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思宇 王佐,字功载,号竹斋,江西吉水人,明宣德丁未进士,选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天顺间出守临安,至则抚夷獠,戒军卫,以德济威,军民咸戴之。事载《临安德政碑》。知府王佐与五显庙 五显庙,自临安古城西北五余里,位于建水临安镇碗窑村中窑,百阶石梯而上。始建于大明朝天顺年,由时任临安知府王佐主持建造。后又历经明万历、天启及清康熙、乾隆和民国与当代多次重修。乾隆年间由五显庙改为五龙寺,此寺多经周折,还曾做过建水工艺美术陶厂生产生活配套,实乃寺窑密不可分,供俸有五显神及五显灵官大帝,更是窑器之神灵,此乃建水陶瓷从业者必拜之庙寺也。 据明朝天启元年重修五显庙常住租田记碑,从而得知五显祠庙,天顺年开建,由时任临安知府王佐主持建设并题五显神祠庙,且为五显庙碑撰文,从而得知五显庙始建于天顺年,因天顺碑迷踪,现天启碑犹存,但因其碑文严重破坏及风化脱落,极少部分文字隐约可见,大部分内容无法辨识。由此碑感知王公佐学识和要旨,推演天顺五显神祠庙碑文大致如下: 临安大郡,雄镇东南,郡治西北五余里有龙窑山,乃府城宁边之要冲,登山远望,指林雄伟壮观,堪称禅寺第一山。焕文翠茂,教场军营威武,一观俱揽之。窑沟河畔中段半坡脚上,巍峨焕然,森林茂密,传闻此山怪兽非人频繁出没,水旱疾疫盛行,加之獠蛮时常为患,思吾乡之五显神庙,能造福一方黎民,避灾治疫,化险为夷,故创建五显神祠,祈聪明正真德,五王显神灵,以佑临府子民,心诚以拜。又念龙窑山下陶工无数,特祷五显大帝,护其窑工制烧成器,金声玉质,保有营生之道,此乃五显神祠之宗意也。 愿显聪王显明王显正王显真王显德王,常驻龙窑山五显神祠庙宇,护佑吾临安府民,佐尊道之五显先神,再拜之五显灵官大帝,祈之祷之告之,及常之所不能,应之显之灵之。 此定每年之九月廿八日,盛举五显王神及五显灵官大帝诞辰法会,以表五显灵应之佑恩。佐熏沐拜撰于此,后有来者,是祈是祭是传是继。 再据五显庙里清康熙庚寅孟冬建水州学生袁服孔熏沐拜撰并书《重修五显庙碑记》载:“临安一郡,山水甲于滇南,城北三里有五显神祠。羣山拥护,以泸江为襟带,以焕岭为屏风,又临郡天造地设一巨观也。肇建于皇明正统中年,一修于天顺年,再修于天启年,迄今几三百禩。自有此祠,不唯迁人墨客藉以登览,舒畅心悜,即文人学士亦多潜养于兹,以为旧飞之地。其祠之下居人数百户,名曰'碗窑’。”由此得知,明朝天顺年,时任临安知府王佐第一次主持修建了五显祠庙。因明朝天启元年重修五显庙碑,刻有“天顺年开建”,也就是开始建造之意,即为始建,故肇建正统中年只是筹建,并没有真正建设实施。自从有了该祠庙,无数文人墨客就登览潜养于兹了,从而得知王佐是建水陶瓷历史文化根基的缔造者与文人艺术陶瓷的开山鼻祖。建水窑若要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须重立碑文以作永久记载,方便后人有据可传,若能塑立王公佐的遗像,以表敬建水窑之祖威,就显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五显庙以前应主要供俸五显王神及五显灵官大帝,后又增设弥勒前殿、西方三圣、地藏殿偏庑、后殿大雄宝殿等。据碑记,清代的王光会与朝山会十分兴盛。