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最根本的差别是:法德理性主义的标准是追求一致性,而非适用性。它关注的是建立秩序井然的逻辑关系,不问这些关系是否反映了有关现实世界的知识;与此相反,英美经验主义更注重试验,热衷于从经验中学习,而非不加试验地一往直前,更很少留心严格的一致性和漫长的证明步骤。
由于上述差别,在政治秩序安排上,两种传统带来了两种不同的民主形式。比较而言,英美经验主义更倾向于现实的功利主义,而法德理性主义较易于脱离实际或远离于此,更着重于理想的实现。从历史上看,前者是英美式民主,后者可以认为是法国式民主。下面我们就讨论以下两者的区别。
首先,从革命发生的模式来看,法国式的民主是诞生于一次革命的决裂,英美式民主则是一个渐进的,有着很大连续性的历史发展过程。英国的两次革命在政治上并未主张一切从头开始,只是恢复了英国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就是早期的盎格鲁撒克逊宪法。
其次,两种民主都以人民主权作为起点,但对“人民”的理解却不尽相同。英国宪法不承认“人民”之类的实体具有宪法上的地位;而美国人也很少提“什么是民主”的问题,只是更多地关注“民主如何运作”,美国人甚至更多地强调民主的工具性而非人民主权的概念。
再次,两种民主的终点归宿不同,即操作民主的主体不同。英语国家的人习惯上说“政府”,但法德人总是言“国家”,这又是抽象程度上的不同。理性主义者关心的是国家而非政府,更不关心各种类型的各基层政府。这也是因政府变动不定,国家稳如泰山之故。
扩展资料
(一)应然与实然、事实与价值不容混同。对于应然与实然、事实与价值的不同态度,导致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在许多问题上的分野和处理方法上的不同,其结果也大相径庭。尤其是在社会政治秩序的安排上,更是如此。
理性主义由于混同事实与价值,甚至以价值取代事实,用应然代替实然,结果导致了用理想主义代替现实主义,以主观理性建构取代客观实际的做法,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推行的卢梭理论实践便是一例。
首先,价值虽然不能从事实中导出,但它必须基于事实或其客观结果;其次,价值作为人类的理想目标,又可以通过调节人类的过于功利性的行动,而发挥导向、批判和规范作用。因此,实然与应然要区分开来,不能用应然取代实然,以免使价值越位为事实。
同时,也应看到,应然建基于实然之上(注意:不是从实然导出),不能完全离开实然谈应然,两者有区别,但也有关,正确对待两者,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二)理想不能取代现实。理想属于价值理性,价值理性虽然较之于算计的工具理性,更能体现人的崇高,对于社会进步而言也更富革命性,但是,以价值理性取代工具理性,以理想和信仰取代现实,往往会使人的崇高之举陷入空想、盲动,成为悲剧。
而在社会的常规状态下,则会打乱社会的正常秩序并造成人的激进心态。也正是在这里,理性主义者走过了头,把事实与价值混为一谈,用理想(价值)取代事实(现实),只要求按照理想行事,只要是合目的的,合信仰的,一切手段都是合理的,至于行为的后果则无关紧要,也无须为此承担责任,理想的目标就是一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