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_static/assets/images/user_logo/686917088590aff754009ff7a24f7f6a02209200.jpg)
关于诺贝尔奖,你不知道的5件事
The History of Nobel Prize
Nobel Prize is part of the heritage of Alfred Bernhard Nobel, who is a Swedish chemist and dynamite inventor. He put 31000000 SEK as the fund to establish the prize. Nobel Prize contains five awards, which are physical, chemistry, physiology or medicine, literature, and peace prize. They awarded the people who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year in the world in these areas last past depending on the annual interest of the fund or investment ine. The first award set in 1901. It was a feather in one’s cap to win the Nobel Prize. Mo Yan sets a good example, who won the Nobel Prize recently. He is the pride of our Chinese.
The History of Nobel PrizeNobel Prize is part of the heritage of Alfred Bernhard Nobel, who is a Swedish chemist and dynamite inventor. He put 31000000 SEK as the fund to establish the prize. Nobel Prize contains five awards, which are physical, chemistry, physiology or medicine, literature, and peace prize. They awarded the people who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year in the world in these areas last past depending on the annual interest of the fund or investment ine. The first award set in 1901. It was a feather in one's cap to win the Nobel Prize. Mo Yan sets a good example, who won the Nobel Prize recently. He is the pride of our Chinese.
诺贝尔,男,意大利人。
1833年10月21日出生,12月10日4点半逝世,享年63岁。
他一生中在机械、化学方面都有过许多发明,其中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他发明炸药的过程一波三折,艰辛不断。
第一次他与哥哥、爸爸一同发明了一种“诺贝尔炸药油”,它的缺点是在运输过程中非常容易爆炸;第二次实验室被炸成灰烬,弟弟被炸死,父亲不幸被炸成残废,但他毫不气馁;第三次他亲自点燃了导火索,虽然受了重伤,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无数次失败后,他终于成功了。
诺贝尔逝世前,把100多种发明的发明和专利费共200多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把每年的利息奖励给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文学和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
Einstein was born in won the 1921 Nobel went to America in 1933, and spent his later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but died in 1955, and today people in memory of him, he is undoubtedly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in the world. 爱因斯坦于1897年出生。
他1921年获得诺贝尔奖。
他1933年去美国,并在那儿度过了他的后生。
他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却1955年去世,直至今日人们都在纪念他,他无疑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Tu Yo Yo, girl, pharmacists. December 30, 1930 was born in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in 1951 admitted to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s studying medicine specializing in medical pharmacy department. [1] In 1955, he graduated from Beijing Medical College (now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After graduation, she has received training in Chinese medicine for o years and a half, and has been (renamed as 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2005) in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 before and after the period was promoted to master tutor, doctoral tutor, now the Chinese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ef Scientist
Madame Curie is a French professor of physics. She was born in Poland in 1867. When she was young, she became in terested in physics. At that time women were not admitted to universities in Poland, so she was determined to go to Paris University and study there. When she was studying in Paris. she lived a very poor life. However, she worked very hard and succeeded in taking a first class degree in physics o years after arriving in Paris. In 1895, she married Pierre Curie, a very bright scientist, and then they worked together on the research into radioactive matter. They discovered o kinds of radioactive matters―Polunium and Radium. In 1904 she and her hu *** and received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In 1906 Pierre died. Marie was deeply shocked by Pierre's death but determined to go on working. She received a second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in 1911. So he became the first scientist in the world to win o Nobel Prizes.“居里夫人”英语作文译文: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教授。
她于1867年出生在波兰。
小的时候她对物理非常感兴趣。
因为当时在波兰妇女不能上大学,她决定去巴黎大学学习。
在巴黎上学期间,她生活很苦,但学习非常努力,到巴黎两年后,她顺利地取得一级物理学位,1895年她与一位聪明的科学家皮埃尔.居里结了婚,然后同对放射性物质进行研究。
她们发现了钋和镭两种放射性物质。
1904年她和丈夫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居里先生逝世,这使玛丽极为震惊,但她决心继续工作。
1911年她再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于是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Zhen-Ning Franklin Yang (杨振宁) (born 22 September, 1922) is a Chinese American physicist who worked on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symmetry 1957, at the age of 35, he and Tsung-Dao Lee received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for their theory that weak force interactions beeen elementary particles did not have parity (mirror-reflection) symmetry. Chien-Shiung Wu experimentally verified the theory. His relationship with Lee turned sour around 1962 after they had received the Nobel Prize. Their quarrel has been who, among the o of them, first proposed the idea of parity non-conservation for weak interaction up to the present is also well known for his collaboration with Robert Mills in developing a gauge theory of a new class. Such "Yang-Mills theories" are now a fundamental part of the Standard Model of particle in Hefei, Anhui, China Yang attended elementary school in Beijing, and middle school first in Beijing, then in received his Bachelor of Science degree from National Southwestern Associated University in Kunming in 1942. Two years later, he studied for his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with a full scholarship at Tsinghua University, at the time also in Kunming. He attended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on a Tsinghua University Fellowship in January 1946. There he studied for his . with Edward Teller and after receiving it in 1948, remained for a year as an assistant to Enrico Fermi. In 1949 he moved to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and in 1965 to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has been elected a Fellow of 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and the Academia Sinica, and was awarded an honorary doctorate by Princeton University (1958).Yang married Chih-li Tu (杜致礼), a teacher, in 1950 and has o sons and a daughter: Franklin Jr., Gilbert, and Eulee. His father-in-law was the Kuomintang General Du retired from Stony Brook in 1999 and returned to Tsinghua University. His wife died in the winter of 2003. At the age of 82, Yang became engaged to 28-year old Weng Fan (翁帆) who is studying for her masters a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and married her in early 2005. He has since received much critici *** from some Chinese media.
