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对冷湖地区侏罗系的研究工作基本没有间断过。以前进行侏罗系的划分与对比仅根据岩性特征,忽略了岩相的变化,缺乏化石及层序地层依据。近年来,根据植物化石和孢粉组合提出了新的划分意见:冷湖三号以前认为是中侏罗统,根据新的划分方法应属下侏罗统(见表2-1);经化石对比研究,冷湖四号、五号(冷科1井)和仙3井的侏罗纪地层也应为下侏罗统。除潜西地区潜参1 井为下侏罗统外,靠近老山的潜西、赛什腾、鱼卡等地区则是中侏罗统及上侏罗统。对比结果还表明,在冷湖3号至5号等地区存在比大煤沟剖面小煤沟组更老的地层,本书采用席萍、唐伦和(1996)提出的“湖西山组”这个地层名称及其划分方案。
表2-1 冷湖地区侏罗系层位划分新旧对比表
一、下侏罗统(见表2-2)
1.湖西山组(J1h)
(1)湖西山组第一段(J1h1,习惯称红绿色段):该段仅在呼通诺尔隆起带上有出露,最典型的见于冷湖西部的湖西山露头剖面,厚度约85 m,岩性为红绿色泥岩与砂岩、泥质粉砂岩间互。该段在冷湖三号石地5井也有钻遇,钻厚 m,但颜色为绿灰色、灰白色,未见红色岩性。迄今为止,尚未在该段地层中发现任何化石证据。初步研究认为,该段地层不一定代表侏罗纪早期的一个单独地层单元,可能是沉积相变而导致出现红颜色岩性,作者暂且把该段定为湖西山组第一段。
表2-2 柴北缘地区下侏罗统地层简表
(2)湖西山组第二段(J1 h2,习惯称暗绿色段):该段以湖西山露头为代表,下部是一套暗绿灰色角砾岩,上部是一套暗绿灰色砂岩与炭质泥岩。冷湖三号有 D4孔、石地2、石地5、石地9、石地10、北中1、中22和石深2 等多口井钻遇,岩性与地面露头基本相同。冷湖四号没有井钻达该地层。冷湖五号冷科 1 井钻遇 534 m该地层,岩性以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上部夹煤层和炭质泥岩。南八仙构造仙3井也钻遇了该段地层,厚度为 m,为一套含煤碎屑岩系。该段地层含有枝脉蕨、拜拉、茨康叶等植物化石;具有原始松柏类-宽肋粉属孢粉组合。
(3)湖西山组第三段(J1 h3,习惯称含炭段):冷湖三号钻到该段的井有31 口,岩性特征为灰至灰黑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含砾砂岩、砾状砂岩、砾岩互层,夹有黑色炭质薄层。冷湖四号有深85、深86两口井钻达该层。其中,深85 井岩性特征为:下部以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为主,夹砾岩、砂岩、粉砂岩;中上部为黑灰色、深灰色、灰白色砂质泥岩与灰绿色、浅灰色砾岩近等厚互层,夹薄层砂岩、泥质粉砂岩及泥岩。冷湖五号仅有冷科1井钻遇该层,岩性特征为:下部为灰色砂砾岩夹薄层泥岩和煤层;中部为煤层、灰色泥岩、粉砂岩互层;上部以灰色、深灰色、黑色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该段地层含有较多植物化石,主要有枝脉蕨、苏铁杉、茨康叶等;主要孢粉组合为具囊松柏类-拟云杉粉属-刺粒面孢类组合,也有原始松柏类组合。
2.小煤沟组(J1x,习惯称含油段)
钻达该地层的探井主要分布在冷湖三号、冷湖四号,潜西的潜参1井也钻遇该地层。
该组地层在冷湖三号主要为绿黄、土黄、浅紫、浅灰、灰白色砾状砂岩和含砾砂岩,夹少许灰黑色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炭质泥岩和薄煤层,最大钻厚1414 m(石深6)。
冷湖四号有深17、深81、深85、深86井钻遇该段地层。其中,深85井小煤沟组岩性为以深灰、黑灰色为主,灰色、黄绿色为次的砂质泥岩、泥岩,并夹棕灰、灰、绿灰砂岩、砾岩。但冷湖五号冷科1井该组地层不发育。
在潜西地区,潜参1井钻遇该组地层( m)。钻遇的地层可分为2197~ m、~ m两个旋回:上旋回上部为紫灰、杂色泥岩,部分褐灰色泥岩夹粉砂岩,中下部为砾岩与砾状砂岩互层,夹少量浅灰白、浅灰色含砾砂岩和砖红色为主的砂质泥岩;下旋回为紫色泥岩与浅灰、浅灰绿、浅灰白色粉砂岩、含砾砂岩、砾状砂岩、砾岩互层,夹煤层。
该组地层富含植物化石,主要有:刚毛茨康叶比较种、狭叶拟刺葵比较种、狭瘦枝脉蕨、楔羊齿、新芦木、披针苏铁杉、苏铁杉等;该地层孢粉组合为具囊松柏类-拟苏铁粉属-拟紫萁孢属组合。
3.大煤沟组1、2段
大煤沟剖面是柴达木盆地中、下侏罗统的标准剖面,但许多地质工作者对中、下侏罗统的界线一直持有不同意见。以往大多将界线置于大煤沟一段与小煤沟组之间,这次根据孢粉分析结果,把界线暂定于大煤沟组三段与二段之间。
(1)第1段(J1 d1,厚 m):以灰黑色炭质页岩、灰色粘土质页岩为主,夹灰、深灰、棕灰色粉砂岩、棕灰色油页岩、煤层及紫红色菱铁矿层。该段地层植物化石丰富,主要有:坚叶杉、苏铁杉、枝脉蕨等;孢粉组合为拟石松孢-石松孢-具囊松柏类组合。
