次要方面着手去解决。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对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完备而充分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在《论十大关系》中,他又特别抓住了那些容易产生片面性和绝对化的地方和问题,对于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矛盾中的非重点方面,即矛盾的次要方面,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毛泽东在几个地方提到“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深刻地阐明了要抓重点,必须注意非重点,要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的要从解决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入手。这个理论和思想同样适用于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些矛盾关系。在今天同样存在那种要从解决次要矛盾和矛盾次要方面入手的矛盾关系。人们今天也同样对这些矛盾关系容易产生片面性和绝对化,只知抓主要矛盾而不知可以从解决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入手,结果导致这些矛盾不能很好解决,甚至使矛盾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这应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新农村建设,毫无疑问,离不开对农村加大投入,对农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对新型农民的培养。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是新农村建设要抓的主要矛盾。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知道就新农村谈新农村,不跳出农村的圈子来思考新农村是无法建成新农村的。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农村需要的生产资料,农民的生活日用品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城市的发展、工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真正建成新农村,就必须解决好这些问题,使它们能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做出它们的贡献,只有如此,新农村建设才能成功。
要注意对立中的统一,充分发挥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任何事物的矛盾,首先它们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这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矛盾各对立面又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它们之间的联系与统一,也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和力量。只有二者的辩证统一,才能使事物矛盾的各个方面在统一体中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甚至使矛盾消极方面的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程度上为矛盾的积极方面所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物发展中的阻力,从而获得最大的动力。在今天的社会里,无论哪一种关系,哪一种矛盾,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在我们今天的经济发展中,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是国民经济中矛盾着的事物,只有建立起它们之间正确的比例或正常的统一关系,才能在国民经济统一体中协调一致地发展。如果过分地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面,而不充分重视统一方面,片面地发展工业,忽视农业的发展,不但工业发展不起来,农业的发展也会受影响。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再比如,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东部,中部,西部的关系,沿海沿江和内陆的关系;分配领域中,各阶层、集团、行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先富与后富的关系。等等。要处理好这些矛盾,就要区别不同情况,注意它们之间的统一、一致的促进作用,实行“兼顾”“统一”等方针,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处理好当今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建构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兼顾”的原则,是正确处理非对抗性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则。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兼顾”的原则,这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经济关系和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稍后的《关于准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他又明确地提出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作为处理全国人民政治生活和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社会里的各种矛盾,大量地表现为非对抗性,是人民内部矛盾,也就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各种利益关系调整变动,大量矛盾也随之出现。对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这些矛盾,它们一般来说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处理这些矛盾,绝不能用削弱、打击、消灭一方来壮大、发展另一方,而是要用“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法来同时发展双方,使对立着的诸方面都获得发展。比如,现如今的医疗改革、住房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无不牵涉到方方面面,无不是庞大的体系,必须慎重对待,兼顾各方,协调关系。唯此,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我们要自觉地运用毛泽东的矛盾理论和方法,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深刻分析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分析矛盾、化解矛盾、解决矛盾。唯此,我们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建立起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毛泽东着.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50.
毛泽东着.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44.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N].人民日报,200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