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公平感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
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
公平理论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相对值。
其次,激励时应力求公平,使等式在客观上成立,尽管有主观判断的误差,也不致造成严重的不公平感。
再次,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一是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二是不要盲目攀比,三是不要按酬付劳,按酬付劳是在公平问题上造成恶性循环的主要杀手。
扩展资料:
为了避免职工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企业往往采取各种手段,在企业中造成一种公平合理的气氛,使职工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公平感。如有的企业采用保密工资的办法,使职工相互不了解彼此的收支比率,以免职工互相比较而产生不公平感。
公平理论认为,当员工感到不公平时,可以预计会采取以下六种选择中的一种:
1.改变自己的投入;
2.改变自己的产出;
3.歪曲对自我的认知;
4.歪曲对他人的认知;
5.选择其他参照对象;
6.离开该领域。
平理论还指出,以下四种做法与报酬的不公平性有关:
1.如果根据时间计酬,感到报酬过高的员工会比感到报酬公平的员工有更高的生产率。
2.如果根据产量计酬,感到报酬过高的员工会比感到报酬公平的员工产量低但质量高。
3.如果根据时间计酬,感到报酬过低的员工的产量更低,质量也更差。
4.如果根据产量计酬,感到报酬过低的员工会比感到报酬公平的员工产量高而质量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当斯公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