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精神病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

精神病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与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患者自己积极的信念,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摘要]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无力感、绝望感甚至自杀的倾向,都缘于抑郁症患者消极的看待自我、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经验,而产生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和思维,加上生活中的突发与应激事件又加速与巩固着他们的认知模式,给心理带来了难以遏制的冲突。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由此活在功能失调性判断中而不能自拔。这样的恶性循环使患者游走于情绪失调引领的迷城中。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与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患者自己积极的信念,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上的感冒;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85-01

1 正确认识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其临床表现轻型病人外表如常,内心有痛苦体验。稍重的人可表现为情绪低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自卑等,有些患者常常伴有神经官能症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和失眠多梦等症状。

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还不十分清楚,上个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了抑郁症的单胺假说,认为抑郁症患者体内的含量下降导致功能不足,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忧郁情绪与病理性抑郁的区分:

正常人的情绪忧郁是基于一定客观事物为背景的,即“事出有因”的。而病理忧郁,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

一般人情绪变化有一定时限性。通常是短期性的,人们通常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重新保持心理平稳。心理医学规定一般忧郁不应超过两周,如果超过一个月,甚至数月或半年以上,则肯定是病理性忧郁症状。

前者忧郁程度较轻,后者程度严重,并且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更有甚者可以产生严重的消极自杀言行。

抑郁症可以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基本症状大致相似,有既往史可资印证。

典型抑郁症有节律性症状特征,表现为晨重夜轻。许多病人常说,每天清晨时心境特别恶劣,痛苦不堪,因而不少病人在此时时常有自杀身亡的念头。至下午3~4时以后,患者的心境逐渐好转,到了傍晚,似乎感到没有毛病了。次晨又陷入病态忧郁的难熬时光。

抑郁症的家族中常有精神病史或类似的情感障碍的发作史。

持续性顽固失眠,多种心理行为同时受到阻滞抑郁、生理功能低下,体重、食欲和性欲下降,全身多处出现难以定位定性的功能性不适和整体性的症状关系,检查又无异常,以上这些均是抑郁症的常见征象。

2 治疗与护理:

心理治疗、饮食治疗、睡眠剥夺治疗、光疗和电痉挛治疗等。当然,严重的抑郁症,首先是药物治疗或电休克治疗,然后配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倘若与药物治疗合用,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叠加效用。

心理护理

虽然药物可以治疗抑郁症状,但停药后相当一部分病人仍会复发或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又会出现抑郁。心理护理不会产生像药物治疗和电休克治疗所致的生理副反应、药物副反应等,另外,还可以教会病人如何去面对和适应挫折,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提高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技能。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绝大多数的抑郁症病人病前有一定的诱因(挫折、遭受不幸等),出现情绪抑郁、低落,产生悲观、失望和孤独、无助感的情况。心理护理采用耐心、细心的安慰,适时并及时掌握其心理状况和情绪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

用开放式、启发式提问引导患者倾述内心烦恼和痛苦,帮助分析面临的生活及心理问题,适时给予安慰性语言,用同情、理解的心态和关心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开解,与患者共同分析是受到哪种情绪干扰(潜在焦虑的情绪干扰、自我防卫机制相互作用影响行为的情绪干扰、非理性想法的情绪干扰)找到原因制定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如果病人表现为不善交际,与领导和同事关系相处不好,孤僻、退缩和与社会隔离,可以采用社交技巧训练、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其学会如何与人交谈和交往,消除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同时认识到人是社会性的,不可能孤立于社会而生活,每日要与人打交道,从而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性和交往能力。

如果病人因为婚姻矛盾、家庭破裂等出现的抑郁、悲观和绝望,可以考虑采取夫妻指导、家庭关系咨询协调,以及性心理等方面的心理治疗,解决处理婚姻和家庭问题,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饮食护理:已有的研究表明,缺乏神经传递素很容易导致抑郁症。

抵抗抑郁症的饮食:

喝玫瑰花茶可抗抑郁,玫瑰花最好不要与茶叶泡在一起喝。因为茶叶中有大量鞣酸,会影响玫瑰花舒肝解郁的功效。

鱼肉减轻心理焦虑,因为鱼肉中所含的Ω-3脂肪酸能产生相当于抗抑郁药的类似作用,使人的心理焦虑减轻。

含锌铜量高食物缓解抑郁,体内缺铜也会使神经细胞的内抑制过程失调,使内分泌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而失眠。食物中含锌量最高的是牡蛎,动物肝肾、奶制品中也有分布。乌贼、虾、羊肉、蘑菇等均含铜丰富。

含硒高食物可改善情绪,含硒的食物同样可以治疗精神抑郁问题。硒的丰富来源有干果、鸡肉、海鲜、谷类等。复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苏打饼干也能改善情绪。

另外,长期的失眠消耗大量的能量,及时补充营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建议高蛋白、高纤维、高热能饮食为主,并注意服食润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的通畅;补充足量的水分,维持脏腑的正常需要,润滑肠道,利二便,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泄;忌食过量辛、辣、腌、熏类等有刺激性食物,因引发失眠的病因较多,所以患者应按自己的体质有选择地选用适合自己的食物。

抑郁症离我们很近。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高压力、高竞争的环境下,此病的发生率很高。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目前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仅有2%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重视抑郁病,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

浅谈精神疾病护理健康与服药依从性之间的关系

精神病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着明显的障碍,从而表现出与正常人不一样的行为。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神病学术论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摘 要:本文从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中,以及从精神 分析 的角度列举了一个对精神病的 临床 心理 治疗 的个案,探讨了对精神病的心理治疗的可能性。同时分析了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如何来读破、拆散他的精神病性的逻辑的欲望世界。精神分析学家和精神病专家经常发现在妄想狂中存在在父性和父子关系的主题。拉康认为某些能唤起主体的父性的情况是导致精神病发作的催化剂,此时主体遇到的是一个空洞、一个空白。

关键词:精神病;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一、精神病症状和表现

精神病是指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明显障碍,致使患者歪曲地反映现实,不能适应正常的生活,具有危害自身和 社会 的行为者, 医学上又称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一般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缺乏现实批判能力。在国外一般医学字典上认为精神病应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综合症和“功能性”精神病,而功能性精神病又包括精神分裂、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精神病性抑郁等。精神活动是大脑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当大脑功能异常时,临床上表现为异常的精神活动,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至今还没有特异的实验室检查精神活动异常的生物学指标。通常判断精神活动是否正常,需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分析是否由客观原因造成等各种愿意进行评估。因此临床上患者的精神症状常常是一症状群、综合征的形式出现。综合征是指一组症状或特征,可在疾病的某一阶段表现出来,是精神病临床 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综合征有幻觉妄想综合征、情感综合征、紧张综合征、遗忘综合征、易人综合征、虚无妄想综合征和Ganser综合征等。症状是患者求助的主观体验,如心慌等;体征是客观存在的外在表现。综合征是疾病所特有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的组合。发现精神症状后,应判断此精神症状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而从心 理学 角度,原发症状直接与精神病理过程有关,继发的症状是对原发症状的一个反应。所以,在对精神病症状和表现进行评估之后,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在药物的治疗基础之上,对精神病心理分析工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从而使患者可以在真实的世界里发现其缺失的意义,下面从一个个案来对精神病进行精神分析的可能性的探讨。

二、

弗洛伊德在阅读斯瑞伯《一个精神病的回忆》一文中,提出了力比多的投注和精神病的关系。并在《自恋 问题 引论》中,分析了自恋型力比多的投注和现实的问题。1942年,弗洛伊德在《精神官能症和精神错乱中的现实的丧失》中,指出问题不是现实的丧失,而是取代了现实的那个力量。但是,拉康却在弗洛伊德成就的宫殿里,对此提出了疑问,从而从结构和逻辑的层面上提出了《论精神错论的一切可能疗法的一个先决问题》。在那里,根本没有父亲的名字。弗洛伊德曾在许多场合指出,肯定存在一种偏执狂所特有的压抑和自我克制。拉康从弗洛伊德的著作中借用了一个术语来命名这种机制:排斥,它表明了对所涉及元素的彻底排斥。因此,这个元素就只能在真实中而不是在符号中返回了,例如,以幻觉的形式。拉康指出,在精神病中,存在在一种对父亲名字的排斥:它不是因为受到压制,而是完全抹杀了——某些能唤起主体的父姓观念的情况是导致精神病发作的催化剂。例如。当一个女人分娩之后从别人手里接过婴儿,还有一个男人成为父亲等,这些情况都会向父姓象征的领域发出呼唤,然而不幸的是那里一无所有,主题遇到的是一个空洞、一个空白。于是,精神病早期常有的“世界末日”之感也就随之产生了。主体面临的是能指的缺乏,即父亲名字的缺乏,随之而来的是意义的缺乏。按照拉康的说法,精神妄想症的患者试图在由于父亲名字的缺位而形成的空洞指出填补上丢失的意义。也就是说,要给世界赋予意义。例如,精神病患者会认为“今天是阴天,是一个外星人密谋控制天气”,换句话说,妄想症患者认为世界之所以充满危险,恰恰是因为缺乏一些基础的意义来使之规范条理。分析 经验 的真理表明,向主体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体现为他在自我中引起的焦虑,这是他的伴随物中的一个成分。这个问题是个表达清楚的问题:“我在那里是什么?”这个问题关系到他的性别以及他在存在中的偶然性,也就是说,一方面他是男的,或可能是女的:另一方面,他可以不失,两者演化其奥秘,把它系结在生殖和死亡的象征中。存在的问题包含了主体,支撑着主体,侵入了主体,甚至将主体撕碎,在分析中遇到的紧张、悬念、幻想等都表明这个情况,然而正是这些现象是 组织在这个话语中,它们才确定了症状,才可被解读,才能在被解读之后得到解决。三、对一个爱僵尸的精神病少女的精神 分析

患者是一个16岁的女孩,现在读高一, 学习 较好。精神病学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该女孩在初中开始就怀疑自己的心事自己没有说就被别人知道了。后来她发现身边的男性都在用恶毒的眼神在看她,并且要伤害她。在入院前一天,她早上骑车上学,发现街上的男性都在盯着她看,并知道了她的心事,要伤害她,她飞速骑到学校并且大哭,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子,所以她非常惊恐,父母决定入院 治疗 。其家庭 教育 严格,父母和睦,9岁前父亲在外地当兵。

在治疗中,我和她谈梦、幻想以及她的胶泥作品。在最初的谈话中,她喜欢做胶泥,她的作品里活跃着死亡、生殖以及暴力的元素:拿着镰刀的女性死神,俊美的黑衣僵尸,可爱的月老等人物。而这几个人物的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工具:手杖。在谈她的作品时,她说母亲是很暴力的,脾气很坏;自己爱僵尸,因为僵尸都对爱情很忠贞。在 工作过几次之后,她不再做这些泥人,但是她很焦虑地说她最近总是做恶梦。她 报告 了她的一个梦,在梦中:我去火车站接周杰伦,想让他签名,但是没有笔……我不知不觉又到了一个墓地,结过婚的人死了合葬在一起,不会变成恶鬼,而没结婚的人就是没有坟,是恶鬼。突然一个坟从中间裂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恶鬼要吃她……”这个梦通过隐喻的形式,表达了主体的性化的焦虑,以及在生与死的象征关系的位置。她询问她在那里是什么,她的父母又是什么,她无法性化她已成熟的身体,因为从哪里来她又要回哪里去。但是,究竟是什么,让她的主体在被害妄想中给与这样一个不同的解释:那些男人要害她,因为他们知道了她是“狈”,所以那些男人要成为“狼”,只有这样她们才能狼狈为奸。这个梦打开了她的幻想之门,在一次分析中,她突然停止言说,并且很惊恐地看着我。我问她“你突然停下了,你在想什么”,她停顿了一会说:“我想摸你。”在后面的言说中,她记得儿时的一次和同性的性接触,以及父母对待她的性方式……现在,她混乱了,一方面她对女性有了兴趣,另一方面,她渴望又害怕男性,如她不敢坐男生坐过的椅子,怕怀孕,另一方面又认为男生很暴力,就如她的父亲让她的母亲怀孕生出她,并说小的时候对粪便很有兴趣,有的时候在上厕所的时候,一边吃馒头,一边解手,有的时候要一个多小时。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到她对客体小a的享乐,而同样是生与死的拷问。在一次治疗结束的时候她说:“以前认为 心理医生之所以成为医生,是因为他们想 问题 想多了,现在自己发现是想问题想多了就成了疯子。”

在治疗的过程中,她恢复了一些 社会 功能,可以上街,见到男生也不会逃避,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在这个个案中,充斥着悖论,这个患者有父亲,但是却没有经历父姓的阉割,有母亲却成为母亲的一个享乐的客体,从一出生便掉入到这个注定将来要疯狂的洞里,那里没有规范,但是她必须去建立一个规范,去面对青春期性化的问题,询问祖先的问题。这也许是为什么青春期是精神病的高发期。为了很好地分析这个个案,那么有必要回到俄底普斯情节当中去,在那里母亲给了父亲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在上面的个案中,那个女孩的梦中的鬼要吃掉她,和她在厕所里边吃边解手的习惯,使我们回到前俄底普斯阶段,那里的生殖 文化 和俄第普斯阶段的父亲的隐喻。所以,你不需要一个能指才能成为父亲,或才死去,但是如果没有能指,没人会知道这两个状态的事。恰如这个女孩,因为没有父姓的阉割,所以问题关系到她的性别以及她在存在种的偶然性,也就是说。一方面她是男的,或可能是女的;另一方面,她可以不是,两者演化其奥秘,把它系结在生殖和死亡的象征中,而她在青春期开始成熟的时候。用妄想的形式给世界一个解释:男孩要害她是有原因的,因为她是一个“狈”,所以男人才会成为“狼”。

