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个性张扬、共性奇缺的时代,许多企业的经营者在大声疾呼:“我们愈来愈迫切需要更多、更有效的团队来提高我们的士气。”究竟团队是什么,传统的诠释如同五六十年代提出的“集体主义”,一个团队就是一个集体,时髦的诠释,就是一条工作链。有这样一则故事叫做“五官论战”:一日,嘴对鼻子说:“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子说:“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子对眼睛说:“子有何能而在我上也?”眼睛说;“吾能观美丑,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子又说: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毛说:“我也不愿与诸君相争,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 若在以往看到这则故事,我只会一笑,然而在今天我的想法又不一样了,经过两天的培训,让我越来越感到,建设一支优秀的团队,对一个企业的成败是多么的重要。有了精神,才能产生创新的力量、发展的力量。如果总是搞个人主义,处处抬高个人、贬低他人、勾心斗角、争占上风、个个想当主角、内耗不断,就会造成角色易位。如果互相拆台,不休止地搞内耗,那就会弄得像一盘散沙。所以,要培养团队精神,千万不能去做“五官论战”之类的蠢事。但培养团队精神,也不是无原则地搞一团和气。原则、感情与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是维系一个团队的纽带,少了哪一条都不行。团队精神,是在原则的基础上产生的,放弃原则,迁就个别,虽然满足了个别人的利益需要,但却起到误导作用,由此必然导致人心涣散,从而失去了团队的凝聚力,没有凝聚力,还有什么团队精神? 团队由许多个体组成,所有个体在组织内部都有固定的位置,这些位置互相衔接。团队意识就是公司职员对本公司的认可程度,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意识,个人利益服从团队利益的意识。我国著名企业策划专家博比·克茨在《公司协作中的用人术》一书中认为:“企业领导的责任不是仅仅考虑员工个人才能的问题。而是应该根据每个员工个人才能的特点,加以组织起来并形成团体协作力量的问题,没有团队协作的个人才能,仅仅是局部的效应。”要营建一支有效的团队,培养协作精神,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内容,它一方面取决于组织者,一方面取决于劳动者个体。 作为组织者,首先要营造一种气氛,工作默契和所发挥的生产力,必须在员工中间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其次,消除不必要的工作界限,培养员工整体配合的协作精神,要在团队中订立一些条规,使大家形成一种“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和努力”的习惯。再次,不能忽视团队中的任何人,要让每位成员都能拥有自我发挥的空间,还要用心去破除个人主义,唯我才行、夜郎自大的傲谩心理,将焦中集中至成员的同心协力的行动和甘苦荣辱的感受上,树立团队集体主义观念。第三,要让每一位成员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成员的个别差异性,使全体员工产生团结感,树立共同目标,共创未来。 那么,作为劳动者个体来说如何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用一句非常流行的话来说,叫做“用个人品牌打造职场人生。” 首先,要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对个人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除了应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有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合作能力有时甚至比你的专业知识更加重要。 其次,要认清楚自己的地位价值,无论你在企业中充当什么角色,你的每一项工作与他人的工作都有一个接口,这就意味着你的工作,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必须先要帮助别人。 第三,要认识到“支持,是团队合件的温床”,必须学会依赖伙伴,并把伙伴的培养与激励视为最优先的事,懂得取胜要靠大家协调合作的道理,因为,任何产品或企业的品牌不是自制的,要经过各方检验、认可才能形成的,同样,个人品牌,决不是自封的,而是被大家所公认的。 第四,要端正心态,视需要而自觉调整角色,学会欣赏别人,这是一种人格的修养、一种气质的提升,它有助于自己逐渐走向成熟,走向成功,它对于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协作能力、发展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十分的意议。就个人而言,形成了自己个人的品牌,就有了工作保障,就企业而言,使用这样的人,是信任和放心的。 有了这样的团体协作精神,有配合默契的凝聚力的优秀团队时,就犹如猛虎添翼,所向披靡。 愿友和的员工能上下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打造一支“坚无不克,功无不胜”的优秀团队,把友和医药推向世界,让友和连锁店遍地开花!
