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都明白知识就是资源,知识型人才就是企业资本,企业对知识型人才的争夺和竞争,导致员工离职、跳槽率节节攀高,这样的人才流动不是设定些规章制度、合同约束就能够完全限制的。适度人才流动对企业具有积极的一面,它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力量,企业可淘汰不合格和缺乏忠诚度的员工。但是,企业员工流动比率偏高,则说明企业缺乏稳定的员工队伍,更表现出员工对企业缺乏忠诚度。要想在人才争夺战中取得人才战略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忠诚度高的员工价值,并且加强对企业员工忠诚度的管理。忠诚度是个所有管理者都关心,但是又充满争议的话题。尤其中国的用工环境发生了变化,《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多少改变了原先的雇佣关系。那么,在此背景下,我们对员工忠诚度的理解和建设是不是也将发生变化呢?因此,首先我们讨论一下,究竟什么是忠诚度?员工忠诚度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企业管理中,只有切实了解员工的期望和需求,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才能使员工释放出最大的能量,从而带动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其实忠诚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一个常用词。忠诚度,我想首先是基于职业的,其次是基于合约关系下的员工和一个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我认为忠诚度的本质,是人力资本的贡献度。员工的忠诚度,跟他是否长期效力于一个组织无关,而是跟他的所得与为组织做出的贡献之间的比例有关。我认为:第一,我们所说的“忠诚度”首先是一个典型的东方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第二,忠诚度的概念是发展的。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员工首先忠于企业,其次就是忠于职业,最后就是忠于事业。同时,企业、职业和事业每一个层面的内涵肯定不一样。对企业的忠诚,我认为首先就是对老板的忠诚,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其次是对企业战略的忠诚。如果个人想法和企业的战略相左,忠诚度就很难衡量了。我做员工满意度调查时,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员工忠诚度,或者叫“承诺度”。什么样的行为算是忠诚呢?这里有三个指标:第一,员工为在这个企业中工作感到骄傲;第二,员工工作既出工又出力,愿意很努力地工作;第三,员工愿意在岗位说明书界定的范围以外,为企业做企业需要的工作。 其实,员工跟企业是一种契约关系。只要在这个契约关系基础上,员工保持忠诚度就够了,这个契约一旦破裂,忠诚度就不再延续。很多调查结果表明:越长期的合作关系,越不容易造成企业员工的流失。另外,我想强调的是,其实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基本上会物化在他的直接主管身上。主管如果做得比较到位,让员工对他有信心,就会带来员工的忠诚。因此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几乎跟大老板没有直接的关系。企业的成功,仅仅依靠产品的品牌是不够的,整体人员的忠诚度常常像一只无形的手,在左右着公司业绩。一些公司为了提升员工的忠诚度,有的对新员工开设“忠诚员工”课程,有的要求员工上班时喊口号:“誓与某某公司共存亡”。这种说教式、命令式如同“掩耳盗铃”,满足一下公司高层的虚荣心,并不可能真正提升员工忠诚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提升忠诚度,应该从下面两个大方面入手。一、招聘时考虑员工因素服务制胜的一环是客户,另一环就是员工。没有员工的努力,任何设计良好的服务提供体系都不可能实现。由于一个公司不能兑现承诺,带给客户的伤害会比没有承诺还要大。 在客户的眼里,每个员工就是公司。因此,一个指望以无敌服务制胜的企业必须足够地关注自己的员工。企业忠诚度管理的重要环节——招聘。企业招聘的知识型员工,入职后一般都处于企业的核心位置,他们的价值观和对自身职业生涯目标明确,工作选择更多地要求自主性;同时他们具有知识和专业的技能,对从事的工作主动性强,更专注自己的专业,并且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和财富。因此,这部分员工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这就要求企业招聘过程中,要以求职者本身忠诚度为导向。 1、选择员工——成功的起点;如果想把员工导向做到极至,那么,必须做好的第一件事情是选择正确的员工。没有人没有选择,只不过是空间大小而已,重要的是你对这件事情敏感的程度!所有重视服务的公司都极为重视服务的起点——员工的选择。而选择的标准最重要的是态度。 鼓励自己的员工推荐员工,每个推荐成功的老员工可以得到数千元的奖励。这样做的好处:自己的员工最知道自己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由于这些被推荐者将来是自己的同事,他们也不得不十分小心。 通常会有四类人:A)素质/态度好,能力/技能也高的人。B)素质/态度不好,能力/技能也不高的人。C)素质/态度很好,但能力/技能(暂时)不高。 D)素质/态度不怎么样,但能力可能很强,也许能在短期内给你带来效益。我们的忠告是:不要第四种人,哪怕是你从他身上短时间内能挣钱!做人、做事第一重要的是态度。一个人如果有良好的心态和一定的素质,其余的能力和技能都是可以学习的。但一个人如果态度有问题,你用他的后果是后患无穷。 2、员工满意——顾客满意的前提;只有满意的员工,才会做出让客户满意的事情来。管理者对员工的态度,决定了员工对顾客的态度。管理人员1%的失误就是客户100%的损失。 3、员工激励——企业需不停地调整自己的绩效评估及激励机制,以便让员工工作的一切最终服务于客户满意与忠诚。 4、员工忠诚——管理的最高境界;对一个企业来说,员工忠诚和客户忠诚一样重要;一个员工跳槽带来的损失有以下几个方面:重新招聘人员的费用;培训新人的费用;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一个新人上手总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以及客户满意度的下降。 