(2)第2段(J1 d2,厚 m):下部以灰白、褐黄色细砾岩、砾状砂岩为主,夹深灰色砂质泥岩、黑灰色炭质页岩;中上部以灰黑色炭质页岩为主,夹黄灰色砂岩、粉砂岩,局部夹菱铁矿层。该段地层含膜蕨型锥叶蕨、拟刺葵、叶肢介、双壳类等动植物化石。孢粉组合为光面三缝孢-合囊孢-拟苏铁粉组合。
二、中侏罗统
大煤沟组3、4、5、6、7段(见表2-3)
(1)第3 段(J2 d3):该段在大煤沟、鱼卡地区都有出露。在大煤沟剖面厚度 m,岩性为灰绿色泥岩、含砂泥岩、紫红色砂质泥岩互层,夹砂岩透镜体,底部具一厚5 m的白色砾岩。在鱼卡剖面厚度 93 m,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岩与细砂岩互层。该段动植物化石有裂叶象牙蕨、脉蕨型锥叶蕨、枝脉蕨、敏斯特拟合囊蕨、带羊齿、新芦木、拟刺葵、苏铁杉、短叶杉、网脉蕨和土伦开口轮藻、达尔文介。孢粉组合为克拉梭粉-桫椤孢-三角孢组合。需要指出,大煤沟组二、三段皆属曲流河与河沼沉积,按层序地层观点均属高位体系域;而其上第四段为冲积扇沉积,属上一个层序的典型低位体系域沉积。据此判断,大煤沟组第三段有属于下侏罗统的可能。也就是说,中、下侏罗统的界线有可能上移至第三段与第四段之间。
(2)第4段(J2 d4,在潜西地区习惯称轻变质段):该段在结绿素、圆顶山、大煤沟、路乐河、鱼卡、大头羊、绿草山等处均有出露,在潜西地区则在井中钻遇。在大煤沟剖面厚度为 m,岩性以灰绿色砾岩、砾状砂岩、含砾砂岩为主,夹黑灰色炭质泥岩和紫红色、灰绿色砂质泥岩。在潜西地区的潜参2井钻厚190 m,为一套灰色、深绿灰色变质岩与变质砂岩,还是有少量硅质板岩。该段动植物化石稀少。孢粉组合在大煤沟剖面为无口器粉-克拉梭粉组合;在潜西地区为光面三缝孢-具囊松柏类-拟苏铁粉组合。
(3)第5段(J2 d5,在潜西地区习惯称含煤含炭段):该段在结绿素、圆顶山、大煤沟、路乐河、鱼卡、大头羊、绿草山等处均有出露,在潜西、鱼卡地区则在井中钻遇。在大煤沟剖面厚度为 m,中下部以灰黑色炭质泥岩为主夹深灰色泥质砂岩、砾状砂岩、劣质煤及菱铁矿结核;上部主要为厚层的煤。在潜西地区的潜参2 井钻厚123 m,中上部为炭质泥岩和煤层,夹砂岩和少量砾岩;下部砾岩含量增多,泥岩以浅紫灰、浅灰色为主,黑灰、浅褐色次之。该段含较多植物化石,有裂叶象牙蕨、脉蕨型锥叶蕨、枝脉蕨、敏斯特拟合囊蕨、带羊齿、新芦木、拟刺葵、苏铁杉、短叶杉、网脉蕨。孢粉组合,在大煤沟剖面为桫椤孢-光面三缝孢-拟苏铁粉-具囊松柏类组合;在潜西地区,下部为光面三缝孢类-合囊蕨类组合,上部为光面三缝孢组合。
(4)第6段(J2d6):该段在圆顶山、大煤沟、路乐河、鱼卡、大头羊、绿草山等处均有出露,在鱼卡地区则为井中钻遇。在大煤沟剖面厚度为 m,下部为砾状砂岩、砂岩夹薄层砂质泥岩、炭质泥岩;中上部为杂色砂质泥岩、浅灰绿色含炭泥岩为主,夹灰白色砾状砂岩、砂岩、煤层及菱铁矿结核。在鱼卡剖面厚度为 m,上部以灰色泥岩、浅黄色页岩为主,夹灰黄色细砂岩、粉砂岩和煤层;下部为浅灰色粉砂岩,黄色细砂岩。该段植物化石有膜蕨型锥叶蕨、大同锥叶蕨、布列亚锥叶蕨、新芦木、披针苏铁杉、短叶杉、楔羊齿、拟木贼等。孢粉组合,在大煤沟剖面为皱球粉-拟苏铁粉组合;在鱼卡剖面为拟桫椤孢-苏铁粉组合。
表2-3 柴北缘地区中、上侏罗统地层简表
(5)第7段(J2d7):该段在结绿素、圆顶山、路乐河、鱼卡、绿草山、大煤沟等地均有出露,在鱼卡地区为井中钻遇。在大煤沟剖面厚度为 69 m,主要为纸片状油页岩与泥岩互层夹菱铁矿层。在鱼卡剖面厚度为 m,以深灰色、浅黄色页岩为主,夹少量浅黄色砂质泥岩和细砂岩。该段富含动植物化石:开口轮藻、线脊柴达木叶肢介、大煤沟柴达木叶肢介、达尔文介、季米里亚介。孢粉组合,大煤沟剖面为无口器粉-对裂藻组合;鱼卡剖面为克拉梭粉-具囊松柏类组合。
三、上侏罗统
1.采石岭组(J3c)
采石岭组的标准剖面在盆地西部茫崖镇采石岭。采石岭组在柴北缘路乐河、鱼卡、绿草山及大煤沟一带均见有出露,同时在鱼卡地区也有井下钻遇。
在采石岭地区,该组厚度为833 m,岩性以灰绿色、灰黄色、灰白色砂岩、砾状砂岩及砾岩和暗棕红色泥岩、含砂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少量蓝灰色、棕灰色泥质粉砂岩及灰黑色砂质泥岩。
在鱼卡露头处该组厚170 m,以黄绿色、灰白色细砂岩为主,夹黄绿色及灰白色页岩。
该段动植物化石较多,有各种开口轮藻和达尔文介。孢粉组合,在大煤沟剖面为高含量的克拉梭粉组合;在鱼卡地区,下部为克拉梭粉-具囊松柏类-桫椤孢组合,上部为桫椤孢-苏铁粉组合。
2.红水沟组(J3h)
红水沟组的标准剖面在盆地西部茫崖镇红水沟。在柴北缘圆顶山、路乐河、鱼卡、绿草山、大煤沟等地见有零星出露,在鱼卡、马海地区井下有钻遇。
在红水沟地区该组厚度为448 m,岩性以浅棕红色含砂泥岩、黄绿色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少量蓝灰色砂岩条带、团块或扁豆体。
该段动植物化石较多,有开口轮藻、达尔文介、准噶尔介、多种叶肢介等。该段孢粉较少。
