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义作为全人类的公害,对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反恐问题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反恐问题的形势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反恐理论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本文对反恐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反恐 学术研究 问题 解决方法
一、反恐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状况来讲,虽然我们在学术研究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还必须正视前进中的问题。当前,我们在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是理论太浅露而又宽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则是:“理论创建性不足,可操作性不高和指导力不强”。
(一)“注释”方法占据主导,理论缺乏创建性。
近些年来,我们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以注释为主的氛围中开展的,在方法上主要采取了不断解释和阐述他人观点的方法,在学术成果上表现为一系列缺乏理论创建性的论文产生。我们应当承认,注释的方法是我们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但它决不应是唯一的或主导性的方法。学术研究不能没有注释,但当研究仅仅凭借和停留于注释的水准上的话,则决不意味着我们理论研究的繁荣和发达,相反恰恰潜藏着学术理论发展的危机,这就是创造力的枯竭和理性的贫乏。
(二)理论停留在对进行政策解说的层面上,可操作性不高。
我们的任务是反劫机、反恐怖、反暴乱,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学术研究在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重视作战过程中的客观技术性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只有具体的技术理论客观、正确,才能打得赢,才能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绝对不能让我们的反恐理论研究仅仅停留在政策解说层面上,以满足政策解说的需要为限度,而对反恐技术操作的理论问题总是浅尝辄止。
(三)非理性化倾向较重,对实践的指导力不强。
直到目前,我们的研究仍然存在着较重的非理性化倾向,具体表现如:研究者本人感性体验与情感表达在其中占据相当比重,对其提出的问题缺乏理性的论证;忽视理性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理论缺乏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满足于问题出现后的经验性解说。其实,理性的思索和推导应在我们的学术研究中占主导的地位,理性的作用应表现在对实践的指导和引导上。理性思维下的理论应源于实践,更重要的是高于实践,只有高于实践,才能指导我们的工作。如果经常性的把眼光局限于对现实中已经存在问题的经验性、对策性研究上的话,当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尤其是没有适合的经验供我们借鉴的时候,我们将无所适从,工作也不会得到圆满的完成。
(四)研究状态一直处于浅层次。
说仍然是“浅层次”,理由主要有:理论研究只停留在各个松散的点上,没有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自己的经得起理论和实践检验的概念框架和思维方式。反恐理论研究主要体现在反恐政策研究的宏观层面和反恐战术战法研究的微观层面。但我们的宏观理论缺乏严整的理论所应有的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一致性,比较散乱,因而适用的时间与空间极其有限。而对于微观层面的问题,理论成果不多又往往不注重细节,缺乏可操作性;学术争鸣缺乏。这说明我们缺乏真正的学术精神。说明我们还不具有真正自觉的、独立自主的、自由平等的学术批判实践。
二、解决对策
(一)明确划分反恐理论研究领域的范畴。
明确划分反恐理论研究领域的范畴,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必须把反恐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找出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使其不在从属于其他任何相关学科;划清反恐理论和相关学科之间的界限,明确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建立反恐理论特有的概念、观点和研究体系,在现有的各个研究模块(如战法、训练、心理、谈判等)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更加理论化的整合,建立和加强研究各个子模块和“反恐”这一更高层次母概念之间的关系;完成各子模块之间的融会贯通。
(二)精确解构反恐理论的层次,并使之固定化。
这是从学科结构上保证反恐理论受到应有的重视并使之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反恐理论研究应从以往那种浑然一体、笼而统之的发展模式中走出来,使其依照明确的方向向更深的层次、更广阔的空间发展。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从大的角度讲,反恐理论应划分为两个层面:反恐政策研究的宏观层面和反恐战术战法研究的微观层面。前者包括反恐的基本理论、政策时事对反恐作战的影响、法制建设与反恐怖等等。这一层面主要侧重于反恐理论本质和价值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后者则包括作战指挥、战法、特种训练、心理制胜、情报搜索等。
(三)重视已成熟的反恐理论“及时”、“准确”地指导实践。
反恐怖作战实践是在反恐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但反过来,它又为反恐理论的建构提供丰厚的营养并建立稳固的支撑。反恐理论虽然是抽象概括的理论科学,但这决不意味着它可以完全游离于反恐实践而悬空式的发展,相反一个成熟发达的理论恰恰离不开实践的丰厚营养,它需要朝着反恐实战的方向深化和拓展。对于我们来讲,理论指导实践的要求有二:“及时”、“准确”。第一,只有理论及时的完成对实践的指导,我们才能更快地收集到实践反馈回来的信息,从而在比别人更短的时间内丰富和完善已有的理论,缩短理论探索的周期,使我们的反恐研究走在他人的前面。第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必须“准确”。
(四)努力提高反恐理论研究者自身的素质,并共同营造和培育良好的学术风气。
这是从反恐理论研究者个体和群体双向互动的角度,为反恐理论的尽快发展提供主体条件和群体环境的保证。反恐理论研究状况的好坏,归根结底还是要取决于研究者的素质。就从事反恐理论研究者的个体而言,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就从事反恐理论研究的群体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学术传统。对于深层次的学术传统,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但营造和培育一个好的学术风气,却是从现在就可以做起的。
(作者单位:武警特种警察学院 政工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