您好,九品文化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助到您,有需要可以通过头像找到我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 [内容摘要] 高等学校是人才荟萃、知识集中的地方,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和重要基地。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思想活跃、多元文化交融的高校建设成为和谐的“高地”,成为和谐社会中的“首善之区”,是一个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新课题。 [关键词] 创建和谐校园 依法治校,校园环境 安全稳定 党的第十六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高等学校是人才荟萃、知识集中的地方,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和重要基地。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实现了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面对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利益格局急剧调整、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的新形势,如何把思想活跃、多元文化交融的高校建设成为和谐的“高地”,成为和谐社会中的“首善之区”,是一个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新课题。 一、科学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确定思路、做出决策、安排工作等各个环节,都要以师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师的发展上,树立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舞台。在学生的培养上,既要有精英教育的质量观,给少数智商发展水平高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也要树立大众化的质量观,给大多数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空间。 二、法律和制度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只有依法治校,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协调、平衡各种关系,促进校园和谐。要按照《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范学生管理,服务学生成才;修订和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使之与法律法规相衔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从而在校园营造一个民主法治、管理有序、校园安定的和谐环境。要健全沟通机制,如建立学生议事会制度、校长信箱、校领导接待日、党员接待日、学生事务申诉中心等;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的作用,使学生社团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要把提高青年学生的法律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纳入教育的整体规划,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受到法治的熏陶。以抓“学风”、“考风”为突破口,加强诚信教育,规范学生行为。广大教师要言传身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贯彻法治精神,促进自身法律素质的提高。要通过法制教育,使广大师生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校园和谐与稳定。 三、浓厚的学术空气是和谐校园不可缺少的条件。当前,宿舍文化、课桌文化、服饰文化、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卡通文化、新新人类语言文化等非主流文化的传播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成为校园中不和谐的音符。学校要加大投入,把学生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完善文化设施,美化校园景观,充实文化标志,改善公寓环境建设,增强艺术感,提升文化品位;办好学生公寓文化宣传主题板报、报纸和主题网站,形成公寓文化的系统化、主题化,如文化月、艺术月、卫生月、安全月、读书月、节约月等。在公寓社区内设置“文化墙”或开辟“文化走廊”,增添文化氛围。通过公寓文化建设,必将增强学生自我控制的"“软约束"”,树立集体和"“家园”"意识,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增强学校文化竞争力,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四、校园平安是和谐校园的保障。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性工作。在学校周边,网吧多、出租房多、无证摊点多、娱乐场所多、交通隐患多。如果校园周边矛盾激化、秩序混乱,师生就难以安心教书和勤奋学习。所以,学校要始终把确保校园稳定作为头等大事。定期开展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选配好高素质的学生辅导员队伍、建立辅导员日查寝制度、辅导员谈话制度、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建立辅导员工作室、党团活动室、社团活动室、心理咨询室、校领导值班制度、校园110报警求助系统等。都是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都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条件。 五、做好贫困生的助学帮困和毕业生就业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设立奖助学金、建立经济困难大学生认定制度、设立助学基金、做好助学贷款等工作,建立多渠道资助体系;通过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把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月活动,优化就业服务环境,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六、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我校处在城郊结合部,相关设施没有完全配套,部分教师工作、学习、生活还存在诸多不便。