陈贲于1958年7月下放到青海冷湖油田之后,把精力全部倾注在冷湖油田的勘探开发和建设上。他的两脚踏遍了戈壁沙滩,认真研究地质资料。在寒冷的冬季,他穿着老羊皮,大毡靴,伏案制图或编写报告。40年代他就提出祁连山南麓有发现油田之可能,50年代来到青海冷湖,他发誓要在侏罗系地层中找出石油来。1958年9月13日,冷湖五号构造1高点的地中4井日喷油800多吨。1959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将地质勘探和油田开发技术工作交给陈贲负责,他很快组织编制出冷湖油田开发方案和年度配产方案。他虽然身处逆境,却仍然认真从事研究工作,提出冷湖油田第三系油源来自侏罗系,列举了大量根据,令人信服。他认为冷湖油田第三系构造叠置于侏罗系古构造之上,古油藏破坏之后向上运聚于第三系构造之中。建议浅层、深层构造应该兼探。1960年,他提出冷湖第三系不具有生油条件,其特征是沿断层运移的次生油藏。在这一论点的指导下,他主持拟定的深17井,在侏罗系地层中见到工业油流。勘探实践又一次证实了陈贲论断的正确性。之后他对青海柴达木盆地西部提出钻探深层(下第三系)的建议,这些意见都被后来勘探所证实。1963年,陈贲写出了论文《探勘侏罗系寻找新油藏》,明确指出:“冷湖区的原生油藏推断存在于侏罗系之中”,“既然第三系油藏是经沿断层垂向运移形成的,其分布受着原生油藏的控制,那么寻找侏罗系的原生油藏必然成为寻找油田的新方向,冷湖北部区应有侏罗系油藏存在的根据。”陈贲的侏罗系生油学说指导着青海油田的发展。1998年5月,《人民日报》登载了一条消息《柴达木发现巨厚生油层》,文中说:“在柴达木这一区域侏罗系生油烃源岩几种连片分布范围万km2。其中厚度超过1000m的分布面积达6000km2,厚度达800m的分布面积万km2。”侏罗系生油学说推动了西北石油工业的发展,更印证了陆相生油理论的正确性。1963年后期,陈贲研究总结出冷湖油田断块油气藏的富集规律。这一研究成果,对其他地区断块油田的研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田树刚1 牛绍武2 庞其清3
(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2.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 300170;
3.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31)
1 前 言
2004年全国地层委员会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主持召开冀北-辽西陆相中生代地层划分暨义县阶现场研讨会,《会议纪要》 认为 “确立年代地层单位的层型剖面,仍以选择能充分反映时间连续性、化石丰富、单一岩相的沉积连续剖面为宜,冀北滦平地区作为大北沟阶、义县阶及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候选层型剖面地是适宜的”。在全国地层委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本项目的2003~2005年阶段,笔者已经完成在冀北滦平盆地建立上侏罗统大北沟阶及其层型、下白垩统义县阶下亚阶及其层型,及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层型研究工作[7]。2006~2007年阶段,通过对与辽西义县组相当的冀北滦平西瓜园组的研究,笔者选定层型剖面,又建立了义县上亚阶,重新厘定和补充了义县阶的定义内容。
2 义县阶名称及其来源
义县阶为1999年12月在北京十三陵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预备会期间白垩系工作组提出的名称,阶名和定义源于辽西的岩石地层单位“义县组”,层型剖面曾暂时选在辽西义县马神庙—宋八户之间[1]。辽西义县组尽管含有丰富而举世闻名的化石群,但剖面为沉积不连续的火山喷发-沉积序列,难以成为地层等时划分对比的标准。
3 义县阶上亚阶层型剖面位置
义县阶上亚阶层型剖面位于冀北滦平县城东北3 km的李营—西瓜园之间。重新选定的义县阶层型剖面即在该命名剖面附近,具体地点在李营南山—西瓜园小东沟—王家沟村小南沟;义县阶底界的层型剖面选在滦平县城西南 km马圈村(图1)。
4 义县阶上亚阶层型剖面描述
现将冀北滦平县李营-王家沟下白垩统义县阶上亚阶层型实测剖面(图2)描述如下。
图1 工作区层型剖面的位置和地质略图
图2 滦平县李营-王家沟西瓜园组实测剖面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5 西瓜园组的岩石地层划分