If I were an inventor, in the 20 year after today, I will be one of the youngest, the most outstanding inventor. Many inventions I have obtained national patent, I have o times Nobel award. A few days ago, I invented a multifunctional blackboard. Multifunctional blackboard with a large super chip and display machine developed by. In class when the teacher always write with chalk, the winter time, hand began to split, with it, the teacher in the lecture, as long as the front of a *** all microphone on the podium of the gently out of their own to write the words, there will be you to write the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If you want to write a typo on the blackboard, you speak out first, and then click on the *** all microphone on the red button, the word is wrong; if you pronounce the words wrong, how does that do? Don't worry if you click the *** all button on the microphone white, typo is gone. No click a typo, by o, the other a typo too. Multifunctional blackboard also can be used in puters. If the teacher can use it to find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the students look at the lecture. I want to check the information, first find the blackboard the bottom left of the green button, click, the blackboard conveniently under a pop-up keyboard. The blackboard can display a strip, top write 'search grade data.' For example, to find the four grade。
译文:假如我是发明家,在20年后的今天,我将成为一位最年轻、最出色的发明家。
我的很多发明都获得了国家专利,我还得过两次诺贝尔奖。
前几天,我又发明了一块多功能黑板。
多功能黑板是用一大块超级晶片和显示机研制而成。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用粉笔写字,冬天的时候,手上便开始裂口,有了它,老师在讲课的时,只要对着讲台上的小话筒轻轻地说出自己要写的字,黑板上就会出现你要写的字。
如果你想写一个错字在黑板上,你先说出来,再按一下小话筒上红色的按钮,那个字就错了;如果你把字读错了,那怎么办呢?不用着急只要你按一下小话筒上的白按钮,错字就没了。
按一下一个错字没了,按两下另一个错字也没了。
多功能黑板还可以当电脑用。
如果老师在讲课时可以用它来查找相关的资料给同学们看一看。
我想查资料的话,先找到黑板左下方的绿按钮,按一下,黑板下方便弹出一个键盘。
黑板上便显示出一个长条,上面写着“查找()年级资料。
”比如想查找四年级的的资料,就在()里打上“四”。
打完以后出现了一些课程,由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这时,只要用手指点一下你要选的科目即可。
比如想查语文,就用手指点一下语文,这时就出现好多题目。
如果想查第二课《长城》,就点击一下长城的题目,关于这课的资料便出现在眼前。
多功能黑板不但写字清楚,能当电脑;而且从黑板里还能时时飘出阵阵花香,使教室里冬暖夏凉,使学生顿感神清气爽。
多功能黑板现已行销全国,它为广大师生省了不少力,老师们再也不用烧手的粉笔了。
美丽的微笑与爱心的英语小短文(Beautiful Smile and Love) 作者介绍: 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1910-1997),印度著名的慈善家,印度天主教仁爱传教会创始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慈善机构网,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敬。
1979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本文所选即好在领取该奖项时的演讲辞,这篇英语演讲小短文语言简洁质朴而感人至深。
诺贝尔奖领奖台上响起的声音往往都是文采飞扬、热烈、激昂。
而特雷莎修女的演说朴实无华,其所举事例听来似平凡之至,然而其中所蕴含的伟大而神圣的爱感人至深。
平凡中孕育伟大,真情才能动人。
我们作文时,要善于从自己所熟知的平凡中发掘伟大,以真情来打动读者。
The poor are very wonderful people. One evening we went out and we picked up four people from the street. And one of them was in a most terrible condition,and I told the sisters: You take care of the other three. I take care of this one who looked worse. So I did for her all that my love can do. I put her in bed, and there was such a beautiful *** ile on her face. She took hold of my hand as she said just the words "thank you" and she died. I could not help but examine my conscience[良心]before her and I asked what would I say if I was in her place. And my answer was very simple. I would have tried to draw a little attention to myself. I would have said I am hungry, that I am dying, I am cold, I am in pain, or something, but she gave me much more-she gave me her grateful love. And she died with a *** ile on her face. As did that man whom we picked up from the drain[阴沟、下水道], half eaten with worms, and we brought him to the home. "I have lived like an animal in the street, but I am going to die like an angel, loved and cared for." And it was so wonderful to see the greatness of that man who could speak like that, who could die like that without blaming anybody, without cursing anybody, without paring anything. Like an angel-this is the greatness of our people. And that is why we believe what Jesus had said: I was hungry, I was naked, I was homeless, I was unwanted, unloved, uncared for, and you did it to me. 穷人是非常了不起的人。