所以,就要提升服务质量,努力使校园成为师生温馨的家园。要从师生最急、最盼、最忧、最怨的问题入手,把师生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急师生之所急、想师生之所想、办师生之所盼、解师生之所怨,认真研究解决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强调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决定》精神,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湖南女大和谐校园扎实工作,努力奋斗. 和谐校园建设视野下高校团建工作探析 [内容提要] 和谐校园建设是时代进步和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共青团组织应从团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出发,紧紧围绕和谐校园建设的实践,积极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始终以科学发展观和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注重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群体利益诉求多样化、缴费上学和就业压力增大、学制和学分制的改革、网络媒体的快速崛起等方面给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挑战和机遇,进一步扎实推进共青团的各项工作,使高校团建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努力消除校园建设中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高校团组织必须正视当前变化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站在和谐校园建设的高度努力解决高校团建工作中面临这些矛盾,在工作中积极创新理念、准确定位、创新模式、深化提高、突出特色、打造精品、营造氛围、拓宽渠道、规范管理、提升层次,不断增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和共青团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实践中的影响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关键词] 团组织;共青团工作;和谐校园建设 大学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建设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引领社会文明与发展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高校团组织紧紧围绕和谐校园建设,始终以科学发展观和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扎实推进共青团的各项工作,使高校团建工作呈现出了上层次,团干能力有提高的大好局面。但也不可否认,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高校共青团工作中也存在和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 一、和谐校园建设中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新课题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运作模式的逐步成熟,校园中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人生追求也随之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现在大学生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伴随着中国20年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他们,和以往的大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中存在着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不够、诚信意识和人际关系紧张、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价值取向物质化、缺乏艰苦奋斗意识、贪图安逸、对人生和工作过于现实、急功近利等特点,使得他们潜意识中的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如何引导他们在开放务实的现实中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使其走好自己的成长成才之路,是高校共青组织和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2.受扩招的影响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对象进一步多元化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民办高等教育的异军突起,高等教育在经历了1999年以来扩招之后,大众化的趋势更加明显。高校校园内学生的数量骤然增加,学生及学生家庭的成分日益复杂,而高校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却没有太大和有效的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够强、保证监督措施不力等等,使得高校共青团工作对象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复杂特点。无形中使高校共青团工作走入了误区,出现了偏差,不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尽快成长成才。 3.各学生群体利益诉求多样化,已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重要而急迫问题 和谐人际关系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际和谐的根本是利益诉求的和谐。虽然在校园内,各学生群体的根本利益和根本目标与学校是一致的,但在共青团工作中各学生群体的具体利益诉求关系确实不尽相同。如在某些具体的利益诉求中出现的个别利益“对立”。