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完
春秋时齐国大夫。即田敬仲。陈厉公子。前672年,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他与寇相友善,恐祸及身,出奔至齐。齐桓公使为工正,列为大夫。自入齐后,由陈改姓田氏。死后谥敬仲,为田齐始祖。
2、陈胜
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3、陈霸先
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保卫了汉文明和汉文化,让饱经战乱的南国大地脱离了水火,有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阶段开创了我国江南文化经济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动乱时期。陈霸先受到重用不久,就遇到了“侯景之乱”, 是梁朝末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的一场反叛梁朝统治的战争。公元549年,侯景攻入了梁朝都城建康,梁朝皇帝被困饿死。
4、陈后主
(553-604),南朝陈皇帝。即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嫡长子。天嘉三年(562)立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宫室,亲信佞臣,不理政事。
恃长江天险,不设边防。祯明三年(589)隋军直入建康,被俘至长安。隋仁寿四年卒于洛阳,追封长城县公,谥号炀。明人辑有《陈后主集》。
5、陈硕真
(620—653),女,唐代睦州雉山梓桐源田庄里(今浙江淳安县梓桐镇)人,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的起义军的女首领。自称文佳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女人。
6、陈尧咨
(970—1034),四川南充人,字嘉谟,陈省华第三子。咸平三处(公元1000年)庚子科状元,历任将作监丞、通判、团练副使、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工部郎中、永兴军节度使、安国军节度使、武信军节度使等职。
7、陈文龙
(1232—1277),莆田人,莆田玉湖陈,宋代抗蒙古军队民族英雄,保卫莆田,陈文龙全家殉城,满门忠烈,其从叔陈瓒、弟陈用虎,族人陈吊眼皆忠贞不屈,为国捐躯。
原名子龙,字刚中,号如心。宋咸淳四年(1268)考取状元,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授镇东节度判官,有“不屈不挠,不可干以私”之誉。
8、陈友定
福建人 ,男,元朝福建行省参知政事和军事将领,参加平定 福建 福州 、莆田、泉州等地的亦思法杭兵乱。
不会呀,你用8848都没人打你(只要你别乱搞)你还会多人多“朋友”
陈胜(?-前208),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一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陈汤,汉族,西汉山阳瑕丘人,汉帝国大将。西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保卫西汉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陈琳(?-217),汉末文学家。字孔璋,东汉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陈登,字元龙,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为人爽朗,性格沈静,智谋过人,少年时有扶世济民之志,并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陈宫(?-198年),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谋士、大将,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陈群(?-236),三国时魏国大臣。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陈震(?—公元235年),字孝起。荆州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著《三国志》。陈霸先,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保卫了汉文明和汉文化,让饱经战乱的南国大地脱离了水火,有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阶段开创了我国江南文化经济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陈后主(553-604),南朝陈皇帝。即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嫡长子。陈庆之(484-539),南朝梁将领。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幼从梁武帝(萧衍),颇受信任。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弓弩,但深得军心。梁武帝大通二年(528),魏北海王元颢降梁。武帝令他率七千人送元颢回北方。次年,入洛阳(今属河南),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无不胜利。未几,以兵少受挫,退回南方。