西瓜园组最早为河北省第二区测队所建(1975),对冀北滦平西瓜园组的研究已有数十年,但一直进展不大[2,3,4,5 ]。原因是后来的研究者大多沿用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1975)所测的剖面和零星的化石点。岩组定义和范围也未确定,其顶界最初定在县城东北1 km大刘家沟沟口英安质火山岩层的底,后来把界线推到了滦平盆地的西北缘(表1)。 近年来本课题组重新选择和实测了剖面,系统采集了化石和岩石样品,开展了多学科综合研究,详细地划分并限定了该组的顶、底界,使剖面达到建阶标准。其岩石地层划分如下。
一段(第1~21层)底界以平行不整合与下伏大店子组紫红色块状富气孔安山岩接触,不整合面之上为紫红色泥砂质胶结安山质砾岩。一段整体岩性以灰色、灰绿色、灰黑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夹黑色页岩和薄—中层中细粒石英砂岩为特征,颗粒明显较细。该段中上部夹有约22 m厚的紫红色、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富气孔安山岩和长石斑晶流纹岩夹暗紫灰色、绿灰色块状凝灰角砾岩。这套火山岩横向分布稳定,东北方向可以追索到岩青村以远,WS方向可以追索到西台子以远。该套地层富含化石,下部含叶肢介Diestheria jeholensis,Yanshania dabeigouensis, .,Taeniestheria qingquanensis,Diestheria yixianensis,,,,, ., .,Eosestheria dongguayuanensis .,,Yumenestheria luanpingensis .,Jiliaoestheria zhangjiawanensis等; 昆虫Ephemeropsis tri-setalis; 介形类Cypridea sulcata,Cypridea 等;腹足类Sphaerium jeholense,Probaicatia vitimen-sis等; 鱼类Lycopteria davidi等。 上部含叶肢介Eosestheria xiguayuanensis ., ., .等; 鱼类Lycopteria davidi等。
表1 冀北滦平大北沟组—西瓜园组划分沿革简表
二段(第22 ~54层)底界以厚约5m的褐黄色、灰白色厚层—块状含细砾粗砂岩为标志。这层含砾砂岩属水下分流河道成因,分布较广,向东北方向增厚,可作为横向追索的标志层。段内岩性可分为上、下两部,下部为灰色、灰褐色、紫色薄—中层中—细粒石英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夹含砾砂岩和砂砾岩; 上部以富含各种藻类的灰色、灰黑色中厚层泥岩、钙质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局部夹黑色泥页岩。顶界以宏观藻类泥岩的消失为标志。该段尚未采到动物化石。
三段(第55 ~76层)底界以厚8~10 m的粉红色、灰白色薄—中层粗—细粒砂岩为标志,这套地层延伸可追索,剖面平移即以此为依据。三段岩性以灰色、灰黑色、灰绿色薄层板状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为特征,夹灰色薄—中层石英细砂岩和黑色页岩。 多数野外分层的灰黑色和黑色泥页岩内富含化石,有叶肢介Eosesthera ,,,, ., .,Diestheria sp.,Yanshania sp.等; 昆虫Ephemer-opsis trisetalis; 鱼类Lycopteria davidi,Peipiaosteus sp.等。
四段(第77~98层)底界以厚约4m的褐色、紫红色厚层细砾粗砂岩、粗砂细砾岩和粗砂中砾岩,夹灰绿色泥质细—粉砂岩为标志。段内岩性从颜色和粒度明显分为两部分,下部为灰白色、灰绿色薄—中层中—细粒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 上部为灰黑色、黑色薄层板状粉砂质泥岩和页岩,夹具滑卷层理的灰色含砾砂岩。泥页岩夹层中富含化石,有叶肢介Eosestheria ,,,, ., ., .,E. ,Diestheria sp.,Yanshania sp.等; 鱼类Lycopteria davidi等; 介形类Lycopteracypria deblis,,Cypridea sp.等; 植物Archaefructus liaoningensis; 昆虫Aeschnidi-um heishankowense,Ephemeropsis trisetalis。该段顶部灰色、灰绿色薄—中层中—细粒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夹透镜状粗砂砾岩,被九佛堂组灰色、浅灰色、灰白色中—厚层凝灰质胶结粗砂砾岩覆盖。后者属扇三角洲成因,显示了2个组间界线上下沉积的连续性。
6 义县阶上亚阶底界和界线层型剖面
