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走上互联网,成为中国第一个上网的媒体。
互联网周刊不是水刊。经过查询互联网周刊杂志是国家级期刊,该刊由科学出版社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的正规期刊。所以互联网周刊不是水刊。《互联网周刊》创刊于1998年,伴随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脚步成长至今,完整见证和记录了网络时代的风云变幻,潮落潮起,是中国互联网和IT业界最成功的主流商业杂志之一。
网络新闻媒体也称作“互联网媒体”、“第四媒体”,是以互联网作为信息平台,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话等作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1995年至 1998年,网络媒体开始步入中国传播领域。中国网络新闻的真正“鼻祖”是《中国贸易报》的网络版,是中国新闻上网的先行者。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纷纷上网,成为了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初级阶段。1998年底,全国电子报刊总数为 127家。到 1999年底,全国上网报纸达到 1000多家。2000年底,在全国一万多家传播媒体中,有2000多家媒体上了网。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网络媒体逐渐兴起。1998年,网易和搜狐开通了新闻频道,新浪于 1999年4月改版推出新闻频道,及时发布国际、国内、社会、体育、娱乐等各种新闻信息。门户网站的出现给网络传播领域带来了一个新的变化,被认为是网上信息中心的门户网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网民最快捷的信息获取源。目前,国内较大规横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和中华网等,它们都拥有自己的用户群,也共享着相当部分的用户。2000年、2001 年这一时期,人民网、新华网、千龙网等政府统管下的新闻网络体系逐渐形成,中国网络新闻的基本格局在这一时期形成。2002 以后,新闻网站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影响力来说都进一步壮大,门户网站也在不断创新,网络媒体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播媒介。1996年广东南海音乐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等率先开办了网上节目,1997年在网上连续48小时直播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同年,中央电视台通过网上视频开始播出部分节目。1998年 12月 31 日,上海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合作首开大型活动网上视频直播先河,但由于带宽的限制,当时能够欣赏到网络直播的网民寥寥可数。网上广播到 1999年后才开始在互联网络上崭露头角,到2002年底,全国有近200家广播电台在互联网络上开办了网络电台或实现广播节目网络播出。2000年以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宽带网络的普及,网上电台、电视台逐步发展起来。2001年,北京、上海以及东部一些发达省份纷纷开设视频点播服务。2004年以后,随着P2P流媒体在国内的出现和投入商业运营,以PPLive、PPStream为代表的P2P流媒体平台有了长足发展,功能方面实现了直播、轮播和点播,内容上也拥有了一定数目的电视台整频道播放和其他视听节目。2005年,国内诞生了第一家视频分享网站土豆网。2006年,国内视频分享网站数量已达到 150家。2006年4月,新的“央视国际”()网站成立,采用新技术向全球推送电枧和网络节目,覆盖 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年经营收入超过 1 亿人民币。此后,网络电视台、网络广播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今后,随着 3G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手机为终端的新的传播领域将为网络电视台、网络广播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体虽然有了很快的发展,但是依然规模较小,实力偏弱。2006年,网易和新浪网的营业收入分别是21亿元和28亿元入民币,而Google仅第四季度总营收就达32亿美元。同时,由于发展时间短,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网络媒体的发展的路程还很长,但是发展前景难以限量。
媒体是这个1995年1月12日,《神州学人》杂志开中国出版刊物上网之先河公司是这个1995年5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成立
1995: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 1995年5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成立,最初的发起人主要有张树新、姜作贤、刘杰等人。拥有媒体从业经历的张树新显示了在宣传推广上的卓越能力,瀛海威迅速获得了惊人的知名度。据当时的媒体报道,瀛海威“就像传教士布道一样,向中国人宣讲何谓Internet。” 张树新的目标是做中国首批的互联网接入商(ISP)。但是,当时市场环境远未成熟,中国全部上网人数还不到8万人。次年1月,号称中国第一个全国网的ChinaNet才正式开通。在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并不知互联网为何物时,除了ISP外,瀛海威还要是肩负着培育市场的Internet概念的“普及商”,并要负责内容制作,充当ICP的角色。 1996年9月,中国兴发集团()对瀛海威进行投资,瀛海威的总股本变为8000万元。在强大的资金支持下,这个小公司迅速成长为中国互联网的标杆。当年底,瀛海威已经成为北京知名的ISP。瀛海威更大的梦想是构建一张大网,这个宏大理想曾被视为将“书写着中国ISP传奇”。但是,不成熟的市场环境很快让瀛海威见识到自己面对的困难。 拿到8000万元投资后,张树新想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组建自己的网络。瀛海威以重金租用了两条通信线路,一条是卫星线路(VIST),一条是国家数据专线(DDN)。公司上下一心,夜以继日地建网。在瀛海威的计划里,1997年要在全国建起20个城市结点,1998年达到40个,让这些城市的用户可以自由漫游。不过,即使不算通信线路的费用,每个结点的开办费用都在200万~?300万元,8000万元其实花不了多久。 1997年春天,全国大网和上海、广州等8个城市的结点开通。但是,中国电信的一记重拳,让瀛海威的这些努力几乎立即付之东流。同年,中国电信进入互联网络接入市场。它并不提供任何内容,也没打算培育市场,但低廉的Internet访问价格就足以使瀛海威的“大网”身价暴跌。在中国电信的挤压下,到年底时,瀛海威已经出现巨亏。 当然,张树新的冒进和对市场的乐观判断,让瀛海威雪上加霜。事后有媒体评价说,张树新对企业形象宣传游刃有余,当企业转入实质性经营后,却明显后劲不足。有人评论说,张树新始终没有明白,老百姓究竟需要一张什么样的网。 1998年6月,由于亏损严重,并且后继资金匮乏,大股东兴发集团与张树新产生冲突。危机四伏中,张树新黯然宣布辞职。2001年,瀛海威开始大量裁员,公司的业务发展一直举步不前。至此,它开始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三年后,一代互联网先锋瀛海威彻底从人们的视野中无声地消失了。
316 浏览 3 回答
261 浏览 5 回答
87 浏览 3 回答
188 浏览 4 回答
299 浏览 9 回答
297 浏览 5 回答
133 浏览 3 回答
114 浏览 6 回答
260 浏览 5 回答
247 浏览 3 回答
299 浏览 2 回答
240 浏览 6 回答
350 浏览 4 回答
101 浏览 4 回答
115 浏览 4 回答
136 浏览 6 回答
109 浏览 2 回答
274 浏览 5 回答
151 浏览 3 回答
229 浏览 4 回答
250 浏览 2 回答
320 浏览 4 回答
263 浏览 3 回答
232 浏览 5 回答
148 浏览 7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