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钾肥在玉米生长中的作用
2.钾主要集中在玉米植株最活跃的部位,并作为多种酶的激活剂。钾能促进玉米植株中糖的合成和转化。钾充足时,有利于单糖合成更多的蔗糖、淀粉、纤维素和木质素。茎的机械组织发育良好,厚角组织发育良好,增强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钾能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调节细胞内的浸润和倒伏能力。
3.钾能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调节细胞内渗透压,促进胶体膨胀,使细胞质和细胞壁保持正常状态,保证新陈代谢等生理生化活动的顺利进行。钾可以调节气孔的开闭,减少水分流失,提高叶片水势和叶片持水能力,增强细胞的持水能力,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强玉米的抗旱性。
二、玉米缺钾的症状
玉米缺钾,幼苗发育缓慢。它的叶子呈淡绿色,带有黄色条纹,被称为“金边”。老叶中的钾转移到新的组织中,首先表现为缺钾的症状,叶尖和叶片边缘变黄焦黄,严重时甚至燃烧,然后变成褐色,但靠近叶片中脉的两侧仍保持绿色。缺钾严重,植株生长矮小,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发生茎腐病,易倒伏,根系生长不良,节间缩短,易早衰;耳朵发育不良,严重秃顶,淀粉含量减少,千粒重。
三、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玉米对钾的吸收量与植株吸收特性和产量密切相关。随着产量的增加,植株对钾的吸收也增加,两者呈显著正相关。亩产300 ~ 400公斤,每亩吸钾量6 ~ 10公斤;亩产500 ~ 600公斤,吸钾10 ~ 19公斤。亩产700 ~ 900公斤,吸钾17 ~ 30公斤。由于玉米吸收了大量的钾,增加钾肥的施用有利于获得高产。
2.一般玉米亩产在 ~ 公斤之间,随着产量的增加,每公斤钾的产量略有下降。亩产118 ~ 400公斤,每公斤钾产量41公斤;亩产414 ~ 493公斤,40公斤;亩产511 ~ 1264公斤,为38公斤,与氮磷变化趋势不同。百公斤种子吸钾量随产量的增加略有增加。据分析,亩产118 ~ 400公斤,需钾量公斤。亩产414 ~ 493公斤,需钾量公斤。亩产511 ~ 1264公斤,需钾量公斤。这可作为生产中施钾的参考指标。
四、玉米钾肥需求特点
1.玉米不同生育期钾的吸收规律不同于氮、磷的吸收规律。从吸收阶段来看,玉米从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吸收钾最多,占植株吸收总量的,显著高于该阶段氮磷的吸收率。到抽雄期,总钾的被吸收。如果施肥量少,几乎所有的钾都会被抽雄期吸收积累。
2.结果表明,钾主要在抽雄期前(尤其是大喇叭口期)被吸收,后期钾吸收很少。日吸收强度呈单峰曲线,拔节后逐渐增加,在大喇叭口阶段达到最高点,然后下降,灌浆结束后不再吸收。根据这一吸收特性,钾肥作基肥和早(拔节)追肥的施用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