义县阶上亚阶底界及其层型的建立同样需要连续剖面。笔者在距滦平县城西南约9 km的火斗山乡马圈村找到连续剖面并进行了系统研究(图3)。底界界线位于第88层底部。界线以下属大店子组四段半深湖—浅湖相沉积,为灰色、灰白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和凝灰质页岩,夹薄层泥灰岩和粉细砂岩。 富含叶肢介、介形类、鱼类等化石。界线被西瓜园组一段底部厚约26 m的浅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粗砂砾岩和细砾粗砂岩夹泥质砂岩覆盖,属扇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 向上属浅湖相灰色、灰白色薄—中层凝灰质中细粒杂砂岩、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夹凝灰质页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凝灰质页岩内含有大量虾类、龟鳖类、叶肢介、昆虫、鱼类等化石。界线生物标志为叶肢介Jiliaoestheria stria-ris的消失和Eosestheria ovata的出现。
图3 冀北滦平马圈村下白垩统义县阶底界层型剖面
7 义县上亚阶沉积相序与层序地层
滦平盆地西瓜园组的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研究尚未见报道[6]。本次研究野外分层即按副层序(或副层序组),剖面可识别副层序(高频旋回)有130余个,三级层序有4个(图4)。
层序1(SQ1)所测单位层型剖面(李营-王家沟)靠近盆地边缘,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底部地层略有缺失,并且层序底部出现低位域(LST)沉积。剖面1~2层紫红色泥砂质胶结安山质砾岩和灰绿色夹砂砾岩透镜体的粉砂质泥岩,属陆上河床和泛滥平原亚相。 湖侵域(TST)位于层序1下部(层3~9),属滨浅湖和分流河道亚相,第3层底部薄—中层富介形类和腹足类的粉细砂岩,及其上部多层砂岩和含砾砂岩发育斜层理可以得到证明。凝缩层段(CS)应在10~13层内,为灰黑色粉砂质泥岩和泥页岩夹细砂岩透镜体,属半深湖相。高位域(HST)为14 ~30层,14~16层中酸性火山岩代表了剧烈的火山喷发使湖盆迅速变浅。17~30层以砂岩、粉砂岩为主和大部岩层的灰紫、紫红色,说明它们属滨浅湖和分流河道亚相。
层序2(SQ2)层序2的湖侵域在31 ~49层范围内。31~37层以粉红色薄—中层中细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为主,发育微细斜层理,属滨湖亚相。39~45层为灰色、深灰色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夹薄层中—细砂岩和砂岩透镜体,应属浅湖和分流河道亚相。45~49层为单一的粉砂质泥岩和钙质泥岩,富含藻类核形石,属浅湖亚相。50层为灰黑色泥岩和页岩,为深湖亚相和层序2的凝缩层段。51~54层为高位域,岩性特征与下伏45~49层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多层富含菊花状宏观藻类泥岩,同属浅湖亚相。
层序3(SQ3)层序3整体以灰黑色和含大量硫化铁为特征,湖泊水体滞留,同时砂岩层面上多见泥裂、雨痕、波痕等浅水构造。其底部55 ~56层以紫红、粉红色薄-中层石英砂岩为主,层面上具不对称波痕,属滨湖相。湖侵域的大部为灰黑色、黑色薄板状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夹薄—中层砂岩,属半封闭浅湖亚相,偶夹分流河道砂岩。凝缩层段应为69~70层内的黑色页岩夹层。 高位域(71 ~76层)为滨浅湖亚相灰白色、灰绿色薄—中层杂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湖泊水体已经通畅。
层序4(SQ4)层序4以出现典型的半深湖和深湖亚相为特征,表明湖底迅速下陷。底部(77层)为紫红色薄—中层粗砂砾岩和含细砾粗砂岩,属滨湖亚相。 湖侵域的大部分(78~86层)属浅湖亚相和分流河道亚相,87~89层的砂岩出现团状包卷层理,表明为半深湖亚相的滑塌堆积。凝缩层段(90~93层)为深湖相灰黑色、黑色板状泥岩和页岩。 高位域94~95层又出现半深湖亚相的滑塌含砾砂岩。96~98层变为浅湖亚相灰色、灰绿色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夹砂砾岩和砂岩透镜体,表明湖底快速抬升。最后(99层)九佛堂组扇三角洲亚相砂砾岩充填覆盖。
8 义县上亚阶生物地层划分对比
前人在西瓜园组采集的化石零星,系统研究较少,尚未建立生物地层层序。近年来,经过系统地大量采集和深入研究(图4),建立了5个叶肢介地层分带,还找到具有重要对比意义的其他门类化石,如奇异环足虾Cricoidoscelosus aethus,辽宁古果Archaefructus liaoningensis,黑山沟衍蜓Aeschnidiumheishankowense等。现将叶肢介地层分带简述如下,详细讨论将另文发表。
