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员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方法探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对员工个体负责的态度,也是企业持续发展、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需要。
为进一步探索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为企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群众环境,本文以某基层复烤企业为例,开展调查研究,探讨加强员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方法机制,并提出相应建议,力求为行业,尤其是与该案例企业有一定共性的基层烟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本调查选取案例企业的各部门员工作为调查对象,发放不记名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
其中,一线员工76人,后勤员工28人,管理层16人;年龄区间在20~30岁的占,在30~40岁的占,在40~50岁的占25%,50岁以上的占。基本符合案例企业现有员工分类比例。
在此需特别指出的是,与其他行业相比,烟草行业员工流动性较低。调查中,在案例企业工作10年以上的员工占,而工作3年以下的只有(图1)。这一特点对维持员工队伍稳定,进而保障企业稳定和发展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
员工总体满意度较高。调查中,分别有和的员工对企业总体评价为“满意”和“基本满意”,占样本总数的。可见,案例企业大多数员工对企业的总体情况较为满意。
员工职业规划比较到位,企业晋升渠道较为合理。调查中,的调查对象认为企业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职业规划指导与帮助。的调查对象对企业的晋升机制和所提供的发展平台表示“很满意”,的表示“基本满意”,“不满意”的仅占。而在对目前所在企业不满意的原因调查中,仅有3人选择了“很难向上晋升”。
企业凝聚力有待加强,员工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仍需进一步提升。按传统思维,在一个拥有老员工(工作10年以上)的基层烟草企业,员工间关系应该比较紧密,然而,在“当遇到困难找谁倾诉”的问题上,选择家人的占,选择朋友的占,并没有人选择同事(图2)。这一调查结论显示,员工与员工间的接纳度和互容性不高,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凝聚力有待加强。
在有关员工成就感和归属感的问题上,有的员工认为目前的工作可以为自己带来成就感,的员工对目前所在的企业有归属感;在有关员工幸福感的问题上,的员工认为在企业中工作“不快乐”,回答“很快乐”的仅有。
以上问题的产生有很多复杂的原因,笔者经过调查分析,认为最突出的原因是与员工的沟通存在欠缺,包括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和员工与员工的沟通。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企业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造成的。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间畅通的沟通渠道、频繁的信息交流,能够使组织的各级成员间避免误会,减少工作压抑感,提升归属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员工工作易出成效,企业目标也能顺利实现。
员工心理资本较低,渴望更多的人性化关怀。对目前所在的企业需要改进的问题调查中,“人性关怀不足”()位列第一,甚至超过“工资低”()和“福利差”(25%);在“除工资外最看重企业哪些方面”的问题上,“生活上的关怀”()仅次于“福利待遇”(60%)位居第二;在“能让您在一家企业一直工作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多选)”问题上,除“工资待遇好”和“福利待遇好”外,“人性化的企业管理”()位居第一(图3)。以上三个问题反映出员工对人性化关怀的.诉求与对工资和福利的诉求已基本持平,甚至超过物质激励。
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今企业正面临一个重要趋势:员工在看重薪酬福利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心理感受,这需要管理者具有心理资本的概念,加强人性化管理,掌握员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技术,引导员工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从而激发团队活力和激情,促进工作绩效提升。
对基层烟草企业的建议
对基层烟草企业而言,一方面,迫切需要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来保障发展,需要凝聚员工智慧来推动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力度加大以及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可能会激发一些不利于发展的矛盾和隐患,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员工关怀这一环不能放松。为此,结合上文对案例企业的分析结论,笔者为基层烟草企业加强员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出如下建议。
满足员工精神需求,切实为员工排忧解难。基层烟草企业的工作相对枯燥,更容易成为引发员工心理烦躁、厌倦、失衡的诱因,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舒缓”压力,如组织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要切实为员工排忧解难。例如关心帮助困难员工及其家庭,高温和严寒季节给特殊岗位发放防暑、保暖物品,鼓励员工培养子女成才,对考取大学的员工子女进行奖励,每年组织员工体检等。
搭建双向平台,构建良性沟通机制。一是建立日常宣传阵地。完善厂务公开制,如在宣传栏中开辟专栏,对员工关心的问题进行答疑。建立例会制度,促使管理者与员工进行平等沟通。二是定期召开职工代表会议。职工代表会议由一定范围内的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共同参加,实行不同阶层的员工直接接触、直接沟通,便于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三是建立行之有效的建议制度。鼓励员工就关心的问题提出意见,设立接待日、意见箱。
提供精神福利,化解员工工作压力。一是开展员工心理培训。通过定期心理培训,使员工获得自我调节的方法,有效缓解自身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等问题。二是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可以设立专门的“情感交流站”或者心理咨询热线,通过个体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缓解不同性格、年龄等类型员工的工作压力。三是为员工提供心理宣泄的恰当渠道。比如,可以采用体验式放松方式,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郊游、漫步等,舒缓情绪。
完善激励机制,关注员工职业发展。一是重视员工个人发展需求。告别过去“哪里需要哪里上”的模式,关注、支持、鼓励员工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二是加强人力资源规划。企业要明确自身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人力资源需求,为员工及时提供职业发展信息,给予员工公平竞争的机会。三是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当做企业生存成长所必要的投资。拟订骨干员工个人发展计划,通过仔细评估与选拔,找出重点培养对象,认真安排他们的岗位与升迁路线,使员工切身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主动将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挂钩。
加强危机干预,建立心理疏导机制。一是建立动态联络体系,定期组织员工思想动态分析,掌握员工的心理变化,对员工的心理变化进行分类。针对绩效指标调整等会出现员工思想变化的情况,提前做好心理干预预案,提前介入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员工心理应对能力。二是培养一支心理辅导员队伍,以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为主,充分发挥宣教、信访、共青团、妇联等相关部门和组织的作用,设立员工关怀室,了解员工诉求,提升员工幸福感。
