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保健的问题。从中医学习的角度上说,无论是人的生命过程,还是身体健康,都和气血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黄帝内经》中有云:“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意思就是说,气不和为问题之根,血不和为问题之本,问题由气而生,由血而起;气血不调会诱发问题,还会恶化问题。人体之气,由肾中精气、脾胃消化吸收所得的水谷精气、肺吸收之精气三部分结合而成,充盈全身,不断运动,进而产生出可以推动人体生理活动的动力。其活力强,人才会更有生机,人体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皆要靠气的推动、激发,进而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人体体温的维持,脏腑、经络组织进行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要靠气的温煦之功。气可护肌表,抵御外邪入侵。血在脉管中正常循环不溢出,受的就是气的控制、固摄。人体血的主要来源为脾胃消化、吸收产生的水谷精气。食物经过脾胃消化吸收,化生出营养、精液等营养成分,上输至肺,经心肺气化,转化成血,而后注于脉,运行至全身。人体脏腑、经络都要靠气血供给,进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自古以来,中医学防问题治问题之根本即为补气血、通经络,现代临床实践证明,绝大多数的问题都和气血有关。六气运行由左上升,自右下降,升而浮,降而沉,使得五脏六腑间形成圆形运动。如果气有升却不降,就像肺气那样升而不降,气升至咽部,痒而咳嗽,咳嗽加剧,气升随之加剧。其陷下不生,会导致脏器下垂,如胃下垂、肝下垂、肾下垂等,从现代学的角度上说,这都是维系各个脏腑的肌肉韧带无力固定脏器导致的。如果血不行,不通,气就会跟着不通,血载气,气要依赖血来运行,一旦血淤滞,凝结成块,就会阻碍气之运行。就像我们女生生理期会痛经一样,气不通,血瘀,宫寒就会痛经。对自己身体也是极不好的,孕育新生命也是有损健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气血的调和为健康之根本。那如何判断自己身体中的气血是否充足,出现气血虚弱的原因,以及用何种方法调补气血呢?下一篇为大家介绍如何判断,敬请期待。