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代人物印象之top1是锦衣卫,原因也简单,名字好听好记,加之影视剧中甄子丹、张震、任嘉伦等塑造的经典形象,寡言、神秘、强大,总与帝王权谋相连,也似乎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最近的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看到明代部分《入跸图》和《徐显卿宦迹图册·皇极侍班》,两图中楼阁宫殿、百官仪仗,宏伟气派,浩浩荡荡。 不知这类仪仗中,哪些会是大名鼎鼎的皇家警卫队。[得意]
作为公务员,他们比一般武将更亲近皇帝,是皇帝的鹰犬。他们分明与中官不同,又频频和东西厂一同出现,使得厂卫成明朝特务机构代名词。可 历史 上的锦衣卫究竟是什么样?如此近臣,衙署离皇宫多近?办公室又在今天的什么位置……小朋友的问号已经充满了脑袋,急需一探究竟。
1.建立
明初为巩固皇权,军政情报机构锦衣卫设立,衙署在通政司南,设经历司,南北镇抚司等。其中经历司管文书,南镇抚司管本卫内部刑律军匠事务,北镇抚司专管诏狱。诏狱是由皇帝直管的,锦衣卫奉旨缉捕刑讯。狱内环境极其恶劣,是夏热冬冷、隔音极好的地下室,查验严格,不得探视。这也是锦衣卫狱神秘凶残的原因之一。
2.品级
锦衣卫队伍庞大,根据王世贞《锦衣志》,锦衣卫指挥使司最高长官为指挥使,从三品,后改为正三品。 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 卫镇抚,五品;所千户,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试百户,从六品; 所镇抚,七品。其下设有将军、校尉、力士等众多。
3.形象
他们直接对皇帝负责,作为明朝公务员,天子亲军二十六卫之一,锦衣卫一直像它的名字一样秀,除刑狱缉捕外掌侍卫,重要场合着制服,大红蟒衣飞鱼,绣春刀在手,随侍皇侧,风姿威仪自不必说。
锦衣卫形象大多冷血无情,令人闻而生怯。其实说到底,它的设立是为皇帝办事,巩固皇权。历任首领,有穷凶极恶者,如纪纲、钱宁,也有谨信识大体者如牟斌、陆炳。明朝唯一“三公兼三孤”桂冠获得者陆炳,母亲是嘉靖皇帝乳母,火灾中救驾有功,后深受皇帝宠爱,累迁至左都尉。结交阁臣夏言、严嵩、仇鸾等,权倾一时。在多起大狱中保全善类,折节士大夫,未构陷一人,颇得朝士称赞。去世后,赠忠诚伯,谥武惠。
4.结局
辉煌至联姻亲贵、羽翼满朝,始终荣遇。一朝江山改,锦衣卫之荣华身份立马化为 历史 尘埃。顺治初年依明旧制设了锦衣卫,但只管侍卫仪仗,这还不算,二年便改为銮仪卫,从此锦衣卫化为 历史 名词,隐于史册。
二、锦衣卫旧址今何在?
根据《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大明一统志》、《天府广记》,明代锦衣卫设在皇城西侧,大明门(今毛主席纪念堂位置)以西的大时雍坊内,通政司南。
据《日下旧闻考》,锦衣卫旧址在清代成为刑部公署,其大堂壁间旧有锦衣卫题名碑。刑部以南的大理寺,相传是南镇抚司旧址。
到1906年,刑部更名为法部。1911年南京国民临时政府成立后改为司法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这一带一度作为司法检察机关所在地,直到1958年才修建了人民大会堂。
2010年10月,人民大会堂西门内基建施工过程中,出土石碑一通。书者为当时的太子太傅、锦衣卫堂上佥书、掌司事、管司事、右军都督府左都督许显纯,内容是对1627年(明天启七年)锦衣卫北司兴建伏魔祠一事的记述。
许显纯性残酷,依附魏忠贤而残害朝廷名士,其中就包括大儒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碑文中提到的“既典司刑,朝多罪狱,益懔悸弗堪”,(理北镇抚司以来,朝廷多诏狱罪案,愈加懔悸不堪),也印证了《明史》记载的“北镇抚司专治诏狱”。另外,“欲于堂之东构...数...,立帝圣像,昕夕焚礼,以为瞻型......建祠必于东者,迎生气也;必于堂之东者,便瞻型也......”,说明伏魔祠当时应建于锦衣卫北镇抚司大堂之东,此石碑出土于人民大会堂西门内,则锦衣卫北镇抚司在西门外,今人大会堂西路位置。
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立,浮沉变迁,衙署后成清代刑部和民国司法部,位置在现在的人民大会堂西南。六百多年过去,我们走过人大会堂西路时一定无法想象,当年的高级刑狱是如何的修罗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