因此,作为高校的共青团组织,如何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高雅文娱活动引导学生各群体利益诉求与学校建设发展趋于一致,建立健全各学生群体利益诉求机制,协调兼顾各学生群体之间的利益,让每个群体都感到自己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分子,自己的劳动得到尊重和回报,从而积极主动地为和谐校园建设而努力奋斗是摆在高校团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新问题,也是对其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和工作水平的考验。 4.缴费上学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缴费上学”、“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概念已逐渐被社会、家庭和学生接受。而每年数百万的高校毕业生确实是一个令社会和政府头痛的问题。近几年来就业压力的也逐渐增大。仅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达到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大学生就业:期待社会共同推进》,《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5日)。如何应对就业压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何有效引导在校生,疏导因“交费上学”和“就业压力”而产生的矛盾、恐惧、失落心理,使其能更好地面对求学和就业的严峻考验,进一步转变大学生就业思想,做好人生的职业规划,深入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及每个家庭和个人在考虑教育投入与回报关系时也开始对学校的生活、学习和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作为消费者,只会以是否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否有利于将来的就业,是否有利于以后的成长成才等来衡量高校团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的含金量,衡量学校的教学、管理,以此来确定是否参与各种活动。 5.学制和学分制的改革,使高校共青团工作组织模式不适应,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大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下,以班为单位、以宿舍为单位的建制都将受到影响,班级、宿舍的概念会进一步弱化。同时,《高等教育学校管理规定》对在校学生实行本科不超过8年,专科不超过6年的弹性规定,使学生个人的自主性得到了体现、而集体主义意识和集体参与意识将会更加淡漠。这都使得高校共青团原有的组织形式与长期形成的院系、班级或宿舍为单位开展活动的传统组织体系不相适应,使团组织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受到极大影响,也进一步增强了团组织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开展各种活动的难度。 6.网络媒体的快速崛起对高校共青团工作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挑战 最近十年来,随着电子产品和通讯网络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迅速崛起,其渗透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尤其是对伴随着手机媒体出现的新生代来讲,其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已经对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在校大学生和高校共青团组织产生深远而特殊的影响。但是,网络上的信息的鱼龙混杂,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及宗教仇视、种族歧视等文化垃圾,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封闭型也大大增强了人们之间感情的隔阂,使得一些青年的政治意识、阶级意识、甚至国家民族大局意识淡化。这就要求高校的共青团组织必须建立信息化工作机制,牢固占领网络工作阵地,主动推进团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适应青年学生发展的需求(陈卓武:《高校团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4期,第45页)。 二、和谐校园建设视野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高校是全社会的晴雨表,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存在一些影响校园稳定建设的不和谐因素(马德秀:《和谐校园与高校党建》,《光明日报》,2007年1月31日)。高校团组织必须正视它们,把围绕和谐校园建设作为战略任务纳入到学校的建设发展规划中去的工作中心,努力解决高校团建工作中面临的不断提升高校共青团组织自身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问题。 1.高校共青团的工作要创新理念,准确定位,树立共青团工作的价值取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团组织要主动去适应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竞争性、创造性、盲目性、自发性、投机性、逐利性的特点,将其纳入到时代与社会不断前进和学校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去研究探讨,要深刻认识和谐校园建设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同发展的人才。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关键在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这就要求校园建设必须有必要的张力,而不是绝对的无排斥的整合。高校共青团组织要紧密结合教书育人这一中心任务,创新理念,准确定位。