Eosestheria ovata带:以Eosestheria ovata的延限为特征,重要组成分子有,Jil-iaoestheria cithr oformis,等。该化石带还见于辽西义县组尖山沟层或业南沟层。
Diestheria jeholensis带:以Diestheria jeholensis的延限为特征,其他组成分子有Eosestheria sp.,Yanshania dabeigouensis,等。该带标志化石还见于辽西义县组上园层。
Diestheria 组合带:以两个带化石的共存延限为特征。 重要组成分子有Diestheria yixianensis,,,,,Taeniestheriaqingquanensis等。 与该带相似的Diestheria yixianensis带见于辽西义县组的大康堡层。
图4 冀北滦平李营-王家沟西瓜园组化石分布与多重地层划分
Eosestheria 组合带:以2个带化石的共存延限为特征。组成分子还有Eosestheria sunyingziensis等。 目前发现的3个种全是新种,在辽西义县组大康堡层与金刚山层之间未见这一组合,是滦平盆地西瓜园组中特有的一个化石组合。
Eosestheria 组合带:以2个带化石的共存延限为特征。 重要组成分子有Eosestheria ,,,,,,Diestheria sp.,Yanshania sp.等。 与该带相似的Eosestheria 带见于辽西义县组朱家沟层至金刚山层。
关于辽西义县组与冀北相应层段的时代对比:该问题是随着近年来冀北滦平地层研究深入出现的。分歧意见有3种,(1)辽西的 “义县组” 与冀北的 “西瓜园组” 对比[7,8]; (2)辽西 “义县组” 与冀北“大店子组—西瓜园组” 相当[9,10]; (3)辽西 “义县组” 与冀北 “大店子组上部—西瓜园组” 相当[9,11,12]。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两地共同的化石带(或组合)和具有对比意义的标志化石。
对辽西义县组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已相当深入,但能够建立相对完整的生物地层序列的当属叶肢介[9,10,13,14,15,16]。经对前人工作的综合,辽西义县组在火山岩的各个沉积夹层中共识别出3个叶肢介化石带(或组合),自下而上为见于尖山沟层或业南沟层的Eosestheria ovata带(或组合)、见于大康堡层的Diestheria yixianensis带(或组合)和见于朱家沟层至金刚山层的Eosestheria 带(或组合)(表2)。具有重要对比意义的化石,除了脊椎动物以外,有广布于辽西北票、义县和凌源义县组的黑山沟衍蜓Aeschnidium heishankowense Zhang,1999; 产自北票上园镇尖山沟层的辽宁古果Ar-chaefructus liaoningensis(Sun et al.,1998); 产自凌源大新房子、大王杖子、宋杖子和牛营子一带义县组底部的小龙虾组合,组合代表为奇异环足虾Cricodoscelosus aethus Taylor,Schram and Shen,1999。
表2 冀北-辽西地区早白垩世义县期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简表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上述冀北-辽西地区的古生物地层资料清楚表明,辽西义县组的叶肢介化石分带和主要可用于对比的重要化石均已在冀北西瓜园组中找到。尤其是小龙虾组合和叶肢介Eosestheria 的大量出现,限定了义县组和西瓜园组的顶、底界。在地层时代上,辽西义县组与冀北西瓜园组完全可以对比,同时也为在冀北滦平盆地建立义县上亚阶的单位和界线层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9 义县阶上亚阶的定义
(1)层型剖面:“义县阶” 层型原暂定在辽宁省义县马神庙—宋八户之间。此次研究建议将层型剖面改定在河北省滦平县城东北3 km李营南山—王家沟村小南沟之间。
(2)层型剖面岩性特征:分为4个岩性段。一段岩性以灰色、灰绿色、灰黑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砂岩为特征。二段岩性为灰色、灰褐色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岩。 三段为灰色、灰黑色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 四段为灰白色、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及灰黑色、黑色粉砂质泥岩和页岩。
(3)旋回地层和层序地层特征:剖面可识别高频旋回130余,可划分三级旋回4个。
