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建议先了解文献的类型有哪些1.期刊类,用[J]代表,一般篇幅较短,大概2000字左右,内容不会很深入,但是想通过期刊类文章了解你的课题研究情况还是可以看一看。2.博硕士论文,用[D]代表,研究生博士生的论文一般3万字起步,对于本科生来说,参考博硕士论文写出一篇论文绰绰有余,建议根据课题下载几篇该类文章,借鉴他们章节的布局,以次来清楚研究的过程以及思考点。3.书籍,用[M]代表,指书籍专著,根据论文研究需要去参考相应的书籍,比如想要搞清楚论文中的某些概念及理论等。还有一些不常用的文献类型4.报纸类文献资料,[N]表示5.报告类文献资料,[R]表示对于不同毕业生来说,以上例举的123类型文献完全够用此外,有些学校要求学生参考一定的外文文献,我默认大家找英文文献,在知网上的外文文献中搜索课题的关键词即可(下面已配图),有心的同学怀疑这样搜出来的文献能行吗,意思是切题吗?只能说老师都知道各位的英文水平,把搜到的参考文献往论文后面一摆就不要纠结了。其次,上哪些网站进行搜索网络资源很丰富,上百度文库,豆丁都可以。我一般直接上知网,你搜索一下会发现,文库或者其他的网站上很多文章直接就是知网上发表的期刊或硕博士论文。基于此,我倾向于直接上知网,因为知网上的文献算是一手的,而且比较全面。这点根据喜好来即可。第二章:怎么筛选文献找文献的工具有了,我们需要确定一个思想,关于如何选对自己有用的文献。先解决搜什么的问题有的同学搜题目有的同学搜专业还有的同学搜……,我想说的是你搜课题中的关键词吧,别的别搜了。举例说明:《云南花灯中舞蹈人物形象个性分析》这个题目搜索文献的时候,不要复制整个题目,因为整个题目相当于过于精准定位了,我们参考文献本身就是奔着找相近资源的期望去,若是定位过于精准,很可能把本应该搜到的文献而放过。因此通过关键用词来搜,相当于扩大搜索的范围了,值得提倡此法。在搜文献这件事上还是需要撒大网的,这样各种山珍海贝都能搜罗到。那对于上面的题目,我就可以去搜“花灯舞蹈人物”,为什么这样搜,照经验来说,研究人物形象分析类的论文,在命题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用词,比如“人物特色分析”、“人物特征分析”、“人物个性分析"等,那我不限定是人物的XX分析,不就相当于扩大搜索范围了嘛,反正搜到的“人物特性"啊、”人物形象“啊、“人物特色”啊一类的文章都可以去参考。同理对于类似《张家界旅游景点服务的问题研究》这种题目怎么搜? 搜的时候地名去掉,大一点范围的搜”旅游服务问题“,搜出来的文章必然多,想再细致点的直接搜”景点服务问题“,课件,在搜索文献上做到可进可退,根据实际情况怎么有利怎么来。大家可以在这点上举一反三。在下载文献的时候,建议多下载几篇硕士博士论文,他们的研究体系较为深入,章节层次细致,值得借鉴。下节打算讲讲怎么列提纲,暂定是这个节奏。更新,我说下一般大家怎么去把文献名称复制到论文中,对,你没看错,文献就是复制粘贴的。你是一个一个敲上去的话我也没啥意见。你看看我下面说的帮得到你不~第一步打开中国知网,并在搜索栏输入你课题的关键词。假如:题目《浅析xx幼儿园区角活动问题》如图示。搜关键词:区角活动,再强调一下不要搜题目,用大网才能搜到各种螃蟹贝壳和大鱼~然后点击后面的检索,看下出来什么。这时候你会发现我上图这个界面,红色对勾是要告诉你,文献的类型是你可以选择的。主题也被圈了起来,搜索的时候也可以点击“主题”进行更准的定位。接下来找目标文献,感觉和你课题相关的,跟我一起做,粉色打钩走起来,搜出来的文献不看不知道,看了再删也不晚,拿不准的文献也可以下载来,多读是好事。下
张灯结彩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各地同胞欢度元宵节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舞龙灯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舞狮子民间传统节目——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划旱船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3]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逐鼠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今年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元宵节“走百病”求安康走百病“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编辑本段少数民族习俗偷菜节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巴乌节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巴乌”意为“打猎归来”。见于云南鹤庆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区。时此节原本是欢庆狩猎归来的习俗活动,无固定节日。编辑本段节日食俗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元宵节代表性食物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元宵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汆、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解解馋。
最常用网站CNKI啊
【 词目】 表演
【 拼音】 bǐao yǎn
【英译】 [Perform;Act;Actor;Performance;Exhibition;Actress]
【 基本解释】
1. 在戏剧、舞蹈、杂技等演出中,把其中的各个细节或人物特性表现出来
表演舞蹈
2. 演员演出 [剧本] 或扮演[角色]
表演小丑这个角色
3. 做示范
.烹饪表演
4.男演员,女演员
1. 戏剧、舞蹈、杂技等的演出。亦指把情节或技艺表现出来。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三:“表演的工具是身体。”张天翼 《欢迎会》:“表演的时候要到了,快准备!……先表演跳舞。”
2. 指做示范性的动作。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四十章:“别的人包括妇女们也传闻 老周 好枪法,想看看他表演。”
3. 谓做事不真实,好象演戏一样。
赵树理 《三里湾》八:“你的进步只是表演给我看的!”