创下七千对五十万的神话,毛泽东主席曾有极高评价。不过真实情况有待考证。后历任北兖州(今山东兖州)南北司二州刺史等职。卒,谥武。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陈袆,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陈文龙(1232—1277),莆田人,莆田玉湖陈,宋代抗蒙古军队民族英雄,保卫莆田,陈文龙全家殉城,满门忠烈,其从叔陈瓒、弟陈用虎,族人陈吊眼皆忠贞不屈,为国捐躯。原名子龙,字刚中,号如心。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一年(1351)从倪文俊起义,为徐寿辉军薄掾,因功升为元帅。十七年杀倪文俊,兼得其众,任平章。后连克江西,福建诸郡。至正十九年挟持徐寿辉迁都江州(江西九江),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建都江州,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二十三年率军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大败,中箭死。陈圆圆,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苏州妓女。吴三桂纳为妾。陈永华(?-1680),郑成功谋士。字复甫,福建同安人。明末秀才。陈名夏(1601-1655),清臣。字百史,江苏溧阳人。明崇祯进士,官修撰。后降李自成。福王时列从贼案。顺治初降清复官。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陈化成:(1776-1842)是鸦片战争时期,守卫吴淞,英勇抗英著名将领。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中国新文化运动发起人和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陈济棠(1890—1954年),陆军一级上将,1935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陈绍宽(),前国民党陆军、海军一级上将。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陈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陈锡联-,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湖北省红安县人。陈再道(1909年-1993年),湖北麻城人,上将军衔。武汉军区原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是中央军委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委员,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陈再道回忆录》。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宁(今为修水)人。国学大师,中华民国时期就是全国著名的教授、历史学家、诗人、学者。曾任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解放后,陈先生曾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著有《陈寅恪集》等。陈垣(),汉族,广东新会(现广东省江门市境内)人。字援庵,又字圆庵,出身药商家庭。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为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毛泽东主席称他是“国宝”。[3]
“学生”就是“学习生东西的人。”因为已经熟悉的东西,没必要再学了,只用去实践验证就可以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世界很大,社会在发展,人们遇到的生东西也太多,如果不学习,个人就没法发展,社会人类也没法进步。也就有一些谦虚好学的人去请教长者智者,向他们学习生东西。一种解释,学就是学者,生就是生员。古时,学者是指一切做学问、学知识的人;生员,则是应考的人。学生的称呼有太学生、国子生,学子,学生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如医院、研究所)学习的人也自称学生,以前与学生的性质相似的还有徒弟、弟子等等。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幼儿园学生、小学生、中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专生)、高等院校学生(专科生/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等。学生的称呼有太学生、国子生,学子,学生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如医院、研究所)学习的人也自称学生,以前与学生的性质相似的还有徒弟、弟子等等。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幼儿园学生、小学生、中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专生)、高等院校学生(专科生/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等。春秋时代,学生就被称为“学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郑玄注曰:“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是故“衿”字现在应该读入“今”。