当然,对精神病人的心理治疗的可能性一直是倍受争议的,但是在拉康那里,以及 临床的心理治疗的 经验中似乎都在说明这个可能性。

【摘要】自杀是有意或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对于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精神病人的自杀是精神疾病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且精神病人自杀平均年龄较一般人群年轻并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更糟糕的是很多人都忽视了精神病人这个弱势群体,对他们的行为置之不理,这无疑给我们社会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为此我们将要对此走进精神病人的世界,去了解他们的心理,自杀原因,以及针对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 措施 。

【关键词】自杀;原因;防范措施

一、精神病的种类和表现

(一)精神疾病的种类

精神疾病分为多种类型:对于精神病分类各国的标准不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病的分类逐渐系统化,目前我国对精神疾病的习惯分为十三种: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

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

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神障碍,或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

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

5.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医学药物中毒等)短期大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

6.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

7.偏执型精神病: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

8.情感障碍:为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改变为基本临床表现。

9.心因性精神障碍:由严重精神打击或强烈的精神刺激所致。

10.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常见症状有:恐缩症即害怕。

11.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

12.性心理障碍:指两性行为在心理上偏离正常而导致活动行为上的异常。

13.精神发育迟滞:童年起即表现为全面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表现

1.性格改变:性格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

2.行为异常:行为作派变化明显或者变得让人不可理解了。

3.语言异常:说话的方式 方法 变得不正常了。

总之,如果一个人现在与过去相比,像是变了一个人,与其他人相比,明显与众不同,那他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

二、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原因

(一)自杀与精神障碍

1.情感障碍:65%以上的自杀患者有情感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是最常见的自杀病因。

2.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自杀率约为5% ~10%。有研究提示自杀与精神病人的自知力有关,即认识到疾病性质,担心今后精神分裂症复发而自杀。

3.酒精中毒与药物滥用:酒精中毒自杀最危险的年龄为40-50岁,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自杀者多在年龄40岁以下,尤以30岁以下最常见。

4.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的住院病人自杀率增高,主要是因为病人有惊恐发作。可能由于受过心理打击,当记忆重现在脑海时,就会造成心理的巨大压力,打击再此重现,于是选择自杀。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与社会心理因素

精神病人由于长期疾病的原因,社会功能受损,许多病人存在人格缺损,不完整,并对社会、家庭均构成一定的危害,很难取得社会的理解与同情,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精神病人所面临的社会心理压力就更大,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矛盾的压力,亲人的拒绝,社会的冷落,面临着经济问题,他们期待着与其他人平等的权利,期待着社会的理解与接纳,由于这些社会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精神病人自杀危险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精神病患者自杀的手段

(一)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法

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或镇静安眠药或农药;2、自缢(上吊);3、触电;4、用尖锐物品自身伤害;5、撞头;6、溺水;7、跳楼;8、其他自杀方式。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工具

精神病人精神失常,随时都可能发病,严重者随时可能做出一些预想不到的害人害己的事情。身边的物品随时都可能成为精神病人的作案和自杀的工具,如水果刀、棍子、锤子、斧头、电插头、绳子、电线等等。因此对日常不起眼的用品,严加看管。

四、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措施

(一)非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措施

对有自杀企图的精神病人,家属要保证在24小时内不离人的照顾,要密切关注精神病人的一言一行,多与病人谈心,询问要自杀的原因及方法,好多时候精神病人的自杀主要来自于犯病、他人的歧视,因此作为精神病人的家属一定要加以重视,及早送病人住院治疗,只有住院治疗,才能进一步遏制住病人病情地发展,使其尽早康复。

(二)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及护理措施

1.严格监测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及时给医生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产生自杀行为的先兆,及早干预,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控制病情。

2.做好心理护理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主动接触,态度和蔼,加强与患者内心世界的交流,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宣泄,缓解消极的情绪,淡化自杀意念。

3.对有自杀意图者的护理

应床头交接班,将病人放在重点病房,专人护理,形影不离,不让患者单独活动,可让家属陪伴。

4.加强服药监护

每次发药时,应要求患者当场服下并仔细检查口腔,确实咽下方可离开,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

5.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

不向外人泄露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人格,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家属探视时不给患者带任何危险物品,并对物品进行认真检查,不得疏漏。

6.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病人的床铺、室内物品,加强环境的安全检查。

7.做好恢复期的防范工作

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在恢复期,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加强自知力教育,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病情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培养生活的情趣,以减少自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明圆:精神科手册,[M]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由版杆.

[2]周晓航等:浅谈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相关因素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04,7(5).

[3]王丹,施晓霞:《关于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2009年版,第9页.

[4]沈鱼.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第1028页-第1029页.

精神科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与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患者自己积极的信念,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摘要]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无力感、绝望感甚至自杀的倾向,都缘于抑郁症患者消极的看待自我、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经验,而产生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和思维,加上生活中的突发与应激事件又加速与巩固着他们的认知模式,给心理带来了难以遏制的冲突。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由此活在功能失调性判断中而不能自拔。这样的恶性循环使患者游走于情绪失调引领的迷城中。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与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患者自己积极的信念,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上的感冒;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85-01

1 正确认识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其临床表现轻型病人外表如常,内心有痛苦体验。稍重的人可表现为情绪低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自卑等,有些患者常常伴有神经官能症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和失眠多梦等症状。

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还不十分清楚,上个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了抑郁症的单胺假说,认为抑郁症患者体内的含量下降导致功能不足,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忧郁情绪与病理性抑郁的区分:

正常人的情绪忧郁是基于一定客观事物为背景的,即“事出有因”的。而病理忧郁,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

一般人情绪变化有一定时限性。通常是短期性的,人们通常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重新保持心理平稳。心理医学规定一般忧郁不应超过两周,如果超过一个月,甚至数月或半年以上,则肯定是病理性忧郁症状。

前者忧郁程度较轻,后者程度严重,并且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更有甚者可以产生严重的消极自杀言行。

抑郁症可以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基本症状大致相似,有既往史可资印证。

典型抑郁症有节律性症状特征,表现为晨重夜轻。许多病人常说,每天清晨时心境特别恶劣,痛苦不堪,因而不少病人在此时时常有自杀身亡的念头。至下午3~4时以后,患者的心境逐渐好转,到了傍晚,似乎感到没有毛病了。次晨又陷入病态忧郁的难熬时光。

抑郁症的家族中常有精神病史或类似的情感障碍的发作史。

持续性顽固失眠,多种心理行为同时受到阻滞抑郁、生理功能低下,体重、食欲和性欲下降,全身多处出现难以定位定性的功能性不适和整体性的症状关系,检查又无异常,以上这些均是抑郁症的常见征象。

2 治疗与护理:

心理治疗、饮食治疗、睡眠剥夺治疗、光疗和电痉挛治疗等。当然,严重的抑郁症,首先是药物治疗或电休克治疗,然后配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倘若与药物治疗合用,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叠加效用。

心理护理

虽然药物可以治疗抑郁症状,但停药后相当一部分病人仍会复发或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又会出现抑郁。心理护理不会产生像药物治疗和电休克治疗所致的生理副反应、药物副反应等,另外,还可以教会病人如何去面对和适应挫折,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提高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技能。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绝大多数的抑郁症病人病前有一定的诱因(挫折、遭受不幸等),出现情绪抑郁、低落,产生悲观、失望和孤独、无助感的情况。心理护理采用耐心、细心的安慰,适时并及时掌握其心理状况和情绪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

用开放式、启发式提问引导患者倾述内心烦恼和痛苦,帮助分析面临的生活及心理问题,适时给予安慰性语言,用同情、理解的心态和关心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开解,与患者共同分析是受到哪种情绪干扰(潜在焦虑的情绪干扰、自我防卫机制相互作用影响行为的情绪干扰、非理性想法的情绪干扰)找到原因制定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如果病人表现为不善交际,与领导和同事关系相处不好,孤僻、退缩和与社会隔离,可以采用社交技巧训练、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其学会如何与人交谈和交往,消除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同时认识到人是社会性的,不可能孤立于社会而生活,每日要与人打交道,从而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性和交往能力。

如果病人因为婚姻矛盾、家庭破裂等出现的抑郁、悲观和绝望,可以考虑采取夫妻指导、家庭关系咨询协调,以及性心理等方面的心理治疗,解决处理婚姻和家庭问题,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饮食护理:已有的研究表明,缺乏神经传递素很容易导致抑郁症。

抵抗抑郁症的饮食:

喝玫瑰花茶可抗抑郁,玫瑰花最好不要与茶叶泡在一起喝。因为茶叶中有大量鞣酸,会影响玫瑰花舒肝解郁的功效。

鱼肉减轻心理焦虑,因为鱼肉中所含的Ω-3脂肪酸能产生相当于抗抑郁药的类似作用,使人的心理焦虑减轻。

含锌铜量高食物缓解抑郁,体内缺铜也会使神经细胞的内抑制过程失调,使内分泌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而失眠。食物中含锌量最高的是牡蛎,动物肝肾、奶制品中也有分布。乌贼、虾、羊肉、蘑菇等均含铜丰富。

含硒高食物可改善情绪,含硒的食物同样可以治疗精神抑郁问题。硒的丰富来源有干果、鸡肉、海鲜、谷类等。复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苏打饼干也能改善情绪。

另外,长期的失眠消耗大量的能量,及时补充营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建议高蛋白、高纤维、高热能饮食为主,并注意服食润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的通畅;补充足量的水分,维持脏腑的正常需要,润滑肠道,利二便,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泄;忌食过量辛、辣、腌、熏类等有刺激性食物,因引发失眠的病因较多,所以患者应按自己的体质有选择地选用适合自己的食物。

抑郁症离我们很近。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高压力、高竞争的环境下,此病的发生率很高。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目前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仅有2%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重视抑郁病,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

心理护理在卫生、康复、保健等健领域中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并已成为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足以让人深醒。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患病大学生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高校;学生;患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7 B849 文献标识码:A 心理健康教育已在各高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患病学生的心理关注较少。高校患病学生是患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远离亲人,孤身来到陌生的城市求学,同时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在患病时更容易处于不利于疾病康复的心理状态。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疾病的产生、发展、转化等过程都与心理、社会等方面的 *** 所引起的情绪和行为等相关。心理因素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回圈系统等产生生理性变化,对病情发展和治疗有较大影响。治疗期间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病情好转,加速学生康复,节省治疗费用,减少治疗时间,缩短治疗过程。而在不良的心理状态下,有可能使药物效果变差,病情恶化加重,增加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过程。由于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学习和相应技能的掌握,而且目前大多课程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治疗时间必定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若治疗时间过长则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度,跟不上同班同学的学习水平,影响其对相应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强化患病学生的心理护理,对于帮助患病学生增强战胜疾病信心,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早日康复。 1心理护理的作用与意义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2,3]。我国中医的"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心理与疾病的关系,在患病过程中若发生忧、思、怒、恐等情绪,则不利于疾病的治疗[4],通过心理护理能减少或防止这些不良情绪的产生,使心理活动朝向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方向发展。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病学生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疾病产生和发展过程,消除其不必要的心理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应激状态,促进药物发生作用,帮助患病学生快速恢复健康。 2心理护理的措施 在思想上要认识心理护理的作用和意义 心理护理应是有意为之,而不是无心之举。护理人员应该清楚认识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病情,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进而能够快速有效地达到治疗效果。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受外界输入资讯的影响,这些输入的资讯包括视觉、听觉等[5],因此护理者应该明白在护理工作中,护理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作用,从而影响其治疗效果,而不像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心理护理跟心理咨询一样,一定要和被护理的人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才算是心理护理。只有在认识到心理护理意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使心理护理更有成效。 在业务上,要求技术娴熟,动作规范,给患者以信心 若在业务上不熟练,动作生疏,得不到患病学生的信任,导致其产生不安全感,会严重影响心理护理效果。在护理工作开始前要认真了解患病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病情,以便增强护理的针对性。注意按规范穿戴工作服,调整好情绪,不把工作之外的不良情绪带入到工作中来,做到衣帽干净整洁,精神饱满;护理时动作要规范、准确,力度适中,在护理操作时,不能强行拖拽,只顾达到自己的操作要求,而不顾患者的感受。在生病期间,因身体抵抗力较弱,要特别嘱咐患病学生注意保暖和饮食卫生,同时注意使居室的光线充足,温度、溼度适宜;护理操作完毕后,要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在言语上,充分利用语言的资讯传递功能,实现心理护理的目的 说话时态度要亲切,语速要适中,语调要柔和,通过语言表达出对患病学生的关切之情,尽量得到患病学生的信任。接诊时注意对患者要热情真诚,询问病情时,语言要通俗易懂,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从对话和表情中了解患者的情况,消除患病学生的紧张、恐惧、害羞等不良心理,让其尽量完整、全面地讲述发病过程,疾病的诱发原因,便于医生掌握发病过程,了解病情,进行对症治疗。特别是一些女生对于妇科疾病羞于启齿,难以开口,有时甚至故意隐瞒某些症状,对疾病的确诊造成不利影响,耽误了治疗。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及时观察患病学生的反应,反应有以下几种形式:如语言反应,即通过语言直接向护理人员反映治疗的效果,药物对于身体的作用等;肢体反应,如用药后患者在病床上翻来覆去,这时应关心是否有不适的症状产生。这些症状是否是药物的正常反应,若是正常反应,则应向其耐心解释说明,使之不会产生恐慌心理;若是不正常反应,则应及时向医生汇报情况,进行必要处理。 进行心理护理时还要注意针对性,高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外地,独自一人来到不熟悉的城市求学,在患病时无亲人陪伴,同时由于高校学生自尊心强,即使患病也不愿开口向身旁的人求助,因此更容易产生孤立无助的感觉;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有迫切康复的愿望,以致对身体的细微变化都变得非常敏感,不利于疾病的痊愈和身体的康复。因此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要针对这些特点,有的放矢,通过心理护理让学生感觉到患病时即使孤身在外,没有亲人陪伴也一样有人关心和帮助,不会孤单;同时帮助患病学生了解疾病的产生、发展和痊愈是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和时间,正确认识治疗必须进行的各个环节,消除其急躁情绪,主动配合治疗。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于帮助患病学生树立和增强战胜疾病信心,调整好心理状态,使身体处于较好的应激水平,使患病学生能够尽快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它需要护理人员进一步增强认识,提高护理操作水平,通过护理活动中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更好地为患病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贵英,唐平,程文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42-44. [2] 李湘桂.浅谈整体护理中的心理护理[J].广西医学,2002,248:1315-1316. [3] 曾晓实.开展心理护理工作的体会[J].广西医学,2001,235:1265-1268. [4] 周玉琴.心理应激与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A:67. [5]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摘要:创伤性骨科患者大多是因车祸、外伤、工伤事故所致。不仅是一种躯体创伤,同时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冲击,创伤后早期肉体的伤痛与受伤时的惨痛场面,常使患者产生刻骨铭心的印象,轻者产生后怕心理,重者则诱使患者的心理活动偏离正轨,造成情感意识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的精神情绪及语言行为的异常。