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表演基础理论、表演基本技能、表演剧目、艺术理论、文学修养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业务学习等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代表性的门类通常是音乐和舞蹈。有时将杂技、相声、魔术等也划入表演艺术。
职业教育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主导的新型教育模式。简单的说就是:学历+技能+就业。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教部(简称北京电影学院职教部)学生毕业后可获得 北京电影学院专业结业证书,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认证证书,本校学生参加北京电影学院自考考试后,可以取得北京电影学院自考毕业证书,国家承认,相当于一本层次,可以考研究生,考公务员,通过论文答辩获得该证书。从北京电影学院职业教育教学部毕业的学生,由中国电视剧导演协会北京星干线影视专才培训基地保证推荐就业。
职业教育教学部的自考属于本科学历,成教属于专科学历。
北京电影学院职业教育教学部专业设定
表演专业——影视表演方向
业务培养要求:具有良好的表演基础理论和坚实的专业技能,熟练进行表演技术创作,能够在影视与戏剧作品中担任重要角色,掌握表演创作基本理论,了解电影戏剧创作的全过程和当代状态。
课程设定:表演创作基础、角色创作基础、戏剧表演创作、电影表演创作、电影表演美学、电影表演理论、电影表演理论、电影表演作品分析等。
就业方向:与其他普通专业相比,影视表演专业就业起点较高,收入丰厚。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电影制片厂、电视剧制作中心、电视台、各位剧院或者剧团、国家机关、宣传文教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高校从事表演,宣传,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表演专业——戏剧表演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良好品德和较高文化素养,有较深厚的表演艺术基本功,掌握角色创造的表演技能和基本理论,能在银幕、萤屏和舞台上扮演不同人物,或在公众场合及电视、网路节目中担任主持人,或担任艺术专业教师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套用型人才。
课程设定:表演创作基础、角色创作基础、戏剧表演创作、电影表演创作、电影表演美学、电影表演理论、电影表演理论、电影表演作品分析、独幕剧演出、多幕剧演出等。
就业方向:从事影视、戏剧表演,全国各种电影、电视制作机构、演出团体、广告公司等从事任务表演欲形象创作等工作。
表演专业——武术表演方向
培养目标:打造出类拔萃的动作演员和武打明星。
课程设定:兵器套路、武术套路、影视武打、影视特技、声乐、台词、形体、表演等。
就业方向:影视剧组、话剧团、艺术团等。
表演专业——舞剧表演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舞蹈表演的专业知识和舞蹈教学能力,掌握舞蹈表演专业技能,能进行舞蹈表演、又具有教学能力的综合素质套用型专门人才。
课程设定: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云南花灯、东北秧歌、胶州秧歌、藏族舞、蒙族舞、维族舞、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中国民间舞等。
就业方向:主要在企事业单位工会、各种舞蹈协会、艺术团体、艺术培训中心、体育舞蹈俱乐部、健身房、学校等就业岗位。
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美术设计方向
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数码影像方向
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人物造型方向
动画专业——影视特效方向
动画专业——影视后期制作方向
动画专业——漫画方向
动画专业——影视动画方向
播音主持专业——出镜记者方向
编导专业——影视导演方向
编导专业——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方向
编导专业——摄影导演方向
编导专业——文化产业管理方向
播音主持专业——影视配音方向
播音主持专业——广播电视主持方向
戏剧影视管理专业——电影(电视)媒体管理方向
戏剧影视管理专业——演艺经济管理方向
戏剧影视管理专业——影视制片管理方向
民航服务与管理专业——空中乘务方向
预科——全日制本科大学
课程设定
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语文、英语、政治。
专业课程:声乐、台词、表演、形体。
特色课程:传统文化、感恩教育、素质拓展。
电影表演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摄影机前表演情节的艺术。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范畴,具有共同的基本规律。电影表演继承了戏剧表演中许多适合于电影表演的原则和方法,然而,又和戏剧表演不同。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并直接与观众交流,演员的表演是观众接受的最后形象。而电影演员的表演是通过银幕间接地与观众交流,演员在摄影机前的表演并不是观众感受到的最后形象。银幕上的最后形象须经摄影艺术处理和导演运用蒙太奇手段的艺术再创造才能完成。特别是电影艺术的纪实性、综合性、时空观、蒙太奇以及电影特有的生产过程,更为电影表演带来了种种特点,既要求电影表演真切、自然、生活化,同时还要求演员具有镜头感以及对于非连续创作的适应等。
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对角色塑造的完美化以及性格意义上的出色刻画。这从表演本体的创作上讲,无疑是需要演员具有良好的表演素质和全面的表演技巧。电影的现场拍摄是分镜头进行,电影演员在现场为能达到一种表演所需要的角色的状态,要尽可能地消除理性对自身的支配,从而达到角色的感性状态,这是表演的关键。
表演、台词、形体、声乐、艺术概论、影视理论基础
本专业培养具有比较系统的文化修养和理论、全面的文学艺术素质、广博的影视专业知识、具有创造能力和善于协同合作能力,能胜任电影、电视多种类型角色的表演的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可在全国各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各影视制作公司、剧组、文艺表演团体、教研单位、各单位党政共团、文化传播公司从事表演、管理、策划、组织等工作。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 :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
朗诵、声乐、形体、表演
1.朗诵(由考生自选台词片断、散文、小说片断、故事、诗歌或寓言一篇,限时1分钟)