(4)生物地层特征:目前已建立了5个叶肢介地层分带。 还找到奇异环足虾Cricoidoscelosus aethus,辽宁古果Archaefructus liaoningensis,黑山沟衍蜓Aeschnidium heishankowense等。
(5)界线地层标志:底界层型选在距滦平县城WS约9 km的火斗山乡马圈村,界线生物标志为叶肢介Jiliaoestheria striaris的消失,以及Eosestheria ovata的出现。顶界为叶肢介Eosestheria 的消失。
(6)同位素年龄:本次研究测试马圈村西瓜园组底部凝灰岩和凝灰角砾岩,其锆石的206Pb/238U平均年龄为(±)Ma。
10 义县阶的重新厘定
义县阶初始建阶[1]由辽西 “义县组” 升格而成,定义范围即为义县组所包括的时限。 田树刚等2004年[]在冀北滦平张家沟大店子组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 “义县阶下亚阶” 和层型剖面,而把原定义县阶的时限范围称为“义县阶上亚阶”。 通过近几年对冀北滦平西瓜园组的综合研究,以及与辽西义县组的等时对比,证实辽西的义县组仅相当于冀北的西瓜园组(见上述)。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重新厘定 “义县阶” 定义和层型剖面。建议将冀北滦平西瓜园组的时限范围定为义县阶,确定冀北滦平李营-王家沟剖面作为下白垩统义县阶单位层型,冀北滦平马圈村大店子组—西瓜园组界线剖面作为义县阶底界层型; 而对张家沟大店子组时限范围所定的义县阶下亚阶取消,改为张家沟阶。
理由如下:(1)遵守义县阶初始建阶定义的时限范围,应以西瓜园组的时限范围定义义县阶,才不会引起指导性的研究混乱; (2)原始定义义县阶的时限范围已足够长,达8~9 Ma(王五力等,2004,表2-4-1)[10],远远大于下伏的张家沟阶和上覆的九佛堂阶; (3)义县阶与张家沟阶分属不同的生物群演化和地壳发展阶段。义县期是热河生物群大繁盛阶段,种类繁多; 该期地层分布广泛,北可以到俄罗斯贝加尔湖,西可以到中亚[14,15]。而张家沟阶的大店子组目前只在冀北找到。
11 九佛堂阶的建阶研究进展
九佛堂阶为1999年12月在北京十三陵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预备会期间白垩系工作组提出的方案和名称(全国地层委员会,2002),阶名和定义源于辽西同名岩石地层单位 “九佛堂组”,层型剖面暂时选在辽宁喀左县九佛堂村以北小孤山-旧烧锅剖面。该剖面底部假整合覆于火山角砾岩之上,剖面覆盖严重,剖面中—上部没有采到化石,缺少顶、底界线标志和测年数据; 生物地层研究只划分有笼统的 “生物组合”,尚未达到系统 “分带”。 因此难以作为地层划分对比标准。
此次研究,对滦平盆地内九佛堂期和沙海期地层取得明显进展。 发现滦平盆地发育完好的九佛堂期—阜新期地层,并在盆地西北部找到沉积连续、完全暴露的剖面。剖面上含有丰富化石,已经在下部采到九佛堂期以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 jiufotangensis,等)为主的化石组合,中部采到沙海期小个体延吉叶肢介(Yanjiestheria)为主的化石组合。 为进一步开展陆相九佛堂阶、沙海阶和阜新阶序列建阶工作奠定基础。
12 陆、海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对比的讨论
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层型与定义
热河生物群演化阶段被认为是划分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重要依据之一。课题前阶段[7]的研究已经证明,大北沟期化石面貌不属于 “热河生物群”,热河生物群最早形成于义县早期(大店子组)。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界线期发生的强烈构造运动之后,生物迅速复苏和分化辐射,新生物群开始形成,应该作为陆相白垩纪的开始。 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定义初步限定如下:
(1)界线层型剖面点:确定在冀北滦平县火斗山乡张家沟下营村剖面第9层的底。
(2)界线地层沉积特征:界线剖面点上下为单一的远岸浅湖相地层。下伏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岩夹扇三角洲前缘浊积砂体,上覆灰绿色泥岩夹钙质泥岩透镜体。
(3)旋回地层和层序地层特征:界线剖面点位于第3层序的第3个副层序的底。
(4)生物标志:以介形类Cypridea stenolonga亚带的Cypridea stenolonga的首现为标志。
(5)地球化学标志:界线剖面点测得碳-氧同位素高值异常。
陆相/海相界线对比的讨论