关键词:骨科损伤;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从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心理、社会因素在骨科创伤患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本研究选择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75例骨科创伤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不仅有效减轻骨科创伤患者的心理压力,而且使护患关系和谐融洽,治疗顺利进行,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75例骨科创伤患者,年龄28~65岁,平均岁,其中胫腓骨骨折24例,股骨颈骨折12例,肱骨骨折17例,肩胛骨骨折5例,锁骨骨折17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5例,高中和初中23例,小学19例,文盲8例。治疗时间为2~6个月。与患者进行沟通,分析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由于患者在年龄、性格、文化层次、职业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故其表现出的特点各不相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取得有效的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满意度达。

2心理护理

骨折创伤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心理应激中,焦虑与抑郁是最常见的应激性情绪反应[1]。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患者焦虑的行为表现也因病情轻重而不同。因此,在护理患者时,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患者进行正确的诱导,加强心理护理。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热情主动地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关怀的温暖。平等的交流可以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不同受伤部位患者的心理护理安排有一定专科知识的护理人员担任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不同的受伤部位,选择不同的安慰性语言做好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宣教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力求让患者尽快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方案,以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对不同治疗手段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治疗患者(1)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患者担心术中出现意外、术后疼痛以及担心术后留下后遗症。护士要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沟通技巧向患者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安全性。同时讲解手术的名称、麻醉方式、术前用药的目的及配合手术的注意事项,解除患者顾虑及恐惧心理。(2)术后心理护理:术后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将其送回病室并调至舒适的体位。护士应面带微笑,用温暖的话语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很顺利及术后体位、引流管、饮食、切口疼痛护理的注意事项。比如术后给予镇痛泵止痛或6h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避免等患者体验到剧烈疼痛再给镇痛药,就会加剧以后的疼痛[2]。此外,暗示也可以减轻疼痛,让患者听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对即将出现或已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解除患者的焦虑及恐惧感,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

非手术治疗患者医护人员要以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使患者在医院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并帮助患者制订康复计划,提高其功能锻炼的自觉性,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多数老年人不适应病房环境,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应从入院开始,医护人员主动自我介绍,并介绍环境、管床医生、同病室病友,以消除其陌生感和孤独感。对丧偶或无儿女的老人,护士应倍加关心,格外尊重。老年的生活方式刻板[3],看问题有时也固执,除治疗饮食的需要以外,要尽量照顾他们的习惯。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儿童患者对于患儿要多加鼓励,不要训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成为患儿的贴心人。给患儿打针治疗时要利用其注意力易被分散及喜欢被表扬、鼓励等特点,尽量减轻他们的疼痛感。同时要与患儿家长进行正确的沟通,取得患儿家长的配合和正确的教育、鼓励患儿,增强患儿克服病痛的勇气和信心。

青年患者最好把他们安排在同一病室。他们在一起可激发生活的乐趣,并消除孤独感。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对克服困难与疾病作斗争都能起良好的作用。所以,护理人员对青年患者要注意多给予心理支持,要多关怀、同情,要循循善诱,耐心疏导。中年患者一要劝导他们真正接纳疾病并认真对待疾病。使其认识到治疗疾病是当务之急,身体恢复健康是家庭和事业的根本。在日常交谈中,也可给他们介绍一些不耐心治病而使疾病长期迁延的实例。同时还要动员其家庭和工作单位妥善安排患者所牵挂的人和事,尽量减少他在养病治病时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配合医护人员尽快地把病治好,早日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

文化背景不同的患者心理护理文化水平高的患者对宣教解释容易理解,对于自身的疾病容易有正确的认识,易于接受并配合护理治疗;对于文化知识偏低的患者,其医疗信息不足,思想相对比较保守,创伤后对住院环境陌生,生活方式改变,伤痛成为患者心理应激源,使部分患者容易产生抑郁、冷漠、悲观、甚至绝望的负面心理,表现出暴躁、发怒、不配合治疗,甚至抵制正常医疗行为[4]。护士要同情和尊重患者,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细微的观察,娴熟的护理技术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关住。顺利完成对疾病的治疗,使其早日康复。

3讨论

创伤性骨科患者大多是因车祸、外伤、工伤事故所致。不仅是一种躯体创伤,同时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冲击,创伤后早期肉体的伤痛与受伤时的惨痛场面,常使患者产生刻骨铭心的印象,轻者产生后怕心理,重者则诱使患者的心理活动偏离正轨,造成情感意识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的精神情绪及语言行为的异常。医学心理学认为,不仅药物起到治疗的作用,而且良好的心理因素和积极的心理状态也会对创伤起到治疗作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必须重视对患者平素心理状态的询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发展,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稳定的情绪、良好的素质,有效的沟通,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肝硬化患者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的系统评价王瑞; 张宗霞; 骆欧; 张铭光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11-08

2、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潘伟琴; 叶新青; 蒋奕中国现代医生2014-01-28

摘要:护士应重视协调患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建立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心理环境,使病房内充满友好的气氛,防止患者之间的不良刺激和干扰。

关键词:患者;环境;心理护理

大量的临床实践已充分证明,心理护理作为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在护理工作中是极其重要的,它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既可以独立进行,又可以与其他护理工作同步进行,为患者的身心健康营造适宜的人际氛围。通常工作中,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包括个别心理护理、集体心理护理和环境心理护理。环境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这里所指的环境包括住院患者所处的客观环境、患者的精神生活环境和患者的人际关系环境。而这些都有赖于护士及医生、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去创造、发展和具体实施。现将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住院患者所处的客观环境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常难以适应新的医院环境,表现为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而引起的恐惧、焦虑等,同时,病房的色调、光线、空气、声响及病房周围的布局环境无不影响患者的情绪。如:红色易产生兴奋、紧张的情绪,浅绿、浅蓝色则使人心情舒畅,嘈杂的声音、特殊的气味、单调的刺激、视觉上的脏乱及不可口的饭菜均能使人产生焦虑和烦躁,尤其是长期住院的患者,更易烦躁不安。因此,营造一个整洁美观、色调和谐、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无各种气味及噪声的病房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首先要及时介绍规章制度,使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及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士。其次是病房的设施应尽量齐全方便,物品摆放整洁、固定位置。床铺保持平整、清洁舒适。室内根据条件可摆放鲜花、插花和绿色植物等,每日定时开窗通风,良好的通风能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协助营养师为患者准备可口的饭菜,并保证营养充足。护士在操作时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夜间护士应尽量做到避免出现噪音及强烈的光线刺激,以免影响患者休息。住院期间,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探视时间及探视人员,避免不良刺激。协助能下床的患者到户外晒太阳、散步或欣赏病房周围的花草树木等。总之,优美的环境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愉快,也可以使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能使患者身心尽快康复。

2住院患者的精神生活环境护理

患者入院后,生活单调刻板,从早到晚进餐、查房、服药、治疗、睡眠,日复一日,易产生烦躁焦虑、心慌等,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易情绪低落,感到孤独、凄凉,急性患者由于住院突然,病情复杂,来势凶猛,易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紧张、不安、不思饮食等,晚期癌症患者由于悲观绝望,易产生自杀心理等。因此护士应帮助患者消除这些不良情绪,采取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走出阴影。首先要帮助患者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保持合理的生活秩序和动静结合的休养生活,同时,适宜的文化生活也不容忽视,由于患者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业余爱好等,因此,护士应充分掌握患者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因人而异如:手术后的患者根据情况可适当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慢性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安排听音乐、看电视、听收音机、读书看报等,对普通生活能自理的患者可以组织起来集中进行晨练、气功、打太极拳、下棋、打扑克,甚至可以开小型座谈会,文艺活动等。这样,既可以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又可以调动其生活情趣,既可以消除长期卧床引起的肌肉紧张带来的不良情绪,又可以借此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住院患者的人际关系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都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上,主要是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行神态去影响患者。护士真诚的交谈、安慰、疏导、鼓励,都可以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和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精神上得到支持与鼓励,护士的行动对患者有着直接的影响,散漫、懈怠、轻佻使人厌恶,慌乱和冒失可使人疑虑,因此,护士在操作时应轻柔镇定、认真严谨,让患者产生信任感、安全感,与患者接触时应和蔼可亲,热情有礼,端庄大方。良好的护患关系一旦建立,护士就可以深入细致地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给予正确地心理支持。

家属和亲友的良好情绪都给人以安慰支持,因此,护士要做好家属、亲友的工作,与家属保持密切的联系,给家属讲解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稳定家属的情绪,让家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和颜悦色地给患者以支持和安慰。另外,病房是个小集体,营造一个和谐的群体气氛有助于患者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照料、相互鼓励、消除孤独、减轻疾病带来的苦恼。因此,护士应重视协调患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建立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心理环境,使病房内充满友好的气氛,防止患者之间的不良刺激和干扰。

参考文献

1、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张振香; 郑蔚护士进修杂志2009-01-22

精神病病人护理的论文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与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患者自己积极的信念,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摘要]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无力感、绝望感甚至自杀的倾向,都缘于抑郁症患者消极的看待自我、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经验,而产生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和思维,加上生活中的突发与应激事件又加速与巩固着他们的认知模式,给心理带来了难以遏制的冲突。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由此活在功能失调性判断中而不能自拔。这样的恶性循环使患者游走于情绪失调引领的迷城中。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与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患者自己积极的信念,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上的感冒;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85-01

1 正确认识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其临床表现轻型病人外表如常,内心有痛苦体验。稍重的人可表现为情绪低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自卑等,有些患者常常伴有神经官能症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和失眠多梦等症状。

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还不十分清楚,上个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了抑郁症的单胺假说,认为抑郁症患者体内的含量下降导致功能不足,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忧郁情绪与病理性抑郁的区分:

正常人的情绪忧郁是基于一定客观事物为背景的,即“事出有因”的。而病理忧郁,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

一般人情绪变化有一定时限性。通常是短期性的,人们通常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重新保持心理平稳。心理医学规定一般忧郁不应超过两周,如果超过一个月,甚至数月或半年以上,则肯定是病理性忧郁症状。

前者忧郁程度较轻,后者程度严重,并且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更有甚者可以产生严重的消极自杀言行。

抑郁症可以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基本症状大致相似,有既往史可资印证。

典型抑郁症有节律性症状特征,表现为晨重夜轻。许多病人常说,每天清晨时心境特别恶劣,痛苦不堪,因而不少病人在此时时常有自杀身亡的念头。至下午3~4时以后,患者的心境逐渐好转,到了傍晚,似乎感到没有毛病了。次晨又陷入病态忧郁的难熬时光。