一天晚上,我们外出,从街上带回了四个人,其中一个生命岌岌可危。
于是我告诉修女们说:“你们照料其他三个,这个濒危的人就由我来照顾了。
”就这样,我为她做了我的爱所能做的一切。
我将她放在床上,看到她的脸上绽露出如此美丽的微笑。
她握着我的手,只说了句“谢谢您”就死了。
我情不自禁地在她面前审视起自己的良知来。
我问自己,如果我是她的话,会说些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我会尽量引起旁人对我的关注,我会说我饥饿难忍,冷得发抖,奄奄一息,痛苦不堪,诸如此类的话。
但是她给我的却更多更多――她给了我她的感激之情。
她死时脸上却带着微笑。
我们从排水道带回的那个男子也是如此。
当时,他几乎全身都快被虫子吃掉了,我们把他带回了家。
“在街上,我一直像个动物一样地活着,但我将像个天使一样地死去,有人爱,有人关心。
”真是太好了,我看到了他的伟大之处,他竟能说出那样的话。
他那样地死去,不责怪任何人,不诅咒任何人,无欲无求。
像天使一样――这便是我们的人民的伟大之所在。
因此我们相信耶稣所说的话――我饥肠辘辘――我衣不蔽体――我无家可归――我不为人所要,不为人所爱,也不为人所关心――然而,你却为我做了这一切。
I believe that we are not real social workers. We may be doing social work in the eyes of the people, but we are really contemplatives[修行者、沉思冥想的人] in the heart of the world. For we are touching the body of Christ enty-four hours…And I think that in our family we don't need bombs and guns, to destroy, to bring peace, just get together, love one another, bring that peace, that joy, that strength of presence of each other in the home. And we will be able to overe all the evil that is in the world. 我想,我们算不上真正的社会工作者。
在人们的眼中,或许我们是在做社会工作,但实际上,我们真的只是世界中心的修行者。
因为,一天24小时,我们都在触摸基督的圣体。
我想,在我们的大家庭时,我们不需要枪支和炮弹来破坏和平,或带来和平――我们只需要团结起来,彼此相爱,将和平、欢乐以及每一个家庭成员灵魂的活力都带回世界。
这样,我们就能战胜世界上现存的一切邪恶。
And with this prize that I have received as a Prize of Peace, I am going to try to make the home for many people who have no home. Because I believe that love begins at home, and if we can create a home for the poor I think that more and more love will spread. And we will be able through this understanding love to bring peace be the good news to the poor. The poor in our own family first, in our country and in the world. To be able to do this, our Sisters, our lives have to be wove with p...
"There is a place in your heart, I know it is love, in this place without pain and sorrow; if you really tried, you'll find not cry, it will more than better tomorrow ... ..."This is his songs for the children of the world, so many years, he alone of the world's silent support 39 charities, donate money to approximately more than 20 billion yuan, he is has been misunderstood by people with, the inner was full of passion, dreams and love - Michael never ever playing, not like others to do the "fan", so just watch others do not achieve their dreams. Michael is the music industry and professions, is worth learning a legend! He created the miracle of admiration, and people staggering; He was very humble, and even make you feel that he is "please" you, you can not imagine he is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rich; his generosity, and his love of the world very respectable!Michael is a musical all-rounder, success has surpassed Elvis Presley, is the world's recognized as the King of Pop King of pop. Guinness ments to him as "the world's most successful artist" in the lyricist, poser, choreographer, stage design , he is the Almighty, when music sounded, he would have caught the rhythm of the world, fet the things around him, the existence of the body with the free dance music, did not think what the next move, he practiced too many types of dance, so diffuse, and even you can see in his performances ballet, tap dance, Indian dance, African indigenous dance shadow, he will dance world, many types of integration into their own style, looks very unique , as long as you enter the Inter, "Lord of the Dance," the word, and found the result is - Michael Jackson.