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1, 选自 光明日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利益格局深入调整,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由此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增加,从而给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人文关怀是关心、爱护、尊重人;心理疏导是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解释、说明、沟通等方式,疏通人们的心理障碍。人文关怀侧重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心理疏导则侧重解决人们的心理障碍问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人们解除思想困惑、疏导情绪,有助于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关注人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情感需求。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但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要着力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可能地减少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这是最大的人文关怀,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人人都能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提供平等创业的机会,促进人的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引导人们加强自身修养,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问题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而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日积月累,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人的身心和谐。要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一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引导人们树立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心态,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精神。二要着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让人们不仅生活上富裕,而且精神上愉快。三要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解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减少焦虑、抑郁、恐慌及其他不良心理状态,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各种压力.2,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说服力、增强影响力,又必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从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也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度增加,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为此,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在人与人关系上,引导人们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要着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学艺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独特作用,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让人们不仅生活上富裕,而且精神上感到愉快。现在,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引导人们从全局出发,十分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努力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冷静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诉求,不做任何不利于安定团结的事情。二是关注人们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特别是当人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就会日趋强烈。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主体感受上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充分关注每一个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人人都有平等创业和凭借自身能力改变处境的机会,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要引导人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志向和目标,从劳动、从付出、从自己的创造和对社会与别人的关爱中获得幸福。要引导人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在为祖国和民族的奋斗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食品医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尽可能地降低社会成员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减少社会成员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为培育人的心理和谐提供社会环境支持。三是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加强社会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社会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社会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加大心理卫生投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渗透、体现于各级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舆论引导、文化消费、志愿服务、专业咨询、心理医疗等各个方面。在各种组织内部,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帮助人们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3,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社会文明在逐步提升,法制建设在日趋规范,民主功能在日益增强。同时,伴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面临的社会形态多元化,群体多层化,价值多重化,诱惑多样化,问题具体化,各方面都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诸多新课题。《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我认为,在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既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着力点。