抑郁症的家族中常有精神病史或类似的情感障碍的发作史。

持续性顽固失眠,多种心理行为同时受到阻滞抑郁、生理功能低下,体重、食欲和性欲下降,全身多处出现难以定位定性的功能性不适和整体性的症状关系,检查又无异常,以上这些均是抑郁症的常见征象。

2 治疗与护理:

心理治疗、饮食治疗、睡眠剥夺治疗、光疗和电痉挛治疗等。当然,严重的抑郁症,首先是药物治疗或电休克治疗,然后配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倘若与药物治疗合用,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叠加效用。

心理护理

虽然药物可以治疗抑郁症状,但停药后相当一部分病人仍会复发或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又会出现抑郁。心理护理不会产生像药物治疗和电休克治疗所致的生理副反应、药物副反应等,另外,还可以教会病人如何去面对和适应挫折,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提高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技能。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绝大多数的抑郁症病人病前有一定的诱因(挫折、遭受不幸等),出现情绪抑郁、低落,产生悲观、失望和孤独、无助感的情况。心理护理采用耐心、细心的安慰,适时并及时掌握其心理状况和情绪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

用开放式、启发式提问引导患者倾述内心烦恼和痛苦,帮助分析面临的生活及心理问题,适时给予安慰性语言,用同情、理解的心态和关心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开解,与患者共同分析是受到哪种情绪干扰(潜在焦虑的情绪干扰、自我防卫机制相互作用影响行为的情绪干扰、非理性想法的情绪干扰)找到原因制定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如果病人表现为不善交际,与领导和同事关系相处不好,孤僻、退缩和与社会隔离,可以采用社交技巧训练、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其学会如何与人交谈和交往,消除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同时认识到人是社会性的,不可能孤立于社会而生活,每日要与人打交道,从而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性和交往能力。

如果病人因为婚姻矛盾、家庭破裂等出现的抑郁、悲观和绝望,可以考虑采取夫妻指导、家庭关系咨询协调,以及性心理等方面的心理治疗,解决处理婚姻和家庭问题,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饮食护理:已有的研究表明,缺乏神经传递素很容易导致抑郁症。

抵抗抑郁症的饮食:

喝玫瑰花茶可抗抑郁,玫瑰花最好不要与茶叶泡在一起喝。因为茶叶中有大量鞣酸,会影响玫瑰花舒肝解郁的功效。

鱼肉减轻心理焦虑,因为鱼肉中所含的Ω-3脂肪酸能产生相当于抗抑郁药的类似作用,使人的心理焦虑减轻。

含锌铜量高食物缓解抑郁,体内缺铜也会使神经细胞的内抑制过程失调,使内分泌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而失眠。食物中含锌量最高的是牡蛎,动物肝肾、奶制品中也有分布。乌贼、虾、羊肉、蘑菇等均含铜丰富。

含硒高食物可改善情绪,含硒的食物同样可以治疗精神抑郁问题。硒的丰富来源有干果、鸡肉、海鲜、谷类等。复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苏打饼干也能改善情绪。

另外,长期的失眠消耗大量的能量,及时补充营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建议高蛋白、高纤维、高热能饮食为主,并注意服食润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的通畅;补充足量的水分,维持脏腑的正常需要,润滑肠道,利二便,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泄;忌食过量辛、辣、腌、熏类等有刺激性食物,因引发失眠的病因较多,所以患者应按自己的体质有选择地选用适合自己的食物。

抑郁症离我们很近。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高压力、高竞争的环境下,此病的发生率很高。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目前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仅有2%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重视抑郁病,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

3效果 半年了来的健康教育实践,其效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病人的医学知识得到充实,预防保健能力得以增强。 沟通护患心理,改善护患关系。半年来通过问卷、留言等方式调查表明,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病人的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通过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护士自身价值得以体现,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在病区中形成人人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好风气。 适应现代护理观的发展,护士对防病知识普及教育工作的认识已不再限于住院病人范畴,认识到应向家属和健康人扩展。 4体会 健康教育是一个医、护、患三方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将有助于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 教育形式要有针对性 教育要因人而异 每个病人因年龄、性别、职业、 文化 背景、风俗习惯、生活特点不同,对医学知识的认识、掌握和了解程度各不相同,对获得知识的渴望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对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个体化教育。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双向情感障碍等不同的精神疾病病人,对其教育方式不同,对此我们在进行对症教育的同时,与家属一起帮助他们正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获得成功的基础。 教育要因病而异 精神疾病病种复杂多样,不同疾病的病因、诱因各不相同,因此病人教育工作主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知识教育。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稳定时可做一些思想开导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鼓励他们参加工娱疗活动,减缓衰退;若是遗传性格上缺陷,应从培养和锻炼良好健全的性格上下功夫;用美好的语言和热情的态度去帮助病人恢复对生活和自身的信心。 护士要注重自身素质提高,不断自我完善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加强社会责任感。只有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护士,才能积极参与这项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是健康教育的基本点所在。 护士从精神病的症状、分类、药物治疗、药物作用与副作用、康复措施、护理技巧、沟通技巧等方面进一步学习,业务理论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拓展加深。只有这样,护士才能正确、完善地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 护士需要学习一些人文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与病人进行沟通,才能更好得向病人传播医学保健知识。 护士在从事健康教育工作时,应不拘泥于形式和方法,独具匠心,勇于创新,采用综合手段,注重实效。 扩大健康教育范围 对家属的健康教育也特别重要,资料显示,绝大部分家属希望接受精神 疾病知识 的健康教育[1],而且健康教育可以使家属和患者更好地应疾病,降低其复发率,减少再入院率,节约公共卫生资源,对疾病病程带来良好影响。 精神科护理健康教育的文章篇三 精神科分级护理服务对象、护理要点、健康教育 精神科分级护理服务对象、护理要点 分级护理,是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规定临床护理要求,在护理工作中达到明确重点、分清主次、合理安排人力,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医生根据病人病情决定护理等级,以医嘱形式下达,级别为精神科特级护理、精神病护理(Ⅰ、Ⅱ、Ⅲ级)或狂躁型精神病护理。 一、精神科特级护理,标志为深蓝三角 1、护理对象: (1)精神病人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病情危重者,如伴有严重的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严重外伤、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 (2)有极严重的自伤、自杀危险。 (3)受伤或自杀未遂后果严重者,生命体征还不稳定者。 (4)脑立体定向手术后的病人。 2、护理要点: (1)设专人护理,制定护理计划,严密评估病情,包括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并做好危重护理记录。 (2)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及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3)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以应抢救之需要。 二、精神病护理(Ⅰ级),标志为红三角 1、护理对象: (1)甲级入院尚不需特护的重症病人,如中毒、脱水、自杀、癫痫发作、木僵、谵妄、昏迷、瘫痪、外伤、心、肝、肾功能衰竭,或躯体极度衰弱,或需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严重的抑郁、自杀、自伤和极度紧张兴奋者,或严重的被害、自罪妄想、幻觉所致的自杀、外走、伤人、拒食者。 (3)特殊治疗需要严密评估病情和加强监护者,如ECT者,以及用大剂量精神药物治疗或有明显不良反应者。 (4)入院2周内的病人。 2、护理要点: (1)安置重点病室,严格监护,其活动不能脱离护士视野,需严密观察病情,重点交接班。 (2)病人以在重症病室内活动为主,外出必须由工作人员陪护,物品由工作人员管理。 (3)有自杀、自伤、冲动行为者,予以约束时,应做好相应护理。 (4)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者,应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并发症,同时要加强生活护理,保证生理需要,酌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 (5)每天评估病情,每周记1次一般护理记录,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6)不间断巡视病房,密切评估病情及治疗后的反应。 三、精神病护理(Ⅱ级),标志为黄三角 1、护理对象: (1)Ⅰ级护理病人病情好转且稳定,精神症状不危害自己和他人,或仅有一般的躯体疾病。 (2)生活自理尚有一定困难需协助者,或年老体弱、 儿童 病人等。 (3)有轻度自杀、走失念头的流露,能听劝说且无行为者。

浅谈精神疾病护理健康与服药依从性之间的关系

精神病病人的护理论文

精神病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着明显的障碍,从而表现出与正常人不一样的行为。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神病学术论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摘 要:本文从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中,以及从精神 分析 的角度列举了一个对精神病的 临床 心理 治疗 的个案,探讨了对精神病的心理治疗的可能性。同时分析了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如何来读破、拆散他的精神病性的逻辑的欲望世界。精神分析学家和精神病专家经常发现在妄想狂中存在在父性和父子关系的主题。拉康认为某些能唤起主体的父性的情况是导致精神病发作的催化剂,此时主体遇到的是一个空洞、一个空白。

关键词:精神病;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一、精神病症状和表现

精神病是指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明显障碍,致使患者歪曲地反映现实,不能适应正常的生活,具有危害自身和 社会 的行为者, 医学上又称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一般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缺乏现实批判能力。在国外一般医学字典上认为精神病应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综合症和“功能性”精神病,而功能性精神病又包括精神分裂、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精神病性抑郁等。精神活动是大脑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当大脑功能异常时,临床上表现为异常的精神活动,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至今还没有特异的实验室检查精神活动异常的生物学指标。通常判断精神活动是否正常,需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分析是否由客观原因造成等各种愿意进行评估。因此临床上患者的精神症状常常是一症状群、综合征的形式出现。综合征是指一组症状或特征,可在疾病的某一阶段表现出来,是精神病临床 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综合征有幻觉妄想综合征、情感综合征、紧张综合征、遗忘综合征、易人综合征、虚无妄想综合征和Ganser综合征等。症状是患者求助的主观体验,如心慌等;体征是客观存在的外在表现。综合征是疾病所特有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的组合。发现精神症状后,应判断此精神症状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而从心 理学 角度,原发症状直接与精神病理过程有关,继发的症状是对原发症状的一个反应。所以,在对精神病症状和表现进行评估之后,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在药物的治疗基础之上,对精神病心理分析工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从而使患者可以在真实的世界里发现其缺失的意义,下面从一个个案来对精神病进行精神分析的可能性的探讨。

二、

弗洛伊德在阅读斯瑞伯《一个精神病的回忆》一文中,提出了力比多的投注和精神病的关系。并在《自恋 问题 引论》中,分析了自恋型力比多的投注和现实的问题。1942年,弗洛伊德在《精神官能症和精神错乱中的现实的丧失》中,指出问题不是现实的丧失,而是取代了现实的那个力量。但是,拉康却在弗洛伊德成就的宫殿里,对此提出了疑问,从而从结构和逻辑的层面上提出了《论精神错论的一切可能疗法的一个先决问题》。在那里,根本没有父亲的名字。弗洛伊德曾在许多场合指出,肯定存在一种偏执狂所特有的压抑和自我克制。拉康从弗洛伊德的著作中借用了一个术语来命名这种机制:排斥,它表明了对所涉及元素的彻底排斥。因此,这个元素就只能在真实中而不是在符号中返回了,例如,以幻觉的形式。拉康指出,在精神病中,存在在一种对父亲名字的排斥:它不是因为受到压制,而是完全抹杀了——某些能唤起主体的父姓观念的情况是导致精神病发作的催化剂。例如。当一个女人分娩之后从别人手里接过婴儿,还有一个男人成为父亲等,这些情况都会向父姓象征的领域发出呼唤,然而不幸的是那里一无所有,主题遇到的是一个空洞、一个空白。于是,精神病早期常有的“世界末日”之感也就随之产生了。主体面临的是能指的缺乏,即父亲名字的缺乏,随之而来的是意义的缺乏。按照拉康的说法,精神妄想症的患者试图在由于父亲名字的缺位而形成的空洞指出填补上丢失的意义。也就是说,要给世界赋予意义。例如,精神病患者会认为“今天是阴天,是一个外星人密谋控制天气”,换句话说,妄想症患者认为世界之所以充满危险,恰恰是因为缺乏一些基础的意义来使之规范条理。分析 经验 的真理表明,向主体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体现为他在自我中引起的焦虑,这是他的伴随物中的一个成分。这个问题是个表达清楚的问题:“我在那里是什么?”这个问题关系到他的性别以及他在存在中的偶然性,也就是说,一方面他是男的,或可能是女的:另一方面,他可以不失,两者演化其奥秘,把它系结在生殖和死亡的象征中。存在的问题包含了主体,支撑着主体,侵入了主体,甚至将主体撕碎,在分析中遇到的紧张、悬念、幻想等都表明这个情况,然而正是这些现象是 组织在这个话语中,它们才确定了症状,才可被解读,才能在被解读之后得到解决。三、对一个爱僵尸的精神病少女的精神 分析

患者是一个16岁的女孩,现在读高一, 学习 较好。精神病学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该女孩在初中开始就怀疑自己的心事自己没有说就被别人知道了。后来她发现身边的男性都在用恶毒的眼神在看她,并且要伤害她。在入院前一天,她早上骑车上学,发现街上的男性都在盯着她看,并知道了她的心事,要伤害她,她飞速骑到学校并且大哭,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子,所以她非常惊恐,父母决定入院 治疗 。其家庭 教育 严格,父母和睦,9岁前父亲在外地当兵。

