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代明朝皇帝去麦加朝圣。
其次是为了在东南亚传播伊斯兰教。
《广志绎》卷一“国初,府库充溢,三宝郑太监下西洋,赍银七百余万,费十载,尚逾百余万归。”从明代文献记载可知,郑和七下西洋,一共花费了600万两银的巨资。要知道明朝永乐年间,明廷国家一年财政收入,也仅有3000万石粮。600万两对农业社会的明朝,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朱棣花费了这样天文数字,绝不是因为疯了,让2万人公费出海旅行,而且还是连续7次。郑和下西洋,毫无疑问是带有特殊的使命。
现于西安寺的(大学习巷清净寺)现在是一座著名的清真寺,其中保存一座碑文,是明嘉靖二年由刘序用汉文和阿拉伯文撰写的《重修清净寺碑记》,碑文中提到一个重要信息为“及我国朝永乐十一年四月太监郑和奉敕差往西域天方国”,明确提出,郑和是奉皇命去麦加朝圣。来该寺寻找随行人员。该寺的哈三于是入选,随郑和出行麦加朝圣。这块碑成书于明代嘉靖2年,绝无伪造之理。内容不仅可信,而且合理。郑和自己绝无可能伪造皇命。明朝皇家提供了600万两银的天文数字经费,也必定交付神圣使命。
从郑和下西洋的随行人员来看,基本上全部是伊斯兰信仰的回民,郑和、马欢、费信、哈三等。
郑和本人虽然奉朱棣命令去麦加,但他本人并没有到达麦加,而是死在途中。
他的船队在第7次远航,最终到达了麦加。
根据马欢《嬴涯揽胜》记载,在第七次下西洋时,到达印度的古里时,郑和派马欢、哈三等七人随古里国使臣去了麦加(默伽)。
在随从费信的《星槎胜览》一书中,详细描绘了麦加、天方国的详情,毫无疑问,郑和船队最终到达了麦加,并朝拜了”克尔白“天房。
根据论文《郑和下西洋与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一文提供的信息,船队到达麦加后,回国向朱明皇帝(当时应为明宣宗朱瞻基)敬献了“克尔白”,之后明廷就彻底停止了下西洋活动。
由此可见,明廷派郑和船队下西洋,目标就是赴麦加,不到达麦加不终止远航,当到达麦加后,完成了明廷交付的使命,远航就结束了。
郑和在东南亚做了什么?目前国内还有各种争论。事实上这些争论是可笑的,因为根本就不需要争论,去将东南亚国家的史书认真看一遍就清楚了,郑和在他们国家做了什么,他们远比国内的汉人清楚。
东南亚历史文献所记载的郑和传播伊斯蓝教印尼学者巴林桐安写道:“1405年郑和访问爪哇以后,1407年在旧港便产生了穆斯林社区。”郑和不仅每次出航都要到旧港,而且在1424年(即在第六、第七次下西洋之间)又专程去旧港解决大阿訇施进卿死后的继承问题,让其女儿施二姐继任旧港宣慰使,可见他对旧港地位的重视。新加坡学者陈育崧说:“这些早期中国殖民地的居民是中国的穆斯淋移民。在郑和的大力扶持下,形成了一个势力范围,宗教与贸易交织在一起进行……这个时期的中国移民,在上述冒险事业中都是先驱者,他们既是穆斯淋,同时又在重要的贸易中心,如旧港、革尔昔等地积极建立各种伊斯蓝社区,然后以此为基地开始了对当地居民进行改宗伊斯蓝教的工作。”据陈育崧先生考证,后来在东爪哇传播伊斯蓝教的著名的“施大娘子俾那智”就是施进卿的女儿施二姐。郑和在爪哇也是采取依靠当地华人穆斯淋的做法,并鼓励当地华人“爪哇化”,如采用爪哇人的名字、与当地人通婚等,这样就打下了伊斯蓝教进一步传播的基础。郑和曾任命彭德文为当地华人社团领导人,彭的孙子彭瑞和后来成了在爪哇传播伊斯蓝教的“九贤”之一,被尊称为“苏南岸倍尔”(苏南即贤人)。据说爪哇“九贤”中就有5人是华裔。郑和访问爪哇之后,爪哇逐渐从佛教占统治地位过渡到了伊斯蓝教占统治地位。16世纪初信奉伊斯蓝教的淡目王国(Demak)消灭了佛教王国满者伯夷(Maia pahit),标志着爪哇伊斯蓝化的最终完成。据一些东南亚学者考证,淡目王国的创立者罗登?巴达也是一位华裔,而且是彭瑞和的弟子。正是由于郑和有远见地帮助建立起华人穆斯淋社区,最后通过他们使伊斯兰教传到爪哇各地。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在《外国史略》中写道:“众岛之中,牙瓦最贵,古名小爪哇……明永乐三年,有回回教师(指郑和)领大军强服其土民,使弃偶像,而拜回回教主。”马六甲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地处东西海路交通的要冲,在中国史书中被称为满剌加。满剌加的伊斯蓝化是与该国的第一位君主拜里迷苏剌(Para mesjwara)改宗伊斯蓝教联系在一起的。据《明史》载,拜里迷苏剌建立满剌加国后,受暹罗欺压,求助于中国。明帝同意给予帮助,1405年封拜里迷苏剌为满剌加国王,并赐予诰印、袭衣等。但暹罗仍没有停止对满剌加的欺凌。于是,1409年郑和第三次航行时奉命来到暹罗和满剌加,一方面对暹罗提出警告,一方面正式为拜里迷苏剌举行命名封王仪式,赐银印、冠带袍服,“是后暹罗莫敢侵扰”[7]。满剌加此后便处于中国的保护之下,并迅速强大起来。值得注意的是,拜里迷苏剌此时并不是穆斯淋。为了表达对中国的感激之情,拜里迷苏剌1411年亲自率领一个540多人的庞大使团随郑和船队来中国,受到明成祖的热情接待。正是在这次中国之行后,72岁的拜里迷苏剌改信了伊斯兰蓝教,成了一个穆斯淋,并把自己的称号也改为伊斯坎达尔?沙。国王的改宗使满剌加成了一个伊斯蓝教国家。文莱和加里曼丹的伊斯蓝化:印尼学者斯拉默穆利亚纳说:“郑和先是在巨港,后来在三发(位于西加里曼丹)建立穆斯淋社区,接着又在爪哇沿海、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等地建立类似的社区。他们遵照哈乃斐派的教义和义务传播伊斯蓝教。”另一位著名的印尼伊斯蓝教学者哈姆加在1961年写道:“印尼和马来亚伊斯蓝教的发展,是与中国的一名穆斯淋有着密切关系。这位穆斯淋就是中文名字叫郑和的Sayyid Ajjal Shams al-Din Omar将军。”
朱棣的信仰的是伊斯兰教,不多话,直接上硬核史料,朱棣是精通波斯语的,朱明皇家同中东文化存在着深刻的联系。
明太宗朱棣的《谕米里哈只敕谕》用汉文、波斯文、蒙文三种文字所写,他绝无可能让人将他不懂的文字写在他的圣旨上,朱棣必懂波斯文。
“谕米里哈只:朕惟人能诚心好善者,必能敬天事上,劝率善类,阴翊皇度,故天赐以福,享有无穷之庆。尔米里哈只,早从马哈麻之教,笃志好善,导引善类,又能敬天事上,益效忠诚,眷兹善行,良可嘉尚,今特授尔以敕谕护持,所在官员军民一应人等,毋得慢侮欺凌;敢有故违朕命,慢侮欺凌者,以罪罪之。故谕。永乐五年五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