5、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在重视求职者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求职者以往的工作经历、工作时间长短和离职原因。通过已知信息可以预先避免为企业招聘跳槽、离职频率太高的员工,因为这类员工本身就存在不稳定因素。 6、求职者自身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和对企业文化认同程度相匹配。求职者的个人品质、社会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均可体现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可塑性,企业宁可招聘没有工作经验,但可塑性强的应届毕业生,也不愿雇用背离本企业价值观的求职者。7、招聘过程中的如实沟通与诚信。员工的忠诚度基于企业对员工的承诺与沟通。如果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过分夸大企业的承诺,如:工资、福利、待遇,等到员工入职后才知道公司只是口头承诺,并未兑现,这势必会失去员工对企业的信任,从而降低对组织的忠诚度,最终选择离开。二、企业因素忠诚度的培养入职后员工是企业忠诚度培养管理的关键性时期。企业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是员工对企业表现出满意度的标志之一。而员工对企业的满意与否,直接关系对企业的忠诚程度。一个对企业、对工作都不满意的人,能全心全意的为企业、为事业付出吗? 1、让员工选择喜欢做的事 一位管理学家说:“如果你让别人干得好,就得给他一份恰当的工作。”衡量一份工作对一个人是否恰当,关键是看他是否有兴趣、有热情。盛田昭夫从索尼公司的管理实践中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人能够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就会精神振奋,更加投入。为了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盛田昭夫下令创办了一份公司内部周刊,并在上面刊登每个单位或部门现有的空缺岗位,有意向的员工可以前去应聘,同时公司约定每两年一次,设法调整部分员工的岗位或工作性质,使他们对工作保持新鲜感。公司希望借此对那些有闯劲、期望一试身手的员工提供及时的内部调整机会,使他们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一来,员工们通常都有机会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工作,而人事部门也可以根据员工们的调动情况,揣测出具体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凡是管理不当的主管,公司就将他调离,减少上下级的冲突。2、给员工发展的机会企业规范的人力配置、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轻松的工作氛围、合理的薪酬、透明晋升制度、适时的提供学习培训机会,这些都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最要因素。毕竟对于员工来说,良好的发展空间、能力的提升、自我价值的增值都是薪资以外,特别看重的。 让员工真实的感受自己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让员工能够参与企业的一些重要决策。企业要重视和关注员工的意见、心声;为员工提供良好激励措施,员工作为企业的资产,必定要实现资产增值。只要员工对企业有了归属感,自然忠于自己的企业和职业。 员工更愿意为那些能给他们以指导的公司服务。留住人才的上策是,尽力在公司里扶植他们。在信息市场中,学习绝非空耗光阴,而是一种切实需求。大多数员工都明白,要在这个经济社会里生存下去,就非锐化其技能不可。惠普公司允许员工脱产攻读更高学位,学费100%报销,同时还主办时间管理、公众演讲等多种专业进修课程,通过拓宽员工的基本技能,使他们更有服务价值。正如诺基亚中国有限公司的人事总监严金坤所说:“人才希望不断地发展,公司有发展空间,他就会留下,没有就会离开。要留下他们就要给他们一个发展机会,让他们看到确确实实的前途。”诺基亚公司也正在实施“投资于人”的计划,定期与每位员工讨论个人发展目标,让他们看到自己在公司的成长机会。 3、建立自我管理团队 如果说在管理中授权是一个最响亮的口号,那也有其原因。毕竟员工最喜欢这种授权赋能的公司。至少惠普公司是这样认为的。公司负责桌面电脑的美国市场经理博格说:“对我们来说,授权意味着不必由管理人员做每一项决策,而是可以让基层员工做出正确的决定,管理人员在当中只担当支持和指导角色。”较多的授权并不意味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既能保证员工一定的自主权,又能起到监督功能和协作功能的组织形式就是自我管理工作团队。它是将一个个战略单位经过自由组合、挑选自己的成员领导、确定其操作系统和工具并利用信息技术来制定他们认为最好的工作方法的组织方式。让员工共享企业所有权 知识工作者获得工资仅是获得报酬的一部分,作为财富创造者还要以绩效工资、员工持股等形式与出资者、经营者共同分享企业的成功,承受企业的失败。很多企业即使不提供养老金,至少也会在员工的黄金年代给他们些现金或股票,霍尼韦尔公司允许其员工拿出15%以下的薪金投入一个存款计划,同时还允许员工半价购买等值于自己薪金4%的公司股票。另外,员工能在公开股市上购买霍尼韦尔股票,而且免收佣金。霍尼韦尔的质检部副总裁爱温说:“这项政策旨在使所有霍尼韦尔员工都拥有公司的股份。如果你是当家作主的,那么,就与公司和公司的未来休戚相关了。” 4、创建心理契约型管理 心理契约指一套由员工个人持有的关于员工和组织之间互相认同的信念。例如,员工可能会认为他已经被组织许诺将有竞争优势的工资、提升机会、职业培训和丰富化工作等,在员工心中作为平等交换的将是为组织发展贡献自己的精力、时间、技术和真诚。这是一种隐含的个性化的、非正式的和知觉式的契约。心理契约的背离是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在管理实践中,要留住员工的心,就要跟踪员工心理变化轨迹,公开交流和沟通,修正和加强心理契约,使员工有信心在为企业工作贡献的同时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最终让职业忠诚同企业忠诚达到完美结合。 