下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些初浅的认识。一、注重人文关怀,促进人的自身和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人文关怀可以传递人间的公平、正义、同情和理解,使人人都尽可能拥有尊严、享受宽容。只要有人文关怀存在,人间便会有良知和情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也就能让更多的人一起享受。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和谐在本质上就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是指一个人身心(特别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体现为人在现实生活中精神上、心理上的一种平和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根本上是由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实现人自身和谐,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和基本价值追求。注重人文关怀,促进人的自身和谐,首先,应大力繁荣发展人文科学。借助人文科学的智慧和动力,引导人们正确把握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如学习借鉴人文科学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学习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把矛盾保持在非对抗的范围内,主张通过承认和尊重“不同”以寻求统一,培育和谐理念与和谐思维;学习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等思想,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次,应大力培育传播人文精神。通过人文精神的薰陶,使人们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开展“五情”大爱精神教育。即珍惜夫妻恩爱情、铭记父母养育情、牢记兄妹手足情、提倡邻里互助情、弘扬家庭成员体贴情;开展“五心”奉献精神教育。即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老人、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即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第三,应大力提升人文素质。其核心是让人们“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有智慧、有修养的人。具体在“公、仁、诚、义、勤”等五个方面抓提高。公:为公之心。为公就是为祖国、为人民;公心就是把祖国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努力建设公平、公正、公道的和谐社会。仁:仁爱之忱。核心是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把爱内化为人的内在德性,养成爱心。人人都以爱心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诚:为人之本。诚实的道德品质是做人的根本,“诚”是“信”的内在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义:正义、道义、公义。义是为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人间正道的准则和向导。勤:勤劳、勤俭、勤奋。勤劳勇敢是世所公认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于创新勇于改革,勤于进取勇于开拓,勤劳的传家宝不能丢。二、注重心理疏导,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时期,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心理不适正困惑着一些人。据调查,当前在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中的不健康心态有以下几种:1、焦虑浮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提速,随着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预见因素的增多,一些焦虑浮躁的心态不断出现,使人因紧张而无法保持心理平衡,无法控制自己,甚至使人变得十分偏执,难以相处,进而影响和谐单位、和谐社会的建设。2、狭隘偏执。一些人心胸狭隘、思想狭隘,容不得人、容不下事;看问题片面,喜欢钻牛角尖,以致情绪偏激、言辞偏激,心理失去平衡,甚至失去理智。3、放纵轻慢。生活无节制,工作不自律,轻视别人和它物,唯我独尊,常常闹出笑话,招损致灾。4、牢骚太盛。遇事爱从别人或社会那里找不足,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社会亏待了自己;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喜欢对别人吹毛求疵,有苛求计较之心,无宽容体谅之意。牢骚满腔,怨天尤人。5、嫉妒心强。见贤不是思齐,而是妒火中烧,进而中伤贬低,腐蚀人的理性,毁坏人的价值判断,等等。以上所反映的机关工作人员中的心态问题务必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社会的和谐发展依赖于构成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安定和良好发展,而每个社会成员安定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心理健康状况和亲社会行为的不断提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人的心理健康,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心理疏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可在机关单位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干部职工心理健康档案。同时,可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个性化心理卫生辅导,建立心理卫生健康援助机制,实施心理卫生需求援助;拓延心理辅导内涵,努力做到寓教于乐,使干部职工的心态更加健康,更加平衡。二是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开展寓教于文活动:读书创作,开展影视,剧作评论,知识竞赛,社会调查。开展寓教于乐活动:晚会舞会,歌咏赛诗,体育健身,参观访问,集体过生日。开展寓教于美活动:音乐欣赏,摄影书法,美术绘画,工艺制作,种草养花,服装表演。开展寓教于行活动:结对济困,结对帮扶,结对共建,社会志愿服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三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对干部职工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精神上鼓励,积极为干部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增强大家的归属感、认同感。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提倡六个互相:即思想上互相沟通,不要掖着、藏着;工作上互相支持,先为对方提供方便;管理上互相监督,全员管家管好家;生活上互相关心,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利益上互相礼让,不比不争,互谅互让;进步上互相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那样:“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通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着力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活动,必将提高人的境界、情趣、品位,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促进人的素质提高、精神解放和全面发展,必将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态,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4,“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为在新的历史条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认真实践,坚决落实。