以育人为本,树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取向,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高校共青团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原则,按照党对青年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和谐校园的精神支柱,不断在正确的价值理念上取得共识,竭诚服务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新形势下,实现和谐校园建设,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把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结合起来。满足学生:在知识方面,坚持追求真理,崇尚科学而成长成才;在行为上,致力于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办学理念的实现;在精神上,提倡学术自由,思想解放,追求理想;在校园文化活动上,从实践中全面提升能力,增长才干,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团组织还要按照“三贴近”原则,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尽可能在思想、学习、生活、择业等具体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因此,有了这样的共识,我们创新了工作理念,树立新了新价值取向,才能使高校共青团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和谐校园建设。 2.高校共青团的工作要创新模式,深化提高,加强共青团的自身建设 胡锦涛同志指出,共青团工作要在工作思路上创新,工作方式上创新,自身建设上创新。这为新世纪新阶段共青团工作指明了方向(廖飞:《新团务管理的科学内涵与主要任务》,《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2期,第22页)。高校共青团自身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自身管理机制建设、自身组织建设和自身作风建设。团的自身管理机制建设是前提,自身组织建设是保障,自身作风建设是关键。(1)共青团自身管理机制的和谐建设。建设和谐校园,必然对高校的共青团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们也一直在反思共青团事务的管理机制问题,深入研究共青团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建设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管理意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始终把团自身管理机制的和谐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放在重要位置上来抓,大力推进共青团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自身管理机制上创新,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为此,首先就要抓好团组织自身建设理念的树立;其次是抓团组织自身的管理机制运作;再者是提高团组织自身的管理效率和降低自身的管理成本;第四是抓团组织管理人员的素质,力求通过管理突破瓶颈,寻求共青团自身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和谐校园建设核心竞争力的突破。(2)共青团自身组织的和谐建设。一所大学,院(系)、班级是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谐校园实现共青团自身组织的和谐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院(系)、班级的基层团组织的协调共处、协调配合。实现共青团自身组织建设的和谐,关键存在于严格按照团的章程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充分相信学生,充分依赖学生,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宗旨,强化团的目标考核和项目运作机制,不断增强团的工作覆盖面,提高团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氛围。(3)共青团自身作风的和谐建设。作风是校风的导向,渗透于师生员工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行为往往容易成为教师与学生的效仿、评论的对象,自觉不自觉地对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产生导向作用。作风能滋养好的学风,培养出好的教风。团组织自身作风建设主要通过各级团组织的团干部来体现。目前团干部教育、培养的内容和方式都迫切要求在实践中得以提高,以改善团干部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团务管理重在提高把知识运用于新的环境和情景的职业操作能力,目的使团干部迅速适应新的工作,拓展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断加强和改进团组织机关和服务部门的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要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上狠下功夫,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中存在的问题(赛云秀:《加强“三风”建设提高育人质量》,《光明日报》2007年4月9日)。要不求“过得去”,力求“过得硬”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使高校团组织的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更好的适应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丰富校园里的团学活动。 3.高校共青团的工作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抓好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各学生组织建设高校共青团工作基本上是“一体两翼”的工作局面,即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以学生会、学生社团为两翼,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李忠伟、姚远、孙德刚:《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1期,第52页)。学生会、学生社团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职能上的延伸,其作用是无以替代的。