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翻阅《万古江河》中关于隋唐部分时,我最期待的并不是那些对于盛唐辉煌璀璨文化的描写,毕竟那些属于中华古文明的巅峰时代或多或少的都会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留下烙印。我最感兴趣的是,在那个光辉灿烂的隋唐盛世里,我们的中央政权是如何实现四方宾服、万国来朝的?而在许倬云先生笔下,盛唐边塞铁马冰河的画卷逐渐展开了它不为人所熟知的一面。 我一向对隋唐时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甚为好奇,唐代对于边疆多以羁縻为主。羁縻可引申为笼络控制,按照许倬云先生的描述,羁縻即为“中国对于四邻外族的宗主权,如果以内地诸道为中国本部,则羁縻州府是外延的延长线,形成本部的外围。” 唐中央政府在击败异族政权后,有意识的将其进行迁移安置,安排原部落头领进行管辖,同时利用驻军加以威慑,最终迫使其打散消亡,并融入汉文明。而在安西都护府或北庭都护府等偏远边境,唐则是采取类似于明清的土司制度,一方面安排驻军屯田,一方面给予当地少数民族头领以封号进行笼络,“日久以后,这些道也改制为县。”这时再安排流官管理,最终彻底纳入中央管辖。 唐代正是依赖于这样的政策使得周边的小国不断内附消融,并为唐太宗赢得了天可汗的美名。然而唐代在面对当时较为强盛的割据势力——高句丽和吐蕃,以及同样烜赫一时的阿拔斯王朝时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惟许先生这部《万古江河》或可为之解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