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71%的面积,面对这片无尽的深蓝,人们对其充满了敬畏与探索,到目前为止,人类仅仅接触了海底世界的一小部分,仍有诸多未知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但以人类之躯,是远远不能探索完这片深蓝。海洋资源作为自然资源分类之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化学资源,以及深海海底所蕴藏的矿产资源等。近年来,随着陆地资源的过度开采,海洋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开发海洋资源也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载人潜水器,是指具有水下观察和作业能力的潜水装置,主要用于执行水下考察、海底勘探、海底开发和打捞、救生等任务,并可以作为潜水人员水下活动的作业基地。此外,深海载人潜水器技术更是海洋开发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其技术水平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材料、控制、海洋学等领域的综合科技实力。
美国是较早开展载人深潜的国家之一,1964年建造的“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就是他们的代表作,其下潜深度为4500米,至今已经进行过近5000次下潜,是目前当今世界上下潜次数最多的载人潜水器,在1985年,它更是找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残骸。
1960年,瑞士制造的“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创下了10916米的纪录,但是由于“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不能灵活运动,只能够直上直下,所以并不适合如今的科学探索工作。
“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创下的纪录直到2012年才被澳大利亚制造的深海挑战者号深潜器所打破,其潜海深度达到了10929米,但同样属于直上直下的潜水器,所以也不适合用于科学探索工作。
目前,潜水器主要分为三类,除载人潜水器外,还有类似海沟号的ROV,以及类似潜龙一号和潜龙二号的AUV。如今,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拥有深海载人潜水器。
我国在载人潜水器的研究上,虽然较1960年的“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晚了整整半个世纪,但发展至今,已后来居上,基本与世界的脚步齐平。
2001年,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了《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使得我国在东北太平洋海域获得了万平方公里、拥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矿区。这意味着我国正式进军深海海底资源勘探开发,开发载人潜水器等深海勘探开发装备已是刻不容缓。2002年6月,科技部正式把7000米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列为863计划“十五”期间重大专项。
2012年6月27日,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深度纪录。在当时,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工作深度一直被日本“深海6500”号载人潜水器所保持,最大工作深度6500多米。这意味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
自蛟龙号成功之后,我国的载人潜水器研发已开始向着万米级挺近。最新公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中,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及全海深无人潜水器的研制工作已经正式启动。与此同时,由民资支持的万米级载人深潜器“彩虹鱼挑战深渊极限”项目也已经启动。万米级无人潜水器是载人潜水器研制的“探路先锋”,同时也是关键技术和设备的“验证平台”。“彩虹鱼挑战深渊极限”项目的一号着陆器已研制成功,并跟随“张謇”号首航到南太平洋,计划在8000多米深的新不列颠海沟现场采集微生物、宏生物、沉积物等样品。
目前我们对深海的探索仍微乎其微,但仅仅是这点微乎其微的探索成果,已经让我们看到海洋潜藏的巨大资源。随着载人潜水器的不断发展,相信它将带领我们去探索更加神秘的海底世界!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