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现有17校园文化生活(13张)个系,设有教育管理、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音乐学、美术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技术学、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用美术、艺术设计、应用化学、现代文秘、财务会计、电子商务、金融英语、经贸英语、环境保护、工商管理、网络与多媒体等30多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自2003年起,学院面向全省5年制师范毕业生先后开办了汉语言文学、英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计算机、音乐、美术等7个“专转本”专业。学院设有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江苏省中学教师培训中心、马列主义教研室、德育教研室、体育教研室、人口教育教研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教育培训服务中心等教育科研和教学辅助机构。 物理系以培养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合格中学物理教师以及向教学科研机构输送优秀人才为主要目标。为适应科技、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增加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目前,除物理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外,强化了信息技术和其他综合性课程,形成了“宽口径,多方向”的办学特色,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优秀的教师素养和良好的就业适应能力。目前物理系设有物理学普通本科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物理学专业在专业基础课修完后分为物理师范类和信息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在中学教师(专升本)物理专业中分设物理教育和科学教育两个专业方向。同时积极参与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多次举办物理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和其他各类培训班。物理系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以上职称占40%以上。长期以来形成了“严谨求实”的教学传统。毕业的学生中已有特级教师多人,不少学生走上各类学校的领导岗位。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原省教育厅副厅长周德藩本科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物理系。物理系对本科生的要求严格,使得绝大部分毕业生能够胜任物理教学的任务,各中学名校如南师附中、南京外国语学校、金陵中学等遍布物理系的校友,同时在各大研究型名校(南京大学等)深造的同学表现优异。物理系大部分教师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复旦大学物理系等,其中数位教师曾出国出境访问学习如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台湾各高校等。物理系下设四个教研室:理论物理教研室、实验物理教研室、 电子技术教研室 、中学物理教研室。实验室有:普通物理实验室、无线电物理实验室、中学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EDA实验室等 地理系创建于1952年10月,1958年2月组建成地理科学。1978年3月学院复办,开始复建地理专业,1984年恢复地理专修科并招收普高专科生。1987年9月成立地理系,招收函授地理教育本科和普高地理教育专科学生。1997年开始招收普高地理专业本科生。目前,地理系已发展成为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成人高等教育并重,本科、专科并举,职前职后联系,培养、培训兼顾的教学机构。现有地理科学、旅游管理两个普高本科专业,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和酒店管理(中澳联合办学)三个专科专业。全日制普高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600多人。地理系已建成了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在职专业教师20人。其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 %。教师中获博士学位的 5人(另有3人博士在读);获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0 %。教师队伍中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2人,院学科带头人3人,院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教师队伍敬业精神强,团结协作好。另外该系还聘请了一些兼职教师,还常聘请南师大、南大等校外专家来校讲学。 地理系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现建有天文观测室,气象气候实验室、地质实验室、地质地貌标本陈列室、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GIS实验室、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前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中西餐饮实训室。该系建有资料室,有几万册专业书籍和专业期刊向教师和学生开放。该系还建有野外实习基地,地理教育实习基地和旅游实习基地。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 中文教育系始建于1952年初创时期。1958设语文教研组。同年7月,设中文系;8月,改设中国语文学科,并建立党支部。1959年5月9日,经省高教厅批复同意,中文科 改建为系。“文革”结束,学院复办后,1980年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正式建立,并于同年招收首届“专升本”班,是全国同级教育学院中最先成立的专业之一。目前中文系的任务,主要是承担我省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作为基础性学科,中文教育系拥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独特的管理模式与理念,全系师生以“崇德、敬业、求真、创新”为工作和学习的准则。复办以来截至2001年底已培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近7000名(其中自学考试毕业生2000余人),专科生4000余名(其中自学考试毕业生3000余人)。同时,本专业也逐步成为培养优秀语文教师、语文教育专家的摇篮,迄今为止,已有30余名毕业生成为中小学教育战线上的特级教师。 中文教育系目前分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文艺理论及学科教育等四个教研室,能开设必修、选修课程近40门,专业设置比较合理。 外语系是一个具有师范性质的英语专业系科,承担着四年制英语本科学历教育、中小学教师专升本教育以及师范类专转本教育等任务,同时还是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科和本科的主考单位,也是国家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确定的国家级和省级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外语系现有教职工33人,专任教师30人,其中正副教授10人,讲师10人,外籍教师3人。曾先后有多名教师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丹麦、泰国等国家长期进修或短期考察。此外该系常年聘请外籍教师2-3人,还较固定地聘请了一批兼职教师,其中既有高校英语专业教授,也有中学特级教师及省级名教师。外语系拥有设施一流的多媒体语言教学系统,红外线双向语言教学系统及语言实验室。外语系是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的创始单位之一,而江苏省中小学外语专业委员会曾长期挂靠本系,由本系领导担任理事长和秘书长。目前本系是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有1位同志担任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3位同志分别担任省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和副秘书长,2位同志担任省外国文学学会理事,2位同志获曾宪梓基金会教师奖,1位同志被评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外语系和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泰国的高等学校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可以互派教师和学生到对方学校学习与进修并获得相应的学士、硕士学位。 