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前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以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到爱国精神为主,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 效果却并不理想, 没有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效性机制, 多数的课堂会出现形式主义的现象, 当时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被课堂气氛感染而迸发, 但会随着时间迅速减退, 没有真正的领悟到爱国主义的内涵, 同时部分高校也缺少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化, 往往是东一块西一块的教学内容, 缺乏教育体系的支撑, 强调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固话到一些行为上, 而不是将它作为一种思想来进行教育, 除此之外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普遍存在缺少时代特点的情况, 很多大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仍然停留在较为落后的年代, 例如近代的民族觉醒等思想作为主流教育手段, 没有结合实际的社会情况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此类教育方式无法让当代大学生更好的代入其中, 也达不到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的目的。并且在当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下, 我们无论是在校园还是社会, 通常会遇到被称之为“愤青”的人群, 这类人民盲目爱国, 对于形式缺乏良好的判断, 高喊爱国口号却没有实质行动, 例如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甚至也有高校学生失去理智上街砸车的现象出现, 这充分体现出了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在某些方面的不完善, 让学生们在这类事件上无法保持应有的理性思维, 同时在某些现代媒体的不良引导下, 也会大量出现这类盲目爱国的人群, 这种失去理智的所谓爱国行为不仅不会给予社会和国家任何帮助, 还会扰乱正常社会秩序, 造成恶劣影响。(二) 国防教育同样重要, 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衍生体现, 我国高校对于国防教育缺乏重视, 当代大学生普遍没有完善的国防意识体现,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大学生都认为国防教育与其关系不大, 尤其是我国长期处于和平稳定的形势下, 完全没有任何国防基础知识, 当代大学生普遍还是认为目前的学习只是单纯了为了将来工作做基础, 缺乏对国防的基本责任感, 相比国防教育的知识, 他们更愿意去学习使用的技能, 对军事方面的知识和新闻也毫不关心, 并且当代大学生出了军事学院以外, 都对参加报效祖国持强烈抵触情绪, 造成这些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虽然大部分高校都设有军事研究室, 但往往没有相应的专职教师来开设课程, 大部分的国防教育课程也只是流于表面, 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 甚至部分学校虽然配备的相关的专职教师, 但是由于教师本身大多并非军事专业出身, 仅仅经过潦草的培训就上任执教, 自身也缺乏对国防教育事业的正确认识。学校本身也多国防教育没有正确认识, 没有对大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国防意识引导, 例如校内学生自发的社团, 军事国防相关的社团很多缺少学校方支持, 部分对军事知识有浓厚兴趣以及愿意接受国防教育的学生也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被改变, 整个校园缺乏国防教育知识学习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