目前海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尚未统一划分对比标准。 由于动物群显著差异,特提斯区与太平洋区之间界线过渡地层难以对比; 国际年代地层表(2000)也只是将界线暂时置于特提斯区Berriasian阶之底。西欧英国西—北部为特提斯区研究相对深入的代表,该地区非海相Purbeck Bed覆于上侏罗统海相地层之上。我国西藏江孜-浪卡子地区可为太平洋区的代表,该地区白垩系最底部桑秀组海相地层夹有火山岩,产有菊石和双壳化石。
本研究确定的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用介形类化石可以与西欧英国西—北部的界线对比。冀北滦平盆地白垩系底部Cypridea stenolonga亚带中Cypridea granulosa大量发育,该化石种是英国西—北部带的特征分子,地层归属早白垩世Berriasian阶。
本研究测试马圈村西瓜园组底部凝灰岩和凝灰角砾岩,其锆石的206Pb/238U平均年龄为(±)Ma; 测试张家沟榆树下剖面大北沟组中部凝灰角砾岩及沉凝灰岩,其锆石206Pb/238U平均年龄分别为(+/)Ma和(+/)Ma。该组数据与海相西藏江孜浪卡子桑秀组(133±)Ma(朱弟成等,2005),非海相英国Purbeck Bed中部(125±1)Ma(Ogg et a.,1991),以及法国Portl andian顶界年龄129~131 Ma(Odin,.,1982)等测年数据大致对应。联合考虑近年来冀北-辽西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地层内取得的大量测年数据[10],表明这些数据有向130~133 Ma靠拢的趋势,因此目前将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置于滦平盆地大店子组底部是合宜的。
主要参考文献
[1] 郝诒纯,苏德英,余静贤等.中国地层典·白垩系[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2] 牛绍武,李佩贤,田树刚等.冀北滦平盆地大店子组中网雕叶肢介Clithrograpta属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质通报,2003,22(2):95~104
[3] 庞其清,李佩贤,田树刚等.冀北滦平张家沟大北沟组—大店子组介形类的发现及生物地层界线研究[J].地质通报,2002,21(6):329~338
[4] 庞其清,田树刚,李佩贤,牛绍武等.冀北滦平盆地大北沟组—大店子组介形类生物地层和侏罗系—白垩系界线[J].地质通报,2006,25(3):348~356。
[5] 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说明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1~72
[6] 王思恩.热河动物群的起源、演化与机制[J].地质学报,1990,64(4):350~360
[7] 田树刚,柳永清,李佩贤等.冀北滦平侏罗—白垩系界线层序地层研究[J].中国(D辑),2003,33(9):871~880
[8] 田树刚,庞其清,牛绍武等.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初步研究[J].地质通报,2004,23(12):1170~1179
[9] 田树刚,王乃文.“陆相层型”建立的认识与思考[J].古地理学报,2005,7(4):561~569
[10] 王思恩,郑少林,于菁珊等.中国地层典·侏罗系[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11] 王五力,张宏,张立君等.辽宁义县-北票地区义县组地层层序——义县阶标准地层剖面建立和研究之一[J].地层学杂志,2003,27(3),227~232
[12] 王五力,张宏,张立君等.土城子阶、义县阶标准地层剖面及其地层古生物、构造-火山作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1~514页,37图版
[13] 张文堂,陈丕基,沈炎彬.中国的叶肢介化石[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209 浏览 4 回答
109 浏览 2 回答
267 浏览 3 回答
199 浏览 7 回答
198 浏览 2 回答
359 浏览 5 回答
135 浏览 4 回答
226 浏览 3 回答
311 浏览 3 回答
311 浏览 5 回答
87 浏览 4 回答
127 浏览 4 回答
169 浏览 2 回答
84 浏览 3 回答
186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