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白石勤奋不惜,从木匠自习成为国画大师的事迹2晚年仍坚持每天一幅画3做事持之以恒,善于观察,他学画虾时每天坚持对活虾进行临摹.
中国花鸟画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它受到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中国花鸟画就是中国画中以花和鸟为表现对象的一种绘画形式。但它的表现范围不仅仅只限于花和鸟,鱼、虫、禽、兽、瓜果、蔬菜等等这些都属于花鸟画所表现的题材范围。2、中国花鸟画从表现形式技巧上看,它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现代的一面。它的宗旨是发现和创造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目的是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学体系的一个分支。中国的传统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其表现形式,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样式。其技法形式,则有工笔、写意、白描、勾勒设色、水墨等手法。而这些技法形式还可以再细分为诸多下一级形态,譬如仅设色即可再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设色、浅绛等几种形态。传统绘学体系中的画种类别,隋唐以前,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人物画自晚周至汉魏、六朝渐趋成熟,山水、花鸟画至隋唐之际开始成熟,至五代已经形成独立画科。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范围所涉及的一种表现形态。顾名思义,它应当是通过描写刻画自然界的花花鸟鸟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但严格说来,它的题材范围不仅限于描花绘鸟,草虫鱼虾以及水果菜蔬,乃至走兽家畜,都是它描写刻画的对象,所以,它也有广、狭义之别。目前,人们习惯上所称谓的花鸟画,都是指广义上的花鸟画,这是历史上约定俗成的看法。传统绘画在魏晋、南北朝乃至唐代,先后受到玄学和中国佛学的影响,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造型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并注重气韵生动、融化物我、创造意境,强调画意和诗情相通,讲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在这种大文化背景下,五代、两宋工细一派花鸟画,特别注重诗意化表达,表现出梦幻般的迷人魅力,并以此为基础,奠定了此后中国花鸟画学的基本发展方向。所以此后也有人说花鸟画是无声诗。两宋以后,流派竞出,加之道家的逍遥思想与释家的空无思想深入士人心灵(主要表现为禅学的缘起性空思想对画法理论的渗透),水墨画随之盛行。于是,写意山水画和写意花鸟画在元明之时,由于它长于宣泄生命感觉,便于传情达意,易于形成个人风貌,遂形成蔚为壮观的局面。中国的文人画在唐代肇兴,至宋代已有极大发展,在元代趋于成熟,画风趋向写意;明清和近代续有发展,日益侧重借鉴诗歌的比兴手法借物抒情,注重通过笔墨造型托物传情、喻志达意,即通过创作行为或欣赏过程而达到抒情、畅神、言志的目的。此外,由于宋元画坛人士多主张书法和绘画同源,即宋元文人画兴盛起来以后,书画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线条运行的骨法用笔、气韵贯畅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此后中国画显著的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特征。在花鸟画中,传统的中国画在熔诗、书、画、印于一炉方面,被表现得尤为突出。于是,在如上思想观念观照下的写意一派绘画的造型手法,此后渐趋多元化,视野宽广,构图章法不再拘泥于焦点透视,主要是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注重笔法勾皴点染,墨法的浓淡干湿,以及章法的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描绘物象、取景布局、经营位置,并以此而传情达意,换言之,即写意一派花鸟画中无比丰富的章法造型形态和水墨肌理效果作为形式美,本身即蕴涵深刻的诗意化内涵--在这个意义上,就写意一派花鸟画的美学形态而言,其形式即内容。中国传统绘画的这种发展变化,与画家们通过描花绘鸟借物喻志、抒发情感有着极为密切的血脉关联。因之,对花鸟画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到中国古代画家如何通过那形而下的花鸟鱼虫,即通过对花鸟鱼虫的笔墨造型,让自己的心灵与他们心灵中的那个形而上的大道通约同构。在如上意义上,可以说,在本质上,中国古代的花鸟画是历代画家在超越自然美的基础上,依据由自然美中抽绎出来的形而上之理,再造一个由形式美感和诗意化形象融合而成的第二自然。而这个第二自然,便是中国古代画家孜孜以求的道之华,即道的现象的丰富多彩的变化。所以中国的花鸟画在审美本质上,指向的是超越画面具体感性形象之上的那个更高的精神性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再看花鸟画的笔墨造型与画面肌理,就会发现其笔墨造型与画面肌理本身是一个有思想、蕴情感、富于表情、会说话的语言符号。于是,通过对花鸟画的研究,可以发现,正是因为道也无形,而须征之以象,器也有凭,而可以据之以理。所以,古人描花绘鸟时所特为讲究的格物至知,无疑就是要通过探究事物本末源流,知理明道,从而达到理明、道通且意诚心正的人生境界。即:通过绘画实践达到昭德以明志的终极目标。换言之,通过对花鸟画的研究,可以使我们知道,绘画的实践,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人认识与把握世界的途径,亦是中国人通过研艺治学而达于人品操练的津梁。于是,在这个意义上,又可以认为,在中国古代士人的心目中,之所以从来就没有统一的具有大神属性的宗教信仰,那是因为以天人之道为依据的艺术美学在支撑着他们的人生信念,导引着他们的思想和观念。传统绘画作画的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砚、纸和帛绢。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表现手法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重大突破和发展,因之,在工具材料应用及技法表现上也随之有所突破。但中国画言形神、讲气韵、重笔墨、尚意境、多比兴、富寓意、师造化、法心源以及举六法、标四格等绘学观念,作为中国画画理核心,无不有其与人生相关的道理在。