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自古以来的观点是“适量饮酒,颐养身心”,尤其是白酒,因此许多酒友无法接受“喝酒有害”的说法。
@蓝色之恋:
世上没有纯好的,也没有纯坏的东西,只要适量就是无害的。我相信适量饮酒对 健康 有益,所以每天都喝二两高度白酒,现在已经55岁了,身体很 健康 ,各项指标正常,只有蛋白A稍微高了一点。
@笑看人生:
不认同饮酒会致癌,我叔父每天喝酒,活到97岁,没有任何癌病。周围也有天天喝酒活到八九十岁的,身体棒得很。
此外,近年来 花生米 被人们誉为“最佳下酒菜”,据说有养胃、解酒的功效,更让人爱上喝酒“ 养生 ”。
喝酒对 健康 是否有益?花生米真的能配酒吗?今天的文章告诉你。
有不少说法称,少量饮酒可能对 健康 有益,还拿出了证据。
例如,欧洲的研究显示,少量饮酒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全因死亡率。BMC的研究指出,每周少量饮酒,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降低有关。
这些说法无疑让酒友们振奋:终于找到喝酒的理由了!
但实际上,这些“证据” 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漏洞 。近日,哈佛大学发表的研究指出这一问题,给出了真正的答案。
2022年3月,JAMA子刊发表了一项“饮酒与 健康 ”的研究成果,由MIT和 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 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研究最长随访时间为 10年 (2006年-2016年),纳入371463名参与者, 平均年龄57岁 ,其中男性占比46%,平均每周饮酒标准杯。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者中,少量饮酒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最低,其次是戒酒者,而大量饮酒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最高。
这一结论,是不是恰好证实了“少量饮酒有益 健康 ”?可惜并没有。
进一步分析显示, 少量饮酒者的心血管更 健康 ,其实是因为他们有更好的生活方式 。相比起中度和重度饮酒者, 他们更喜欢运动锻炼,蔬菜的摄入量更多,吸烟更少。
接着,研究团队使用非线性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试图找到饮酒量和疾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
最终结果表明,在排除“生活方式的不同”的因素后, 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且随着饮酒增多,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呈指数级上升 。
有说法指出,喝酒配花生米,可以解酒,还能养胃,是真的吗?
花生米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5%~30%,脂肪含量高达40%,对延缓酒精吸收、减轻胃部刺激有一定的作用。但 “延缓酒精吸收”不等于“解酒” !解酒是指加速酒精的代谢,而 花生米没有这一功能 ,无法让人增加酒量。
实际上,想要延缓酒精吸收,其他许多食物都能做到, 花生米恰恰是最不建议吃的一种 。为什么呢?
首先, 花生米的热量较高 ,属于高脂食物,摄入过多容易提升胆固醇和尿酸水平,影响体重。其次, 花生米不易消化 ,如果是胆囊切除患者和肠胃病患者,由于消化能力下降,应尽量远离。最后,喝酒时配花生米,容易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导致过量摄入。
因此,无论有没有喝酒,花生米都要少吃, 尤其是油炸的花生米 ,对 健康 更不利。
一般喝酒时,人们喜欢配点下酒菜,但你知道吗,经常吃某些下酒菜可能会危害 健康 , 要尽量少吃,不要过度 。
食物经过烧烤后,不仅会损失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还可能产生 多环芳烃 和 苯并芘 等有害物质。而酒精会扩张消化道血管,破坏消化道黏膜,如果喝酒时吃烧烤, 会让身体更容易吸收这些有害物质 。
许多人喝酒时喜欢吃海鲜,尤其是生鱼刺身、醉虾等生冷海鲜,但这也存在风险。
“海鲜加喝酒,痛风跟着走”,多数海鲜富含嘌呤,会增加人体的尿酸水平,而酒精也会提升尿酸水平。尿酸如果无法及时排出,沉积在关节或软组织中,可能导致关节或软组织出现红肿、热痛, 诱发高尿酸血症,甚至发展成痛风 。
猪肝、猪场等动物内脏是常见的下酒菜,一来价格便宜,二来口感独特。但 动物内脏的嘌呤含量较高 ,经常大量摄入可使体内尿酸水平增高,引发高尿酸血症、痛风等疾病。
其次, 多数动物内脏是高脂食物 ,胆固醇含量高,经常食用可能引发高血脂等疾病,使血管弹性下降、硬化,提升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那么喝酒时,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建议做好以下4点。
1、 务必限制饮酒量 ,《膳食指南》建议,男性每天的酒精摄入量 不超过25克 (相当于1瓶啤酒或一小杯红酒), 女性不超过15克 。
2、喝酒前和喝酒时, 尽量多摄入新鲜蔬果、菌菇、豆制品、杂粮主食等食物 ,增加饱腹感,并延缓酒精的吸收。
3、 选择低度酒 ,降低酒精对身体的损伤,同时避免不同酒混着喝,可能会加快酒精的吸收。
4、 喝酒时要多喝水 ,促进酒精的代谢和排泄,切勿酗酒、醉酒。
当然,最最最安全的办法,就是 一滴酒都不要喝! 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喝酒是一件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请理智对待。
#谣零零计划#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