在治疗中,我和她谈梦、幻想以及她的胶泥作品。在最初的谈话中,她喜欢做胶泥,她的作品里活跃着死亡、生殖以及暴力的元素:拿着镰刀的女性死神,俊美的黑衣僵尸,可爱的月老等人物。而这几个人物的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工具:手杖。在谈她的作品时,她说母亲是很暴力的,脾气很坏;自己爱僵尸,因为僵尸都对爱情很忠贞。在 工作过几次之后,她不再做这些泥人,但是她很焦虑地说她最近总是做恶梦。她 报告 了她的一个梦,在梦中:我去火车站接周杰伦,想让他签名,但是没有笔……我不知不觉又到了一个墓地,结过婚的人死了合葬在一起,不会变成恶鬼,而没结婚的人就是没有坟,是恶鬼。突然一个坟从中间裂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恶鬼要吃她……”这个梦通过隐喻的形式,表达了主体的性化的焦虑,以及在生与死的象征关系的位置。她询问她在那里是什么,她的父母又是什么,她无法性化她已成熟的身体,因为从哪里来她又要回哪里去。但是,究竟是什么,让她的主体在被害妄想中给与这样一个不同的解释:那些男人要害她,因为他们知道了她是“狈”,所以那些男人要成为“狼”,只有这样她们才能狼狈为奸。这个梦打开了她的幻想之门,在一次分析中,她突然停止言说,并且很惊恐地看着我。我问她“你突然停下了,你在想什么”,她停顿了一会说:“我想摸你。”在后面的言说中,她记得儿时的一次和同性的性接触,以及父母对待她的性方式……现在,她混乱了,一方面她对女性有了兴趣,另一方面,她渴望又害怕男性,如她不敢坐男生坐过的椅子,怕怀孕,另一方面又认为男生很暴力,就如她的父亲让她的母亲怀孕生出她,并说小的时候对粪便很有兴趣,有的时候在上厕所的时候,一边吃馒头,一边解手,有的时候要一个多小时。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到她对客体小a的享乐,而同样是生与死的拷问。在一次治疗结束的时候她说:“以前认为 心理医生之所以成为医生,是因为他们想 问题 想多了,现在自己发现是想问题想多了就成了疯子。”

在治疗的过程中,她恢复了一些 社会 功能,可以上街,见到男生也不会逃避,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在这个个案中,充斥着悖论,这个患者有父亲,但是却没有经历父姓的阉割,有母亲却成为母亲的一个享乐的客体,从一出生便掉入到这个注定将来要疯狂的洞里,那里没有规范,但是她必须去建立一个规范,去面对青春期性化的问题,询问祖先的问题。这也许是为什么青春期是精神病的高发期。为了很好地分析这个个案,那么有必要回到俄底普斯情节当中去,在那里母亲给了父亲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在上面的个案中,那个女孩的梦中的鬼要吃掉她,和她在厕所里边吃边解手的习惯,使我们回到前俄底普斯阶段,那里的生殖 文化 和俄第普斯阶段的父亲的隐喻。所以,你不需要一个能指才能成为父亲,或才死去,但是如果没有能指,没人会知道这两个状态的事。恰如这个女孩,因为没有父姓的阉割,所以问题关系到她的性别以及她在存在种的偶然性,也就是说。一方面她是男的,或可能是女的;另一方面,她可以不是,两者演化其奥秘,把它系结在生殖和死亡的象征中,而她在青春期开始成熟的时候。用妄想的形式给世界一个解释:男孩要害她是有原因的,因为她是一个“狈”,所以男人才会成为“狼”。

当然,对精神病人的心理治疗的可能性一直是倍受争议的,但是在拉康那里,以及 临床的心理治疗的 经验中似乎都在说明这个可能性。

【摘要】自杀是有意或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对于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精神病人的自杀是精神疾病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且精神病人自杀平均年龄较一般人群年轻并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更糟糕的是很多人都忽视了精神病人这个弱势群体,对他们的行为置之不理,这无疑给我们社会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为此我们将要对此走进精神病人的世界,去了解他们的心理,自杀原因,以及针对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 措施 。

【关键词】自杀;原因;防范措施

一、精神病的种类和表现

(一)精神疾病的种类

精神疾病分为多种类型:对于精神病分类各国的标准不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病的分类逐渐系统化,目前我国对精神疾病的习惯分为十三种: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

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

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神障碍,或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

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

5.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医学药物中毒等)短期大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

6.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

7.偏执型精神病: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

8.情感障碍:为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改变为基本临床表现。

9.心因性精神障碍:由严重精神打击或强烈的精神刺激所致。

10.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常见症状有:恐缩症即害怕。

11.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

12.性心理障碍:指两性行为在心理上偏离正常而导致活动行为上的异常。

13.精神发育迟滞:童年起即表现为全面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表现

1.性格改变:性格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

2.行为异常:行为作派变化明显或者变得让人不可理解了。

3.语言异常:说话的方式 方法 变得不正常了。

总之,如果一个人现在与过去相比,像是变了一个人,与其他人相比,明显与众不同,那他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

二、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原因

(一)自杀与精神障碍

1.情感障碍:65%以上的自杀患者有情感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是最常见的自杀病因。

2.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自杀率约为5% ~10%。有研究提示自杀与精神病人的自知力有关,即认识到疾病性质,担心今后精神分裂症复发而自杀。

3.酒精中毒与药物滥用:酒精中毒自杀最危险的年龄为40-50岁,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自杀者多在年龄40岁以下,尤以30岁以下最常见。

4.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的住院病人自杀率增高,主要是因为病人有惊恐发作。可能由于受过心理打击,当记忆重现在脑海时,就会造成心理的巨大压力,打击再此重现,于是选择自杀。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与社会心理因素

精神病人由于长期疾病的原因,社会功能受损,许多病人存在人格缺损,不完整,并对社会、家庭均构成一定的危害,很难取得社会的理解与同情,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精神病人所面临的社会心理压力就更大,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矛盾的压力,亲人的拒绝,社会的冷落,面临着经济问题,他们期待着与其他人平等的权利,期待着社会的理解与接纳,由于这些社会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精神病人自杀危险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精神病患者自杀的手段

(一)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法

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或镇静安眠药或农药;2、自缢(上吊);3、触电;4、用尖锐物品自身伤害;5、撞头;6、溺水;7、跳楼;8、其他自杀方式。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工具

精神病人精神失常,随时都可能发病,严重者随时可能做出一些预想不到的害人害己的事情。身边的物品随时都可能成为精神病人的作案和自杀的工具,如水果刀、棍子、锤子、斧头、电插头、绳子、电线等等。因此对日常不起眼的用品,严加看管。

四、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措施

(一)非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措施

对有自杀企图的精神病人,家属要保证在24小时内不离人的照顾,要密切关注精神病人的一言一行,多与病人谈心,询问要自杀的原因及方法,好多时候精神病人的自杀主要来自于犯病、他人的歧视,因此作为精神病人的家属一定要加以重视,及早送病人住院治疗,只有住院治疗,才能进一步遏制住病人病情地发展,使其尽早康复。

(二)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及护理措施

1.严格监测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及时给医生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产生自杀行为的先兆,及早干预,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控制病情。

2.做好心理护理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主动接触,态度和蔼,加强与患者内心世界的交流,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宣泄,缓解消极的情绪,淡化自杀意念。

3.对有自杀意图者的护理

应床头交接班,将病人放在重点病房,专人护理,形影不离,不让患者单独活动,可让家属陪伴。

4.加强服药监护

每次发药时,应要求患者当场服下并仔细检查口腔,确实咽下方可离开,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

5.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

不向外人泄露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人格,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家属探视时不给患者带任何危险物品,并对物品进行认真检查,不得疏漏。

6.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病人的床铺、室内物品,加强环境的安全检查。

7.做好恢复期的防范工作

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在恢复期,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加强自知力教育,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病情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培养生活的情趣,以减少自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明圆:精神科手册,[M]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由版杆.

[2]周晓航等:浅谈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相关因素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04,7(5).

[3]王丹,施晓霞:《关于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2009年版,第9页.

[4]沈鱼.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第1028页-第1029页.