我觉得不会吧,每个人的这个家庭情况都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你的这个就是如果是用这个我觉得应该是不会的,不需要担心的?下面是关于高中生的扩展资料。基本解释在学校接受学习教育的人。接受他人的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古代一种自我谦虚的称呼,多用于晚辈对于长辈请教或学习或尊师等行为。就是学习他人东西的人。拓展解释:“学生”一词还强调了学生的责任:先学而后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或是在校学习的人。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生是生、化的意思。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先学而后生,不仅首先要充分的学习和领会老师的知识和智慧,还要在老师的知识和智慧的基础上有所生、化,有所提高。详细解释学习养生之道《庄子·达生》:田开之见周威公 , 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 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学养生之道也。在校学习的人《后汉书·灵帝纪》:“﹝光和元年﹞始置鸿都门学生。”李贤注:“鸿都,门名也。於内置学,时其中诸生……至千人焉。” 唐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子舘学生三百人。”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大致是书院刚成立不久,学生们即爱议论时政,臧否人物。”借指向人家学习某种知识或经验、技能等的人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名臣》:“宰相王溥父祚 ,少为太原掾属。宿州防御使既老, 溥劝其退居洛阳,居常怏怏,及溥为相,客或候祚 , 溥常朝服侍立,客不安席,求去。 祚曰:‘学生劳贤者起避耶?’”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学生》:“陈省华对客,子尧叟等列侍,客不安, 省华曰:‘学生列侍,常也。’”
学生,也叫学子;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如医院、研究所)学习的人也称学生,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幼儿园学生、小学生、中学生、高等院校学生(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等。学生是一种身份的名词,具有学籍的人都统称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或是在校学习的人。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生是生、化的意思。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先学而后生,不仅首先要充分的学习和领会老师的知识和智慧,还要在老师的知识和智慧的基础上有所升华,有所提高。
◎ 学生 xuésheng (1) [student;pupil]∶在学校学习的人 (2) [disciple;follower]∶接受他人的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 xuésheng学生(学生)1.学习养生之道。《庄子·达生》:“ 田开之 见 周威公 , 威公 曰:‘吾闻 祝肾 学生,吾子与 祝肾 游,亦何闻焉?’”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学养生之道也。”2.在校学习的人。《后汉书·灵帝纪》:“[ 光和 元年]始置 鸿都门 学生。” 李贤 注:“ 鸿都 ,门名也。於内置学,时其中诸生……至千人焉。”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子舘学生三百人。”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大致是书院刚成立不久,学生们即爱议论时政,臧否人物。”3.借指向人家学习某种知识或经验、技能等的人。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 中国 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4.晚辈。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名臣》:“宰相 王溥 父 祚 ,少为 太原 掾属。 宿州 防御使既老, 溥 劝其退居 洛阳 ,居常怏怏,及 溥 为相,客或候 祚 , 溥 常朝服侍立,客不安席,求去。 祚 曰:‘学生劳贤者起避耶?’”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学生》:“ 陈省华 对客,子 尧叟 等列侍,客不安, 省华 曰:‘学生列侍,常也。’”5. 明 清 读书人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词。《金瓶梅词话》第七四回:“ 西门庆 道:‘也是 淮 上一个人送学生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个个是学生提拔,如今皆成大僚了。”《说岳全传》第十回:“学生祖上,原系世代武职,故遗下此剑,今学生已三代改习文学,此剑并无甚用。”6.方言。指男孩子。参考资料:汉典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