转载请注明出处 » 英语作文诺贝尔奖
【简介】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896)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金的创立人。诺贝尔奖颁发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经济学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而成为著名的瑞典博物学家.鲁德贝克的后裔。他从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那里学习了工程学基础,也像父亲一样具有发明才能。诺贝尔一家于1842年离开斯德哥尔摩同当时正在圣彼得堡的父亲团聚。 【生平】 他技师家庭 1833年10月21日,一个瘦弱的婴儿在这个家庭诞生,他就是后来的炸药大王诺贝尔。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意志顽强,不甘落后。 诺贝尔的父亲很关心小诺贝尔的兴趣爱好,常常讲科学家的故事给他听,鼓励他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有一次,诺贝尔看见父亲在研制炸药,睁着溜圆的大眼睛问:“爸爸,炸药伤人,是可怕的东西,你为什么要制造它呢?”父亲回答说:“它可以用来开矿,筑路,许多地方需要它啊!”诺贝尔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对,我长大了也要做炸药。” 诺贝尔的母亲娅赛,是一位有文化教养的妇女,性格爽朗,聪明善良,乐观而又有自信心。她对孩子既严格又慈爱,经常带着诺贝尔做一些浇花、锄草、清除垃圾的劳动。 1841年,诺贝尔8岁,进了当地的约台小学。在学校里,他学习努力,经常名列前茅。 这时候,诺贝尔的父亲因谋生困难,已经到邻国芬兰去工作了。他和母亲仍然留在斯德哥尔摩。 没有多久,诺贝尔的父亲创制的一种水雷,被俄国公使知道了。公使参观了他的产品,十分赏识,盛情邀请他到俄国去工作,并且送他到彼得堡(列宁格勒)。他创制的水雷,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被俄军用来阻挡英国舰队的前进。 1842年,诺贝尔全家移居俄国的彼得堡。9岁的诺贝尔因不懂俄语,身体又不好,不能进当地学校。他父亲请了一位家庭教师,辅导他兄弟三人学习文化。老师经常进行成绩考核,向父亲汇报学习情况,诺贝尔进步很快。学习之余,他喜欢跟着父亲,在工厂里做些零碎活。 诺贝尔跟着父亲,看父亲设计和研制水雷、水雷艇和炸药,耳闻目见,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萌发了献身科学的理想。父亲也非常希望他学机械,长大后成为机械师。 1850年,17岁的诺贝尔,便以工程师的名义远渡重洋,到了美国,在有名的艾利逊工程师的工场里实习。实习期满后,他又到欧美各国考察了4年,才回到家中。在考察中,他每到一处,就立即开始工作,深入了解各国工业发展的情况。 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加上他又特别勤奋,1854年的夏天,他的病越来越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放下工作去医治。治病期间,他给父亲去信说:“我希望不久能结束这种游牧生活,开始活动内容较多的新生活。目前这种生活,消磨我的时间,实在令人讨厌。”没有等病完全好,他就投身工作和学习了。 诺贝尔的父亲是1859年搬回瑞典的。当时,许多国家迫切要求发展采矿业,加快采掘速度,炸药不能适应这种需要,是一个急待解决的大问题。了解各国工业状况的诺贝尔,坚定了改进炸药生产的决心。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了:法国发明了性能优良的炸药。其实,这个消息是不确切的。 原来,法国有名的军械专家皮各特将军,在研究改进子弹的射程和速度时,发现用现有的炸药,不可能有更好的结果,必须改良炸药。于是,陆军部组织力量,着手研究炸药了。这件事,促成了诺贝尔全力以赴,研究炸药。 诺贝尔一天到晚关在实验室里,查阅资料,一次又一次地做着各种炸药试验。他的父母明白搞炸药的危险,对他改变专业很不高兴。有一天,父亲对他说:“孩子呀,你的职业是搞机械,应当集中精力干份内的事,别的方面还是不要分心为好。”诺贝尔说:“改进炸药是很重要的,一旦用在生产上,就会给人类创造极大的财富。危险当然免不了,我尽量小心就是了。” 从此,诺贝尔经常向亲戚朋友,宣传解释改进炸药的重要意义。这样,同情、赞助他的人越来越多,连反对他的父母,也被他的坚强意志所感动,只好默认了。 2、研究炸药 在诺贝尔之前,很多人研究和制造过炸药,中国的黑色火药早已传到欧洲。意大利人苏伯莱罗,在1847年发明的硝化甘油,是一种威力比黑色火药大得多的猛烈炸药。但是,这种炸药特别敏感,容易爆炸,制造、存放和运输都很危险,人们不知道该怎么使用它。 1862年初,诺贝尔的哥哥试图用硝化甘油制造出更好的炸药。他想:硝化甘油是液体,不好控制,要是把它和固体的黑色火药混合在一块,按说可以做成很好的炸药。他反复试验,结果发现:这种炸药放置几小时后,爆炸力就大大减弱,没有实用价值。 老诺贝尔失败了。诺贝尔继续了他的研究。 过去,人们是用点燃导火索的办法,来引起黑色火药爆炸的,安全可靠。但是,这种办法却不能使硝化甘油发生爆炸。硝化甘油既容易自行爆炸,又不容易按照人的要求爆炸,所以在发明以后的十几年间,除了用来治疗心绞痛外,并没有人把它当炸药用。 1862年的五六月间,诺贝尔做了一次十分重要的实验: 在一个小玻璃管内盛满硝化甘油,塞紧管口;然后,把这个玻璃管放入一个稍大一点的金属管内,里面装满黑色火药,插入一只导火管后,把金属管口塞紧;点燃导火管后,把金属管扔入水沟。