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的优势,根据各级团组织自身特点和活动规律进行引导和管理,指导他们独立自主地按照各自地章程开展工作,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与提供充足的保障,以保证活动开展的丰富而有教育意义。 除此之外,切实加强团学干部的培训力度。要积极探索团学干部培训的新体制,更新培训理念,丰富培训方法,将团学干部的能力本位培训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相结合,用先进理论武装团学干部头脑,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包括党建带团建工程、在学生社团中设团支部等,逐步形成团组织工作的长效机制。 加强团学干部理论武装。基层团学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强大精神支柱。要持之以恒地学习理论,在系统上下功夫,坚持理论学习与把握青年工作规律相结合、与指导工作实践相结合、与提高工作能力相结合,自觉把学习成果运用于工作时间,要加大对团学干部学习的检查、考核工作能力,抓好时间、内容、人员和效果的“四落实”。 增强团学干部服务意识。基层团学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服务同学、服务集体的意识。按照“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精干高效”的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把同学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4.高校共青团的工作要营造氛围,拓宽渠道,加强共青团的信息化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央16号文件,2004年8月26日)这是推进团学工作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指导思想。共青团工作信息化就是为了充分利用、组织网络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进一步促进和丰富共青团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更好地在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对学生开展教育,提供有效服务。巩固共青团网络宣传阵地。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在以往团刊、广播、橱窗等传统的宣传阵地基础上,拓展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新空间、新渠道。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网络资源,开展和建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信息平台,实践以组织建设上网、校园文化上网、社会实践上网、志愿服务行动上网等主要内容的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工程。要建立共青团组织的专业网站,加强基层团组织的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促进组织创新与教育创新。 利用网络信息化的开放性,使团的活动不再受校园和人数的限制,将活动在不同地点同时展开,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和学生的参与面。共青团的网络信息化资源,将共青团的工作从流水作业变为分布式作业,使分工合作得到更好的协调统一,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网络的及时性,明晰团的工作思路,使团的工作与广大团员青年及时交流、反馈,促进学生对团组织及学校有关部门工作的了解和支持。主要包括:一是建设网上团干部队伍,加强其理论学习、计算机技能、人文修养的多方面培训,发挥团组织在网络建设中的思想优势。二是积极开设网上校园,尝试建立网上团支部,采用在线交流来开拓工作思路,采用自定义的工作方式来丰富工作内容,采用整体协作来提高工作效率,逐渐形成完善开放的工作体系。三是营造大学生情感归属的网络空间。要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深入分析研究,因势利导,建设有特色、有内容、有教育意义的网络来引导潮流,将青年学生牢牢团结在团组织周围。 5.高校共青团的工作要规范管理,提升层次,倡导开展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是拓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和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活动的科技性、内涵性,多注重不同层次学生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多注重活动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提升和谐校园的文化品位。(1)以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服务为内容,坚持服务社会,提升能力,培养青年学生在实践中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实践是育人的重要手段,也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大课堂,是建设新时期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
一月 1月13日上午,学院召开2005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对一年来学院的主要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在2005年度获得先进的科室和个人,以及取得科研成果的个人。1月15日,我院组织职工赴香港、澳门参观考察。 二月 2月20日上午,学院在青山园学术报告厅举行了2006级成教新生开学典礼,由汤小滨院长主持,校长、博士生导师廖进球教授出席典礼并作了讲话,教师代表林冰虹副教授和新生代表黄莉同学分别发了言。 2月份,我院圆满地完成了2006级青山园成教全日制新生的迎新工作。青山园校区报到的新生为435人,其中高达专122人,高达本74人,专达本239人。 2月16日—26日两周内,我院分别对高职、全日制成教班、南昌函授站、夜大学开学后第一、二周各任课教师到岗及学生上课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从检查的情况来看,我院开学初教学秩序良好。 三月 2006年成人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已基本结束。