2.声乐(由考生自选歌曲一首,无伴奏,限时1分钟)
3.形体(由考生自选舞蹈、体操、武术,无伴奏,限时1分钟)
4.表演(命题集体小品表演,限时3分钟)
高考文化成绩:要求较低,成绩在200--400之间,志愿在提前批次录取,不影响普通类高校的报考。
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表演、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重奏(唱)合奏(唱)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等,一般每学期安排1--2周。 修业年限:四年或五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音乐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表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本专业严格的技能训练,具有较高的指挥或演唱(奏)的能力。
作为世界七大艺术门类之一的舞蹈艺术,以她特有的功能、独立的艺术品格,以人的肢体为表现手段展示她无穷的魅力。舞蹈专业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向来都是艺校,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的专利。舞蹈专业的毕业生都成为各艺术团体的舞蹈演员或者各专业院校的舞蹈老师。据我们调查社会上还有一些单位也特别需要有舞蹈特长的特殊人才,那就是各类中国小校,目前在各中国小现有的音乐教师中有舞蹈特长的仅占15%,而学校所需的全能型复合人才是100%。各学校对全能型音乐老师的要求是:会舞蹈,会声乐,会伴奏,具有文艺活动的组织能力和各类节目的编排能力。我们急需要培养一批能适应社会需求的特殊专业人才,为此我校于2008年开设舞蹈表演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舞蹈教育和舞蹈编导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能在各类文艺团体、中小学校、文化(艺术)馆、青少年宫等单位从事舞蹈表演、教学编创工作的专门人才,还适合在 *** 职能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从事文艺宣传、民众文化等与舞蹈方面相关的工作。
中国舞蹈历史,舞蹈赏析,舞蹈剧目,基本乐理,试唱练耳,声乐基础,键盘基础、舞蹈基础训练,舞蹈技法,古典身韵等 。蒙古族舞蹈,汉族舞蹈,维族舞蹈,藏族舞蹈,舞蹈编创、声乐实践课、键盘实践课、音乐教材教法。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心理学,教育学、艺术概论。
幼稚园教师
中、国小音乐教师
文艺活动策划
文艺团体舞蹈演员
企事业单位文艺指导
儿童舞蹈艺术指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戏剧、戏曲、影视、舞蹈、音乐等方面表演艺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系统教育和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和掌握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能够在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和舞蹈等表演中独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创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解释:设计师、企业或学术团体为提出新的设计主张,引导流行色彩、流行款式,由真人模特儿穿着时装在舞台、灯光、音乐等条件下,在销售现场、宾馆、剧场所作的表演。
分为两大类:
(1)商业性时装表演。主要以宣传本企业形象、推销时装为目的。以实用为主,强调服用功能、随意、接近生活。以迎合顾客的需求和愿望为出发点,在一定的时间内引导消费。
(2)艺术文化性时装表演。除含有商业性要求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外,还带有审美价值和艺术内涵。通过模特儿本身的气质和表演,显示服装的风格、特征,服装的流行趋势,以及设计师的个性。
业务培养目标:本年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和掌握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能够在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和舞蹈等表演中独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创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戏剧、戏曲、影视、舞蹈、音乐等方面表演艺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系统教育和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表演艺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塑造艺术形象的基本能力;
3.了解我国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艺术创作和理论的现状与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写作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表演基础理论、表演基本技能、表演剧目、艺术理论、文学修养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业务学习等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音乐学
戏剧学
美术学
艺术学
播音与主持
动画
影视学
服装设计
导演
舞蹈学
【北京地区】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戏剧学院、 中国戏曲学院、 解放军艺术学院、 北京舞蹈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现代音乐学院 、北京北电中视影视艺术学院
【天津】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文化艺术学院
【河北】河北传媒学院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
【辽宁】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音乐学院
沈阳大学 大连艺术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