结果,发生了剧烈的爆炸,显然比同等数量的黑色火药的爆炸要猛烈得多。这表明所有的硝化甘油已经完全爆炸。 这个情况启发了诺贝尔,使他认识到:在密封容器内,少量的黑色火药先爆炸,可以引起分隔开的硝化甘油完全爆炸。 1863年秋,诺贝尔和他的弟弟一起,在斯德哥尔摩海伦坡建立了一所实验室,从事硝化甘油的制造和研究。经过多次的试验,这年的年底,诺贝尔终于发明了使硝化甘油爆炸的有效方法。 起初,诺贝尔用黑色火药作引爆药;后来,他发明了雷管来引爆硝化甘油。1864年,他取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 初获成功之后,接着来的,是巨大的挫折。1864年9月3日,海伦坡实验室在制造硝化甘油的时候发生了爆炸,当场炸死了5人,其中包括诺贝尔的弟弟。 这个祸事发生以后,周围居民十分恐慌,强烈反对诺贝尔在那里制造硝化甘油。结果,诺贝尔只好把设备转移到斯德哥尔摩附近的马拉湖,在一只船上制造硝化甘油。 几经波折,1865年3月,诺贝尔在温特维根找到一处新厂址,在那里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硝化甘油工厂。 3、炸药家族 在诺贝尔前进的道路上,真是荆棘丛生。世界各国买了他制造的硝化甘油,经常发生爆炸: 美国的一列火车,因炸药爆炸,给炸成了一堆废铁;德国的一家工厂,因炸药爆炸,厂房和附近民房,全部变成一片废墟;“欧罗巴”号海轮,在大西洋上遇到大风颠簸,引起硝化甘油爆炸,船沉人亡。 这些惨痛的事故,使世界各国对硝化甘油失去信心,有些国家,甚至下令禁止制造、贮藏和运输硝化甘油。面对这种艰难的局面,诺贝尔没有灰心,他深信完全有可能解决硝化甘油不稳定的问题。 一年过去了。诺贝尔在反复试验中发现:用一些多孔的木炭粉、锯木屑、硅藻土等吸收硝化甘油,能减少容易爆炸的危险。最后,他用一份重的硅藻土,去吸收三份重的硝化甘油,第一次制成了运输和使用都很安全的硝化甘油工业炸药。这就是诺贝尔安全炸药。 为了消除人们对硝化甘油炸药的怀疑和恐惧,1867年7月14日,诺贝尔在英国的一座矿山做了一次对比实验:他先把一箱安全炸药放在一堆木柴上,点燃木柴,结果,这箱炸药没有爆炸;他再把一箱安全炸药从大约 20米高的山崖上扔下去,结果,这箱炸药也没有爆炸;然后,他在石洞、铁桶和钻孔中装入安全炸药,用雷管引爆,结果,都爆炸了。这次实验,获得了完全的成功,给参观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诺贝尔的安全炸药,确实是安全的。 不久,诺贝尔建立了安全炸药托拉斯,向全世界推销这种炸药。从此,人们结束了手工作坊生产黑色火药的时代,进入了安全炸药的大工业生产阶段。 1873年,诺贝尔的安全炸药托拉斯,在巴黎设立了一个总办事处,附设一个实验室。他在这里做了许多实验,改进炸药的制造方法。 诺贝尔的安全炸药比黑火药的威力大得多,又安全可靠,所以销售量直线上升,逐渐风行全世界。1867年卖出11吨,到1874年,就卖出了3000吨。 安全炸药也有缺点。缺点之一,就是爆炸力没有纯粹的硝化甘油大。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有的地方,仍然冒险使用硝化甘油做炸药。 怎样找到兼有硝化甘油的爆炸力,又有安全炸药的安全性能的新炸药,一时成为许多发明家努力寻求的目标。这一回,又是诺贝尔首先获得了成功。 有一天,诺贝尔在实验室工作的时候,手指被割破了,顺手用一种含氮量比较低的硝酸纤维素敷住了伤口。那天晚上,因为伤口疼痛,不能入睡,他躺在床上琢磨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如何才能使硝酸纤维素同硝化甘油混合。 硝酸纤维素,是用纤维素同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互相作用制成的,是一种很容易着火的东西。因为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比例不同,作用的时间长短不同,生成的硝酸纤维素的含氮量有高有低。诺贝尔很早就想把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素混合起来,制成炸药,一直不能成功。 现在,诺贝尔从敷料能够吸收血液这件事得到了启发,忽然想到能不能用含氮量较低的硝酸纤维素,来同硝化甘油混合呢?他一骨碌爬起来,忘记了手指的疼痛,跑到实验室,一个人做起实验来了。他把大约一份重的火棉,溶于九份重的硝化甘油中,得到一种爆炸力很强的胶状物——炸胶。 第二天,当诺贝尔的助手华伦巴赫上班时,一种新型的炸药——炸胶已经制成了。华伦巴赫又惊又喜,十分佩服他这种如醉如痴的干劲。 经过长年累月的测试,1887年,诺贝尔把少量的樟脑,加到硝化甘油和火棉炸胶中,发明了无烟火药。直到今天,在军事工业中普遍使用的火药,都属于这一类型。 无烟火药比黑色火药的爆炸力大得多,而且爆炸时燃烧充分,烟雾很少,所以人们称它为无烟火药。 制造炸药,一要爆炸力强,二要安全可靠,三要按照人的要求随时爆炸。诺贝尔制成了安全炸药、无烟火药,又制成了引爆用的雷管,很好地解决了这三大难题。 人们称诺贝尔是炸药大王,他是当之无愧的。 诺贝尔研究炸药,始终重视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上去。他认为:只有在生产上取得实际效果的发明,才是有用的。所以,他的发明能很快应用在生产上,并且立即得到实在的经济收益。 1863年,诺贝尔发明了硝化甘油引爆剂。当年秋天,他就在自己家里的实验室,开始制造硝化甘油和引爆剂;1865年,就在斯德哥尔摩郊外,建起了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厂。 