我院新生报到人数为2549人,其中全日制新生和南昌函授站函授、夜大学新生报到人数为814人,外地函授站为1735人。 3月10日,根据学校安排,院长徐国荣、副院长袁雄两位同志调离我院,汤小滨同志任我院院长。 3月19日,学院在第二会议室召开了全院职工大会。在会上,院长汤小滨布置了我院2006年的主要工作,确定了工作目标:以学校本科教育“迎评创优”为契机,以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教学和管理改革为动力,致力于稳定办学规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建成学校称心满意的学院和“和谐、安全、稳定”的青山园校区。 3月22日,学校第16期青山园校区团学干部培训班在我院学术报告厅开班,参加这次培训的有270多名学员。 3月27日,我院承办的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中层干部第1期“现代管理知识”培训班开学典礼在该校研究生院教学楼多媒体学术报告厅举行。该校副校长肖华茵教授和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李保民同志出席了开学典礼并作了讲话。 3月20日,我院为江西省国家税务局开办第5期计算机专业技术培训班,该培训班由江西省国税系统通过考试选拔出的60名学员组成。 四月 4月3日晩,江西财经大学青山园校区第六届社团文化节在我院学术报告厅隆重开幕。院党总支郭鹏升书记为本次开幕式致开幕词。本次社团文化节是由院学生会社团部主办。 4月5日下午,校学工处宁亮副处长应邀来到青山园,为毕业班学生作了题为“明天在自己手中”的就业专题讲座。 4月7日—4月8日,我院党总支组织教工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一行30余人前往韶山参观学习。 4月8日,由我院培训中心承办的山东聊城地税系统科级干部任职培训班在江西财经大学枫林园校区举行开班典礼。 4月14日—16日,该校肖华茵副校长在学院黄安副院长等陪同下到赣州函授站、赣工行函授站及吉安财校函授站进行实地考察和检查指导工作。 在校六届二次教代会暨工代会上,我院郭鹏升书记荣获2005年度校“服务十优”光荣称号。 4月19日下午,该校前校长、博士生导师史忠良教授为师生们作了题为《2005年世界经济回顾与思考》的专题报告。 4月23日下午,在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内举行了“江西财经大学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先进事迹报告会”,我院教职工和学生近300余人参加了这次报告会。我院党总支书记郭鹏升同志作了题为“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 我院2006年分别在南昌位于昌北经济开发区的奥克斯公司和位于昌南的省地矿局设立了两个函授教学点。这两个教学点的学生分别来自这两个公司内部。 五月 该校第48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阅卷工作于5月8日圆满完成。此次自考阅卷工作共评阅了38门课程近3万份自考试卷,该校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信息学院、国际贸易学院、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共十个学院参加了此次阅卷工作。 5月15日,为贯彻省委“科学发展,和谐创业——我与江西共崛起”主题活动,青山园分团委于早晨6:30分,在校区中心广场举办了18岁成人宣誓仪式。参加大会的有我院200多名年满18周岁的大学生,副校长梅国平教授、学院院长汤小滨教授、党总支郭鹏升书记等出席了宣誓仪式。 5月17日,根据校领导指示,在我院召开了“校长、学生面对面恳谈会”,会议由我院党总支书记郭鹏升同志主持。副校长肖华茵教授出席会议,青山园校区高职各班学生代表和青山园各部门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 5月18日,为进一步优化该校函授站布局,规范函授站的建设与管理,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辅导站暂行规程〉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经学校研究,我院对各教学函授辅导站(点)进行了调整,撤销了安顺函授站等29个函授教学辅导站。 5月21日,在校第21届合唱艺术节中,我院合唱队以一曲《忆秦娥?娄山关》获得分的好成绩,是继去年在校第20届合唱艺术节中获奖后再次获得一等奖。 5月27日,肖华茵副校长在我院汤小滨院长、郭鹏升书记陪同下到该校九江函授站进行实地考察并检查指导工作。 5月27日,我院在青山园校区组织2006年上半年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共有202名学生参加了答辩。江西省自学考试办公室黄继晏主任一行到该校巡视,他对该校整个论文答辩过程的组织给予了充分肯定。 5月27日—28日,我院组织南昌函授站(夜大学)1000余人次学生参加了省教育厅《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统考和《经济法》、《税法》、《审计学》等十二门课程的抽考。 5月27日至6月4日,我院各函授站和夜大学顺利进行了2006年上半年期末考试。本次考试共有7省42个函授站(点)约17200人次学生参考。 5月下旬,我院对成人全日制非毕业班、青山园校区高职非毕业班部分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检查。本学期学生评教的优良率(80分以上)成教全日制为,高职为。 六月 在校团委2005—2006学年度评优评先工作中,我院分团委被授予“素质拓展特色工作奖”荣誉称号。在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 分团委王晶同志荣获“五四青年”荣誉称号。 我院南昌函授站对2006级新生面授期间实行了电脑考勤制度,记录学生的到课情况,这项制度的实施,使新生面授到课率达到85%。 6月3日上午,我院在青山园教学楼举行了2006届南昌函授站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答辩会,参加答辩的有2006届高本会计学、高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的177名学生。 6月9日,我院召开全院职工大会进行竞聘动员工作,会议由副院长黄安同志主持。 6月13日,我院承办的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中层干部第3期“现代管理知识”培训班开学典礼在该校研究生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组织部黄小平部长主持了开学典礼,江铜纪委汪茂贤书记和该校肖华茵副校长出席典礼并分别作了讲话,出席开学典礼的还有我院汤小滨院长、刘永早副院长。 6月18日下午,在校2005—2006年度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优评先工作中,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分会被评为“优秀志愿服务分队”。 