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伴随着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法日益多样化,企业改制结构调整变革,从而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已经强化了的金钱观念推向极端,产生和滋生拜金主义、个人利益观等,加上分配不公的两极分化,各种心理障碍、矛盾,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如何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企业和谐,这是我们当前和近期必须认真探讨的重大课题。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本人的看法。一、认真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是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人文关怀的宗旨在于“助人自助”,使人达到“充分的存在”;能够对生存环境和主体自身进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够合理利用自主选择的权利,达到自我完善和功能的充分发挥。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坚持人性化的原则,现代人最根本、最核心的需求是享受真正人的人性化的生活。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尊重人,就是要确立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的功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成为引导人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理解人,就是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人着想;就是要善于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人的行为,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使人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就要做到宽容大度,对于人的思想行为,只要是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不管是多么与众不同,都应该宽容;就是要走近人,与人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从而达到化解思想矛盾,提升思想认识的目的。关心人,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心中要始终装着人,关心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落脚到帮助人上。是否热心、真诚地帮助人,是检验是否做到人文关怀的试金石。当前,我国社会还在发生深刻变革,人们面临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学习,尤其是生活和心理上要得到关怀和帮助。据统计,中国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患者……多达1600多万人,亿青少年情绪和压力困扰的就有3000万人。而来自国际心理治疗大会的数字同样表明,中国大概有亿人在一生中接受专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因此,我们应首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帮助人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然要讲道理,又要帮助人们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的问题等,要教育他们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在人与人关系上,要引导人们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要教育人们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此外,还要引导人们坚持正确的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正视先进思想的重要作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育人,育政育人服务社会作用。要着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学艺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让人们不仅生活宽裕,而且精神上感到愉快。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解决人们在新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减少焦虑、抑郁、恐慌及其他不变心理状态,以好的心理状态应对各各压力。所以我们要着力改善民生,解决民生是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可能地减少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和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二、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人的工作,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在当今的社会里,人文关怀已经从原来的侧重教化,发展为进一步强化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和尊重,以及强化对符合人性的生理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的关注和保障。关注人民群众的主体感受,关注每一个人自身成长与发展,关注人的理想、信念、情感。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已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人人有平等创业和凭借自身能力改变自已,实现愿望的机遇已显明地展现出来。为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途径、注重人文关怀和疏导,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探讨问题,努力从教化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中解放出来,开辟一条以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心理疏导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修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尊重差异,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要引导人们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根据自已的情况确定志向和目标,从劳动、从付出、从自已的创造和对社会与别人的关爱中获得幸福。引导人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在为祖国和民族的奋斗中实现自身的价值。除此之外,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要正视矛盾,化解矛盾。要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食品医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尽可能地降低社会成员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减少社会成员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出发,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准点与定位,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长远、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培育人的心理和谐提供强有力的社会环境支持。