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里所说的忠诚指通过管理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秩序,这种新秩序的内涵就是当员工意识到企业面临的挑战时,愿意迎接这种挑战以换取相应的报酬。忠诚可以分为两类,即主动忠诚和被动忠诚。主动忠诚指员工在主观上有强烈的忠于企业的愿望,这种愿望往往是企业与员工的目标高度协调一致、企业可以帮助员工实现和发展自我的结果。使员工主动忠诚的因素通常与工作本身和工作内容有关,这些因素能够不断促使员工自我发展,使之产生满足感,从而不断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 被动忠诚指员工本身不愿意长期在企业工作,由于一些客观上的约束因素使其不得不暂时留在企业。这些约束因素往往是一些物质方面的因素,如较高的工资、优越的工作环境等。一旦这些因素消失,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就会大大降低。 只有忠诚的员工,才能带来忠诚的客户。客户忠诚与员工忠诚是管理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实践证明,建立客户高忠诚度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其能够给企业带来低成本、高利润以及竞争优势。如果员工对企业忠诚度低,缺乏工作热情,就很难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难以培养客户的高忠诚度。 企业要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就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文化规范,使员工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事,同时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薪酬体系是否合理,一是看是否达到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二是看员工对薪酬体系是否满意、是否从中获得了满足感。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合理薪酬体系的建立可以使企业与员工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建立在公平、公正、平等原则上的薪酬体系也可促使企业均衡、快速发展。总之,企业要把员工当做企业的内部客户,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忠诚度。员工对企业满意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很难想象一个对企业不满意的员工会忠于企业。因此,培养员工的忠诚度首先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这就需要给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公平透明的晋升制度,以及推行人性化的管理等。但是,满意度高并不表示忠诚度一定高,要建立高忠诚度还必须培养员工的归属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是企业不可或缺(尽管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的一员,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忠于企业,才有可能把企业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员工忠诚度的管理相对企业管理是薄弱的环节,只有不断更新和完善企业的员工忠诚度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提升企业员工的忠诚度,发挥其管理力度。只有员工忠诚度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一、知识员工忠诚度下降的原因从传统的观念看,知识员工忠诚度滑坡可归于三个原因:薪水低,管理不善以致知识员工士气低下,有缺陷的招聘制度。美国翰威特公司的管理顾问埃德•格曼认为,目前知识员工的忠诚度低是由于:“风行的组织重组和大规模解雇知识员工导致组织过于注意劳动生产率,而把人看成是额外的成本,这种情况破坏了组织与长期知识员工之间的关系,知识员工的忠诚度降低,雇用关系也从此发生了永久性的改变”。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组织行为学教授杰佛里•费符认为:“组织与知识员工之间维持的关系更加具有短期性,人们不再抱有长期雇用的期望。知识员工流失率在上升,任职在缩短,而以合同方式为组织工作的人员比率在上升。”结合中国国情,我们认为知识员工忠诚度下降的原因有如下方面:1、观念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第一,领导观念。由以往以领导的旨意为自己的思想,转变为相对较多的独立思考,自己拿主意,把人才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以封建家长式的作风压抑知识员工思想的做法行不通了;第二,个人价值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价值观念上以个人发展为主旨,不仅追求个人经济利益,也包括寻求更多的人生体验,使个人的价值为社会所承认;不再满足于做组织的螺丝钉,自己当老板的意识日益突出;第三,工作选择。以往人们将“从一而终”视为天经地义的事,而现在人们将一辈子呆在一个单位里的人视作没有能耐,而讲究“树挪死,人挪活”,在流动中觅机遇,于变化中求发展。而且,由于社会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推进,人们产生了新的生活压力,如医疗费、房屋支出、子女教育支出和新的欲望,如出国等,使得金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上升,驱使人们“为钱而动”。2、制度层面这主要是指社会有关人员流动的制度。有以下方面:第一,法制不健全。