6月21日下午,我院召开全院职工大会,肖华茵副校长来我院宣布学校对我院院长汤小滨同志的任命,会议由党总支郭鹏升书记主持,会上肖华茵副校长还对接下来的科级干部及科以下人员竞聘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 6月26日,为进一步促进成教事业的发展,经考察,该校在厦门、珠海、宜春等三个地点设立了函授教学辅导站 6月27日晚上7点,我院在学术报告厅召开“江西财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第三轮全员竞聘大会暨科级岗位竞聘推荐会”。会议由院党总支郭鹏升书记作竞聘动员报告。随后,各竞聘人员依序作竞聘演说。大会按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科级干部的选拔,并当场公布了竞聘大会的推荐结果。此次竞聘共选举出12名科级干部。 6月29日下午,我院在第二会议室召开科级以下岗位竞聘推荐会,会议由党总支吴小明副书记主持,汤小滨院长和郭鹏升书记先后作了讲话。随后,各竞聘人员依序作竞聘演说。大会严格按照学院制定的竞聘方案进行,以民主评议的方式,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学院职工的选拔,并当场公布了竞聘推荐大会的推荐结果。此次竞聘中我院需减编15人,除2位即将退休的同志和已2位已竞聘上学校其他单位的人员外,实际转岗人员为11人。同时科室也将由原来的12个科室减少为8个。 七—八月 7月12日—14日,我院在宁夏自治区银川市长相忆宾馆召开“江西财经大学第二十二次函授站站长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稳定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努力提高该校函授教育办学效益”,主要内容有:总结一年来该校函授教学和管理工作,交流函授教育办学经验,研讨、修订该校函授站管理规章制度,布置2006年及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任务,表彰在2004—2005年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函授站和函授教育优秀兼职教师,其中先进函授站有:思茅函授站、赣州函授站、九江函授站、海口函授站、萍乡函授站、南昌函授站;函授教育优秀兼职教师有:赣州函授站钟闽、思茅函授站合恩慈、海口函授站周亚、上饶财政函授站简毅芳、广州函授站袁亚平。 7月20日—23日,该校肖华茵副校长在我院党总支郭鹏升书记的陪同下,到该校云南函授站检查指导工作。 九月 9月4日起至9月10日期间内,我院教务部门分别对全日制成教班、南昌函授站、夜大学开学后各位任课教师到岗上课的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的情况来看,我院开学初教学秩序良好,教师均能按时到岗上课。 十月 10月3日,该校干部专修班84级会计班80多位同学来到母校,副校长肖华茵教授、我院郭鹏升书记、黄安副院长参加了同学们的座谈会。 10月31日—11月10日,院自学考试办公室在蛟桥园原一教楼四楼东侧组织了第49次阅卷工作。本次试卷份数为24947份,参评教师达50余人。 十一月 11月4日上午,院自学考试办公室在青山园电教楼组织了计算机上机实践课程考试。参加本次考试的人数为157人。下午,在青山园教学楼301、506教室组考了英语口语与听力实践课程考试,参考人数为23人,实行一对一的考试方式。英语专业的英语口语与听力实践考试尚属第一次。 11月7日—8日,江西省成人教育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理工大学召开,本次大会由江西成人教育理事会秘书处组办,参加会议的有26所高校,共54人,该校肖华茵副校长、成教学院汤小滨院长、黄安副院长参加了会议。 11月11日10点,江西财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我院第二会议室隆重召开。参加开幕式的校领导有:校党委副书记胡建华教授、副校长肖华茵教授;校工会肖明辉主席、车玲副主席也应邀参加。本届教代会代表、特邀代表、列席代表近50人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我院党总支郭鹏升书记主持,肖明辉主席代表工会致了贺词,胡建华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成教学院汤小滨院长代表学院作了题为《与时俱进 务实求新 努力开创我院成教事业新局面》的工作报告。 11月25日,院自考办在青山园校区组织了2006年下半年论文答辩工作。参加本次答辩的人数为175人,涉及会计、工商管理、法律、经济学、金融、调查与分析等6个专业。 十二月 12月8日下午,该校成教教学工作会在青山园成教学院第二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外语学院、艺术传播学院、国贸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统计学院、现代技术教育中心等教学单位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成教学院汤小滨院长、郭鹏升书记、黄安副院长、吴小明副书记,还有成教学院教务科、南昌函授站、学生管理科、办公室等科室负责人。会议由黄安副院长主持,汤小滨院长作了主题发言。代表们经过讨论,一致同意由成教学院牵头,组织教学院编写成教课程学习大纲及进度表,从课程建设着手,推进成教教改。黄安副院长还就成教2006年招生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工作进行了布置。 12月9日,在学校第二十二届合唱艺术节中,我院领导汤小滨院长、郭鹏升书记、吴小明副书记亲自登台,率领合唱队以一首歌曲《大中华》获得分的好成绩,再次获得一等奖。 12月下旬,经基层党组织评选推荐,学校2006年第27次党委会审定,我院万莉同志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张燕等同志被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12月下旬,我院被评为“2006年度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我院成人教育学院分会被校工会2006年评选为“先进基层工会”光荣称号, 何镇、蔡利农、彭晓涛等三位同志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为学院赢得了荣誉。
157 浏览 3 回答
191 浏览 4 回答
164 浏览 4 回答
196 浏览 3 回答
150 浏览 3 回答
94 浏览 4 回答
330 浏览 4 回答
264 浏览 3 回答
302 浏览 3 回答
338 浏览 2 回答
314 浏览 3 回答
251 浏览 6 回答
343 浏览 3 回答
328 浏览 5 回答
114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