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根据;为我们正确分析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为正确处理不同类型的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制度基础:为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证。
关键词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谐社会;毛泽东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巨大成就。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深刻的理论根据
社会和谐的根本是社会基本矛盾在运动中的协调。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作过某些原则的论述,表现了经典作家的深邃的洞察力,但限于历史条件,他们还不可能对此作出全面的解答。列宁在十月革命之后。根据建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斗争的实践经验,在他的许多论述中,具体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许多矛盾。他论述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过渡时期兼有两种经济结构的特点;分析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阶级斗争的继续存在及其特点;谈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及其处理办法,等等。但是,由于列宁辞世过早,没有经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的实践,因而也不可能充分地和系统地回答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在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前,斯大林还比较多地讲到苏联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包括已经大量表现出来的人民内部矛盾。但他这时所讲的矛盾,主要是指过渡时期存在着的社会矛盾。而当1936年宣布苏联建成社会主义以后的一个长时期中,斯大林就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是“完全适合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在政治上和道义上的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直到他逝世前一年写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这本书中,才开始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矛盾,要领导者经常注意发现矛盾和克服矛盾,并认为如果注意不够还可能发生冲突。但这时他还是没有把它作为全面性的问题提出来,还是没有认识到这些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因而在理论上是不彻底的。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矛盾的观点,不仅在理论认识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极其有害的。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许多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因而使他们在社会矛盾面前缩手缩脚,处于被动地位;不懂得在不断地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将会使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统一和团结日益巩固。”正是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毛泽东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始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社会运动本质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矛盾及矛盾的根源,并且指明它同样是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动力。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消除社会发展的障碍,并在其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是我国实行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深刻的理论依据。我们今天讲和谐,正是针对着不和谐说的。如果我们的社会根本上就不存在不和谐的问题,那么提构建和谐社会本身就失去了意义;而有不和谐,用哲学上更抽象的术语来讲,就是有矛盾。正是因为有矛盾,才要和谐;也正是要和谐,才要协调矛盾。社会就是在不断克服和化解矛盾的历史进程中走向和谐的,从而不断提升和谐的水准。
二、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为我们正确分析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毛泽东深入研究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出现的各类新问题,科学地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他同时又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应当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及其以前的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反映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一般都表现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也就是对抗和非对抗的矛盾。但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在阶级社会和由有阶级向无阶级转变的社会中,两类矛盾运行的特点不同,在社会矛盾总体中所处的地位也是各不相同的。在阶级对抗社会,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处于主要的地位,这种矛盾的对抗性质决定了它们之间必然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而人民内部矛盾则处于次要的地位。这种人民内部矛盾的调整和解决是为了团结人民内部、服从和服务于反对剥削阶级的阶级斗争,因而这种矛盾不是主要的、突出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情形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脱离的历史,改造了人与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这是我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如果这个经济基础被动摇、被摧毁,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就会发生逆转。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虽然还存在着敌我矛盾,但它已退居次要地位,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大量的、突出的矛盾,上升到主导的地位,成为关系到国家政局稳定、人民团结以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盛衰成败的全局性问题。这种状况也决定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还强调了用民主的即说服的方法而不是强迫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我们正确分析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所遇到的矛盾都是非对抗性矛盾,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这个大前提之下的具体利益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方法就是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这是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正反经验表明,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正确认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主题,并坚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社会就和谐,事业就发展;否则,社会就动荡,事业就受挫折。总之,必须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努力创造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生动局面。
三、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正确处理不同类型的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制度基础
当前,社会仍然存在着大量矛盾。我们还不要说“看病难、看病贵”及“上学难、上学贵”等具体的社会矛盾,即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实施贯彻中间就充满着矛盾。例如,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里,存在着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矛盾,存在着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待遇、公平竞争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里,存在着按劳分配与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矛盾,效益与公平的矛盾,“先富”与“共富”的矛盾,正常收入与过高收入、非法收入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里,存在着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的矛盾、短期效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格局中,存在着“又好”与“又快”的矛盾,快速发展与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矛盾,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矛盾,东部率先发展与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矛盾,限制投资规模与扩大内需特别是提高农村消费能力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矛盾,等等。
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对正确处理带有全局性的人民内部矛盾分类型地确立若干重要原则和方针政策,形成了我国若干具体制度的基础。他认为,处理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不断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采取发展经济的方针;处理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采取“国家调节、综合平衡”的方针;处理社会群众的利益关系问题,采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处理艺术与科技发展问题,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处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问题,采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处理民族关系问题,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处理宗教信仰问题,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所有这些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开创性意义和长久性价值。
四、毛泽东倡导的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相统一的原则为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证
为了实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人民的民主自由,毛泽东反复强调,既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又要坚持民主集中制,“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他特别强调坚持群众路线和调查研究,向群众寻求真理,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毛泽东还告诫人们,要防止人民内部矛盾发生转化。“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得不适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这些重要思想,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保持国家的政治稳定都具有指导意义。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以及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基点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适合中国国情而且富有远见。遗憾的是,他期望的和谐社会局面并没有真正形成。最严重的教训恰恰是离开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基点,而错误地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错误的实践只能证明指导实践的“理论”是错误的,并不能否定科学理论的价值和地位。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个理论包括一系列的方针和原则,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长久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