睹园林万花如绣。
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春,恣歌携手。
醉醺醺尚寻芳酒。
问牧童遥指孤村,
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作者:
宋祁(998-1061) 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仁守天圣二年(1024)与其兄宋庠同举进士。初任复州军事推官。召试,授直史馆。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曾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与其兄庠齐名,时呼“小宋、大宋”。因其词《玉楼春》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人称红杏尚书。为人喜奢侈,多游宴。其词多抒写个人生活情怀,未摆脱晚唐五代艳丽旧习。但构思新颖,语言流丽,描写生动,一些佳句流传甚广。原有文集一百五十卷,已散佚。清人辑有《宋景文集》;近人辑有《宋景文公集》;赵万里辑有《宋景文公长短句》。
赏析:
这是一首春日记游词。上片写浓丽的春景,下片写郊原踏青。燕子呢喃,万花如绣,柳展宫眉,海棠红透,迷人的春色,使游人如醉如痴。因而醉醺醺还向杏花深处去寻芳酒。这首词色彩绚丽,组织工妍,极尽春日游乐的酣畅。
薛砺若《宋词通论》:在晏氏父子与欧、秦等集中,咏春之作,总不免为离情愁绪所萦绕,而深透着诗人悲惋的意绪。在宋祁与张先的词中,则只见春日之酣乐,令人心醉,如宋祁的《锦缠道》和《玉楼春》词,写春郊之明媚,春意之撩人,均浮现在纸上。
请采纳,谢谢
陈尧佐进士及第,历任魏县、中牟县尉,撰写《海喻》一篇,人们惊奇他的志向。
以试秘书省校善郎知朝邑县,恰逢其兄陈尧叟出使陕西,揭发宦官方保吉的罪行,方保吉怨恨他,以事诬陷陈尧佐,降为朝邑县主簿。移任下邦县主簿,升任秘书郎、真源知县,任开封府司录参军事,升开封府推官。
因言事忤逆圣旨,降为潮州通判。修建孔子庙,造韩吏部祠,以教化潮州人民。
百姓张氏的儿子与其母亲在江中洗澡,鳄鱼尾随而吃掉其子,母亲不能营救。陈尧佐听说后为之伤心,命令两个小吏乘小船拿着网前去捕捉。
鳄鱼最为凶暴,不能网到,到这时,鳄鱼顺服被网住,陈尧佐写文章把鳄鱼示众街市而烹之,人们都感到惊异。 召陈尧佐回朝,任直史馆、知寿州。
当年大饥荒,陈尧佐拿出俸米做成粥供饥饿的人吃,官吏都献出大米,赈济几万人。改任庐州,因父亲患病请求辞官回家,提点开封府界事,后来为两浙转运副使。
钱塘江用竹笼装石筑堤,堤第二年就毁坏。陈尧佐请求放进柴薪装满泥土以坚固耐久,丁谓不以为是,陈尧佐政任京西转运使,后终于按陈尧佐的建议实行。
改任河东路转运使,河东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依靠石炭焉生,奏请朝廷免除税收。又减少泽州大广冶铁课税几十万。
改任河北,母亲年老请求就近侍养,召他纠察在京刑狱,为御试编排官,因安排等次失误被降官,监鄂州茶场。 召他同修《三朝史》,替代弟弟陈尧咨同知开封府,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于是授官枢密副使。
祥符知县陈诂治理严厉苛刻,手下官吏打算加罪陈诂,就使县空逃去,太后果然愤怒;但陈诂与吕夷简连亲,执政大臣以嫌疑不敢争辩。事情传至枢密院,陈尧佐独自说:“惩处陈诘则奸吏得计,以后谁敢再约束胥吏呢?”陈诂因此得以免罪。
陈尧佐以给事中为参知政事,升任尚书吏部侍郎。 生性勤俭节约,看见动物必定告诫左右侍从不要杀害,器物衣服坏了,就随时缝补,说:“无非是使之不全部被丢弃。”
号称“知余子”。自己写墓志说:“年寿八十二不为夭折,官一品不为低贱,使相接受俸禄不为耻辱,这三者大略可以归息于父母栖神之地了。”
陈搏曾对他的父亲说:“你三个儿子都当为将相,惟有中子颢贵而且年寿高。”后来果像陈搏所说的那样。
陈尧佐有《集》三十卷,又有《潮阳编》、《野庐编》、《愚丘集》、《遣兴集》。 本文来自【白话史】 /0/52/1146 陈尧佐一生为官清正,敢作敢为,不同常人。
他在陕西为官,告发地方官方保吉的罪恶,他因此被降为朝邑县主簿。在开封府作官,又“言事忤旨”降为潮州通判。
潮州发生鳄鱼食人,他下令捕获,具文数罪后当众烹杀。他在寿州作官遇到大饥荒,他带头捐奉米煮稀饭,救活成千上万的人。
他知永兴军发现前任官姜遵,为了讨好刘后,在京兆(今西安)修佛塔,大量毁坏“古碑碣充砖瓦用”。他马上向朝廷奏请停毁和修复,为了保护文物,他公然上忤刘后。
他在水利上的成就也是父兄中最大的。为防钱塘潮,他提出了“下薪实土法”。
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他发明了“木尤杀水法”。他在汾水两岸筑堤植柳防洪,成为长期造福人民的柳溪。
他的诗文书法也是父兄中最好的。他青年时期在阆中锦屏攻读,后又向隐居南山的学者钟放求学。
他初人仕途,就写了《海喻》一篇,“人奇其志”。继又具文烹鳄,“人皆惊异”,他的诗作没有《西昆》诗派那种浮艳之风,多写山水花木,寓志谈史,而且明白清丽。
如他写游《国清寺》一诗道:“南越第一寺,偶来心地真。却嫌桥下水,流去人红尘。”
他有集30卷,还有《潮阳编》、《野庐编》、《愚丘集》、《遣兴集》等文著。他坚持读书写字,到老不减。
宋史译文 列传第四十三 陈尧佐 宋庠 等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辈为河朔人。 高祖陈翔,为蜀州新井县令,因而安家在那里,于是为闯州板中人。
父亲陈省华字善则,事奉孟昶焉西水县尉。 蜀平定后,任陇城主簿,屡次升官至烁阳县令。
县属郑白渠为邻县强族所占据,陈省华全部去除堵塞,使水利公平得到,民众都依靠他,转任楼烦县令。 端拱三年,太宗亲自殿试进士,长子陈尧叟登甲科,当面致辞道谢,言词声调清楚明晰,太宗问左右说:“这是谁的儿子?”王沔以陈省华之子回答。