【吉林】延边大学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动画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传媒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 哈尔滨体育学院
【上海】同济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江苏】南京艺术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浙江】浙江传媒学院
【江西】南昌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宜春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
【山东】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河南】河南大学 商丘师范学院
【湖北】武汉大学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传媒学院
【湖南】湖南大学 吉首大学
【广东】广东海洋大学 深圳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广西】广西艺术学院
【重庆】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四川】四川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内江师范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传媒学院 四川师大文理学院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
【贵州】贵州大学
【云南】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西藏】西藏大学
【陕西】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新疆】新疆艺术学院
报考院校:
可报考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等著名艺术院校表演专业。它们是艺术人才的摇篮,许多著名的演员、导演、艺术家等都是从这里走向了成功,对于成千上万表演艺术类考生来说,它们是梦开始的地方。相对于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学习表演对于艺术特长没有特别
全面应对各省影视表演专业联考及各高校表演专业考试。
朗诵:吐字发声训练、诗歌散文训练、小说剧本训练。
声乐:气息发声练习,、吐字口型练习、作品欣赏分析。
表演:解放天性训练、观察生活练习、小品练习、即兴小品训练、剧本练习,
形体:基本功训练 、戏曲身段、身体协调性、各类 舞蹈基础训练。
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有:
北京电影学院教刘汁子教授徐静蕾、刘孜、陈坤、郭晓冬、黄晓明、孙维、颜丹晨、何琳、姚晨、童星叮当、小龙人、贾静雯、袁立、邢岷山、刘岷、孔琳等。他1995年获得学院的最高成就奖“金烛奖”。
电影学院出来的明星:赵薇、刘烨、黄晓明、徐静蕾、杨幂等
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有:李念、童蕾、黄奕、迟重瑞、尤勇、刘威、游本昌、果静林、范志博、郝蕾、韩雪、徐峥、潘虹、罗海琼、薛佳凝、王洛勇、奚美娟、李幼斌、保剑锋、陈红、马伊琍、郭达、李冰冰、陆毅、任泉、王雅捷、周杰、蒲巴甲、焦晃、李钰、颜丹妮、胡歌96届 董卿、00届 刘戈(刘宝寅)等 01界 佟大为 等
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96级的 章子怡等
刘汁子教授
江苏省如东县人,中国 *** 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现任: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媒体创意学院表演系主任;学科带头人
1941年12月生,于1964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从事话剧表演5年。
1978年在电影学院表演系师资班学习,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曾担任表演81内蒙班的班主任兼教员,表演87班的表演教员、表演93班的主任教员,96班、99本科班以及进修等班级的表演教员。 曾1995年——1997年任表演系副系主任,1999年任表演教研组组长。
出版专著《电影表演控制论方法》,在国内发表论文30万字,编写教材10万字。
1979年主演并作为集体创作的编剧、导演之一,参加了话剧《啊大森林》的演出,该剧获得了全国编剧三等奖,表演二等奖;1984年合作导演了舞台剧《绝对信号》、1990年合导了《赵氏孤儿》,1994年独立导演了舞台剧《暗恋桃花源》与1995年演出的《哈姆雷特》。
多年来参加并主演的话剧十多个,参加拍摄的电视剧十多部,参加拍摄的电影8部,曾多次被聘为全国性的表演专业大赛的评审。20年来培养的学生中已经有多人获得了国际、国内的电影电视表演的大奖,如:徐静蕾、刘孜、陈坤、郭晓冬、黄晓明、孙维、颜丹晨、何琳、姚晨、童星叮当、小龙人、贾静雯、袁立、邢岷山、刘岷、孔琳等。他1995年获得学院的最高成就奖“金烛奖”。
姓名: 汪流教授
笔名: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29/11
民族: 汉族
1948年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中文系;1954年毕业于中央电影局电影学校编剧班;1954年至今,执教于北京电影学院,从助教到教授。
《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电影剧作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电影剧作的结构形式》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电影艺术辞典》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为银幕写作》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电影编剧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中外影视大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电影《喔,香雪》1990年儿童电影制片厂拍摄。
《电影剧作的结构形式》1985年获广电部颁发优秀教材奖;影片《喔,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儿童及青年电影中心大奖。
101 浏览 3 回答
192 浏览 5 回答
83 浏览 3 回答
304 浏览 3 回答
345 浏览 4 回答
296 浏览 2 回答
303 浏览 3 回答
184 浏览 8 回答
135 浏览 6 回答
125 浏览 5 回答
164 浏览 3 回答
243 浏览 8 回答
218 浏览 2 回答
104 浏览 4 回答
164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