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5月3日,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出兵侵占济南,恣意杀戮北伐军和济南市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近万中国军民被杀,1700余人受伤。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被割去耳鼻然后枪杀。
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屠戮很快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抗,每一个有良知有骨气的中国人都纷纷站了出来以行动昭示他们的愤怒,“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抵制日货的浩大怒潮迅速如同旋风般地席卷全国上下。
同年的6月8日,国民革命军绕过济南进入北京,6月15日,南京政府宣布“北伐告成”。第二年,中日两国政府签订“济南惨案”协定。该协定规定南京政府负责保障日侨生命安全,日军于两个月后全部撤退。恐惧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淫威,国民政府当局居然对日选择了屈服。由于软弱的国民政府的对日屈服,“五三惨案”这一惨无人道的人间悲剧居然就此草草了结。
五三事件中国民众被焚杀死亡者,达一万七千余人,受伤者二千余人,被俘者五千余人。同时,日军在济南大量扣留车辆,截断交通线路,并强占胶济沿线的行政机关。此案使中日双方互信合作的希望破灭,中方最终放弃联日外交,转而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建立较为密切的关系。
蒋介石指示南京政府将“事实宣告全世界” 。国民党上海党部立即成立了一个专事针对日本的国际宣传部门。在中国,甲午以来一系列在日本身上遭受的耻辱记忆被再次唤醒,民心激愤。日本在中国民众心目中日渐清晰地称为面目可憎的中国头号敌人。
从济南事变开始,经历皇姑屯事变、“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长城抗战直到“七七事变”,中日逐步从对抗走向全面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时代,就此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