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从我国在新形势下开展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表明,做思想政治工作应体现人本理念,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而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各项工作与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体现人性化管理是建设美好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面对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生活快节奏、竞争压力日益激烈,人际关系错宗复杂多变,我们面临诸多新问题,新考验。在大千世界中,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自我和精神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每个人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实际出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生活是生命之源,生命又是生活基础,生活是生命的显现。关注生活就是关注生命。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关注人的日常生活入手;要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要加强社会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社会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社会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与此同时要加快各级各类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建设,要加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心理专业建设,支持社会培训力量参与心理咨询和职业培训。网络媒体传播范围大、速度快、影响大,要加大心理卫生投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渗透、体现于各级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舆论引导、文化消费、志愿服务、专业咨询、心理医疗等各个方面。在全社会各级和各种组织内部,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组织与成员,单位与单位,团体与团体,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及时帮助人们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4,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作为一个企业,任何事情处理的好与坏都与单位的领导思想密不可分。企业要真正把自己的员工放在心上,对员工实施人文关怀,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企业当中,领导要做好样子,模范带头,身先仕卒,也并非事事亲力亲为。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和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是一个企业的基础性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尤其是企业管理,经过长期的打基础,或者基础再好,如不抓好管理,甚至于一夜间或将不复存在。所以,企业的领导应该把企业发展看的高于一切,把企业员工放在心上,在待遇上积极打通员工的晋升通道,努力提高员工的工资效益,在工作上积极关心员工的工作环境改善,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在生活上向一线员工倾斜,特别对环境较差,距离较远,两地分居的工作网点人员,更要突出高度重视对这些员工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的企业管理是领导对员工长期有效的实施人文关怀,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管理是减少对员工心理疏导的最有效办法。充分发挥群众性组织作用,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作用,让员工有话语权,参与了解企业的大小事情,参与管理与监督,作为员工不做企业兴衰的局外人,首先就得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公开与规范企业管理当中能够减少员工需要疏导的导火源。三是宣传企业核心文化。员工是企业之基,加大对员工的企业价值观、人生观、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宣传,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员工对企业要做到“系责于心、履责于行”,时时刻刻心中都能牢记“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真正与企业荣辱与共。企业通过组织员工的各项集体活动,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凝聚人心,团结力量,释放员工最大正能量。组织调研,召开各种座谈会,主动听听员工的心声,企业管理者知道员工在想什么、需求什么、想干什么,允许员工说说心理话,对问题甚至发发牢骚,针对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深入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如遇对企业制度政策不清楚的,要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对员工要大力宣传对企业敢于担当的责任,“责任”是立业之根本,是创造价值、甘于奉献的精神,是将企业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的科学观念。使每一位员工都认为“责任”是一种品质、一种追求、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立足岗位、恪尽职守的品质;更是一种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大事的追求。员工惟有铭记“责任”,人人尽心尽责,企业才能基业长青,持续健康发展。四是创新工作方法。对员工做到人文关怀,就是做到真正把员工放在心上,进行换位思考,从工作上、生活上、待遇上进行关心关爱关怀。从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入手,做到工作环境优美,氛围和谐。在生活上,抓好职工食堂用餐,真正把食堂办成广大员工的食堂,而不是少数几个领导的食堂,做到管理公开,职工吃的满意;在业余生活上,认真搞好“企业之家”活动中心,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有益的健康活动,舆乐身心,为高效益的工作状态提供服务。在选拔任用干部上,公开公平公正的谏才用才,作到能者上庸者下,让有朝气敢担当愿意干的年轻人充当企业的中尖力量,增强企业活力,努力营造和谐的舒心、顺心工作环境,打造企业积极向上,蓬勃健康的企业发展氛围。当员工心理需要疏导时,应该做到“三个知道、一个跟上”,积极面对,进行人文疏导。即:企业领导和管理层要知道自己的员工在想什么、在干什么、需求什么,当发现问题与矛盾纠纷时,要主动的通过各种方式,思想工作跟上去,做好思想解释工作,做到个别问题个别解决,集体问题集体化解矛盾,变坏事为好事,变压力为动力,通过人文上的关怀,积极主动的思想工作,健全的管理制度与规定,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科学管理模式,让员工全方位全方面的参与企业管理,做到变负能量为正能量,使企业蒸蒸日上,和谐健康的持续性发展。
276 浏览 3 回答
95 浏览 3 回答
102 浏览 3 回答
322 浏览 3 回答
281 浏览 4 回答
110 浏览 2 回答
282 浏览 6 回答
331 浏览 3 回答
193 浏览 4 回答
284 浏览 4 回答
308 浏览 3 回答
183 浏览 2 回答
91 浏览 6 回答
184 浏览 3 回答
274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