随即召陈省华为太子中允,不久判三司都凭由司,移任盐铁判官,升任殿中丞。 黄河决口于郫州,诏命陈省华掌领郓州政事。
不久任京束转运使,越级任祠部员外郎、知苏州,赐金鱼袋和紫衣。 当时正赶上水灾,陈省华救济流民几千户,饿死的人全部埋葬,皇帝下诏书褒奖赞美他。
任户部、吏部二员外郎,转任潭州知州。 陈省华聪明善辩有做官的才干,入朝掌领左藏库,判吏部南曹,提升鸿胪少卿。
景德初年,判吏部铨,暂代开封府知府,转任光禄卿。 原来规定,卿监坐朵殿,太宗以陈省华暂代管理京府,另设立位,升于两省五品之下。
陈省华以官府政事非常繁忙,请求宾客亲友不要拜访,大家都听从。 不久,因病请求解职,拜为左谏议大夫,再次表奏辞宫,未准许,皇帝手诏问候,亲自看药方配药赐给他。
景德三年,去世,享年六十八岁,特赠太子少师。 陈尧佐进。
一、译文
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摆宴席招待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文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写序文,大家都不敢担承。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
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
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
二、原文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三、出处
《王勃故事》
扩展资料
一、人物简介
王勃(649~676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二、字词注释
1、宿:事先。
2、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3、勃:指王勃。
4、泛然:轻松愉快之意。
5、语益奇:(勃文)更加奇妙(这里指一句比一句奇妙)。
6、矍(jué):惊惶貌。
三、作者简介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
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王勃故事
不管,即不经意不知觉。不知不觉间,时光飞逝,年少青春的面容已换作如今这副容颜。差不多就这意思。
浪淘沙令 宋祁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华换。到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
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
“月满、花满、酒满”是什么?是花好月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是相聚、是团圆,是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都在身边,心头都是暖意。“至如今,始惜”——到现在才知道珍惜。然而,“流光如箭”,春意不再,芳华不再。**“扁舟欲解垂杨岸”——船要开走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日已西斜,船要远行,人将分散。**“倚兰桡”独自靠在华美的船浆上,“望水远、天远、人远”船离岸边已经很远了,放眼望去,水天相连,茫茫一片 ,遥不可及。人也渐行渐远,这是一次远行。词人的目光是深远的,亦是深情的、难舍的。全词到此嘎然而止。**然而词的意境又何止在说一场宴会的散去?这是所有人生注定的结局。月缺的时候,我的爱人家人在哪里?花落的时候,我的青春在哪里?杯底空的时候我的朋友知己去向了何方?再无人与我赏花赏月,举杯痛饮。都远去了,那些曾经拥有的一切。有多远呢?远在天边,远如辽阔的水面,无边无际。“流光如箭”,似乎只有一瞬间,已是天涯各一方。花开后的凋零,热闹后的冷清,相聚后的别离。。**读词读得久了,读得深了,越读越悲伤。满目都是伤春与悲秋,满心都是忧愁与沧桑。只因诗词本就是由感时伤怀处得来。词里面落花不是花,是凋零的美,流水不是水,是易逝的时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真的是站在水上说水么?不是,他站在时间之川河,感慨时光的流逝。“美意不留,芳华难驻,此恨无穷,而无情东逝之水,不舍昼夜”。这一切,少年时侯可以不管、不觉,到如今,应该知道珍惜才是。**宋子京,北宋仁宗间进士,官至尚书。太平盛世里为官,本应高枕无忧,所以他的词无关家、国、天下。但他写的情,他写的岁月,他写的“浮生长恨”,关乎每一个人,每一场人生,境界不可谓不高
宋祁(998~1062) 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子京。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天圣二年(1024)与兄宋庠同举进士,当时称为"二宋",亦与连庶,连庠并称“应山四贤”。与累迁同知礼仪院、尚书工部员外郎,知制诰。又改龙图学士、史馆修撰。修《新唐书》,为列传 150卷。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
为你奉上,请你参考:
王益柔,字胜之。为人刚直尚气节,喜谈论天下大事。因荫庇入仕,官至殿中丞。西夏赵元昊叛乱时,上奏边防选将之策。杜衍、丁度宣抚河东时,益柔写信给他们说:“河外兵饷无法筹措,非要换帅臣、转运使不可。”并推荐可胜任的人。杜衍、丁度完成使命回来后,以学术和政事才能推荐益柔任介丘知县。庆历时执政者换人,反对派指认他是旧派的朋党,宋仁宗因此下诏警告。益柔上书辩论,言辞仍然切直。
