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大学生能够根据时代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其道德观往往体现出明显的时代性和进步性。在调查中,69%的学生认为自主创业精神值得赞赏和宣传;73%的人认为个人素质是决定个人发展的最重要原因,可见在对人生发展的问题上,现在的大学生更重视创造精神与个人能力,不再认为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对事业成功具有特殊重要性。同时,当代大学生也十分注重团队精神,80%的学生对团体的共同目标都会认真对待,并积极配合同学完成。可见,大学生不仅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也非常重视团队成员间的分工与合作。由上述分析可看出,大部分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都能保持与主流价值观基本一致,认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原则,正确评价身边和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并能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体现了较强的道德自律性。虽然大学生荣辱观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在部分大学生中仍然存在荣辱观淡漠,道德水平低下,价值观模糊等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第一, 少部分学生存在荣辱观倒错现象,其对事物、现象的判断偏 离主流的传统的价值观念。比如,当看道周围同学穿的都是名牌服装是,30%的同学承认自己会受到影响;11%的学生对校园恋情采取不认真的态度;12%的同学认为考试中出现抢手是“无可非议,有市场就有需求”。第二, 一部分学生荣辱观淡化,对一些基本的荣辱问题没有清醒认识,同时他们的荣辱观容易受到实际利益左右,内心没有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例如,10%的人对学术腐败问题没有看法;9%的人对考试中的抢手现象“不关心,无所谓”;可见,部分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和身边现象不关注,不思考,不能从道德角度认识问题,荣辱观严重缺失。另外,在被问道“是否有考试作弊行为时?”,50%的人回答“有时,视考试性质和具体情况而定”。28%的学生在制作假简历的问题中回答“如果对自己有利,会制造假简历”。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往往受到切身利益的影响,在涉及到个人利益时不能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第三, 有些学生道德主体意识较差,对一些道德问题人云亦云,受别人和环境影响较重。比如,对网上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20%的人认为“这种行为不对,但这时事实,没办法”;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高消费现象不合理,但大家都这样,所以自己也就接受了。可见,有些学生的观念和行为较多地受一些社会不良倾向和周围同学的影响,对很多问题不能形成自己的正确判断或不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第四, 很多大学生道德自律性较强,但对他人的不道德言论和行为往往采取放任、宽容态度,不能自觉维护道德规范的意识。例如,在被问道“你如何看待有些大学生频繁更换男女朋友的行为?”时,47%的人回答“可以理解别人,但自己不会这样”,在高消费问题上,39%的人不会跟随这种潮流,但可以理解别人的行为。对假简历的问题39%的学生虽然自己不会作假,但却可以谅解别人。可见,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不道德问题缺乏批判的意识和勇气,这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是大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