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精神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是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为第一要旨,这虽然体现了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特点,但也显示出有关劳动者行为约束条款的不足。例如,对于劳动者泄露组织秘密、侵占组织财产及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等方面的规定尚不够具体细致,惩处方式也不够明确、有力。这使得一些组织职工敢于无视法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做出一些越轨的事情。第二,人才流动制度。放松对人才流动的限制,人才市场化为知识员工的流动提供重要的客观条件,使得有能力的知识员工,在离职后能较快、较容易地找到新的工作,使跳槽面临的就业风险降低。3、内部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管理不善。这包括:第一,招聘制度不合理。招聘知识员工是否得当,是保证知识员工能否与组织同存亡的前提。如果招聘的知识员工不得当,哪怕是优秀的知识员工,也会导致将来的人员流动的风险。第二,管理不完善,缺乏向心力。有些组织经营状况不佳,知识员工看不到美好的前景;有的组织盲目套用国外的组织管理办法,使知识员工感觉不到应有的尊重,心理上产生极大的反感;有的组织内部管理体系不够严密,给知识员工造成了一些容易犯错甚至于犯罪的机会。第三,薪酬体系不合理,总体水平低。由于管理水平低,组织效益就低,由此带来知识员工薪水福利待遇低,而薪水和福利待遇往往是保证低水平忠诚度的主要因素。同时,内部薪酬体系设置不合理,缺乏公平,难以有效的激励,影响知识员工积极性发挥。二、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1、营造良好的忠诚环境,按照知识型员工的特性安排职位进行忠诚管理,首先应在组织内部营造良好的忠诚环境。许多组织强调客户满意度,却没有足够重视“让自己的成员满意”;一些组织虽然强调“员工忠诚”,可一旦经营受挫,首先想到的“解决方案”却是裁员。事实上,组织不对员工忠诚,员工也不会对组织忠诚。因此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对员工的忠诚度。同时,知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其对自我发展的更高需求。正如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所说:“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是被人欣赏。”作为组织的领导者,“察人以用”是其重要的工作。必须对人的本性有一个较深刻的理解,清楚了解不同类型的员工各种行动的理由,以此安排、调整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职位,尽量满足其各个层次的需求。以低薪政策和员工低流动率闻名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在航空业经营状况最差的时期仍保持盈利,创造了美国航空业的奇迹。公司从招聘时起,就着力于吸引适合组织经营理念的员工,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个性需求。2.设计、实施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为员工提供经济保障在整个社会已将薪酬作为衡量个人能力及其事业成功的重要指标的今天,薪酬早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保健因素”,而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对知识型员工也不例外。《东方企业家》2002年7月组织的”最佳公司用人策略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员工应聘一家公司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司品牌(,薪资因素为),但组织留住员工最重要的因素却是薪资(,品牌因素为)。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薪酬不仅是对个人能力和贡献的报偿,也体现了社会和组织的公平性。对知识型员工而言,薪酬不仅应体现按劳分配和按职责分配的原则,还应遵循“按资分配”和”按知分配”的原则。代写本科论文因此,除基本工资、津贴、常规福利项目外,股份收入应有相当的比重。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允许其员工拿出l5%以下的薪金投入一个“存款计划”,即员工自愿将其一定比例(最高可达l5%)的月薪存入一个固定账户,组织存入相同金额作为奖励,员工在服务满一定期限后可以取出全部金额,通用电气、ABB等多家在华组织也有类似的政策。同时还允许员工半价购买等值于自己薪金4%的公司股票。3.实行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绩效管理是组织提高效益的重要环节。知识型员工不仅要制定各部门的绩效目标,还要不断地调整各级绩效目标、督促下属完成绩效目标,而他们个人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更是组织达到整体绩效目标的关键。如前文所述,很多组织也正是根据员工绩效考核的结果来确定员工类型的。具体考核的内容,在看重员工的能力和水平的同时,还要考察其“德”。人是一个有机体;正如台湾宏基集团的创始人施振荣先生所言,一个对家庭不忠诚的人,令人怀疑其对组织的忠诚度。组织的领导者应全面考察员工的素质,客观分析其各种表现的深层原因,以避免用人不当的损失。绩效考核的方法,应摒弃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考核法,采纳自我考评法、360度考评法等,保证员工的充分参与。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可以帮助员工达到更高的工作标准,以使其达成自我实现;相应的奖励制度,能有效地增强员工、尤其是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4.