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外来文化刚传入时应该会遭到抵制,但佛教传入早期其实困难并不大,东汉佛教引入中国,大家都知道是由皇帝一时起意,解梦后好奇就引进了,这就避免了很大的抵制,官方引入,而且当时并没有急着传教。中国当时虽已有各种道家思想,可一是流派众多不统一。
而是都是宗教萌芽期,还没形成完整的信仰体系,是在佛教传入的刺激下,道教才完善化的,公认的道教创始是东汉末的张道陵,可真正道教完整形成体系宗教那是要到南北朝北魏的寇谦之改革之后,那么中间有很大的空白期,这给了佛教一个机会,填补了世俗的宗教需求。
而到了南北朝之后,才拉开了佛道之争的正式序幕,佛教才出现了一些困难,于是佛教开始了融合策略,造像,护法,流派都出现大幅度的汉化,佛道争战互有胜负,但佛教的胜算更大些。每当佛教发展的过热时代,就会影响国家税收,于是就出现遏制倾向。
也就是三武一宗灭佛活动,主旨是增加国税收入,不是简单地针对宗教。真正佛教预见的最大困难期,实际是清末民国,一是兵荒马乱,二是西学引入,新的科技观念冲击才导致佛教衰弱,而到文革,打倒宗教,佛教几近灭顶;可如今复兴后的过热恐怕也不是好事,历史为鉴殷鉴不远。
扩展资料:
据史书记载“三武一宗之厄”这四次灭佛的主要原因,各帝王动机不一,情况各不相同,但如出一辙。无非是政治原因;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僧团道风方面的缺陷;僧俗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方面等问题。
宋代宗颐禅师为此做过检讨:“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回家塔寺空,应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检守真风。”古德云:“要想佛法兴,只有僧赞僧。”又《百丈清规》云:“道场以无事为兴旺”;佛陀曾经说过。
我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而僧人不守戒律,破坏僧团,不守清规,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东晋名僧道安大师说:“不依国主,法事难立”;太虚大师提倡的“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的人生佛教理念……也都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
四次废佛以后,在中国还保留着兴旺的佛教宗派——禅宗。禅宗历史上著名的百丈怀海禅师,制定了一套《百丈清规》。除僧人立守戒律外,还提倡“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理念,这和当时社会背景相契应,故禅宗在灭佛中影响不大。也是契合当时社会因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