浅谈精神疾病护理健康与服药依从性之间的关系

问题一:精神病人如何护理? 据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调查显示,由神经精神疾病所致的经济负担已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第一位(),其中在中国就有1600万精神病患者。由于经济条件 有限,许多精神病患者往往只是在急性发作期住院治疗,当病情缓解或稳定,就会回家康复。但由于家庭护理不当,致使精神病复发率较高,形成住院―罚解―回家―复发―住院的恶性循环。 如何尽量减少精神病复发、做好患者病后的康复工作,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在预防精神病复发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及护理精神症状不容忽视,现就患者康复中可能会出现的幻觉、妄想、兴奋、抑郁等症状护理介绍如下: 如何护理有幻觉的患者 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其中以幻听、幻视为最多见。幻听又以言语性幻听最常见,如有的患者当听到斥责、侮辱、命令性的声音或看到可怕的幻视时,可出现相应的情感或行为的反应。患者可表现恐惧、紧张或愤怒,可发生突然的冲动行为,此时要加强护理,确保患者安全,注意密切观察患者言语、情绪和行为的表现,以掌握幻觉出现的次数、内容及时间,来防范或阻止幻觉的出现的伤已、伤人行为的发生。 对有幻触、幻味的患者,可改变环境,分散患者注意力,如幻触的患者感到床上有电,身上有虫爬时,可适当换床单或更衣。对因幻视拒绝进食时,可让其集体进膳或注意选食,以减轻疑虑和缓和症状。 接触妄想状态患者的技巧 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临床常见的有被害妄想、影响妄想、关系妄想、夸大妄想、嫉妒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等等。 妄想患者多数意识清晰,否认有病。在妄想下可支配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所以家人或工作人员为了掌握患者的妄想的内容,要以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注意态度和蔼、关心患者生活,使患者逐步解除顾虑,取得合作。 在症状活跃期,切不可贸然触及患者的妄想内容,若患者回避不谈,不必勉强。当患者主动叙述病情时,不要与其争辩或过早批判,可根据患者的特长和爱好,鼓励病人参加工娱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不要在患者面前议论他人的事情或低声耳语,以避免引起患者的猜疑,而强化其妄想内容。当同室患者被涉及为怀疑对象时,应及时分开住室。 患者在妄想支配外,有时可发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或逃避行为,要提高警惕,严防意外。抑郁状态患者的护理 抑郁症患者 以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为最典型表现。患者可表现终日忡忡,兴趣索然,对自己的工作、学习、家庭生活及自己的前途丧失信心。 护理抑郁患者要保持患者居室环境尽量阳光充足,色彩比较明朗、协调。注意不要让患者独处,随时有人陪伴,防止病人自杀、自伤。 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不要让患者蒙头睡觉,对难以入眠的或易早醒的患者要及时处置,以保证其足够睡眠。抑郁患者常表现入睡困难,而且多梦、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入睡等,所以,要设法诱导病人睡觉,排除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若患者不能入睡,可予以相应药物如安定、速可眠、多美康等。 抑郁状态患者思想包袱重,因此要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思想,注意其情绪变化及异常言行,以诚恳的态度去做解释、劝慰和说服工作,针对病情及患者的特点,鼓励其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和家务劳动,以阻断患者负性心理,减轻内心痛苦的体验。 抑郁症状严重的病人,有强烈的自杀企图,可以出现在症状活跃期,也可以出现在好转期,因此要加强危险物品如药品、刀具、绳索、玻璃制品的管理,减少造成自杀的条件。 正确护理兴奋躁动患者 首先,应正确认识兴奋症状是疾病的表现,对于在家庭中护理的躁动患者,家属应......>> 问题二: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要注意什么 日常生活上应遵守下列几点,有助于睡眠的改善:生活作息要规律,养成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每天有规律的运动,每周至少四次,每次三十分以上;避免在吵闹环境中睡觉,对一个睡眠障碍的人,禁不起噪音的考验,噪音会夺深眠的机会;太冷、太热的环境会影响入睡;睡前勿喝酒、咖啡、茶、大餐等。 问题三:精神病人出院后怎样护理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专家的详细介绍。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疾病,正常地生活、学习与工作。 专家指出,精神病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根据统计资料,平均每十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患有或轻或重的精神病。 那么该病患者在出院之后,需要注意哪些护理事项呢? 1、坚持药物巩固治疗:坚持服药,巩固治疗,是预防精神病复发的关键。在病人出院时,病人及其家属或病人单位应了解疾病的性质和维持治疗的重要性,认识精神病复发的早期症状,了解预防复发的一些具体措施。 有些家属认为长期服用西药,会使病人变傻,而出现表情呆板,行为迟缓、流涎等反应,所以病情稍有好转就为病人停药,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这些反应只不过是暂时出现的副作用,随着病情好转与抗精神病药物的逐渐减量,这些反应也会随之消失,如果随便停药,易导致复发。 2、定期复查:病人出院后,家属应定期带病人来医院复查,以使医生及时掌握病人的服药情况,病情恢复程度及心理状态,适时调整用药与剂量,指导病人的日常生活,及时发现病情波动的早期征兆,采取相应措施,以免因复发而再次住院治疗,这样既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又减轻了病人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 精神病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将逐渐加重,后果不堪设想。而如果及时治疗,加上自身调养,多半是能治愈的。 问题四:精神病人的饮食起居怎样护理 饮食护理在家庭康复治疗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一般恢复期病人可以吃普通的家常饭,不需要给病人单独做“特殊饮食“,主要是保证病人足够的摄入量,注意营养搭配就可以了。有些慢性精神病人生活懒散,不主动进食,在进餐时要督促病人,最好让病人与家人一同进餐,以便观察病人的进食量。一些精神症状活跃、兴奋躁动的病人,家属可以诱导病人在其稍安静的时候单独让病人进食。这类病人体力消耗大,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以防病人脱水。拒食病人多数是受各种精神症状的支配,比如说有被害妄想的病人,认为有人在他的饭里放了毒药而拒绝进食;自罪妄想的病人自认为罪大恶极对不起人民而不敢享受;有幻觉的病人“嗅”到或“尝”到饭中有异味儿不敢进食,对这些病人要针对其不同的症状进行诱导,尽量说服、劝解,达到帮助病人进餐的目的。例如有被害妄想的病人可以让病人自己做饭吃,也可以在家人吃饭时,让病人自选一份,或让其他人先吃一口再让病人吃,以消除病人的顾虑。对有自罪妄想的病人,可以将饭菜拌在一起,告诉病人这是剩饭,使病人能够接受,如果各种措施均无效,应及时将拒食的病人送到医院治疗。对于老年病人或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有药物副作用如吞咽困难的病人,要在家人的照顾下进食,要求病人细嚼慢咽,不要大口吞咽。必要时给病人吃软饭或半流食。对有暴饮暴食或抢食的病人要限制其进食量。对于有异食症状的病人,如吃土、墙皮、树根等,应注意不给病人接触这些“异食”的机会,以防意外。 问题五:如何正确对待精神病人 精神病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疾病,治疗过程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护理方法稍微不正确,就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再次发作,所以,作为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要最好护理方法,正确对待精神病患者。帮助病人维持用药:药物的维持治疗在康复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病人拒绝服药时,家属应该进行劝导,做到按时服药。另外,长期的药物治疗可能会对病人发生副作用,有些家属可能有所顾忌,不愿让患者继续服药或者减少用量,这是不正确的,应该遵医嘱。避免言语 *** 患者:由于精神病人的心理比较脆弱,家属要避免患者受到任何 *** 。即使病情复杂,给生活带来了很大压力,也不要恶语相加。他们比常人更需要受到尊重,更需要得到家人、亲朋好友的帮助、理解和同情。多和患者沟通:精神病患者在治疗时与社会脱轨,很少与人交流,作为家属要经常与之沟通,这样不仅能起到一定康复训练作用,一旦病情稳定后,还能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 问题六:精神病患者情绪不正常该如何护理? 您好,根据表述,平时要从生活作息上进行防护,可以远离 *** 源,不要激动,要防止环境对病人的影响,避免噪音的 *** ,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平和的心态,多锻炼但是注意扭伤,祝早日康复 问题七:如何做好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 在精神病的护理工作中经常可以出现各种各类事故,这个工作不同于其它的工作是因为你所面对的是个精神病的群体,他们已经失去了正常的思维能力,所以出现事故往往是在你的意料之外,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的特征。悲观一点的观点认为这类事故是不可以避免的,没有出事就是幸运,这种观点恰恰埋下了下一次更大事故的不幸种子。安全预防工作不能靠一次一次的血的教训来警示,而且不能仅仅靠“幸运”来支撑我们对患者和家属的承诺,不能靠“幸运”来支撑我们神圣的事业哗 唯物辩证法认为,偶然性中有必然性,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人们要认识必然性就要透过偶然认识必然。所谓必然性它是指客观事物变化发展中不可避免的 一定要发生的 确定不移的趋向。必然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的地位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必然性的特点是确定性。而所谓偶然性它是指事物发展中并非不可避免地必定发生的,而是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向。必然与偶然是统一的,在偶然中隐藏着必然性,而任何偶然性又总是服从于必然性。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了解了偶然和必然的哲学关系我们就知道在我们精神病的护理工作中,我们的精神病人必然会出现我们想不到的意外,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中有“五防”内容的缘故,以防自杀为例,多年以来大约也有数十例病人死于自杀,自杀的形式无非是自缢或过量服药。这种形式是可以重复或者是可逆的,这就告诉我们精神病人的自杀企图是必然会出现的,自杀成功是偶然的,而我们能够完全预防的也是偶然的。既然是可逆的事件那我们就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消除了那些造成偶然的因素我们就可以成功地预防此类事故。这里说几个假如你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假如我当时正在巡视病房,假如提前我曾经和病人进行过言语交流,假如我发现了病人可以利用的工具,假如我发现了病人私自藏匿的药物,假如我发现了病人某一危险症状,假如我们知道了病人最近家庭或个人的变故。有太多太多的假如正是我们预防的切入点。假如我们没有了假如那我们也就成功了,没有了假如也就没有了偶然的成因,那么病人的安全就成为必然。实际上任何事故事事后都有很多的假如,不能寄希望于幸运而是要遵规守距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惯性思维、习惯性操作都是造成偶然事故的主要原因,这和醉驾也是一样的,你可能一生这个事做了一辈子什么事都没有,但是总有一天偶然的因素凑齐了事情也就发生了,发生了之后又去找是那些偶然的因素,又是后悔莫及。所以规范操作兢兢业业这才是主动出击,主动防御才是最好的预防,至少不要重复某一事故让遗憾重演。事实上我们重复出现的事故太多太多,主要的原因还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每一次都有明显的人的因素痕迹,而人的因素总归到底是个管理问题,如何把竟业精神和规范操作纳入到长效轨制,那就是管理者的问题我们不加讨论。 在分析所有的偶然因素时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不高。首先是竟业精神,这是很主要的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没有了这个张力的保障一切的一切都要免谈。你能不能和病人进行交流能不能发现病人的一些症状,什么是抑郁、什么是焦虑、什么是妄想、什么是幻觉等等,这就决定了你的业务素质。如果你及时的发现了问题也就能及时的解决问题,你也就能和医生及时的沟通及时的控制症状,消事故于无形。 在目前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类似的所谓事故是一定要避免的。必然的事情没有人不可以解释,偶然的事故是一定会承担责任的。为了我们的事业、为了信任我们的病人、为了大家的平安和谐我们共勉吧!(我不是......>> 问题八:如何护理精神病人论文 你选择一种护理方法,然后研究这种护理方法,在对精神病病人的效果就可以了 问题九:长时间哭泣精神病患者该如何护理 这个是精神疾病的患者,“有人”在他的头里说话诱发患者哭的,这个时候就要吃药。 下面未改动。 购买一本我们家可以吃的心理学或者是精神疾病的书+配一点药物,帮助你更好的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祝早日成才! 去下面我说的我们家开的超市直接找超市的经理(超市经理就是我们家自家亲人), 配药! 祝早日康复! 可以参加私有制的军队,在下面我说的地方报名参加。 私有制的军队,是考试制,多考一个级别多呆2年,复员军人,优秀的安排就业。 你可以看下面的, 可以治愈(包括不会影响生孩子等,是疫苗【可以防御26次左右】),注意力不集中、发脾气等,是强迫症、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的前兆,你可以在网上搜搜(什么是强迫症、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问题的疾病),对照一下: 我给你说个地方 你看看你住的城市有没有沃尔玛或者是家乐福超市,或者大润发、永辉、卜蜂莲(Lotus)、华润万家、世纪联华、物美、永旺、欧尚,农工商、联盛、家家乐、亿百家、spar等超市,这些超市都是一家人开的超市,是自产自销(就是我们家开的,比如说飘柔等洗发水,香皂,牙膏等不管是国内生产的还是国外生产的都是一家人自己生产,自己建个超市的品牌销售,都是私营的,这个没有上市,上市的是另外一家公司,我们家持有一定份额上市公司的股票),你去超市购物的时候带个银行卡,有一种可以吃的书(售价是2000元人民币起【现在国家补助了一部分钱,所以这么便宜,原价8000元人民币起售】,分为专业类的(按大学里的专业分;教科书分等),非专业类(小说等),各种语言),可以快速提高成绩(生命一号也是这家人生产的,一盒大约35元,一个小小的计算,2000元/35元=约57盒生命一号,一个月喝10盒生命一号,可以喝约5个月,可以吃的书可以迅速达到这个水平。这个不仅有改善记忆力,还有改善睡眠,迅速提高成绩等),到了超市直接找超市的经理(这个就是自己家人管理的,和生产和超市的品牌是一家人,这个可以吃的书就是他们制造的),如果你带了银行卡,而且有足够的钱,他就会在你找他的时候出现。我给你说,可以吃的书里面含有免费赠送3代有预防和完全治愈常见精神问题(如,强迫症、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精神分裂,青春期( *** 【这个会上瘾】等,这个可以帮助戒断 *** 等)一些问题等)的药物(是疫苗),这个药物可以帮助是大脑正常,自然成绩提高了。这个可以吃的书呢特别,由他们家自己生产,自己销售,还要看到购买者吃到肚里。.......看看你周围有没有这样的超市,请就近购买。 如果单独治疗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精神分裂、青春期一些问题等,可以 去超市找经理购买那个预防和完全治愈常见精神问题的药物(如强迫症、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精神分裂、青春期一些问题等),这个是200元人民币起售(不要怀疑这个价格【现在国家补助了一部分钱,所以这么便宜,原价800元人民币起售】,这个药物是疫苗【可以防御26次左右】),可以单独销售(带足够的钱,你去他们家超市找他们的时候会出现你的面前)。 如果你在读书,可以选择购买那个可以吃的书,这个可以帮助考学、考职称等。 注: 如果你那个病不是普通的强迫症、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你就多带点钱,带个银行卡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去我说的上面的超市直接找超市的经理,如果不是普通的精神问题(如贪污等),这个治疗光这个药物售价都在2000元人民币起售【现在国家补助了一部分钱,所以这么便宜,原价是8000元人民币起售】。精神问题疾病不同,预防和治愈的药物起售价不同(消费在什么价位以上包括可以吃的书,我们家另外免费赠送家里独有的其他......>> 问题十:16.如何做好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 精神病患者只在症状活跃时住院治疗。大部分康复生活是在院外、家庭中度过,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家庭护理呢?由于精神病的表现各异,家庭护理也要分别对待。 (1)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要督促和协助他们料理生活,如定时为他们洗澡、理发、剪指甲,做好个人卫生,气候变化时督促他们增减衣服等,防止因行动不便而致摔伤。这类病人往往是那些已有明显精神衰退的精神分裂症与脑器质性痴呆患者。 (2)对兴奋躁动的病人:这种病人吵吵闹闹,行为紊乱,易造成对周围的影响,要尽量做到隔离在家,不让外出,以免遭到别人围观与挑逗,引起自伤或他伤等意外事故。病人居室内的器具要简单,以免患者随手捡起乱掷乱摔,造成经济损失或伤害现象,必要时可用宽布条将病人四肢约束起来,或束缚于床上,松紧要适当,经常查看束缚部位,以免肢体受伤。有时把病人带到宽广的地方走一走,温和而耐心地与病人交谈,都能使病人安静下来。有时可鼓励病人做些简单的劳动和文体活动,也能使他们情绪趋向稳定。不要同病人争辩、对骂,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可使患者在用药后尽快入睡或镇静下来。 (3)对有自杀企图的病人: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责自罪、自认不配活在世上,常会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寻短见。也有的患者是在幻听的支配下,听到有人叫他死或病态的被害妄想支配下,认为与其被害死,不如自己死了干脆。常见的消级方式有上吊、离家投河跳井、跳楼、用锐器割血管、服药、服毒以及放煤气等。这类病人的住房以平房和一楼为宜,家中绳子、刀剪、药品等一切可以作为自杀的工具要收藏妥当,电源尽可能使病人接触不到。有的病人在出现自杀行为前,往往会流露出消极言语。也有的病人为了达到自杀目的,伪装病情好转,或以种种借口,差使家人外出,而自己却趁机自尽,凡此种种,必须经常观察其动态,严加防范,尤其是夜间更要小心。 (4)对有些受妄想、幻觉支配而拒食的病人:先要了解拒食的原因,然后,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劝精神病人进食。不论何种疾病与症状表现如何,在家庭护理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按时提醒病人服药。 (2)吃药期间,以不饮酒、少抽烟或不抽烟为好。 (3)不肯吃药的患者,尽量做说服工作或采用肌肉注射途径给药。 (4)服药剂量较大的患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 (5)关心并保证患者的进食,保持大小便通畅。

精神病病人护理论文

当人患病时,身体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和精神症状,特别是病情加重需要转入ICU进一步治疗时,清醒的患者会产生焦滤,恐惧,不安全感及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病情的恶化,因此做好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ICU重症患者需要隔离监护治疗,封闭的环境,陌生的监护仪、治疗仪,容易让病人产生心理障碍,治疗过程中尤其需要心理护理的配合,而且面对不同的病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心理护理的方式及内容应有所不同。全面合理的整体化护理是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有效 措施 ,尤其是病情较重的患者须进一步加强心理疏导干预。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病情重,病情进展快,变化大,ICU通常是全封闭管理的科室,一般不允许家属陪护。不同的病人心理反应也有很大的差别。尽管ICU有完善的设备,周全的医疗护理,仍有病人在监护期间出现不良心理反应。有报道称ICU病人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1]。如何对多病种不同类型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直至身心尽早康复,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结合临床工作将护理归纳如下:

1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

病房环境的影响:ICU是一个集中了全院各科室、各专业的危重病人之地,患者神志清醒后表现出惊恐万分,有的是一种模糊的不安,有的为自己的疾病担忧、紧张和害怕,其是当夜幕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此时患者害怕和恐惧感骤然上升,在看见或听见他人的痛苦和死亡时,焦虑、恐惧感则进一步加剧。ICU的各种先进仪器及工作人员不停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加之为了便于监护和治疗,ICU没有“时间性”,灯光常明,不知白天黑夜,不能出声,不能活动,这种环境容易使患者不安,产生心理压力[2]。

孤独和沮丧:患者神志清醒后剧烈挣扎,精神处于萎靡、瘫痪状态,反应淡漠,严重失眠,情绪悲观,主要是由于患者术后醒来有种“再生”的感觉。他们希望离亲人近些,获得精神安慰,而ICU患者多不允许亲人陪护,患者倍感孤独和沮丧。

缺乏信任容易猜疑:在ICU病房中除了有限的探视时间和与医护人员交流外,ICU病人的视觉刺激仅限于头顶上的天花板和四周白色的墙壁。声音刺激则限于单调的监护仪、通气机、营养泵和输氧管的声音,因此,ICU各种声音和视觉刺激可诱发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引起患者认知、判断力低下,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知障碍,不能正确理解医护人员的有关治疗、护理方面的解释,猜疑医护人员对自己隐瞒病情,不提供病史,有不适也不讲给医生、护士听,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睡眠的影响:ICU病房内由于经常对病人进行评估和治疗,加上对其血液动力学和呼吸状态的监护,使得病人不断的接受单调感觉输入,这种环境容易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以外,夜间的护理活动以及病人基础疾病的治疗和仪器的机械声、报警声以及气管吸痰声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异常刺激,都是会引起病人的睡眠不良。

经济方面的担忧:ICU病房不仅住院费高,除了基本的额住院、一般治疗护理费用外,还有特殊检测的收费及昂贵的材料费,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包袱,使其不能安心配合治疗。

2心理护理措施

重视护患交流,增进沟通:护士是监护环境中的重要调节者,调节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痛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护士应当主动向患者介绍ICU病室情况,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以利于减轻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随时向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患者的合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满足患者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尽量满足患者的愿望。ICU室内布置尽量贴近生活,增加生活气息,内温湿度及光线可以调整,有较好的隔音或消音装置,尽量保持环境的相对安静; 此外,还可以为病人适当准备报刊杂志,允许病人使用耳机听收音机,摆放自己熟悉的物品或家人的照片,最大限度改变枯燥无味的ICU生活[3]。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ICU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较大,随着病情的变化,情绪也随之波动,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心理疏导就是通过护士的分析和引导,逐步缓解或减轻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压力,使其从不愿意合作、不愿意接受治疗到主动迫切要求治疗,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从逃避现实到主动面对现实,从不良心理状态转化。

保证病人的睡眠环境:睡眠不仅可以保证病人体力的恢复,还可以使病人放松紧张的情绪,对病人的康复尤为重要。如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铺,高度合适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姿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夜间关闭日光灯,使用光线柔和的壁灯,尽量使机械声和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病人的睡眠干扰,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各项护理措施及操作均应争取患者合作: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护士要取得患者的理解跟合作,采取任何措施和操作前要跟患者说明目的、步骤,使得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避免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

3讨论

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指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的护理,由于病情危重,神志清醒,多数病人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我们针对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以增加病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在ICU的紧张环境中,我们采用音乐疗法,可缓和患者的过度紧张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对减轻和预防ICU综合症的出现,起到了应有的效果。认为针对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成功拔管及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44

[2]敖海清.心理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探讨[J].中医药学刊,2004,22(8):1414

[3]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6

【摘要】随着医学、护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被收治于重症监护室。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疾病的原因、治疗以及恢复的全过程,往往过多重视躯体因素和病理因素的致病作用,而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影响,尤其对于ICU病房的清醒患者,特殊的病区环境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报道称ICU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病情监护、基础护理,还要积极地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配合医生的治疗。笔者对ICU重症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ICU 护理 心理支持

1 ICU患者的心理问题

极度紧张、恐惧和焦虑 紧张、焦虑和恐惧是ICU患者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情绪反应,疾病的突然变化、环境的改变以及周围其他患者的死亡等都会让患者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加之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同,让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不由得会觉得恐惧。

孤独感和忧郁 患者更换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与外界隔离,家属不能陪同,医务人员与之交流甚少,加之病房中各种监护仪器、呼吸机发出的声音干扰,让患者触景生情,产生孤独感和忧郁的心理。

ICU综合症 ICU综合症指患者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具其他表现的一组综合症。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程度轻重不一,主要是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伴随症状,包括谵妄状态、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头痛失眠等。

无效性否认 无效性否认是个体有意或无意的采取了一些无效的否认行为,试图缓解因健康问题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主要表现为对疾病的否认和对环境的抗拒,认为自己的病情很轻,不需要各种监护,要求尽快的出院等。

自我形象紊乱 是指患者对身体外观、结构、功能改变在感受、认知、信念、价值观等方面出现的健康问题,如创伤后的患者截肢后觉得自己身体残缺,对未来感到茫然,感到痛苦。

睡眠形态紊乱 睡眠形态紊乱是睡眠的生理机制发生病理变化所致的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失眠等不同程度的睡眠质和量受损,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困扰,多与患者本身疾病、环境因素、药物影响有关。

对呼吸机和ICU病房的依赖 对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习惯了被动通气,一旦脱离呼吸机,就感觉自己无法呼吸,由于ICU病房和普通病房人员配置和技术上的不同,患者在转往普通病房时担心自己会疾病复发,因此常会表现出幼稚的 儿童 行为不愿离开ICU病房,希望得到全面的照顾。

2 导致ICU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

疾病的相关因素 很多疾病不仅会在躯体功能方面对患者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精神方面造成影响。如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气体交换受损,出现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休克患者因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不足导致脑缺血缺氧,这些疾病不仅能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谵妄,还会使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一系列负性情绪。

患者的认知因素 由于疾病的突然变化,导致患者身体功能受损或受限,加之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不够,认为病情的变化会导致自己的死亡,从而产生不安和恐惧的心理。对疾病的经历和认识水平,也会使得病情同样严重的不同的患者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和后果。

环境的影响 ICU病房的结构,人员配置和仪器都不用同于普通病房,初入ICU的患者,家属不能陪在身边,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会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对患者病情的治疗和监护上,而忽略与患者的交流,加之ICU病房一般要求24小时照明,各种灯光和各种仪器警报声的影响,造成了患者听觉上和视觉上的负担,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和失眠等。

治疗因素 由于疾病的原因,往往会给予患者使用一定的镇静药物,如力月西等,这些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影响患者的睡眠状态。在治疗过程中,各种直接介入患者生命器官的管路,如各种引流管、气管内插管、深静脉导管等,都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困扰,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和自我形象的紊乱。另外,由于医务人员的问询和记录,会涉及一些患者平时不对人言的隐私,使患者产生焦虑不安,恐怕自己的信息被泄露。 3 护理干预措施

稳定患者的情绪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冷静、沉着、严肃,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面对患者的询问,不要回答“我不知道”或者“你不用知道”等,对突发的病情,不要慌乱,避免加重患者的恐惧情绪。由于疾病的变化对身体功能造成的影响和对疾病预后的不可预知性,会导致患者心理失衡,我们要对此进行有效合理的心理疏导,不要强迫患者对情绪控制,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安稳和疏导。对病情稳重的患者,不要和患者讨论有关病情,同时要告诉患者家属注意对患者进行保密,做好保护性医疗工作。

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 ICU患者往往会因为身体原因和环境影响产生自卑心理,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语言动作的表达和情绪的感染,使患者心态趋于平和,同时要将关于患者的积极地信息反馈给患者,比如一些化验指标的好转,生命体征趋于正常等,来增加患者配合治疗的信心。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住,可以适当的放开探视制度,动员患者的家属和朋友等加强对患者的鼓励和支持,使患者感受温暖。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容易让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在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治疗的同时,要向患者讲解相关的 医学知识 ,让患者加深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知晓最新的医学水平的发展,帮助患者客观的看待自身的病情,来帮助患者自然解压。

创造良好的环境 陌生的环境容易让患者产生不安和孤独感,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尽量减少噪声,言语要温和,不要大声喧哗,ICU病房的各种仪器和呼吸机会有各种报警音产生,在增加患者不安感的同时还影响患者的睡眠,所以,在临床工作中,要把各种仪器的报警音量调至合适的水平,在报警音响起时要第一时间消除报警原因,同时要向患者解释各种仪器的功能,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

消除依赖心理 对使用呼吸机有依赖的患者,要向患者讲解使用呼吸机的原因和现在撤掉呼吸机的原因,让患者能了解自己的病情已经恢复到不用呼吸机的情况,同时告诉他呼吸机会放在床边,如有不适可是随时戴上,以缓解起紧张心理。对于要转出ICU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同时说明他的病情已经大有好转,到普通病房后继续进行后续的治疗,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4 小结

ICU住院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神志清醒,多数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以增加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同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对患者的康复可起到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6.

[2]杜鹏,姚梅芳.ICU综合症的预防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1):27-29.

[3]温新颜,廖莉茹.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反应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62.

[4]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

[5]刘容.ICU护士与呼吸机依赖病人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2.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

3. 心理护理的论文

4. 有关心理护理论文

5. 护士心理健康与维护论文

了解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情况,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124例精神障碍病人在住院期间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电话回访出院后服药情况。结果 首次与4次及以上住院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最低。 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依从性有促进作用,维持治疗中应重视家属的监护作用,以便有利于进行科学的家庭管理,保持维持治疗的有效性。 健康教育;服药依从性;电话回访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与各挑战,社会心理因素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明显增,精神疾病已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许多精神疾病由于病因未明,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只能依靠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因病程迁延,易复发、致残率高,病人及家属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在出院后形成停药、复发、再治疗又停药的恶性循环,给人、家庭、社会造成了巨的经济负担。因而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的依从性,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防止残疾、促进康复的有效方法。本文对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对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出院病人服药情况进行电话回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出院的本市户籍病人124例,男59例,女65例;年龄14~86岁,平均(±)岁。根据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89 例,心境障碍9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5例,其他精神障碍21 例。经治疗后临床出院治愈18例,显效59 例,进步41 例,无变化6例。文化程度:大学5 例,高中及大专14例,初中48 例,小学及以下39例,文盲28 例。住院次:首次14例,2次38 例,3次34例,4次及以上38例。 方法 在住院期间对病人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抗精神疾病药物名称、作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维持治疗的目的、方法等内容,采用口头宣教、黑板报、健康园地等形式,出院时对家属进行服药重要性与必要性强化宣教。在出院后1月末对受试对象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服药情况。2 结果 首次与4次及以上住院病人出院后服药比例显著低于2、3次住院病人 见表1。表1 精神障碍病人住院次数与出院后服药情况 病人不同的文化程度对服药情况无明显的影响 见表2。表2 文化程度与服药情况 相比其他病种,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出院后近个月的停药比例并不高 见表3。表3 病种与服药情况3 讨论 把服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作提高依从性健康宣教的主要内容 由于对精神疾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本调查显示首次住院病人出院后停服药物比例较高。首发病人一般年纪较轻、病程较短、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相对较轻,维持治疗对病人的预后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住院期间重点将抗精神疾病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维持治疗的目的、方法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讲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坚持维持治疗。在电话回访时耐心解答病人与家属的提问,提供心理支持。药物治疗依从性在精神疾病治疗中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随着住院次数的增加,患病时间的延长,许多病人及家属逐渐失去信心,本调查显示,4次及以上住院者出院后近一个月停药比例较高。与张数深在2005年的调查一致[1]。目病人出院后大多以家庭管理为主,家庭监护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病人依从性是否有效。除了呼吁社会多关注这些弱势群体外,在住院期间向病人及家属定期讲授精神卫生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患者康复创造适宜的环境,帮助家庭成员面对现实,端正对疾病的态度,消除影响康复的不良因素,增加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改善家庭关系与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家庭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恢复与重建。 健康宣教对刚出院后依从性有促进作用,但需加强出院后的继续健康宣教 刚出院的病人服药的依从性是,明显高于2005年6月上海市闵行区在册精神病人调查未维持治疗率[2]。表明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能使病人与家属认识到出院期间服药的重要性。但随着病人出院时间的延长,病人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逐渐降低。同时病人的就医条件、监护人状况等都可能影响药物依从性,从而导致出院期间依从性不良。据统计,有82%的病人在5年内复发,而坚持治疗的病人复发率仅16%[3]。因此,积极开展各种出院后的继续治疗健康宣教,促进病人维持治疗,降低复发率有一定作用。通过健康宣教,使病人及家属在得到科学指导的同时也得到人性化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尤其对病人家属,减少病耻感,增加防病治病知识,提高病人在出院期间维持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精神病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着明显的障碍,从而表现出与正常人不一样的行为。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神病学术论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摘 要:本文从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中,以及从精神 分析 的角度列举了一个对精神病的 临床 心理 治疗 的个案,探讨了对精神病的心理治疗的可能性。同时分析了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如何来读破、拆散他的精神病性的逻辑的欲望世界。精神分析学家和精神病专家经常发现在妄想狂中存在在父性和父子关系的主题。拉康认为某些能唤起主体的父性的情况是导致精神病发作的催化剂,此时主体遇到的是一个空洞、一个空白。