尹洙刘沪在是否在水洛筑城上发生争执,被从泾原贬到庆州。王益柔为他辩护说“:水洛只不过一小屏障,不足以拒敌。刘沪只是个小裨将,而尹洙是将军,他以天子的命令呼刘沪而不来,就是杀了刘沪也不算过分;但尹洙却不敢专权而听命于朝廷,这是他不滥用将军之职而尊重朝廷,没见他有什么罪。”朝廷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范仲淹没见过王益柔的面,但推荐他入馆阁,他因此任集贤院校理。参加苏舜钦在进奏院举行的宴会,醉酒后作《傲歌》。当时众人正想推翻正党,宰相章得象、晏殊对此不置可否,由参政贾昌朝暗中主谋,而张方平、宋祁、王拱辰则不遗余力地大肆抨击,甚至列举王益柔罪状,说他罪该杀头。韩琦对皇帝说:“王益柔的狂语何足深深计较。方平等人都是陛下心腹近臣,今西方边陲用兵,国家大事何等险阻,他们都不为陛下讨论,却一同来列状攻击一个王益柔,其心意如何由此可见。”皇帝觉悟,只将王益柔降黜做复州酒监。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又任开封府推官、盐铁判官。凡宫中所需却不符合法令规定,官员为迎合上方之意请求进献,他都置之不论。
由京官出任两浙、京东西转运使。上书说:“今国家考察区别官吏能干与否,都必定要看他是否有明显的功绩政状,而看政状是否显著又势必依据他革旧更新和兴起的有大效益的措施。其实小政小善,积累不停,然后才能成其为大善。如果只取其大政而忽略小政,将导致竞利贪功,恐怕不做实事者日多,而虚名无实的风气日起。希望参照唐时的四善制,并依据官吏的实际事迹,列为三个等级。”此建议没有实行。
熙宁元年(1068),任判度支审院。皇上下诏百官上书言事。益柔说“:人君的困难,莫大于分辨正邪;分辨正邪,最重要的莫过于选择宰相。宰相的忠与邪,也就是百官的贤与不贤。如唐高宗的宰相李义甫、唐明皇的李林甫、唐德宗的卢杞、唐宪宗的皇甫,便是帝王的明鉴。唐高宗、德宗昏庸蒙昧,固然不足谈论;唐明皇、宪宗聪明睿智,却仍受二人蒙蔽如此。以李林甫、皇甫二人的庸才,也足以带来祸患,更何况是那些诵六艺、挟才智而能用文章宣扬其奸恶学说的人呢!”此意大概是指王安石。
判吏部流内铨。旧制规定,选人应是改任京官,且满十个人才向皇上引见。因此士子多困滞不能晋升,且遇到推举官出了事,便一概不重用。王益柔请求,有二人以上便向上引见,舆论一致称赞此举。置舍人院、知制诰兼直学士院。董毡遇明堂恩典,中书省拟状准备给他加封光禄大夫,而董的旧阶已是特进,王益柔将此告诉皇帝。皇帝对中书省说:“不是翰林提醒,怎么不会被羌夷讥笑呢?”宰相恨王益柔没事先向他申明,便以其他事将他兼直的职位罢免。升龙图阁直学士、秘书监,出知蔡州、扬州、亳州及江宁应天府。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王益柔少时努力好学,博通群书,一日能写数千言的文章。尹洙见到他后说“:充足而不外流,受制而不窘迫,语言淳厚而又严厉,气质威壮而又长厚,不可估量呀。”当时正实行以考试诗赋择取士子。王益柔却不为此事。范仲淹推荐他考试馆职,因他不善于词赋,乞请改以策论来考试,朝廷特别允许。司马光曾对人说“:自我著《资治通鉴》,人们多请求读看,但未看完一张纸,便已打呵欠想瞌睡。能够把它全部读完的人,只有一个王胜之。”
一、译文 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摆宴席招待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文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写序文,大家都不敢担承。
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 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
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 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
二、原文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三、出处 《王勃故事》 扩展资料 一、人物简介 王勃(649~676年),唐代诗人。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二、字词注释 1、宿:事先。
2、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3、勃:指王勃。
4、泛然:轻松愉快之意。 5、语益奇:(勃文)更加奇妙(这里指一句比一句奇妙)。
6、矍(jué):惊惶貌。 三、作者简介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
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 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
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
高中生用一万元的苹果手机,会不会被人打?我认为有钱就任性,用一万块钱的手机无可厚非,只要你有钱。
碎金鱼原文: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译文: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156 浏览 5 回答
175 浏览 1 回答
176 浏览 4 回答
222 浏览 10 回答
150 浏览 4 回答
174 浏览 5 回答
204 浏览 1 回答
157 浏览 3 回答
193 浏览 3 回答
130 浏览 7 回答
103 浏览 3 回答
190 浏览 3 回答
134 浏览 5 回答
295 浏览 2 回答
302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