1866年,诺贝尔制成了安全炸药,第二年就投入了生产。3年后,年销售量由11吨增加到424吨,7年后,激增至3120吨。 诺贝尔开创了科学研究成果迅速地应用于生产的先例。 4、博学多才 炸药发明家诺贝尔,知识丰富,兴趣广泛,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对电学、光学、机械学、生物学、生理学都相当了解,时常把自己的研究,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加以思索。他说:“各种科学彼此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为了解决某一科学领域里的问题,应该借助于其他有关的科学知识。” 诺贝尔一生共得到各种各样的专利权355项。晚年,他做过人造丝和人造橡胶的试验,虽然没有成功,但对后来的发明,却有不少帮助。 一提到诺贝尔,人们都称赞他是伟大的发明家,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个诗人和文学爱好者。他喜欢阅读瑞典、英、法、德、俄文的各种文学名著。他特别喜欢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在他写的一篇抒情诗中,有过这样的句子: “我只知道专心读书探索大自然,吸取渊博而浩瀚的知识宝泉。”他还写过《兄弟与姐妹》、《最快乐的非洲》等小说,笔调清新,词句优美,独具一格。于1896年12月10日去世。【发明家】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 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 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矿山开发、河道挖掘、铁路修建及隧道的开凿,都需要大量的烈性炸药,所以硝化甘油炸药的问世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诺贝尔在瑞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厂,随后又在国外建立了生产炸药的合资公司。但是,这种炸药本身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存放时间一长就会分解,强烈的振动也会引起爆炸。在运输和贮藏的过程中曾经发生了许多事故,针对这些情况,瑞典和其他国家的政府发布了许多禁令,禁止任何人运输诺贝尔发明的炸药,并明确提出要追究诺贝尔的法律责任。 面对这些考验,诺贝尔没有被吓倒,他又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以硅藻土为吸收剂的安全炸药,这种被称为黄色炸药的安全炸药,在火烧和锤击下都表现出极大的安全性。这使人们对诺贝尔的炸药完全解除了疑虑,诺贝尔再度获得了信誉,炸药工业也很快地获得了发展。 在安全炸药研制成功的基础上,诺贝尔又开始了对旧炸药的改良和新炸药的生产研究。两年以后,一种以火药棉和硝化甘油混合的新型胶质炸药研制成功。这种新型炸药不仅有高度的爆炸力,而且更加安全,既可以在热辊子间碾压,也可以在热气下压制成条绳状。胶质炸药的发明在科学技术界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诺贝尔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没有停步,当他获知无烟火药的优越性后,又投入了混合无烟火药的研制,并在不长的时间里研制出了新型的无烟火药。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编辑本段【工业帝国】 诺贝尔生前曾说他不喜欢经商,说他厌恶那些尔虞我诈的商务纠纷,他说与其进那些商务仲裁所,不如进他的技术实验室。然而他可确实是一位富有的商人,他生前在各国创建的诺贝尔分公司,可以说是现代跨国公司的先驱。 第一步是在一艘废弃在梅拉伦湖畔的平底驳船上迈出的。1863年10月14日,诺贝尔在瑞典获得硝化甘油引爆物的专利后,想立即建厂投产。由于市政当局的禁令,他在市区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厂址,只好在“船上化工厂”着手投产。 此后,在瑞典诺贝尔开办过4家工厂。 1865年,诺贝尔在德国汉堡开设了德国的诺贝尔公司;1873年至1891年迁居法国期间,法国诺贝尔公司所属的工厂开办到7家;英国的诺贝尔公司所属的工厂曾发展到8家;到70年代,诺贝尔已成工业巨富,他委托大哥在芬兰和俄国开办了化工厂,还投资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后者曾是诺贝尔巨额资产的重要财源之一。 后来各国的公司和工厂被改组为两个国际托拉斯:英德托拉斯和拉丁托拉斯。从1886年到1896年的10年间,诺贝尔跨国公司已遍及21个国家,拥有90余座工厂,雇工多达万余人,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诺贝尔跨国公司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工业帝国。 诺贝尔在巴黎工作和生活期间,流传着不少有关他的轶闻趣事。有一则说,他聘用作为厨娘的一个法国姑娘告诉他,她要辞职去结婚。诺贝尔问这位法国姑娘要他送点什么结婚礼物,这位聪明而机灵的法国姑娘提出:别的都不要,只想要“诺贝尔先生本人一天所挣的钱”。这个请求可难倒了诺贝尔,因为诺贝尔本人也不知道他一天挣多少钱。