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书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书写的精彩,还因为其中的灵魂。并且金庸将其放置于历史中,借一个朝代的风云变幻去使其更具有吸引力。
至于金庸作品中“反清复明”的主题如此明显,可能和其家族历史有关。金庸的笔名来自他本名查良镛的第三个字,分开便是金庸二字。
在清朝的顺治年间,有一位名叫査继佐的人,成为清代最大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告密这种不太光彩的行为在当时却得到了当朝统治者的赏识,査继佐就这样带领自己的家族通过这样的方式成为满清集团内部的人员。
但是后来的翻转也是令人吃惊的,当雍正四年的时候,文字狱大行其道,清王朝统治者希望以此来“愚民”。从而,文字狱的案件愈演愈烈,而金庸的先祖查嗣庭在担任某次乡试主考官时候,以《诗经》中“维民所止”为题目,被当时的在位的雍正皇帝得知,说道:“维民二字在上面加上点横,就成了雍正,这不是要砍我的头吗?”借题发挥,雍正皇帝便将查氏一族进行查处和发配。因为查嗣庭自知绝无转机,便在狱中自尽,让雍正更为恼怒。对于查氏一族的分支旁脉都一并打压,这样查氏一族也算是“成也文字狱败也文字狱”。金庸的先祖查慎行可能也正应了名字中“慎行”二字,侥幸存活,才有了后来的查良镛,才有了瑰丽奇幻的武侠世界。
所以,纵观金庸先祖的经历,他作品中“反清复明”的思想应该来自与此,同时他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为先祖所受的罪解解恨,而这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