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六个条件:
1.必须爱书、爱读书、爱思考
用范先生的话来说,不爱读书不爱书的人,有什么理由会爱出版?出版辛苦琐碎,又不赚大钱,不爱书的人来了也耽不长。另外一位老出版家陈原同志更说,编辑爱读书爱书,还不是一般地爱,一般地读,还必须大量地读。
编辑的学习跟大学的学习不一样。大学是正规的学科学习,编辑的学习是横向的面、需要博和杂,因为你面对的是各方面多学科的专家,面对的是各种思潮的选择、和对各类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你没有专家深入,但是你的知识面如果足够宽,那么你跟作者交流的时候,就可以提供多几个角度的思考,也因此,或许对作者也可能有那么一点点的帮助和启发。猎涉广了,而且爱思考,才能将知识、资讯活用。
2.必须有很强的职业敏感
那个时候范用经常拿着报纸或者文件或者书:“快快快,这个题目,这个题目,快快快,找这个作者去聊一聊……” 当时的《干校六记》、《傅雷家书》、《随想录》、《为人道主义辩护》、《文化生活译丛》等等就是这么来的,很多书都是这么来的。因为他不断地读书,密切关注整个思想文化的发展,关注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脑子里时时张着弦,碰到问题就会马上激发他的编辑灵感——这就是编辑的职业敏感,不会因为下班,吃饭或跟朋友在聚会而有所放松或减弱,反而是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触发这根弦。当然,这跟经验也有关系。
3.对待工作的责任心
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他们是在相对独立的条件下工作的。责任心要求编辑在整个工作中精益求精,每一个具体问题、每一个细节,每一项取舍,都要认真对待。编辑工作过程中,做多做少、做快做慢、做精做粗,是尽心竭力、还是敷衍塞责,是做得完美、还是适可而止,都有个自我把握问题。这其中自我要求就反映了慎独的意识和表现。一个优秀的编辑,不是在他人督促下工作的,不是在制度和规章约束下工作的,慎独是他们的道德常态。
4.对待作品的道德心
不论作者的地位、声望、表现力及与编辑交往的态度如何,编辑都应该以稿件作为工作的依据,并且要以稿件达到标准为目的。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围绕稿件展开的,是工作关系中的道德要求。因此编辑要对作者尊重、亲和、周到、鼓励,拿出有分量的意见。与稿件编辑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的行为,是应该避免的。
5.编辑自身的创造力
编辑工作是催生和培育新作品的工作。这就决定了编辑的作品必须是出新的,有创造性的,甚至是前沿的。编辑各种类型的作品,一个基本要求应该是“新”,作品的存在和价值,就在于“新”。没有创造性,“新”的意义就不存在。所以对编辑工作必须提出创造性的要求。
6.具备五种意识
一是信息意识,也就是信息获取、过滤、分析和使用意识。获得了有用信息,不知如何使用,也是白搭,不能产生效益。二是选题策划意识,随时留心,处处留意,不管何时何地,都要做有心人,并随时与自己的编辑工作结合起来,随时产生选题策划灵感。三是市场化意识或者经营意识,要从市场出发和分析阅读风向来策划选题,要懂得市场、应对市场。四是超前意识,也就是编辑要有预感或预见,提前看到并引领阅读潮流。五是创新意识,既可创新选题于新市场,也可创老选题于新灵魂。
扩展资料:
编辑简介
编辑是一种工作类别,也是一类职业身份。指对作品等进行编写。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士,中文被称为“编辑”或“修改”,编辑属于一种职业,其对应英文词汇为Editor。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为主编或总编辑(总编)。研究编辑基础理论、编辑活动规律及编辑实践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属于人文科学范畴。编辑工作是现代出版事业的中心环节。
中文名:编辑
外文名:Editor
任职单位:出版社、杂志社、网络媒体等
工作:排版、完善作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