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到吗?今年报考研究生的总人数达到了457万,这个人数比十年前多了整整八倍。能顶新西兰一个国家的人口那么多了,今年也堪称是有史以来考研人数最多的一年。
要知道2021年大学生毕业生总人数大概是900万左右,也就是说现在一半的学生毕业后都选择了去考研。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这么热衷于考研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确实不排除一部分是刚需,因为现在有的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岗位,还有一些比较热门的单位都对研究生学历有着硬性的要求,这种考研毫无疑问必须得考,而且尽可能去考好的学校和好的专业。
但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就业情况确实比前几年要差。出国留学也大受影响,公务员考试竞争空前激烈。所以大部分毕业生想在上个研究生等经济好了再去找工作。而且研究生的平均工资确实要比本科生要高出2000。这个得说一嘴,如果你真的很有自己的计划,或者是想认真学技术,做学术的,那考研肯定是没什么问题。但是不排除有些人考研只是为了逃避就业的竞争激烈。我告诉你,这些人可要考虑清楚了。因为现在考研考公务员真的不见得比你去找工作轻松多少。考研人数破历史记录,但是全国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名额却基本上没有增加457万人,考试只录取110万人,录取率只有24%,考公务员那就更难了。500万人考试只录取15万人,录取率只有3%,这都赶上麻省理工的录取率。
基本上想说,除了少部分对专业性要求极强的岗位,比如说做科研、做医生,或者说程序员,这些职业学历其实并不能对你未来的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口说无凭,有个大神,拿了历年来数万人的高考分数做了一个数据分析,这个数据得出的结果简直是颠覆了普通人的认知。这些数据表明,那些高考能比一本线高出200分的人,在工作五年后,收入比压着一本线过的人高出了倍,毕业十年后高出了三倍,而且时间越长,收入的差距越大。但是所有一本线以下的人收入和高考的分数几乎无关,毕业十年之后,甚至分数越高的人收入越低。是不是很颠覆人,这其实也很好解释,能比一本线高出200分的那都不是一般人,都是清华北大的水平,当智力进入到这个领域的,确实能达到以一抵百的效果。比如说一个高水平的程序员,可以解决难住几百个普通程序员的问题。冰冷的数据也再次告诉我们,除非是那些智力超群的,普通人的收入并不会因为你的学历差距太大,有时候花三年再念个研究生,可能不如早点工作,积累经验,或者是抢占新兴行业的分红。
木桶相应大家都知道吧,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是工作可不是这样,任正非曾经说过,我这一生短板的部分我不管了,我只是想做好我的这块长板,然后再找别人的长板拼起来,这样就是一个高筒了。与其为了补齐短板,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还不如找准自己的优势定位,并且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真的职场那个门门都能考,90的优等生,可能收入远比不上那个只有一门课考了100分的。
现如今考研现状就是如此,从自我出发,找准定位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