推行“无缝沟通”。充分授权,为知识型员工提供高度自主、创新、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沟通对于组织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出于对组织前景和个人发展的关心,他们希望随时了解组织的经营状况。因此,沟通不仅能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也有利于员工的情绪表达。良好的沟通机制能为知识型员工提供一种释放情感的情绪表达机制,并能满足其社交需要。良好的沟通环境,还可以起到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互补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组织扁平化”的发展趋势下,“授权”是一种必然。管理层级的大幅缩减,使得每一层都比以往层级的职责大为增加,管理者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通过授权可以满足具有较强自主性的知识型员工的成就感需要,使他们对工作抱有更大的热情。此外,组织还可以通过工作轮换及工作丰富化等方式,为知识型员工提供高度自主、创新、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由工作轮换所带来的丰富的工作内容,就可以减少工作的枯燥感,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增强。5.重视培训,营造团队合作的组织文化氛围,造就学习型的组织和个人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需求更多地体现在社交、自尊及自我实现的层面上。同时,他们属于不断挑战自我、希望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人群。为员工提供其需要的培训,是很多成功组织增强员工忠诚度的方式之一。可口可乐人事部Claudia说:“可口可乐是一家培养人才的公司,生产碳酸饮料不过是我们的副业。”重视员工培训,正是这家传统饮料公司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组织应重视培训,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自主创新、富有团队合作精神的组织文化氛围,设法为知识型员工的自我提升创造条件,是提高员工忠诚度的有效方法。同时,学习型组织为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现方式。通过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可以使员工不断创造和超越,实现真正的“终身学习”。同时,组织也在员工进步、成长的过程中壮大,因而可以有条件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客观上为增强员工的忠诚度打下基础。6.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实行双重职业途径激励法根据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需求。这一点,在知识型员工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是帮助员工在职业生涯中达到自我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宝洁公司在近l70年的历史中一直延续使用“内部提拔”的方式,通过教育、在职培训、轮岗、工作任命等方法从内部培养人才。公司设立了职业发展辅导人制度,上层的直接主管或资深员工可以成为员工的职业辅导人。职业辅导人在新员工进入公司试用期结束后,帮助新员工根据自己的情况明确职业发展意向、设立未来职业目标、制定发展计划表。值得特别提出的一点是,个人的职业生涯是把个人融入组织的能力发展的一个有机的、逐渐展开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机械的、预先设计好的过程。因此,人力资源部在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注意核心员工对其职业生涯的自我控制,使个人有可能选择一条适合其核心能力和价值观的职业道路,保证其获得事业发展的成就感和个人成长。要实现这一点,除了对员工进行晋升外,还可以从技术等级提升、工作分享与轮换、工作重新设计等方面进行尝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日益加剧,员工的忠诚度作为一种隐性资产越来越受到组织的重视。作为组织效益的主要创造者,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更成为组织忠诚管理的核心。但是,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不是一项独立的管理工作,更不是靠几项措施就能够达到的。组织只有实行“人本管理”战略,以实现组织与员工的双赢为目标,才能达到最终的成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企业管理制度,使之更人性化;塑造优秀的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增加实用性强的福利制度;适当放开股份,加强员工参与感,等等。如您确实需要论文,可以留意留意俺滴[个人/介绍]哈,欢迎继续提问。此外,如果您需要把研究范围缩小,那么可以从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来方面来谈,这个我有写过一万多字的现稿。
探究保险企业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忠诚是指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对特定对象所表现出来的专一不二的一种行为指向和心理归属。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保险企业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之论文范文。
一、引言
