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楼就是建一个高层的厂房,然后把企业生产活动搬到楼上。
这一概念起源于新加坡。上世纪80年代,为应对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现状,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出现了一批“堆叠式厂房”,针对某些中小型企业,创建了集研发、制造、仓储和办公多功能一体化的工业空间。在不改变工业用地性质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楼宇的容积率。
但是不管怎样,从官方的定义可以看出,工业上楼虽极大地提高了工业空间的利用效率,但受限于高层楼宇的承重,对“上楼”企业也存在一定的限制。一般适合生产设备较轻,生产过程噪音与污染较小、并且在产业生产过程中震动较小的制造业,比如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
适合工业上楼的产业
近两三年来,“工业上楼”成为产业园区领域的热词,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受土地指标稀缺、旧区大量更新的影响,在一些地方厂房呈现出“一房难求”的现象;但同时受产业链、供应链等多因素影响,很多中小制造业企业虽难以在原地容身但又无法远离原有生态,这样大量的企业与稀缺的空间也催生出“工业上楼”的必然。
在制造业高度发达、中小微企业众多的珠三角地区,已率先出现了一批“工业上楼”项目,并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