关键词:精神病;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一、精神病症状和表现

精神病是指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明显障碍,致使患者歪曲地反映现实,不能适应正常的生活,具有危害自身和 社会 的行为者, 医学上又称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一般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缺乏现实批判能力。在国外一般医学字典上认为精神病应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综合症和“功能性”精神病,而功能性精神病又包括精神分裂、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精神病性抑郁等。精神活动是大脑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当大脑功能异常时,临床上表现为异常的精神活动,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至今还没有特异的实验室检查精神活动异常的生物学指标。通常判断精神活动是否正常,需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分析是否由客观原因造成等各种愿意进行评估。因此临床上患者的精神症状常常是一症状群、综合征的形式出现。综合征是指一组症状或特征,可在疾病的某一阶段表现出来,是精神病临床 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综合征有幻觉妄想综合征、情感综合征、紧张综合征、遗忘综合征、易人综合征、虚无妄想综合征和Ganser综合征等。症状是患者求助的主观体验,如心慌等;体征是客观存在的外在表现。综合征是疾病所特有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的组合。发现精神症状后,应判断此精神症状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而从心 理学 角度,原发症状直接与精神病理过程有关,继发的症状是对原发症状的一个反应。所以,在对精神病症状和表现进行评估之后,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在药物的治疗基础之上,对精神病心理分析工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从而使患者可以在真实的世界里发现其缺失的意义,下面从一个个案来对精神病进行精神分析的可能性的探讨。

二、

弗洛伊德在阅读斯瑞伯《一个精神病的回忆》一文中,提出了力比多的投注和精神病的关系。并在《自恋 问题 引论》中,分析了自恋型力比多的投注和现实的问题。1942年,弗洛伊德在《精神官能症和精神错乱中的现实的丧失》中,指出问题不是现实的丧失,而是取代了现实的那个力量。但是,拉康却在弗洛伊德成就的宫殿里,对此提出了疑问,从而从结构和逻辑的层面上提出了《论精神错论的一切可能疗法的一个先决问题》。在那里,根本没有父亲的名字。弗洛伊德曾在许多场合指出,肯定存在一种偏执狂所特有的压抑和自我克制。拉康从弗洛伊德的著作中借用了一个术语来命名这种机制:排斥,它表明了对所涉及元素的彻底排斥。因此,这个元素就只能在真实中而不是在符号中返回了,例如,以幻觉的形式。拉康指出,在精神病中,存在在一种对父亲名字的排斥:它不是因为受到压制,而是完全抹杀了——某些能唤起主体的父姓观念的情况是导致精神病发作的催化剂。例如。当一个女人分娩之后从别人手里接过婴儿,还有一个男人成为父亲等,这些情况都会向父姓象征的领域发出呼唤,然而不幸的是那里一无所有,主题遇到的是一个空洞、一个空白。于是,精神病早期常有的“世界末日”之感也就随之产生了。主体面临的是能指的缺乏,即父亲名字的缺乏,随之而来的是意义的缺乏。按照拉康的说法,精神妄想症的患者试图在由于父亲名字的缺位而形成的空洞指出填补上丢失的意义。也就是说,要给世界赋予意义。例如,精神病患者会认为“今天是阴天,是一个外星人密谋控制天气”,换句话说,妄想症患者认为世界之所以充满危险,恰恰是因为缺乏一些基础的意义来使之规范条理。分析 经验 的真理表明,向主体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体现为他在自我中引起的焦虑,这是他的伴随物中的一个成分。这个问题是个表达清楚的问题:“我在那里是什么?”这个问题关系到他的性别以及他在存在中的偶然性,也就是说,一方面他是男的,或可能是女的:另一方面,他可以不失,两者演化其奥秘,把它系结在生殖和死亡的象征中。存在的问题包含了主体,支撑着主体,侵入了主体,甚至将主体撕碎,在分析中遇到的紧张、悬念、幻想等都表明这个情况,然而正是这些现象是 组织在这个话语中,它们才确定了症状,才可被解读,才能在被解读之后得到解决。三、对一个爱僵尸的精神病少女的精神 分析

患者是一个16岁的女孩,现在读高一, 学习 较好。精神病学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该女孩在初中开始就怀疑自己的心事自己没有说就被别人知道了。后来她发现身边的男性都在用恶毒的眼神在看她,并且要伤害她。在入院前一天,她早上骑车上学,发现街上的男性都在盯着她看,并知道了她的心事,要伤害她,她飞速骑到学校并且大哭,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子,所以她非常惊恐,父母决定入院 治疗 。其家庭 教育 严格,父母和睦,9岁前父亲在外地当兵。

在治疗中,我和她谈梦、幻想以及她的胶泥作品。在最初的谈话中,她喜欢做胶泥,她的作品里活跃着死亡、生殖以及暴力的元素:拿着镰刀的女性死神,俊美的黑衣僵尸,可爱的月老等人物。而这几个人物的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工具:手杖。在谈她的作品时,她说母亲是很暴力的,脾气很坏;自己爱僵尸,因为僵尸都对爱情很忠贞。在 工作过几次之后,她不再做这些泥人,但是她很焦虑地说她最近总是做恶梦。她 报告 了她的一个梦,在梦中:我去火车站接周杰伦,想让他签名,但是没有笔……我不知不觉又到了一个墓地,结过婚的人死了合葬在一起,不会变成恶鬼,而没结婚的人就是没有坟,是恶鬼。突然一个坟从中间裂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恶鬼要吃她……”这个梦通过隐喻的形式,表达了主体的性化的焦虑,以及在生与死的象征关系的位置。她询问她在那里是什么,她的父母又是什么,她无法性化她已成熟的身体,因为从哪里来她又要回哪里去。但是,究竟是什么,让她的主体在被害妄想中给与这样一个不同的解释:那些男人要害她,因为他们知道了她是“狈”,所以那些男人要成为“狼”,只有这样她们才能狼狈为奸。这个梦打开了她的幻想之门,在一次分析中,她突然停止言说,并且很惊恐地看着我。我问她“你突然停下了,你在想什么”,她停顿了一会说:“我想摸你。”在后面的言说中,她记得儿时的一次和同性的性接触,以及父母对待她的性方式……现在,她混乱了,一方面她对女性有了兴趣,另一方面,她渴望又害怕男性,如她不敢坐男生坐过的椅子,怕怀孕,另一方面又认为男生很暴力,就如她的父亲让她的母亲怀孕生出她,并说小的时候对粪便很有兴趣,有的时候在上厕所的时候,一边吃馒头,一边解手,有的时候要一个多小时。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到她对客体小a的享乐,而同样是生与死的拷问。在一次治疗结束的时候她说:“以前认为 心理医生之所以成为医生,是因为他们想 问题 想多了,现在自己发现是想问题想多了就成了疯子。”

在治疗的过程中,她恢复了一些 社会 功能,可以上街,见到男生也不会逃避,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在这个个案中,充斥着悖论,这个患者有父亲,但是却没有经历父姓的阉割,有母亲却成为母亲的一个享乐的客体,从一出生便掉入到这个注定将来要疯狂的洞里,那里没有规范,但是她必须去建立一个规范,去面对青春期性化的问题,询问祖先的问题。这也许是为什么青春期是精神病的高发期。为了很好地分析这个个案,那么有必要回到俄底普斯情节当中去,在那里母亲给了父亲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在上面的个案中,那个女孩的梦中的鬼要吃掉她,和她在厕所里边吃边解手的习惯,使我们回到前俄底普斯阶段,那里的生殖 文化 和俄第普斯阶段的父亲的隐喻。所以,你不需要一个能指才能成为父亲,或才死去,但是如果没有能指,没人会知道这两个状态的事。恰如这个女孩,因为没有父姓的阉割,所以问题关系到她的性别以及她在存在种的偶然性,也就是说。一方面她是男的,或可能是女的;另一方面,她可以不是,两者演化其奥秘,把它系结在生殖和死亡的象征中,而她在青春期开始成熟的时候。用妄想的形式给世界一个解释:男孩要害她是有原因的,因为她是一个“狈”,所以男人才会成为“狼”。

当然,对精神病人的心理治疗的可能性一直是倍受争议的,但是在拉康那里,以及 临床的心理治疗的 经验中似乎都在说明这个可能性。

【摘要】自杀是有意或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对于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精神病人的自杀是精神疾病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且精神病人自杀平均年龄较一般人群年轻并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更糟糕的是很多人都忽视了精神病人这个弱势群体,对他们的行为置之不理,这无疑给我们社会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为此我们将要对此走进精神病人的世界,去了解他们的心理,自杀原因,以及针对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 措施 。

【关键词】自杀;原因;防范措施

一、精神病的种类和表现

(一)精神疾病的种类

精神疾病分为多种类型:对于精神病分类各国的标准不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病的分类逐渐系统化,目前我国对精神疾病的习惯分为十三种: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

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

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神障碍,或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

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

5.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医学药物中毒等)短期大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

6.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

7.偏执型精神病: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

8.情感障碍:为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改变为基本临床表现。

9.心因性精神障碍:由严重精神打击或强烈的精神刺激所致。

10.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常见症状有:恐缩症即害怕。

11.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

12.性心理障碍:指两性行为在心理上偏离正常而导致活动行为上的异常。

13.精神发育迟滞:童年起即表现为全面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表现

1.性格改变:性格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

2.行为异常:行为作派变化明显或者变得让人不可理解了。

3.语言异常:说话的方式 方法 变得不正常了。

总之,如果一个人现在与过去相比,像是变了一个人,与其他人相比,明显与众不同,那他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

二、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原因

(一)自杀与精神障碍

1.情感障碍:65%以上的自杀患者有情感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是最常见的自杀病因。

2.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自杀率约为5% ~10%。有研究提示自杀与精神病人的自知力有关,即认识到疾病性质,担心今后精神分裂症复发而自杀。

3.酒精中毒与药物滥用:酒精中毒自杀最危险的年龄为40-50岁,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自杀者多在年龄40岁以下,尤以30岁以下最常见。

4.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的住院病人自杀率增高,主要是因为病人有惊恐发作。可能由于受过心理打击,当记忆重现在脑海时,就会造成心理的巨大压力,打击再此重现,于是选择自杀。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与社会心理因素

精神病人由于长期疾病的原因,社会功能受损,许多病人存在人格缺损,不完整,并对社会、家庭均构成一定的危害,很难取得社会的理解与同情,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精神病人所面临的社会心理压力就更大,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矛盾的压力,亲人的拒绝,社会的冷落,面临着经济问题,他们期待着与其他人平等的权利,期待着社会的理解与接纳,由于这些社会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精神病人自杀危险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精神病患者自杀的手段

(一)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法

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或镇静安眠药或农药;2、自缢(上吊);3、触电;4、用尖锐物品自身伤害;5、撞头;6、溺水;7、跳楼;8、其他自杀方式。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工具

精神病人精神失常,随时都可能发病,严重者随时可能做出一些预想不到的害人害己的事情。身边的物品随时都可能成为精神病人的作案和自杀的工具,如水果刀、棍子、锤子、斧头、电插头、绳子、电线等等。因此对日常不起眼的用品,严加看管。

四、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措施

(一)非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措施

对有自杀企图的精神病人,家属要保证在24小时内不离人的照顾,要密切关注精神病人的一言一行,多与病人谈心,询问要自杀的原因及方法,好多时候精神病人的自杀主要来自于犯病、他人的歧视,因此作为精神病人的家属一定要加以重视,及早送病人住院治疗,只有住院治疗,才能进一步遏制住病人病情地发展,使其尽早康复。

(二)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及护理措施

1.严格监测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及时给医生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产生自杀行为的先兆,及早干预,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控制病情。

2.做好心理护理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主动接触,态度和蔼,加强与患者内心世界的交流,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宣泄,缓解消极的情绪,淡化自杀意念。

3.对有自杀意图者的护理

应床头交接班,将病人放在重点病房,专人护理,形影不离,不让患者单独活动,可让家属陪伴。

4.加强服药监护

每次发药时,应要求患者当场服下并仔细检查口腔,确实咽下方可离开,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

5.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

不向外人泄露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人格,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家属探视时不给患者带任何危险物品,并对物品进行认真检查,不得疏漏。

6.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病人的床铺、室内物品,加强环境的安全检查。

7.做好恢复期的防范工作

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在恢复期,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加强自知力教育,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病情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培养生活的情趣,以减少自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明圆:精神科手册,[M]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由版杆.

[2]周晓航等:浅谈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相关因素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04,7(5).

[3]王丹,施晓霞:《关于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2009年版,第9页.

[4]沈鱼.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第1028页-第1029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