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是文献中记载的宋大名窑之一,是迄今未找到切窑址的名窑。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国际拍卖市场上,近两年每出现一件,一般成交价都在上百万美元。现在古玩市场上出现的哥窑瓷器,95%以上都是现代仿品目前,对哥窑瓷器的认识,主要从两个方面获得。一是古代文献记载。据《国宝大观》175页程晓中“哥窑海棠式洗”说:“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哥窑记载,最早为明宣德三年(1428年)的《宜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这里除柴窑迄今既不见器物,也未见窑址外,余下便是赫赫有名的宋代五大名窑。稍晚有明人曹昭的《格古要论》:“旧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是元末新烧,土脉粗糙,色亦不好。”对哥窑记载最详细的,要属嘉庆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编》:`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旧闻紫足,今少见焉。’根据这些记载,人们便把上海博物馆、台湾故宫博物院、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等世界著名博物馆以及一些收藏家收藏的青釉带开片,有紫口或有铁足的器物称之为传世哥窑。”二是清宫旧藏的流传有序的哥窑瓷。传世哥窑的器型主要有八方杯、炉、洗、盘、碗、罐、瓶等;釉色主要有青黄色、月白、影青等色,以青黄色为多。胎体颜色分黑灰、浅灰、深灰、土黄等色,以黑灰色胎为多。哥窑瓷器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开片,它是由于瓷器冷却时,胎釉收缩率不同而造成的一种缺陷,但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哥窑以优美的开片而闻名,有金丝铁线之称,其大开片中套小开片,大开片颜色发黑闪蓝,称铁线,小开片颜色发金黄,称金丝。从清宫旧藏的传世哥窑瓷来看,不完全具备紫口铁足的特征。有的有紫口,无铁足,有的有铁足,无紫口。哥窑瓷器从元代末年到明清以至现代都有仿制,明清仿制哥窑瓷大多都有年款,也有没年款的。明清仿哥窑瓷器与哥窑瓷器特征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一、传世哥窑瓷器的特征传世哥窑瓷器有三个特征是目前无法仿制的。其一是传世哥窑瓷器釉面不光亮,有一层酥光,看上去好像器物釉面出汗。其二是传世哥窑瓷器上的金丝与铁线各一张网纹,就是金丝一张网纹,铁线又是一张网纹,看上去,好像金丝线纹上面,又覆盖了一张铁线网纹,两色网纹线,各行其是,互不相干。其三是传世哥窑瓷器器物底足有铁锈红颜色,并有近千年岁月氧化的自然包浆,铁线颇色发黑闪蓝,并有晕散感(对外扩散)。二、明清仿哥窑瓷的特征明清仿哥窑瓷,主要是景德镇仿制。它有以下几个特征:1.胎体颜色呈瓷白色。2.釉面有一层自然空气氧化的宝光(学术界称润光),与明清单色釉瓷釉面宝光相似。3.金丝与铁线交织在同一张网纹线上面。4.铁线的颜色发黑,与传世哥窑瓷器上面的铁线颜色发黑闪蓝有明显的不同。5.有的器物口沿及底足施酱色釉,模仿传世哥窑紫口铁足的特征,也有器物口沿及底足不施酱色釉颜色,但器物底部露胎处有自然空气氧化的包浆(陈旧感)。三、现代仿哥窑瓷的特征现代仿哥窑瓷,仿制的造型、釉面的开片、作旧的方法是五花八门,千姿百态。但与传世哥窑真品瓷及明清仿哥窑瓷相比,都有很大区别。现代仿哥窑瓷器有以下几个特征:1.釉面有一层贼光(学术界称火光),如果作旧,就留有人工作旧的痕迹,釉面的光不自然。没有传世哥窑瓷釉面上的酥光,也没有明清仿哥窑瓷釉面自然空气氧化的宝光(学术界称润光)。2.现代高仿品可以仿制出传世哥窑瓷的金丝与铁线两张网纹互不相干的特征,但与宋哥窑瓷器的金丝铁线,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宋哥窑瓷器的金丝铁线,像钢笔在宜纸上面画了一条线一样,有自然的晕散(对外扩散)。现代高仿哥窑瓷的金丝线,就像圆珠笔在宜纸上面画了一条线一样,比较生硬,无自然晕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