然而,诺贝尔是一个答应了的事就一定要办的人,于是他经过几天计算之后,算出他一天大概能挣4万法郎。这样,他就把4万法郎作为结婚礼物赠给了那位姑娘。据说这笔钱在当时的价值,仅靠它的利息就可以让这位姑娘舒心地过上一辈编辑本段【诗人梦】 诺贝尔在少年时代深受英国诗人雪莱的影响,并因此做过想当诗人的“雪莱梦”。成年之后,尽管由于技术发明与商务发展两方面的事务极为繁忙,业余时间很少,但诺贝尔对文学的爱好与他对科学的爱好一样始终如一。可以说,文学与科学是诺贝尔的两大精神支柱。 对于英国文学,诺贝尔除了喜欢阅读雪莱、拜伦和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之外,甚至对英国不怎么著名的作家作品也极为熟悉。对于法国文学,他除了与雨果有直接交往而阅读他的作品之外,还广泛地阅读莫泊桑、巴尔扎克、左拉等人的作品。对于俄国文学,他喜欢阅读果戈里、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对于包括他的祖国瑞典在内的斯堪的纳斯亚各国的文学,他阅读过易卜生、比约恩森、加博格、基兰等人的作品。对这些作品他都有过独特的评价。 诺贝尔不仅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而且也曾尝试过进行文学创作。他写过诗,《一则谜语》就是他的一首自传体式的长诗。晚年他开始创作小说,1861年写的《在最明亮的非洲》、1862年写的《姊妹们》,这两部作品抒发他对社会改革的观点,1895年写的喜剧《杆菌发明专利权》,则对现实持批评态度,作品充满了挖苦和讥讽。 他唯一的一部正式出版的戏剧作品,是写于1895年的《复仇的女神》。这部悲剧在巴黎出版时,诺贝尔已经永辞人世。他的家族成员们认为:“像这么一部可怜的剧作,不能给一位伟人带来荣誉的纪念。”因此只留下3本保存,其余的全部销毁。这个家族的决定也许是对的,因为,诺贝尔在年轻时表现出来诗人的气质,已经在漫长的发明家和大企业主的一点儿也不浪漫的岁月中消失了。 诺贝尔也喜欢与文学密切相关的哲学,对于当时著名的欧美哲学家,他比较喜欢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哲学。在哲学方面,他曾列出过一些准备写的论文目录和提纲。编辑本段【爱情】 在诺贝尔生前与身后,人们对他常有欧洲“最富有的流浪汉”之说。他一生没有妻室儿女,也没有固定住所。他曾说过:“我在哪里工作,哪里就是我的家。” 曾有3位女性进入他的生活,但一个早逝,一个无缘,一个无知而负心,诺贝尔的爱情是悲剧。 青年时代的那次欧美之旅,诺贝尔曾在巴黎与一位法国姑娘有过短暂的热恋,不幸的是,那位姑娘不久猝然病逝。 1876年诺贝尔43岁时,奥地利大元帅弗兰兹·金斯基伯爵之女伯莎应聘做他的秘书,诺贝尔对她一见倾心,无奈伯莎心已属人,这两人虽无缘结为连理,却结成了永恒的友谊,伯莎后来成为著名女作家、世界和平运动先驱之一。 1876年秋,诺贝尔去奥地利进行商业旅行时,在一家花店里结识了卖花女索菲,此后诺贝尔与索菲维持了近15年的关系。诺贝尔一度希望索菲成为他的伴侣,为她在疗养地买了一幢漂亮的别墅,在巴黎富人区购置了一座华丽的公馆,但由于索菲没有文化,缺乏教养,又不听诺贝尔的劝导,只知挥霍放荡,使诺贝尔感到忧伤与失望。 1891年春天,她来信告诉诺贝尔说,她就要生下一个父亲是一位匈牙利军官的孩子来,诺贝尔看到这个消息后,彻底失望了,他还是写信去安慰和劝告她。诺贝尔从此决定不再与她来往,并通过一位律师为她提供30万匈牙利克朗的养老费,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笔钱。 诺贝尔逝世后,索菲还去找拉格纳·索尔曼,她威胁说,如果不给她比遗嘱规定还多的东西,她就要将诺贝尔给她的216封信的原件出版权出卖掉。这时,索尔曼正陷于四面楚歌之中,为了避免可能出现一场丑闻,执行人有条件地买下了这些信件,这样就保证使他们在将来不致遭受任何讹。【年表】 1833年 他1岁 十月二十二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父亲破产 1840年 他7岁 父伊马奴耶鲁将家小留在故乡,而到俄国圣彼得堡(今之列宁格勒)找工作。 1841年 他8岁 入小学 1842年 他9岁 父亲工厂的生意兴隆,全家迁到圣彼得堡。意大利圣雷莫诺贝尔旧居 1843年 他10岁 父亲发明的鱼雷受到俄国政府的重视,获颁奖励金三千卢布。弟弟耶米尔诞生。 1850年 他17岁 为研究化学,而留学美国。 1852年 他19岁 在巴黎他深爱的少女去世,而怀着悲伤的心情回到圣彼得堡。 1853年 他20岁 父获俄皇颁授奖牌。因积劳成疾而到德国的埃格温泉养病。 1854年 他21岁 英国、法国、土耳其、澳大利亚的联合军对俄战争开始。(克里米亚战争)。伊马奴耶鲁所发明的鱼雷,被埋设在芬兰湾。被西宁、特拉普两博士鼓励做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 1856年 他23岁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兵败,因此使父亲的工厂陷入困境。因水计量器的改良,而获得专利权。 1858年 他25岁 为筹措父亲的事业资金而去伦敦。 1859年 他26岁 父亲事业失败,双亲带着弟弟耶米尔回到斯德哥尔摩。 1860年 他27岁 一边与二哥鲁特伊喜在转售的工厂中工作,一边从事硝化甘油炸药的研究。这一年冬天,生了场大病。 1863年 他30岁 发明硝化甘油炸药用的雷管。十月,得到硝化甘油炸药的专利,跟父亲在斯德哥尔摩办厂。 1864年 他31岁 硝化甘油工厂爆炸,弟耶米尔惨死。因此取缔炸药愈严密,以致关闭瑞典工厂,而在德国建厂。十月,成立[硝化甘油炸药公司]。 1865年 他32岁 在德国汉堡设立火药公司,在克鲁伯建厂。 1866年 他33岁 硝化甘油爆炸事件不断在世界各地发生,因此各地争相取缔,硝化甘油公司陷入困境。