所以,可以说,中国花鸟画形式技法所追求的筋、骨、肉、血,以及气、意、势、神等审美内涵,实质上,正是中国人在花鸟画中寄托的那个更高的精神性存在的寄存时空场所。这是传统的中国画得以生存的基本前提。所以,中国画学中的最基本的审美概念,必定应当具有文化基因稳定性特征。这是我们在研究花鸟画时,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我们对花鸟画的研究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的。教信仰,那是因为以天人之道为依据的艺术美学在支撑着他们的人生信念,导引着他们的思想和观念。传统绘画作画的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砚、纸和帛绢。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表现手法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重大突破和发展,因之,在工具材料应用及技法表现上也随之有所突破。但中国画言形神、讲气韵、重笔墨、尚意境、多比兴、富寓意、师造化、法心源以及举六法、标四格等绘学观念,作为中国画画理核心,无不有其与人生相关的道理在。所以,可以说,中国花鸟画形式技法所追求的筋、骨、肉、血,以及气、意、势、神等审美内涵,实质上,正是中国人在花鸟画中寄托的那个更高的精神性存在的寄存时空场所。这是传统的中国画得以生存的基本前提。所以,中国画学中的最基本的审美概念,必定应当具有文化基因稳定性特征。这是我们在研究花鸟画时,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我们对花鸟画的研究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的。1、中国花鸟画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它受到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中国花鸟画就是中国画中以花和鸟为表现对象的一种绘画形式。但它的表现范围不仅仅只限于花和鸟,鱼、虫、禽、兽、瓜果、蔬菜等等这些都属于花鸟画所表现的题材范围。2、中国花鸟画从表现形式技巧上看,它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现代的一面。它的宗旨是发现和创造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目的是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学习中国花鸟画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愿中国画能成为您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它净化我们的心灵。
齐白石是继吴昌硕之后在写意花鸟中最杰出的代表。其花鸟画能工能写,但仍然以写为主,很好地继承了文人画传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并且在绘画作品中也展现了其丰富的个人经验。
齐先生在画虾上有重要的三段变法:第一阶段是如实画来,写实,宗法自然,更像写生;第二阶段最重要,不算“零碎”,虾身主体简化为九笔。所谓“零碎”一共是八样:双眼、短须、长须、大钳、前足、腹足、尾,还有一笔深墨勾出的内腔,这种结构便是齐白石的虾所独有的重要风格;第三阶段是画上的墨色不均一,笔先蘸墨,然后用另一支笔在笔肚上注水,把虾的“透明”画了出来,虾一下子就活了。 齐白石的虾由生活中的六段成了画纸上的五段,这包含了一个极重要的艺术原理:一定是五段的虾,在比例上在画面上摆出合理,最好看,最美。终于,五段由六段中飞腾了起来。这个飞腾,太重要了,非常伟大,因为五段是艺术的真实,是一种超越,是一种非常,是比真实还美丽的璀璨,这就是齐白石变法的深刻。齐先生一定试验过,六段不成,四段也不成,非五段不成;于是,五段便成了艺术的必然,也衍生了一个有普遍艺术规律的美学原理。
齐白石是继吴昌硕之后在写意花鸟中最杰出的代表。其花鸟画能工能写,但仍然以写为主,很好地继承了文人画传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并且在绘画作品中也展现了其丰富的个人经验。齐白石对于花鸟艺术的基本要求,即为“形神俱似”。为了能够真正达到此目标,齐白石先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每次在进行花鸟形象的绘画前,都需要进行大量的细致观察工作,通过不断的观察、写生、临摹、研究以及反复的修改才能够完成,这也是现代绘画艺术人员需要学习的精神。在艺术主张方面,齐白石先生强调绘画作品本身应该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其花鸟主题作品以及虫鱼主题作品中表现都极为突出,其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得到了与吴昌硕齐名的美誉,更被人们称作“南吴北齐”,由此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齐白石先生在绘画领域造诣的肯定和追捧。可以说,齐白石先生实现了传统的文人绘画风格与朴素的民间艺术风格的完美融合,也是中国现代花鸟画发展领域的标杆。前面也提到,齐白石对于绘画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他认为“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这也充分体现出了齐白石先生在绘画中的造型观点,也体现出齐白石在自身的艺术格调上,希望能够追求、沟通世俗和文人的审美意趣,最终达到既不会流于世俗,也不会欺世人的中性状态。齐白石先生还曾提出过“中正见齐”的观点,其实质上与“似与不似之间”有些异曲同工之妙,都直接展现了齐白石这位一方面能够极工,另一方面又能够极简,并且在两个方面都达到较高造诣的大师,不局限于任何一个极端领域,从而达到了自身审美领域的适中点。每一个绘画大师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尺度,齐白石先生通过自身的持续努力,最终找到了符合自身审美观的中界点,达到了对美的最佳感受
94 浏览 4 回答
268 浏览 6 回答
224 浏览 3 回答
309 浏览 4 回答
311 浏览 3 回答
243 浏览 5 回答
160 浏览 3 回答
351 浏览 5 回答
124 浏览 3 回答
304 浏览 4 回答
265 浏览 3 回答
208 浏览 4 回答
273 浏览 4 回答
107 浏览 5 回答
341 浏览 3 回答
153 浏览 6 回答
124 浏览 8 回答
218 浏览 5 回答
90 浏览 4 回答
96 浏览 6 回答
269 浏览 6 回答
216 浏览 4 回答
316 浏览 6 回答
274 浏览 2 回答
320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