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路况很好,一马平川,车子都没有,怎么这台车子,感觉已经慢得要被电动车反超了?
有可能是因为对方的车子比较一般,也有可能是因为碰到了新手,还有可能会因为碰到了手机党,那么谁占得更多,我们来看一看。
首先,速度感其实是一种感觉,那就意味着:感受到的速度可能和实际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人类工效学》期刊上面有论文,《司机的速度感与视觉疲劳》里面的解释:速度感是一个与视功能有关的现象。
景物位置的变化,就会引起视网膜上面对应细胞的兴奋,这种兴奋传递到大脑,就能让人感觉到景物「唰唰唰唰」的速度了。
人的眼睛又不是平面的,是个球体,好不好?
所以说,人眼感受到的速度,其实并不是景物实际运动的线速度,而是景物在人眼球上的一种角度的变化,是角速度。
这就意味着:即使是同样的车速,但观察路面的角度不一样,人产生的速度感也是不一样的。
就好比:同样是麻辣火锅,不同口味偏好的人,吃起来感受也是不太一样的。
喜欢吃辣的,觉得吃起来好爽好爽;不喜欢的,可能会觉得除了麻辣:“我刚才吃的是肉,还是豆腐?”他已经尝不出来了。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当车速一定的情况下,角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司机眼睛的高度和视线的俯角。减小视线的俯角、增大眼睛的高度,都可以减小角速度。
怎么理解?简单地讲就是:车子车身越高,车头越长,车子开起来,给人的感觉就越慢,反之则越快。
比如说:劳斯莱斯这种,车头老长老长的,车身也相对是比较高的,豪华气派,对不对?确实对人的视觉刺激就是比较小,可以让人开得更快。
即使是2个驾驶员,驾驶的水平一模一样,如果车子不一样,而且不看速度表的话,其中一个也有可能会变成另一个人眼里的龟速车。
一个是劳斯莱斯,还有一个有可能是我自家的小破车,是吧?
再一个就是:新手司机的确也是更容易产生“龟速行车”这个情况的。
上海交通大学有篇论文,《驾驶人危险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上面讲:年轻新手驾驶人的危险感知水平是普遍低于有经验的驾驶员的。
年轻新手对车速和车距的判别,通常也是存在偏差,而且在感知危险并采取应对策略上面,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
就好比说:早上街边卖煎饼的摊子,老手火候可以控制得很好,「嗯哈」一下,2分钟做1个。
新手的话:「咦哎呀」焦掉了,我再重新来做一个,就有这种情况。
也就是说:新手在开车的时候,通常更容易对车速产生恐惧感。
「哦哟哟哟哦哟哟哟」一直是:一种是不停地往后,一种是「诶哟哟诶哟哟」不停地往前,对不对?
这种速度感在刺激眼睛之后,最终会通过神经通路传到杏仁核,调控恐惧情绪的产生,下意识就会越开越慢,成为别人眼里的龟速车。
最后,路况很好,却依然开得很慢,也有可能是司机正在分心做别的事情。
北京交通大学有论文,《分心驾驶行为对交通安全影响机理与建模研究》上面说。
它把驾驶人除了进行车辆操控、监控道路环境等驾驶主任务之外,所进行的其他和驾驶无关的活动,统称为“驾驶次任务”。
这些驾驶次任务会不同程度地占用驾驶人的视觉资源、认知资源和动作资源,与驾驶主任务产生竞争。
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执行驾驶次任务的现象,就被称之为“分心驾驶行为”,土话叫做“忙不过来”和“开小差”。
论文里面还说:车速是最能直接反映车辆行驶状态的指标。
当驾驶人执行较为复杂的驾驶次任务的时候,往往将会降低车速作为补偿措施,来降低分心带来的风险。
就好比说:在切菜的时候,边上有个人陪我聊天、唱歌,然后iPad点一下,一边切菜,还有个人拿快递,还有个小孩子跑过来说:“带我出去玩。”
你还会像平常一样「哒哒哒哒」在那边切?肯定是切得相对是慢一点的,不然的话,把手指都切掉了,差不多这种感觉。
如果说,明明路况很好,前面的车子不知道是干嘛,在路上爬,很有可能这司机在玩手机,车子甚至还在左右飘,很危险的,千万别这么干。
如果是在高速上面龟速行驶,那这还属于一种违法行为的。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上面有讲过的: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低于规定最低时速,是要扣3分而且要罚款的。
如果真的碰到这种情况,是可以用记录仪记下来,再对对方进行举报的。
举报的方式各地有可能有差别,但是打当地的交管局电话肯定是行得通的。
为什么又有这么个情况?他开得很慢,全部都堵死了,或者他故意开得很慢,把我憋得受不了了,那可以考虑一下。
不然的话,就换一个道走掉好了,大家各自有各自的难处。
规矩是规矩,规矩怎么定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100条有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并及时调查核实,反馈查处结果。
所以总得来讲的话:路上遇到龟速行驶,有可能是对方的车子不够贵,也有可能是碰到了新手,或者干脆就是在玩手机。
如果是在高速上面碰到龟速行驶,你要是气不过,边上也不让走,活生生堵在那边,前面一个车子还没有,一路陪伴我们走了500km。
那用行车记录去举报一下,我自己从个人角度来说,也能理解,对方要扣分、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