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尿频、尿急、漏尿、尿不尽(统称为尿失禁)呢?针对病因的不同,尿失禁的患病原因也有所不同。根据国际尿控协会第一次(1975年)和第五次(1979年)会议制定的标准化名词定义,尿失禁分为以下类型:
(1) 压力性尿失禁:1926年Howard首先将咳嗽、大笑、喷嚏及运动时发生(漏尿)的尿道失禁称为压力性尿失禁。国际尿控协会明确规定,在腹压增加时出现不自主的尿道内尿失禁称为压力性尿失禁,是由于括约肌功能不全所致。除了结缔组织薄弱,其他病因还包括可能与多次分娩后子宫脱垂有关的骨盆底部和括约肌的解剖结构改变。
(2) 急迫性尿失禁:伴有强烈尿意的不由自主性漏尿。急迫性尿失禁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
①当不自主的漏尿是由于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引起的称为运动型急迫性尿失禁。
②当感到有强烈的排尿感而不伴有逼尿肌收缩时则称为感觉型急迫性尿失禁。
临床中,尿急或膀胱激惹是指不正常的排尿次数增加,伴或不伴夜尿症和不可抑制的排尿感,但尚未尿失禁。 区分压力性尿失禁和急性尿失禁很重要,因为她们的治疗方法不同,急迫性尿失禁能成功地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而压力性尿失禁,除了轻度可以通过骨盆部肌肉锻炼或理疗得以改善外,通常需要外科手术。
(3) 混合性尿失禁:是指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同时存在,并伴随着膀胱括约肌机能不全,诊断急迫性尿失禁对治疗很重要,因为在对压力性尿失禁进行任何尝试前,逼尿肌不稳定性必须得到药物治疗,以免影响或危及随后的(术后)疗效。
除了上文介绍的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型尿失禁、,临床上还有其它种类的尿失禁,例如反射性尿失禁,不稳定性尿道等等。根据国际尿控协会的数据显示,大部分女性尿失禁的患者属于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并且根据中央台和北京卫视的调查显示,在中国也有50%左右的中老年女性患有尿失禁。
因此以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为例,说明一下女性的患病原因、程度以及治疗方法
压力性尿失禁患病原因
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逐渐增高,高发年龄为45~55岁。年龄与尿失禁的相关性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盆底松弛、雌激素减少和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等有关。一些老年常见疾病,如慢性肺部疾患、糖尿病等,也可促进尿失禁进展。
生育
生育的胎次与尿失禁的发生呈正相关性。年龄过大生育者,尿失禁的发生可能性较大,经阴道分娩的女性比剖宫产的女性更易发生尿失禁,行剖腹产的女性比未生育的女性发生尿失禁危险性要大,使用助产钳、吸胎器、催产素等加速产程的助产技术同样有增加尿失禁的可能性,大体重胎儿的母亲发生尿失禁危险性也大。
盆腔脏器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紧密相关,二者常伴随存在。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盆底支持组织平滑肌纤维变细、排列紊乱、结缔组织纤维化和肌纤维萎缩可能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关。
肥胖
肥胖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机率显著增高,减肥可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治疗方法
目前西医对于压力性尿失禁只有动手术,也没有什么可行性的药物治疗方案。反倒是中医治疗可供大家参考。压力性尿失禁属于中医“小便失禁”“遗溺”等病证范畴,病位在膀胱,《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胧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有一种固泉尿失禁脐疗针对女性尿失禁。对比西医的手术,肚脐贴运用了中医脐疗的原理更安全、也不容易引起使用者反感和家人对于动手术的顾虑。(现代中医临床 第24卷第4期2017年7月 《温肾固涩贴敷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肚脐部给药不经过消化系统,较少通过肝脏,避免了对消化道的刺激以及肝脏代谢对药物成分的破坏,从而能更好地发挥疗效。药物刺激脐部的神经末梢,影响全身机体神经系统而起到调整作用。因为脐部有较强而迅速吸收能力和良好的感受及传导功能,所以在脐部供药,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防病治病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