现今每年农历9月19日(观音会)及9月20日伽篮法会(猪王会)为最。五显庙是在清乾隆三十三年,重修之际才改为五龙寺的。能否重现五显王神及五显灵官大帝之佑光,须将五显神灵归位并且恢复盛举农历九月二十八日五显诞辰之法会。编写于此,吾已深感五显神威,祈诗祷云:华夏文化悠久,显聪明正真德,现王帝大风范,乃百姓之福祉。建水紫陶与大食窑 据格古学问家临安知府王佐所著《新增格古要论》中云:“大食窑,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拂郎嵌相似。尝见香炉、花瓶、合儿、盏子之类。但可妇人闺阁中用,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也,又谓之鬼国窑。今云南人在京多作酒盏,俗呼曰鬼国嵌。内府作者,细润可爱。”从此段得知,大食窑,是以铜骨镶嵌胎体,用药料填充烧制而成。其呈现五色花纹的,和拂郎嵌相类似。经常见到的器物主要是香炉、花瓶、合儿、盏子之类的。这些都是女士闺房妆阁用得比较多,不是士大夫文房清供雅玩之物,当地又称其为鬼国窑。现大明云南的工匠师们在北京多以制作酒器盏杯,通俗称呼鬼国嵌。内府制作的器物,细腻莹润,十分可爱,值得收藏。 其中提到的“今云南人在京多做酒盏,俗呼曰鬼国嵌”的著录判断,元初大食工匠先被俘至云南,为蒙古贵族继续制造掐丝珐琅,同时也把技术传授给了云南人,由"元跨革囊”先定云南之元朝历史可以得到印证。当时人们叫掐丝珐琅器是“大食窑”,也是在中国特有的称谓,在大食及其它国家并无此称谓,此乃运用大食工艺技术,而且中国化了的专用窑器名,也可以说是大食金属工艺和中国陶瓷工艺结合搭配改良而成的中国古代名窑,至少是将大食掐丝珐琅工艺与中国夏代铜镶嵌技术及汉唐珐琅工艺做了完美的结合和提升。 由现今建水指林禅寺中所保存的明代重修指林禅寺碑记中所提:“遇难,古鄯阐国也,隔越中夏万有余里,而临安尤极要荒之外。密迩交广南,向望元江、车里、八百诸夷。骑驰不半日即为绝境,鸟言鬼面之徒带刀箭弩矢散处山谷,喜则人,怒则兽,声音气味与华夏迥异。抚之以恩,顽冥而不知怀;临之以威,愚騃而不知畏,此所以号称难理者也。”此段所描绘绝境之地,鸟言鬼面之徒,就是当地所称鬼国的地方,因为当时的大食窑工匠,大多是色目人、回回人和当地的土族人,相貌及说话极像临安绝境之域的鸟言鬼面之徒,故而把大食窑又俗称为鬼国窑和鬼国嵌。 元大都是否有大食工匠,不得而知。但是,明初至天顺以前明朝内府已有掐丝珐琅之制作,也就是大食窑器制作是毫无疑问的。同时在市面上也流传有云南工匠制作的掐丝珐琅酒盏之类的东西,这种云南人制造的“大食窑”器物已经有了“鬼国窑”或“鬼国嵌”的别名了,其中这样的称谓,大多跟色目人及云南的回回人和土族人有直接与间接的关系,其《新增格古要论》作者王佐,在任临安知府期间也曾发动工匠制作过大食窑器,为其后来建水窑在清代及民国制作白泥与红泥精致细陶镶嵌磨光技艺奠定了坚实的工艺技术基础和历史文化内涵,也成就了我们当今建水紫陶独特的书画刊刻、镶嵌填制与打磨抛光的文化工艺品及人文艺术陶。建水紫陶与磁州窑 据明朝天顺间临安知府王佐所著《新增格古要论》中云:古磁器,出河南彰德府磁州。好者与定器相似,但无泪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价高於定器,新者不足论也。”