但因此发明了甘油炸药。 1867年 他34岁 五月,获得英国的炸药专利,从这一年开始,年产量为十一吨。新的诺贝尔雷管发明成功。 1867年 他35岁 从美国开始,在欧洲各地开设诺贝尔公司,炸药事业鼎盛。跟父亲同时获得瑞典科学研究院的亚斯特奖。 1870年 他37岁 克鲁伯火药工厂爆炸,造成重大损失。普法战争开始,炸药初显威力。 1871年 他38岁 在英国创办炸药公司。法国也允许制造炸药,而和保罗·鲍合作创业。 1872年 他39岁 父伊马奴耶鲁病故。 1873年 他40岁 定居巴黎。 大哥罗贝尔特在巴库发现油田。 1876年 他43岁 雇用斯陀夫人(190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843—1914年)为秘书,之后逐渐热衷于和平运动。 1878年 他45岁 完成可塑炸药。五月,加入哥哥们的石油事业,成立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 1882年 他49岁 到俄国和哥哥鲁特伊喜会面。 1884年 他51岁 被推荐为伦敦皇家协会、巴黎技术协会、瑞典皇家科学协会的会员。 1887年 他54岁 取得喷射炮弹火药的专利。 1889年 他56岁 母亲安莉耶特在故乡斯德哥尔摩去世。 1890年 他57岁 受法国人迫害,而离开居住十八年之久的巴黎,搬到意大利圣利摩,在当地创立研究所。 1893年 他59岁 成为瑞典芜普撒勒大学的荣誉教授,讲授哲学。 1895年 他62岁 于十一月二十七日立下遗嘱,诺贝尔奖因此产生。 1896年 他63岁 十二月十日的晚上,在圣利摩的米欧尼德庄永眠。 1901年 逝世后五年 十二月十日依照诺贝尔的遗嘱,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届诺贝尔颁奖典礼。【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创立于1901年,它是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遗嘱以其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他的遗产大约是三千三百万克伦,遗产所孳生的利息,便被当作“诺贝尔奖”的基金。 颁奖仪式每年于诺贝尔逝世的那一天,也就是十二月十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发。 诺贝尔奖是按照诺贝尔最后的遗嘱订定的,分成下列的五项: (1)物理奖: 由瑞典科学研究院决定,对于物理方面有重要发明和发现的人。 (2)化学奖: 由瑞典科学研究院决定,在化学有重要发现和改良的人。 (3)医学奖: 由斯德哥尔摩的加罗林学会决定,在生理学或医学上,有重要发现的人。 (4)文学奖: 由斯德哥尔摩学术院决定,对文学思想有启发引导作用的人。 (5)和平奖: 由挪威议会组成的五人委员会决定。为促进国际的友好关系,且为和平会议的设立和普及竭尽心力,在军备的废除和缩减上有重要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以“诺贝尔奖基金会”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六个领域对人类做出最重大贡献的人。截止至2018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904位个人和24个团体,这其中4位个人以及1个团体(联合国难民署)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1个团体(红十字会)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奖,故总计908次授予个人、27次授予团体。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
诺贝尔颁奖委员会:诺贝尔详细资料:
诺贝尔文学奖是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学奖就是其中之一。
扩展资料
章程规定各国文学院院士、大学和其他高等学校的文学史和语文教授、历年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各国作家协会主席才有权推荐候选人,本人申请不予考虑。推荐书每年1月1日前交瑞典文学院,11月1日前后公布选拔结果。
授奖一般是因为某作家在整个创作方面的成就,有时也因为某一部作品的成就,如法国作家马·杜·加尔因长篇小说《蒂博一家》,德国作家托马斯曼因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因长篇小说《福赛特家史》,南斯拉夫作家安德里奇因长篇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而获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是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学奖就是其中之一。诺
294 浏览 6 回答
301 浏览 3 回答
270 浏览 3 回答
314 浏览 2 回答
92 浏览 6 回答
225 浏览 7 回答
100 浏览 6 回答
351 浏览 5 回答
165 浏览 4 回答
195 浏览 4 回答
206 浏览 3 回答
208 浏览 7 回答
126 浏览 3 回答
161 浏览 4 回答
323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