多年以来,我国保险业一直存在人才的高流动性问题,甚至在保险业发展史上还出现过数次保险企业之间“恶意挖角”现象的高潮。人才的不稳定性导致诸多保险企业人才匮乏、储备不足,企业发展受到人才瓶颈的制约。有研究指出,在保险业中,忠诚度低是企业员工特别是代理人员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早已成为行业的一种普遍现象,使得保险业内人才流失率长期以来居高不下。
《上海证券报》曾刊文指出,国内保险企业人才流失率高达30%,远高于银行的18% 至20%。而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公布的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国保险行业代理人年均流失率高于50%,其中代理人第一年的流失率更是高达70%至80%=。另有资料显示,我国保险行业中核保和理赔等专业技术人才的离职率也超过了25%。
如此高的流失率也反映出各保险企业内的从业人员对企业的忠诚度有待提升。尽管近年来许多保险企业试图在人才培养与开发、员工教育培训、人员留用与激励机制建设、企业人才队伍稳定等诸多方面下大力气,多家企业的员工忠诚度有所提升,但与银行等其他行业相比,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保险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还不长,真正的迅猛发展不过30 年左右。尽管发展时间短,业内的竞争却很激烈。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保险业的竞争尤其如此。由于保险业是舶来品,加上其产品与服务以及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和专业性,使得保险企业必须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员工队伍的稳定,因此对员工忠诚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行业发展时间短,与行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这方面的研究却显得相对滞后,鲜有文献对“保险企业员工忠诚度”相关领域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的此类文献更是寥寥无几。本研究拟从影响因素入手,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保险企业员工忠诚度的研究进行尝试性探讨。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 一) 关于员工忠诚与忠诚度
对忠诚的研究已经持续几十年,在代表人物Day( 1969) 、Dick & Basu( 1994) 、Bloemer & Kasper( 1995) 、Oliver( 1999) 等学者对忠诚进行定义的基础上,目前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同行为与态度综合论的观点,认为忠诚是行为忠诚与态度忠诚的统一,综合学者们的观点,忠诚是指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对特定对象所表现出来的专一不二的一种行为指向和心理归属。
( 二) 关于保险企业员工忠诚度
研究保险企业员工忠诚度的文献不多。张雪琴( 2009) 从队伍稳定方面探讨保险代理人的忠诚度,实际上是基于行为论角度来探讨; 晏凡( 2010) 从行为与态度综合论的角度定义保险公司员工忠诚度; 陈永成、吴海波、刘小红( 2012) 从“留存率”角度研究寿险代理人忠诚度; 宋安顺( 2013) 基于综合论的观点,将保险公司内勤员工与外勤营销员合起来作为研究对象,以抽样调查的方式研究保险公司员工忠诚度现状; 谭毅、袁缘( 2013) 将保险公司员工忠诚定义为留在公司内不离职,并以某保险公司的营销员离职情况为例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保险营销员忠诚度进行研究; 更多的文献从“人才流失”的角度探讨保险企业员工忠诚度
(三)、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我们以上述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为基础,将调查问卷设计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人员的个人特征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在保险业内工作年限、个人所在企业性质( 寿险还是财险) 、工作职务,这部分内容全部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16 项保险企业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的重要性量表,第三部分为16 项保险企业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的现状量表,第四部分为保险企业员工忠诚度现状量表( 此部分只有一个项目:“您是否对当前所在企业充满热情、是否愿意继续留下来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做贡献并将这种意愿付诸实践”) 。总体上看,保险企业员工忠诚度还处在较低水平。全部样本的忠诚度均值为3. 43,较满分5 分还有较大差距,各家保险企业应多思考多分析,多听取员工心声,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努力提升员工忠诚度。
后续研究方面,我们将深入研究保险企业员工忠诚度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构建保险企业员工忠诚度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保险企业员工忠诚度,为保险企业提升员工忠诚度提供有力依据。
276 浏览 4 回答
321 浏览 4 回答
228 浏览 4 回答
297 浏览 4 回答
216 浏览 5 回答
351 浏览 4 回答
95 浏览 3 回答
144 浏览 3 回答
358 浏览 4 回答
104 浏览 4 回答
299 浏览 4 回答
269 浏览 5 回答
318 浏览 4 回答
189 浏览 4 回答
284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