此段讲明:古磁州窑器出河南彰德府(今安阳市)磁州,即今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品质好的与定窑器差不多,但是没有流釉垂挂,也有划花和绣花装饰。素器价格高于定窑器,新出品的就不值得谈论了。 其中磁州窑的白底划黑和分窑系的当阳峪窑绞胎,和现今的建水紫陶之白泥国画装饰与红白泥绞胎陶十分相似。无独有偶,一个在中原腹地,一个在祖国极边,而云南的建水窑,在清道光及光绪年间制作了以白泥为底,墨色书画刻填的精致细陶器,还有绞泥绞胎工艺,和磁州窑白底黑花及当阳峪窑绞胎绞釉非常相类,实在不可思议,可以想想他们是怎么关联起来的,目前吾除了想到临安知府王佐及他的《新增格古要论》一脉传承之外,还没有想到其它更可能的推断。建水紫陶与高丽窑 据明人格古学问家王佐所著《新增格古要论》中云:“古高丽器皿,色粉青,与龙泉窑相类。上有白花朵儿者,不甚直钱。”此段讲明,古高丽窑烧制的器物釉色粉青,和龙泉窑器相类似。上面有白花朵儿的,不太值钱,此话仅对明王佐时代收藏市场而已,不与当今同日而语。高丽窑 ,是对朝鲜与韩国在高丽王朝(918一1392)烧制陶瓷器窑的统称,大约起源于九世纪后半期,因受中国古越窑文化直接与简接影响,在朝鲜半岛西南海岸开始制作生产青瓷器。据考古资料显示,得知在该区域有多达十余个古窑遗址,如京畿道扬州郡长兴面釜谷里窑址、全罗北道镇安郡圣寿面道通里窑址、黄海道松禾郡云游面周村窑址等。韩国京畿道发现了最早的高丽青瓷,而全罗南道康津郡和全罗北道的扶安郡则先后生产出了最优质的高丽青瓷,这二处窑场被称为高丽时期的“官窑”。十二世纪中叶以后,开始出现青釉镶嵌白彩或黑彩的各种纹饰,尤以白彩花朵纹最为多见,其镶嵌青瓷在世界陶瓷独领风骚,是高丽窑的顶盛时期。高丽窑匠师们,能将自然之美与艺术情趣之美有机结合,在翡翠青色瓷器上,采用阴刻、阳刻、透刻、镶嵌等多种工艺技法,将陶瓷器端庄优雅的造型、柔和清新的色彩、纤细灵巧的纹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独特而新颖的高丽窑器极美之艺术品。其中的阴刻、阳刻、透刻和嵌填,也和建水紫陶有如此惊人的相似,两地之间相距甚远,一国和一府如何联系起来的,除了跟临安知府王佐有直接与间接关系,实在想不到更多的缘由。后记 王佐,字功载,号竹斋,江西吉水人,明宣德丁未进士,选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居职辨冤狱,活无辜死者百余人,奉命录囚苏浙,多所平反。虽久任无躁进意,天顺间出守临安,筑杏坛修射圃,作孔圣弦诵遗像赞碑,重修东楼题迎晖门,建天王寺,修醴泉东井,书指林第一山,始建五显祠庙,重窑器营生,敬立通判江孝子牌坊并题临安别驾孝子江惠墓。开创与中州齿之先河,是滇南邹鲁和文献名邦之创始者。建水陶瓷历史文化根基的缔造者与文人艺术陶瓷的开山鼻祖。至则抚夷獠,戒军卫,以德济威,军民咸戴之。至此勤编慎校历代古时文集,编撰刊行古代文物及古老学术鉴赏专著《新增格古要论》。大事简略记入,义举善行甚多,启圣兴文,尊师重道,化静为逸,以德抚民,视先为生,圣教贤达无数,勿能逐一列举。王佐以勤慎著闻于士大夫久矣,朝廷推恩,封其父为刑部主事,母亦封为太安人,皆赐之敕命。事载《临安德政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