1952年设置了数学专修班;1958年2月设立数学科,1958年成立数学系;1978年设立数学教研室,教师主要来自江苏省中小学教材编写组;1984年恢复数学系;从此,数学系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数学系更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2004年计算机专业分离出去,成立信息技术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再次更名为数学系。数学系目前具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全系共有在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00余名。在学分制模式下,实行强基础、宽口径、出精品、求特色的本科生培养战略,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每位本科生入学后,都由一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导师。自1984年恢复数学系以来,已培养数学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500多名。有的本科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家教学名师,有数十人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有5名在著名高校工作,有的已为博士生导师。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2位成特级教师,更多的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单位学科带头人或教学骨干。除此以外,数学系现有省内函授点20余个,班级40多个,函授学员近2000名。建系50多年来,数学系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本专科毕业生近万人,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著的贡献。数学系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现有专任教师17名,其中3位教授, 7位副教授,2位讲师。有3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具有硕士学位,一位博士在读,一位硕士在读。有两位教师分别在东南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兼授硕士研究生课程,并担任硕士生导师。一位教授主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3位教师分别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有2位教师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位教师被评为院学术带头人。1位教师参与了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成为国标版教材编写组核心组成员,在中学数学界享有盛誉。数学系设有几何与代数教研室、函数论教研室、应用数学教研室和中学数学教育教研室。经过长期的重视和建设,各教研室在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概率统计、函数论、图论与组合优化、中学数学教育等方向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数学系研究队伍阵容强,后劲足,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取得喜人的成果。特别是近五年来,在 SCI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十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有2位教师分别获得院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双优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在两院举行的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的有2人次,获得三等奖的1人次,多位教师获院优秀教学质量奖一、二等奖;1位获院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1位青年教师获院“十佳园丁”称号。多位教师在院举办的教学成果奖评比中取得嘉绩。 生物系始建于1958年,1961年因国家政策调整停办,1984年恢复生物专修科建制,1988年撤科建系。生物系现设有四年制生物科学(师范类)一个本科专业,三年制科学教育(师范类)和生物制品营销(非师范)两个专科专业,在籍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235人、成人专升本函授学员202人。生物系拥有一支师德好、教学与科研俱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7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6名、高级实验师2名,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9人,正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人,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培养人选1人,院重点培养的学科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等。生物系下设现代生物学和基础生物学两个教研室,一个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学实验室下设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室、中心实验室和中学生物学技术等10个实验分室,能够较好地满足四年制本科实验教学的要求。生物系教师十分重视学科研究和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江苏省科技计划开发项目等省级以上项目7项,市级以上项目多项;在国外科学刊物及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教学研究方面,该系教师先后主持全国教育规划“九五”“十五”部委级重点课题及江苏分课题、教育部师范教育课题、江苏省教委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课题等多项研究,主持编写了《全国中小学教师进修高师专科生物教育专业教学大纲》1本,主编和参编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各种教材、教参近20本、中学生物电教片多部,网络课程建设和多媒体 教学课件制作也都走在学院前列。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教学研究室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高等教育研究所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 幼儿教育研究所 特殊教育研究所 基础教育研究所 职业教育研究所 终身教育研究所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期刊:《江苏教育研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物理学系普通物理实验室 无线电物理实验室 中学物理实验室 近代物理实验室 电子电工实验室 计算机原理实验室 EDA实验室化学系无机化学实验室 分析化学实验室 中学化学教研室 有机化学实验室 物理化学实验室 化学化工教研室生物系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 汉语教研室 中国近现代文学教研室 综合教研室历史系中国史研究 世界史研究 地方史研究 教学法研究实习基地:江苏省工艺美术馆 中国近代史博物馆 黄桥新四军纪念馆音乐系江苏地方传统音乐教学研究中心 计算机音乐教学研究中心 合唱艺术教学研究中心美术系国画教研室 西画教研室 设计教研室 理论教研室 电脑美术工作室数学系函数论教研室 代数几何教研室 应用数学教研室 数学教育教研室地理系天文观测室 气象气候实验室 地质实验室 地质地貌标本陈列室 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 GIS实验室 模拟导游实训室 模拟前厅实训室 客房实训室 中西餐饮实训室现代传媒与教育技术系教育技术学专业教研室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研室 公共课教研室 教育技术研究所教育管理系教育学教研室 心理学教研室 管理学教研室 政治经济系政治教研室 经济教研室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江苏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